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霹厉 镶嵌 自言自语 B: 诘问 荒辟 大庭广众 C: 书斋 醒悟 微不足道 D: 哀掉 糟糕 言外之意 |
2、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中,当看到“镇馆之宝”——巨幅放大电子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B: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还在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话,可是当看到严厉地班主任出现在门口时,都销声匿迹了。 C: 站在壶口瀑布旁边,看着倾泻而下地水柱,听着振聋发聩的声音,我被它的气势震撼了,脑子里一片空白。 D: 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的诗飘逸豪放,杜甫的诗沉郁顿挫,从风格上看,各有千秋。 B: 建设生态文明,自觉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每位公民责无旁贷。 C: 盐都“唱想《我和我的祖国》”快闪活动结束后,大家分道扬镳 , 各自回家。 D: 国学大师季羡林学富五车,著作等身 , 是世人敬仰的“学界泰斗”。 |
4、 | 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恰当的是( ) ①最要_____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②手里_____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 ③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_____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④我国就美军侦察机在南海上空撞毁我军用飞机事件提出_____抗议。 A: 留心 提着 平静 严正B: 留心 拿着 寂静 严正 C: 留意 提着 平静 严肃 D: 留意 拿着 寂静 严肃 |
5、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孔子非常喜欢自己的学生颜回。有一次,他问子贡:“你与颜回,谁强?”子贡谦虚地回答:“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_____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_____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孔子点点头,笑着说:“你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_____ A: , ; ”! B: ? ; !” C: ? , ”! D: , , !” |
6、 | 下列有关律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律诗句子字数整齐划一,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B: 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二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C: 每首律诗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D: 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一、三、五、七句必须押韵,其它句子可押可不押。 |
7、 | 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哲学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因为来得比较晚。 C: 哲学的意义在于理性反思生活背后的本质。 D: 哲学的特点就是研究人们熟悉的事物。 |
8、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港珠澳大桥将作为粤港澳湾区的新的大动脉,已经连接起粤西与珠三角所孕育的新的想象空间。(把“已经”删去) B: 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升空,据计划它将在月球南极着陆,人类首颗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将“升空”改为“成功”) C: 环保部门使出组合拳,在深化重点行业整治、加快移动源治理、持续跟进扬尘污染防治等方面夺得较好成效。(将“夺得”改为“取得”) D: 电子竞技成为热点,受到更多关注,更需要我们引导青少年去理解、去了解“竞技”与“游戏”之间的区别。(将“理解”与“了解”互换位置) |
