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桐乡市茅盾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不在一百单八将之列的是( )。
A: 老种经略相公
B: 宋公明
C: 吴用
D: 卢俊义
2、《猫·狗·鼠》是一篇( )
A: 叙事散文
B: 议论散文
C: 抒情散文
D: 杂文
3、下面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
B: 几乎可以断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反之,连一段话都说不利落,一整篇就必然更加夹缠不清了。
C: 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D: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 。
4、

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笼罩
B: 繁蜜
C: 琼浆
D: 喜悦
5、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坚持做读书笔记,摘抄美文中的优美词句,断章取义、博采众长,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B: 万州区政府因地制宜 , 打造了数个别具特色的滨江公园。
C: 五十年来,万州中学的每一位老师恪尽职守 ,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D: 世界第一大跨径拱桥——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飞架南北,三岸景色相得益彰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长沙市交通监察部门加大了整治力度。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C: 通过这次失败,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粗心马虎原来就是自己成功路途最大的障碍。
D: 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了。
7、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怀民亦未(qǐng) 夕日欲(tuí)
B: 至承天寺(suí) 沉竞跃(lín)
C: 藻,交横(xìng) 能其奇者(yù)
D: 盖竹影也(bái) 相步于中庭(yǔ)
8、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试想,如果素昧平生的人之间,能够彼此理解、关心,那么,这个世界将有多美!
B: 我国的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C: 中学生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要注意写身边的真人真事,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D: 一个球的输赢,不仅关系到全队的名声,而是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9、排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与辞赋、律诗、词曲等诸多传统文体相比,对联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依然保持旺盛的活力。

②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

③随着对联试题进入中高考的语文试卷,对联文化越来越受到教学界重视。

④它是由汉字音、形、义特性发展出来的独特文体。


A: ①④②③
B: ②④①③
C: ③①②④
D: ②①④③
10、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且能够增长知识。(将“可以提升自我”和“能够增长知识”互换位置)
B: 通过后天的超乎常人想象的艰苦训练和磨砺,使浙江卫视《最强大脑》节目的某些选手的记忆技能发生了改变。(去掉“使”)
C: 随地吐痰,是衡量一个市民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在“随地吐痰”之前加上“不”)
D: 广州是个国际化都市,请市民自觉保护城市秩序,爱护城市环境。(把“保持”改成“维护”)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1 ).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 2 )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农妇与鹜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注释]①鹜:野鸭子。

( 1 )下列句子加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妇不忍之(卖)
B: 似哀鸣,视之(仔细)
C: 频频之(点头)
D: 频频颔之,似(道歉)
( 2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A: 疑受创也    安求能千里也
B: 河边拾薪    不戚戚贫贱
C: 日产蛋甚多   盖余之勤艰苦此
D: 熟视之,鹜也  以衾拥覆,久而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意思。
①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
②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 4 )从这则短文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中内容作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西塘的水上清洁工

小河丁丁

①那年八月下旬,我和六妹来到西塘,一个小小的江南古镇。

②黄昏,我们沿着临河的长街漫行。一条小船在彼岸酒家楼下微微浮动,船夫坐在船头悠闲地抽着香烟。此人三十出头,身瘦衣宽,脸长长的,胡须头发有些零乱。游客朝他拍照,闪光灯咔嚓咔嚓,他毫无反应,只把一条腿歪搭在船舷上,半低着头,默默享受那支短短的香烟。那条腿也瘦,裤管显得有些空荡,薄长的脚板蹬着千层底的黑布鞋。开始我以为他在候客,后来看到船上放着长柄捞网和垃圾篓,才明白他是清洁工。

③他扔掉烟蒂,用桨顶一下岸石,小船就离了岸,慢慢地顺水漂移。除非是给游船让道,他都懒得摇橹。摇橹也用一只手,有心无心,不愿意绷紧肌肉。世上哪有这么悠闲的清洁工!这边游人熙熙攘攘,对岸酒家正在呼喝划拳,而他充耳不闻。我注视着他,人世间的喧哗躁动就变得轻了,淡了,全都成为他的背景。

