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湖北省十堰市第十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生活中,买椟还珠的蠢事比比皆是,丢掉不必要的负累,返璞归真,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B: 东沟月季园绿树成荫,花开似锦,游人如织,这世外挑源般的美景引人入胜。
C: 高大的烟囱如森林般耸立大地,铲去农田毁掉森林后建起的工厂星罗棋布
D: 宋人好以议论为诗,可是如果一味讲大道理,就显得干瘪苍白,装腔作势 , 令人生厌。
2、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安倍政府对历史的严重歪曲,使日本和东亚各国的关系不断恶化
B: 只要你悉心品读汉字,认读汉字,就会发现它的神奇之处
C: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
D: 心理学家认为,让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水平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羸弱 想望 海枯石烂 锋芒必露
B: 烦躁 鳌头 一成不染 满院狼藉
C: 缄默 恻隐 草长鹰飞 遍稽群藉
D: 哂笑 旁骛 顾名思义 睡眼惺忪
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学过不少唐宋八大家的作品,如韩愈的《马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安石的《伤仲永》、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
B: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五经”是《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这五部著作的总称。
C: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和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都蕴含着浓郁民间文化气息,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民间文化的由衷赞叹。
D: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讲述了一个淘金者在荒原上迷路,最终靠着顽强的求生意志活下来的故事,表现了“这个人”坚忍顽强、不畏艰难险阻的硬汉性格。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B: 由于科学管理,从原料到生产工艺,生产过程都严把质量关,这个公司的产品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C: 国家、家庭要依法保障每一个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D: 相关人员对出现问题的产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调查,最终很好地解决了。
6、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与儿女讲论文义(女孩儿)
B: 尊君在(通“否”)
C: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D: 友人惭,下车之(拉)
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是形容词的一项是( )
A: 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
B: 这一会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C: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
D: 想不到你瞧上去这样年轻 , 见识却这么老练。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 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 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 《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9、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
B: 老师的一席话使他茅塞顿开 , 长期以来困扰着他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C: 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D: 中国经济对全世界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10、身在曹营的关羽是从谁的口中得知刘备的下落的?( )
A: 于禁
B: 刘辟
C: 孙乾
D: 陈震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列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 )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慨和情怀?请简要回答。
( 2 )结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答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影石上(发布)
B: 以其境过(凄清)
C: 往来而不者(断绝)
D: 游人而禽鸟乐也(离开)
( 2 )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乃记而去

A: 然而禽鸟知山林乐(《醉翁亭记》)
B: 辍耕垄上(《陈涉世家》)
C: 唐人尚未盛为(《活板》)
D: 何陋有(《陋室铭》)
( 3 )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第二段正面写水,侧面写鱼;写的是鱼,见的是水。
B: 【乙】文第一段先写滁人之游,再写太守与众的宴酣之乐,最后写太守的醉态。
C: 【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官后寄情山水的特殊心境。
D: 【甲】文以记叙、描写为主,【乙】文则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加以议论。
( 4 )把“文言文阅读” 【甲】【乙】两段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告母书

李真

亲爱的老妈:

见信安好!这是我第一次给您写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有些话我只能以这种稍显“愚笨”的方式来跟您说说。

对不起,妈!我生病了,还是白血病。都说越努力越幸福,我也以为考大学,上研究生就能让您离幸福更近,可事实证明我的努力给这个家带来的只有磨难和绝望。

我们家从来过得都不宽裕,如今因为我更是雪上加霜。四岁的侄子问他爷爷,为什么我们家的房子这么破?我们都知道原因却又不知如何回答。这三年来,若不是大家的救济和你们的坚持,我早已挥别了这个世界。时至今日,我觉得自己欠这个家和您一个交代。小时候哥他们“欺负”我的事仍历历在目,揍我是家常便饭,还常把我当店小二。很多时候您不但不帮我,还会嗔怪我爱哭,碰不得。若那时有人说我是充话费送的,我会毫不犹豫地相信。可如今的你们却是我最大的依靠。

生病之初,大哥说一定要救我,义无反顾地拿出所有的积蓄、为我背负一身债、供骨髓做移植,甚至怕嫂子反对而提出了离婚;二嫂曾一度心疼得不敢听见我的声音;七岁的侄女哭着说自己再也不吃零食了,把钱留给叔叔治病;怕你们照顾不好我,大哥毅然辞掉了工作,专心照顾我直至出院。

情之厚如斯,百世不足还啊!

