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秦皇岛昌黎县汇文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 “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慈”是对自己母亲的谦称。
B: “当学生能正确地拼写这个单词时,我自豪极了。”“学生”“能”“正确”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
C: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陈太丘与友期行》之所以选入《言语》篇,主要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明机灵。
D: 《诫子书》是三国时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信,古代信有很多叫法,如:尺牍,鱼雁,桃符,鲤鱼,翰札。
2、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越来越多的城市青少年喜欢自己在家里消磨时间,而不肯走出家门和别人一起活动,长此以往,人际交往能力怎么能得到提高呢?
B: 三月的杭州太子湾公园里,郁金香和樱花竞相开放了,人潮如织,游客们尽情欣赏着园中的美景。
C: 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D: 西方的印象派绘画与中国的写意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不是纯客观地描绘自然,而是重在表现画家对世界强烈、独特的个人感受。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鲜妍 心无旁骛 赃物 扭捏作态
B: 奔弛 戛然而止 猝然 人情世故
C: 燥热 藏污纳垢 镌刻 名付其实
D: 制裁 长途跋涉 惊骇 穿流不息
4、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B: 这场比赛的胜利,将决定我们能否顺利进入决赛阶段。
C: “低头族”是指在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
D: 凭借《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虽然与世长辞了,但其作品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5、下列语段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艾青擅长绘画。②他的诗作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像素描一般简练、凝重。③如《刈草的孩子》,开头一句“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结尾一句“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给全诗笼罩上一层阔大、凄美,反衬出“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的割草孩子的渺小。④寥寥几笔,形神毕现,作者的情思也尽在其中。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下面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孟子提出了“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观点,认为这是治理国家的主观条件。
B: 《愚公移山》中,愚公在九十高龄的情况下亲自率领子孙上山“叩石垦壤”,并非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有远大抱负,他的移山是要造福千千万万的人和后代子孙;二是他对移山的坚强信心来自他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正确认识,懂得人力是无穷的,移山的事业尽管不可能在一代两代人的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干下去,就一定有完成的希望。
C: 《周亚夫军细柳》一文中,作者先写霸上和棘门军队的戒备松弛、形同儿戏。接着写周亚夫麾下士吏全副武装和军门都尉、壁门士吏传达将军指令,既与霸上棘门军队形成对比,也侧面写周亚夫的治军严明和令出如山。有了铺垫,作者才极简洁地正面写周亚夫。
D: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字是文章的文眼,“闲人”是文章的点睛之笔。“闲”字反映了作者身为闲官的现实,也道出了他的政治处境: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
7、

下列各句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班的王芳和李红青梅竹马 , 她们像亲姐妹一样整天形影不离。
B: 经过忍辱负重的刻苦训练,李娜终于夺得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
C: 我市自然资源丰富,投资环境宽松,许多客商针锋相对地前来投资兴业。
D: 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邓小平当年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的是( )
A: 从建设三峡大坝过程中,工人们无论遇到什么样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B: 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C: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香港演出大型的音乐舞蹈《我的梦》,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D: 为了防止H7N9禽流感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活禽交易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满城成为崇左的城市特色。
B: 油茶树是广西面积最大的经济林,也是与桉树、松树、杉树并列的四大造林树种。
C: 我们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复习,就能在考场上正常发挥,取得理想的成绩。
D: 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来。
10、“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是《水浒传》中哪位好汉( )
A: 宋江
B: 吴用
C: 张飞
D: 林冲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

(南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①刘十九:刘十九乃白居易堂兄刘禹铜,两人常有应酬。②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两首小诗都写的是诗人在寂静的夜晚邀请老朋友来倾诉衷肠。它们无论是写声,还是绘色,都十分精妙,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细细品读,回答下面问题。

( 1 )简析《约客》中写雨声、蛙声、棋子声的作用。
( 2 )《问刘十九》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很有特色,试对“绿”“红”“雪”三字的表现力作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揠(yà)苗助长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揠,拔)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人,这里是指家人)曰:“今日病(病,累)矣!予(予,我)助(助,帮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槁,枯萎)矣。

( 1 )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其人曰________ ②其子而往视之________

( 2 )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①宋人有闻其苗不长而揠之者

②其子趋而往视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②苗则槁矣。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青蒿素

2015年10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享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那么,什么是青蒿素呢?

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

青蒿素主要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也可用以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黄疸型等。亦可用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盘状红斑狼疮。

青蒿素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提示青蒿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可能是青蒿素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

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是以萃取原理为基础。挥发油成分主要采用水蒸汽蒸馏提取,减压蒸馏分离,其工艺为:投料—加水—蒸馏—冷却—油水分离—精油;非挥发性成分主要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柱层析及重结晶分离,基本工艺为:干燥—破碎—浸泡、萃取(反复进行)—浓缩提取液—粗品—精制。

青蒿素的合成路线有半合成路线和全合成路线:从青蒿酸为原料出发,经过五步反应得到青蒿素,总得率约为35~50%。

第一步:青蒿酸在重氮甲烷/碘甲烷/酸催化下与甲醇反应,再在氯化镍存在的条件下,被硼氢化钠选择性还原得到二氢青蒿酸甲酯;第二步:二氢青蒿酸甲酯在四氢呋喃或乙醚溶液中用氢化铝锂还原成青蒿醇;第三步:青蒿醇在甲醇/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溶液中被臭氧氧化后得到过氧化物,抽干后再在二甲苯中用对甲苯磺酸处理得到环状烯醚;第四步:环状烯醚溶解于溶剂中,在光敏剂玫瑰红/亚甲基蓝/竹红菌素等存在下进行光氧化合生成二氧四环中间体,再用酸处理得到脱羧青蒿素;第五步:脱羧青蒿素在四氧化钌氧化体系或铬酸类氧化剂的作用下氧化得到青蒿素。

( 1 )本文从哪些方面对青蒿素进行了科学说明?

( 2 )本文第五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说说下列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非挥发性成分主要采用有机溶剂提取。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弱种子也要发芽
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
“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
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 1 )阅读一篇叙事性的文学作品,我们必须首先梳理故事情节。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本文的主要故事情节。
求种瘪种给儿新生

( 2 )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
①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
②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

( 3 )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 4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 5 )文章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

( 6 )联系实际说说你读了这篇文章的感想。

四、写作(分值:60分)

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快乐其实很简单
题目二:快乐真的不简单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内容具体,有真实情感;③文中不出现可能影响公正评卷的地名、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幸福的滋味只需我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