9、 |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B: ④③①② C: ④①③② D: ③①②④ |
10、 | 下列对名著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格列佛当了“羚羊号”船长,第三次外出航海,他的部下共谋不轨,把他长期禁闭在舱里,后来又把他抛弃在了小人国。 B: 保尔在车站食堂当过杂工,在发电厂当过火夫,他后来参加了红军,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成长为一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战士。 C: 《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先生在桑菲尔德庄园里拐弯抹角地试探简·爱的心思,最终两人互相倾吐衷肠,表白了爱意。 D: 《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一直在家乡劳动,经过痛苦的煎熬,与勤劳善良的贺秀莲喜结连理。 |
诗歌鉴赏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 2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B: 但当涉猎 (但:然而,却) C: 蒙乃始就学 (乃:于是,就) D: 鲁肃过寻阳 (过:经过)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3 )写出文中流传至今的两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 4 )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5 )作者是运用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吕蒙学习的成效的?请予以说明。 |
草帽是父亲的徽饰
段奇清
①回首数十年前的父亲,虽然对父亲的容颜模样已不再十分清晰,但象征父亲精神家园的草帽,常常从麦梢的朝朝暮暮里走来。永远的父爱,携带阳光、汗水,淌过我思念的河。
②几阵春阳暖照,麦苗儿开始吐穗扬花,太阳的威力也一天比一天大起来。这时父亲说,是该去买一顶草帽了!父亲平时购买物什,对好与坏并不很在意,唯独对草帽的要求几近苛刻:一定得是麦子的穗秆儿编织的,因为这样的草帽一绺绺圈绕着,细密非常,也白亮得耀眼。
③草帽买回后,父亲还要拿了细密的白布,给草帽的圈沿缝上,要缝上的还有帽肚儿,因为这些地方是最容易破损的。但是,一顶草帽总也敌不过岁月的敲打侵蚀。雨来时,雨水敲响出流逝的音符,“噗噗噗”,草帽的韶华被敲得有几分苍老起来;收割间,火辣辣的太阳穿不透草帽的故事和寓言,却把帽檐敲出了龙钟之态……
④村人们都说,父亲是村里手最巧的。一天,父亲对我说:“清儿,和我一起去弄一些麦秸来。”是的,父亲要自己来编织草帽。对那些韧性十足的麦秸秆儿进行一番整理修饰后,父亲便拿起它们,像拾掇起一绺绺柔韧苍劲的时光,在手指间绕过来,绕过去,不上半天工夫,一顶草帽就编出来了。初始时,父亲编出的草帽还略显粗糙,编上几顶后,那草帽就非常结实漂亮了,嗬,简直就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工艺品!【A】
⑤父亲编出的草帽,除了自己和家人戴,大多数送给了乡亲们。要是乡邻们夸父亲“心好手巧”,父亲黝黑的脸庞上会绽放出璀璨的笑容。那时乡村是大集体,有一年天大旱,从春到夏,一连百天没下雨。有一天,天空中终于飘来了一大片墨一般的云,雨夹裹着烟雾滚落了下来。【B】但不到一顿饭的工夫,云儿就如同孙悟空翻了一个筋斗,远去十万八千里。
⑥雨过地皮湿,太阳又开始亮晃晃地炙烤着大地。乡人们这时要做的是如何保住这点儿雨水,让它成为墒土。乡亲们纷纷走进地头,人们知道,夏日下雨的时间太短,太阳又火爆地出来,上烤下蒸,人会感到更加炎热。但父亲等乡人们顾不了这些,在荒野之地,或泥水沟中,扯来青草覆盖于地表。可久旱之后,哪里能找到那么多青草呢?
⑦此时,父亲将刚刚编织好的一百多顶草帽从家中一股脑儿搬到农田中来,戴在庄稼的根部。为减缓地里的水分蒸发,父亲甚或把头顶上的最后一顶草帽也摘了,光着头任凭烈日烤晒着……【C】那一百多顶草帽就似一顶顶钢盔,抵挡住了烈日之箭镞的攻击,在太阳下闪闪发着光,宛然父亲闪光的心灵。
⑧由此,在我幼小的心中,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一直喜欢与珍惜草帽,只因为草帽是一种荣誉,而唯有父亲才最有资格佩带村庄这无上荣耀的徽饰。【D】
⑨父亲50多岁时,在一次抗击旱魔中不幸去世,永远离开了他钟爱的家人,亲近的乡邻,还有牵挂着的麦浪。父亲编织的草帽清香了大地宽厚的胸脯,把麦子的思想气息随着南来北往的风雨四处传送。于是,那一顶顶草帽吐纳尽了生命的亘远与辽阔,也芳香明丽着我对生命及人生的认识与感悟。
( 1 )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思路,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下面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应还原到文中( )乡人们欢呼着!