从化疗到移植,再到感染和排异,近三年的时间里,我们一直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尽管竭尽全力依旧还是徘徊在生死边缘。这一病,不仅让我们掏空所有,家徒四壁,负债累累,我们的精神也不断地游走在绝望与崩溃的边缘,身心俱疲。

最近半年里几次三番的病危抢救,每一次我都觉得好累,累到不想坚持,只想解脱!那次昏迷,我真有种从未有过的舒适。可是突然间的意识又告诉我,这份舒适很可能换来的是你们永恒的痛。我可以坦然地接受病魔带来的一切苦痛,甚至死亡,却真的不敢看您和姐姐抱头痛哭后那无助而又无神的眼眸,那真是比用刀碎心头肉还要难受啊!

生病的这三年里,您把我照顾得一丝不苟,为此所吃的苦,受的委屈早已超出了常人所能承受的极限。每天医院、租房至少六趟行走却从不喊累;每天擦洗消毒东西恨不能抠掉一层;我上学您陪我学校;我住院您等我回家;爷爷过世,我们都没能回去相送……

因为身体虚弱,您每天会给我擦拭身体和泡脚。每次您看到我骨瘦如柴身体,总会突然红了双眼,一边忍着泪一边像清洗艺术品般小心翼翼。不敢想象在我面前佯装乐观坚强的您,在背后又难过成什么模样!在我病重、在我们走投无路、绝望至极之时。您只是握着我的手浑身颤抖不止,泣不成声,却依旧不忍开口说出“带我回家”几个字,只是委婉地问我有没有想见的人。

我知道,您已穷尽了毕生力气却始终换不回我一世安康;您努力了半生,却换来一波又一波的绝望;您不甘心却又无能为力。

我曾跟您说,爸妈不哭,咱们笑着回家;也曾告诉自己要笑着活下去。可是生活的玩笑这次开得太大了,大到像泰山压顶,大到只能任凭天意。

您总说只要人还在,其他的都不重要;只要我们努力,想要的以后都会有;现在吃点苦以后就可以多享福……每次想起这些话都让我倍感骄傲,您虽然没学历,却比谁都活得有文化。

您用自己的行动教会我勤劳自立,待人宽容;您身材瘦小,力量柔弱,却扛起了重如泰山的生活;您温柔善良,被生活蹂躏却从不抱怨和失了希望;您品行质朴却又韧如蒲条……就是这样的您,知道我们缺少很多,需要的更多却也更知道什么对自己才最重要。有渴求却从不贪心;简单朴素却又带给我披荆斩棘的勇气;就是这样的您,让我无从放弃自己……

妈,我能在这跟您做些约定吗?无母不成家,为了这个家您得保重好自己;关于我,咱们努力就好,我不会遗憾和抱怨,您也不必自责;要乐观坚强地去享受生活,不纠结沉溺于过往。

生活各有际遇,命运也自有其轨迹。若有一天,真的事不可为,希望您能理解,那也只是一种自然法则而已。愿您能收住泪水,笑看过往!因为我只是换个方式,守在您身旁。

谢谢你们的不离不弃!

爱您的不孝小儿子敬上!

( 1 )细读全文,从母亲爱儿子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
( 2 )文章标题为《告母书》,作者却花了不少篇幅叙述母亲以外其他家人对“我”的关爱,请简要概括。
( 3 )结合语境,从下面的试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每次您看到我骨瘦如柴身体,总会突然红了双眼,一边忍着泪一边像清洗艺术品般小心翼翼。(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②就是这样的您,知道我们缺少很多,需要的更多却也更知道什么对自己才最重要。(联系全文,说说划线的“什么”具体指什么)

( 4 )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母爱和生命的感悟。

材料一:抒情的文章人们有个误解,以为把感情抒发出来就是了,而忽视了对深刻的要求。深刻,可以是思想,可以是感情。(龙应台)

材料二:有人问我,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我认真回答?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莫怀戚)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莲池老人

贾大山

①庙后街,是县城里最清静、最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寺院,山门殿宇早坍塌了,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树顶上蟠着几枝墨绿,气象苍古。寺院西南两面是个池塘,清清的水面上,有鸭,有鹅,有荷;池塘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寺院虽破,里面却有一座钟楼。那是唐代遗物,青瓦重檐,两层楼阁,楼上吊着一只巨大的铜钟。据说,唐代钟楼,全国只有四个半了,可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只是年代久了,墙皮酥裂,瓦垄里生满枯草。若有人走近它,老人就会隔着池塘喝喊:“喂——不要上去,危险——”

②老人很有一些年纪了,头顶秃亮,眉毛胡子雪白,嗓音却很雄壮。文物保管所的所长告诉我,他是看钟楼的,姓杨,名莲池,1956年春天,文保所成立不久,就雇了他,每月四元钱的补助,一直看到现在。

