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让人目瞪口呆。B: 对学习和生活中碰到的诸多难题,她都应付自如。 C: 抓好禁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D: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2、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不顾高龄,心存大爱,逆行而上敢担当,成为家喻户晓的抗疫英雄。 B: 产业扶贫能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有了稳定的脱贫政策,农民脱贫的信心与日俱增。 C: 使用公筷公勺成为潮流,倍受市民推崇,这种“新食尚”不言而喻地成为时下餐桌文化。 D: 沉静的心灵比暴烈的心灵要伟大得多,汪曾祺文如其人,他的文字自然隽永,耐人寻味。 |
3、 |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当你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当你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 ①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②想想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③相信自己的初衷是什么 A: ①②③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③②① |
4、 |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往往意象鲜明,《我爱这土地》用丰富的意象抒发对土地执著的爱,《海燕》则借海鸥、海鸭等意象赞颂了革命先驱无畏的战斗精神。 B: 古代文体“记”以记事为主,如《小石潭记》;“说”则多就事、物、现象抒发感想,常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如《爱莲说》。 C: “孟夏草木长”中的“孟夏”比“仲夏农务急”中的“仲夏”早,“邹忌修八尺有余”中的一“尺”比“飞来峰上千寻塔”中的一“寻”短。 D: 对联“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和“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分别写的是唐代的李白和北宋的文天祥。 |
5、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销声匿迹 心往神驰 精髓(suǐ) 瞭(liào)望B: 浮想联篇 言简意赅 栈(zhàn)桥 嶙(líng)峋 C: 与日俱增 矫揉造作 不屑(xiè) 拮(jié)据 D: 融会贯通 一筹莫展 殷(yān)红 拾(shè)级 |
6、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个案子十分棘手,不仅案情扑朔迷离 , 侦探不易,而且关注度高。 B: 春节联欢晚会上,潘长江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 C: 如果学习方法运用恰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 他乐于助人的事迹如此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
7、 | 下列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见雪景而生豪情评古论今,热情赞美祖国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B: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代表舒婷的作品,诗人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告白,呼唤自由、平等、独立,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 C: 《扁鹊见蔡桓公》叙述蔡桓公多次拒绝扁鹊的劝告,致使病情一步步加重,最后无药可救而死去,告诫人们不能讳疾忌医。 D: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孔乙己》就选自其中。 |
8、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教育部决定在音乐课程中尝试增加京剧内容,江苏省是试点省份之一,沿江8市20所中小学将试点开办京剧课。B: 淮安的水资源虽然丰富,但是也存在着极大的隐忧,因此,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就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C: 11月26日,方东晓带领报告团来杭作“勤政廉政好公仆”先进事迹报告。报告团声情并茂的演讲,使现场广大干部深受感动和教育。 D: 他们以案说法的方法进行思想教育,经常组织未成年人参加慰问孤寡老人和环卫工人等社区公益性活动。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 B: 教育局在全县范围内推动了“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他们的人文素养。 C: 智能设备本来应该是现代社会辅助学习的最佳工具,但在实践中却因使用得当与否而造成了学习障碍。 D: 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
10、 | “力健声雄性粗齿,丈二长枪撒如雨.邺中豪杰霸华阳,口口人称‘跳涧虎’.”这首诗赞的是梁山好汉( )。 A: 卢俊义 B: 陈达 C: 杨春 D: 王英 |
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有同学在读下面两首诗的时候提出两个问题,请你帮助解决。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①,犹当博学审问②,古人与稽③,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④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⑤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⑦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⑧,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释】①资:资费、费用。②审问:详细考究。③稽:探究、考察。④庶几:差不多。⑤面墙:对着墙壁,即一无所见的意思。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学生。⑦济:帮助。⑧邑:地方。 ( 1 )“若既不出户”中“户”字的意思是________。( 2 )请把“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翻译成现代汉语。 ( 3 )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哪些为学的道理? |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8
钟扬:立心天地厚
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植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内蒙古工作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2018年4月,中宣部授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
颁奖辞: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倒下的时候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你热爱的藏波罗花,不屑于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
大家以后每次坐飞机,希望都是安全的。
去年央视春晚上,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和他的机组成员一同亮相,给全国人民拜年。时隔十几天,刘传健又站上全国舞台,这次他登上了“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面对鲜花和掌声,他说,“大家的掌声是对我的鼓励,大家以后每次坐飞机,希望都是安全的。”时隔近一年,大家依然会用“惊心动魄”来形容那次航行任务。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然发生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紧急状况。生死关头,刘传健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之后,中国民航局和四川省政府授予川航3U8633航班机组“中国民航英雄机组”称号,授予机长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称号。经历了为期6个月的康复疗养后,2018年11月16日航英雄机组再次重返蓝天。“我们将尽心执飞好每一个航班,确保安全飞行。”
颁奖典礼现场,当主持人再次谈及那次飞行任务,刘传健并没有过多地描述他当时的壮举,而是向观众讲述当时同行机组人员的故事,“他们在关键时刻让旅客放心,在有的旅客没有系好安全带和戴氧气面罩的情况下,帮助他们系上,其中有一个乘务员在帮助旅客系安全带后,自己没有安全带可以系,就叫旅客从后面抱住她,飞机落地后,她发现后背是冰凉冰凉的,才发现是旅客流的眼泪把她的衣服打湿了。
颁奖辞:仪表失灵,你越发清醒;乘客的心悬得越高,你肩上的责任越重。在万米高空的险情中如此从容。别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每一个传奇背后都隐藏着坚守和执着。
( 1 )通读以上材料,概括“感动中国人物”的共同点。写作提示:①要注意书信的格式;②语言表达通顺合理;③不少于120字。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县城小书店
韩浩月
①又看到那家小书店了。牵着我小侄子的手,带他去买书,门口收钱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而柔顺的头发,面容清秀,露出温婉的气质,和我二十年前看到的那个书报亭的姑娘差不多,现在这个姑娘不会是过去那个姑娘的女儿吧?