A: 【A】处晨曦里的那双手
骆驼(注)
①我一眼就认出他们了。尽管,我们相距,大约二十米。
②这是一个冬日的早晨,我要去原单位办事。这时的红星路二段,还在一片沉寂之中。
③我决定去我居住过一年多的双栅子街转转。我对那里充满感情,毕竟,那里是我初到成都工作生活的第一站。
④他们还是那样不紧不慢地走着。男人拉着女人,就像大人拉着一个调皮的孩子。但女人显然比男人高大健壮得多,她几乎高出了男人一个头。女人的步履蹒珊而踉跄,不时还伴着任性和固执。男人显然是有些费力,但他的手,始终紧紧地攥着女人的手,亦步亦趋地向前行进。
⑤这是我再熟悉不过的情景,前些年,在成都的双栅子街上,我总能看见他们这样在街上走着,仿佛是他们每日的必修课。
⑥说起来,他们是我的邻居。当时,我租住了这条街上的一套民房,恰好与他们楼上楼下地住着。我每天出门或回家,几乎都可以看见楼下居住的他们。屋里,常年都只有一男一女两位老人住着,也没见其他的亲人来看望他们。男人那时大约七十岁,但精神出奇的好,不时还可以从他的脸上看出一阵阵红晕。女人年轻些,大概五十岁左右,但明显看出是智力障碍者,她整天呆呆地坐在男人为她准备的那把有靠背的木椅上,望着窗外发呆。有时候,有人路过,她也会一下子转过头来,直瞪瞪地看着你,然后傻笑。我的小侄女来我家玩,每次都要我们接送,她才敢从楼下快速跑过。我们当然不会害怕,因为她从不会像一些武疯子那样大打出手。
⑦这女人的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洗脸吃饭,几乎全依赖男人,我经常看见男人像哄孩子一样哄着女人吃饭、洗脸。那画面,亲切而动人。我与妻常常被这画面感动着,感叹男人的矢志不渝,感叹男人对女人的精心呵护。
⑧我发现,男人喜欢读书看报,我便将我们订阅或编辑的书报送给他读。慢慢的,男人知道了我从事的工作,便与我攀谈起来,渐渐的,我便知道了一些他们的故事。
⑨但显然,我们错了。男人和女人,不是一对夫妻,而是父女。
⑩男人姓王,他与妻子都是成都东风渠旁一家食品企业的职工,他们的女儿先天性痴呆,从小就丧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但他们没有半丝嫌弃之意,决意无论如何,都要将女儿养大。在女儿十三岁那年,成都上游大雨,东风渠水猛涨,一个浪头,将在河边玩耍、看女人洗衣服的女儿卷入河中。女人不会游泳,她跳入水中,奇迹般地将女儿推上了岸,自己却再也没有爬上来。
⑪男人恨透了东风渠。执意将家搬到了远离河水、远离东风渠的市中心。男人告诉我,他这一辈子,再也无法面对那条渠,他要永远陪伴在女儿身边,因为,女儿的身上,有他妻子的影子,女儿,就是他活下去的全部希望。
⑫后来,我们便将老家亲友带给我们的特产,诸如腊肉、干果之类的,送一些给他们,男人总是千般拒绝后才肯收下。我一直不好问及男人的收入,问及他们的生活状况,但我时常可以看到,他们生活的艰辛!
⑬我掏出手机看看;快到九点了,我没有继续跟着他们。我知道,他们将从那条横街穿出去,然后,从红星路绕回来。
⑭我没有走那条直路到办公室,而是绕道前行,我不想去打扰他们有序的生活。因为,男人的话语,总是在我的耳边萦绕:我一定要想办法活下去,我必须死在女儿的后边,要不然,哪怕我先死一天,她就会一天都活不了的!
⑮转过街口,我果然看见了他们,他们还是那样不紧不慢地走着。男人拉着女儿,女儿的步履依然蹒跚而踉跄,不时还伴着任性和固执。他显然十分费力,但他的手,始终紧紧地攥着女儿的手,亦步亦趋地向前行进。
(有删改)
【注释】骆驼:四川广元籍作家,现居成都,长期从事小说创作。
( 1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一定要想办法活下去,我必须死在女儿的后边,要不然,哪怕我先死一天,她就会一天都活不了的!
( 5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链接材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朱自清《背影》
诸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子与链接材料中描写方法的相同之处,描写内容及其作用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静静地,你的微笑如春风抚平了我的烦躁;暖暖地,你的微笑如温泉滋润了我孤独的心;冉冉地,你的微笑如晨曦照亮了我前行的路。微笑是宽容,是鼓励,是认可,是期待。有了你的微笑,我……
请以“有了你的微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出你生活中经历的事情和明白的道理。
要求:①内容真实,感情真挚;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