③我喜欢文物,时常到那寺院里散心。有一天,我顺着池塘的坡岸走过去。“老人家,辛苦了。”“不辛苦,天天歇着。”“今年高寿了?”“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聊了一会儿,我们就熟了,谈得很投机。

④老人单身独居,老伴儿早故去了。他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餐,有米、面吃就行。两个儿子都是菜农,可他又在自己的院里,种了一畦白莱,一畦萝卜,栽了一沟大葱。除了收拾菜园子,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有时也拿着工具到寺里去,负责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类。——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

⑤他不爱说话,可一开口,便有自己的道理,很有趣味。中秋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和所长去看他,见他一人坐在院里,很是寂寞。我说:“老人家,买台电视看吧。”“不买。”他说。“那是玩具。钱凑手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我和所长都笑了,他也笑了。

⑥那天晚上,月色很好,他的精神也很好,不住地说话。他记得那座寺院里当年有几尊罗汉、几尊菩萨,现在有几块石碑、几棵树木,甚至记得钟楼上面住着几窝鸽子。秋夜天凉,我让他去披件衣服。他刚走到屋门口,突然站住了,屏息一听,走到门外去,朝着钟楼,放声喊起来:“喂——下来,那里玩不得呀!踩坏我一片瓦,饶不了你……”喊声未落,见一物腾空一跃,逃走了。我好奇怪,月色虽好,但究竟隔一个池塘呀,他怎么知道那野物上钟楼呢?他说他的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他有“功夫”。

⑦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死了。那天上午,我到城外给父亲上坟,看到一棵小树下,添了一个新坟头。坟头很小,坟前立了一块砖,上写“杨莲池之墓”。字很端正,像用白灰写的。我感到太突然了。想着他生前的一些好处,就从送给父亲的冥钱里,匀了一点儿,给他烧化了……

⑧当天下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想再看看他的院落。一进院门,吃了一惊,屋里传出了欢笑声。推门一看,几位老人,有的坐在炕上,有的蹲在地下,正听他讲养生的道理。

⑨我傻了似的看着他说:“你不是死了吗?”老人们怔住了,他也怔住了。我又笑起来:“我在你的坟上,已烧过纸钱了!”“哎呀,白让你破费了!”

⑩他笑了,笑得十分快活。他说去年冬天,到城外拾柴火,见那里僻静,树木也多,一朝合了眼,就想“住”到那里去。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堆了一个。老人们听了,“扑哧”笑了,一齐批判他:好啊,抢占宅基地!

⑪天暖了,他又在池边抱膝而坐,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小荷……有人走近钟楼,他就隔着池塘喝喊:“喂——不要上去,危险——”

⑫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他的“坟头”没有了,当天就去问他:“你的‘坟头’呢?”“平了。”他答。“怎么又平了?”“那也是个挂碍。”

⑬他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

(摘自《中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有删改)

( 1 )根据“我”与莲池老人交往的经过,填写下表。

交往情形

老人给“我”的印象

“我”初见老人

有些年纪、嗓音雄壮

①________

容易相处、生活简单

“我”劝老人买电视他拒绝

②________

“我”亲见老人隔池塘分辨野物

记忆很好、很有“功夫”

③________

淡泊豁达、超脱生死


( 2 )文章第一段描写寺院的环境,其用意是什么?
( 3 )作者给小说人物取名,往往蕴含深意,或契合人物的经历,或象征人物的品行,或暗含对人物的褒贬。你能分析一下作者给本文主人公取名“莲池”的用意吗?
( 4 )破折号一般用于对前面文字的解释和说明,也表示声音的延长或意思的转折。文章第四段末句有一个破折号,请分析其作用。有时也拿着工具到寺里去,负责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
( 5 )联系文章内容,说说莲池老人的“功夫”是什么?作为学生,他练“功夫”的事,对你做人做事有什么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批大学生到国家某部委实验室参观。部长秘书给大家倒水,同学们表情木然地看着他忙活。其中一个问:“有绿茶吗?天太热了。”给林晖倒水时,他轻声说:“谢谢,大热天的,辛苦了。”部长来了,和大家打招呼,只有林晖鼓了几下掌。部长讲了一番话后发纪念手册,同学们都随意地用一只手接,只有林晖双手接过,并恭敬地说了一声:“谢谢您。”

两个月后,部委实验室录用了林晖。有些同学颇感不满,导师却说:“其实你们的机会完全一样,你们的成绩比他好,但是除了学习之外,你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修养是第一课。”

请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つ真心、珍以﹏”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