②想起我少年的时候,这个书店还只是电影院门前的一个书报亭,那是整个县城除了新华书店、图书馆之外最有文化的地方了。那会儿我刚刚迈入文学爱好者的门槛,正处在阅读的饥渴期,但到这个书报亭买杂志,还是犹豫很久之后的事了。
③在去书报亭买杂志之前,我一直都是在图书馆阅读免费的报纸和杂志的。图书馆很小,报纸和杂志就那么多,通常只用一天的时间,感兴趣的报刊就读完了。没东西可读的日子,总是有点儿难过。想去买本杂志来读,可觉得它们的定价实在是贵呀。
④所谓的贵,其实也就是一本两块钱吧。那时候我帮六叔做杀猪的生意,但作为一个打工者,六叔却没有付我工钱。至今我还拿这件事向六叔抱不平,他总是讪讪一笑,说,你那时小,要钱有什么用?
⑤我一直没告诉他,我想去买那些杂志,那些叫《诗歌报月刊》《星星诗刊》的杂志。那会儿,如果稍稍去晚了几天,这两本文学杂志就卖光了。卖杂志的姑娘会用她干净而柔软的眼神看我一下,意思大概是,下次早来几天吧。
⑥那时的我,总觉得和报亭姑娘的世界相隔得太远。想一想,人家是在报亭工作的姑娘,应该是多有文化的人啊,报亭的那个玻璃橱窗,就足以把我们远远隔开了。
⑦所以,我常一直远远地望着书报亭。在每个月当中的几天时间里,忙完六叔杀猪的生意,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换上白衬衣,骑着自行车来到报亭前,从窗口递过去两块钱,从那姑娘手里接过一本崭新的、散发着油墨香的杂志,有时甚至来不及回家,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
⑧我仔细回忆了一下,除了有人来买杂志,其余的时间她都是埋头在一本杂志或书里,仿佛阅读才是她的工作,看守书报亭是额外的事情。我也不晓得她记不记得我。我清楚地记得,在我离开家乡数年后,重新再看到她时,她的眼睛一亮,似乎想和我说句什么话,但最终什么都没说。
⑨作为我在家乡的牵绊之一,这个书报亭寄托着我的某些感情,这些感情和梦想有关,和未来有关。因此,在离开县城的前一天,我像往常那样去了那个书报亭。这次我没有买书,只是静静地在那儿看了一会儿。她也一直静静地读着书。这样的情景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我不记得当时是什么心境,也许什么情绪也没有,只是前来完成一个简单的告别。
⑩在离开家乡的最初五六年,我每次春节回家都会到书报亭那里去待一会儿﹣﹣后来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小书店,我在书店里翻几本书,消磨上一小段时光然后离开。在书店门口收钱的有时还是那个姑娘,有时则是一位老大爷。我是一个陌生的客人,没人知道我内心静静流淌的情感。
⑪2012年秋天,我牵着小侄子的手离开那家书店,手里拎着厚厚的一摞新书。《星星诗刊》等已经买不到了,文学类书籍也被教辅类书籍挤到了一个角落里。离开书店的时候,心情仍然是平静的,曾经的一点点惆怅也消失了。书店在我心里,已经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存在,那个曾驻在我心里的书报亭,已经成为永远而恒定的过去式。
(选自《作文通讯•锦瑟》2013年第2期,有删改)
( 1 )请根据提示,梳理文章内容。2012年秋天,“我”带小侄子去买书→少年的时候,________→离开县城的前一天,________→离开家乡最初五六年,________→2012年秋天,带小侄子离开书店。
( 2 )按要求回答问题。①第②段划线句子中,作者“犹豫”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
②二十年的时光,人们对待文学阅读的态度已发生巨大的变化。请从文中找出表明人们二十年前后不同态度的句子,并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二十年前:________
二十年后:________
( 3 )请结合描写的相关知识,品析第⑦段“我会用水和香皂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就在街角把整本杂志把从头到尾翻了一个遍”。( 4 )二十年,书报亭变成了书店。“我”对现在的书店和曾经的书报亭怀有怎样的情感,请分别简析。( 5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我”的两个特点。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⑤不得抄袭。
(1) 半命题作文
是菁菁校园陪我们走过一段成长的坎坷,是寒窗相伴我们积蓄一段生命的升华。蓦然回首间,我们的时空里又增添了无限的精彩与感慨。青春的河畔有我们和师友且行且吟且回首,定有精彩的文字慰藉我们的心灵。
“__________________,我曾走过”(请在横线处用与校园生活相关的内容补全后写作)
(2)请以“偶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