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墩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漂进桥孔。我又坐到另一边的石墩上,目送他和小船渐渐远去。水面漂过梧桐叶,他漫不经心伸出捞网,连屁股都不挪一下。河边泊着一座“水上餐厅”,船楼的霓虹灯在水中投射出大片光影,奇异,诡艳。他把小船摇到滟滟的灯影里,那一刻真是如梦似幻。

⑤我痴痴地望着他和小船消失在夜色里,不愿离去。过了许久,他和小船从暗影中再度出现,往这边漂过来。这边桥下有个小小埠头,到了这儿,他终于站起来了,小船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推着向埠头靠近。他一个跨步上了岸,动作飘逸,恍若仙人。我担心小船因为他的蹬力离岸,小船却继续往前,轻轻触到石阶,好像能按主人心意行事。他拴好小船,上岸去了,我兀自望着小船出神,那把长橹在水中半浮半浸。

⑥“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问非问。我没有回答。

⑦吃过晚饭回旅店休息一会儿,我们出来欣赏河街夜景,发现水上清洁工换了一个。这人身如铁塔,头大颈粗,登台唱戏李逵张飞非他莫属。那条小船载着他摇摇晃晃,好生吃力,似乎随时都会覆没。他叉开柱子般的双腿站在船上,膝盖绷得直直的,一只大手将长长的捞网牢牢夹在腋下,另一只大手掌着橹把将小船摇得飞快。

⑧正是放河灯的时候,好几家铺子在卖河灯,有莲花灯、船灯和心灯,还有一种是长方形,都用各色彩纸做成,十分精致。这些河灯点燃了,烛光从里面映着彩纸,漂在水中又映着波光,在黑暗中多么动人啊。可是游客们刚刚把河灯放下去,壮汉就匆匆赶到,“波”的一声用捞网将河灯扑灭,捞起来用力倒进垃圾篓。他那么粗鲁,对寄载各种心愿的小灯不带丝毫怜悯,简直就是“河灯杀手”。

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灯还燃着你就这样……”“你回头再捞也不迟!”“至少等河灯熄了才能捞。”“不要捞了,河灯多漂亮呀!”

⑩壮汉却振振有词,声音像打雷一样:“我是打工的!我不干活人家不给我钱!”

⑪一个小姑娘含着眼泪向一位卖河灯的老太太投诉,老太太操着吴侬软语无奈地说:“跟他说也没有用,他呢……等他过去了就好了……”

⑫六妹很想放河灯,又不甘让自己的河灯遭遇灭顶之灾,就在那儿磨磨蹭蹭。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六妹买了一盏小小的莲花灯,下到濒水的台阶,在牵挂与侥幸的目光里,很小心地将莲花灯放到水面。莲花灯畏畏葸葸躲在河堤下,没有漂向河心,这儿有台阶挡着,不到近处发现不了,它是害怕那个壮汉杀回马枪吧。

⑭夜渐渐深了,街市渐渐冷清、寂静。我们走过幽暗的长巷回到旅店。我在露台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没有。

(选自《文汇报》2016年5月2日,略有删改)

( 1 )文章主要写了两位清洁工,处处形成对比。根据文章内容,把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人物内容

第一位清洁工

第二位清洁工

外貌

身瘦衣宽,脸长长的

①________

摇橹

不愿意绷紧肌肉

②________

捞垃圾

③________

匆匆赶到捞起来用力倒


( 2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表达效果。

①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墩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进桥孔。

②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

( 3 )第③段写清洁工,为何又要写“这边游人熙熙攘攘,对岸酒家正在呼喝划拳”?请简要分析。
( 4 )第⑥段写道:“‘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问非问。我没有回答。”请你结合语境,用第一人称写出“我”当时的心理活动,40字以内。
( 5 )文章结尾:我在露台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没有。读完全文,你一定也有很多思考,请写下你的阅读感悟。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一个馒头
①十三岁那年,我顺利地考进离家二十多里的县三中,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那时,父亲还是大山里的一名伐木工,为节约开支,他数年难得一次省亲,贫寒的家境使母亲也愈发省吃俭用艰苦度日。
②那是一个霪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当父亲兴冲冲地踏进院坝时,母亲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接过父亲的行囊,母亲就发现了那个白面做成的馒头。
③这是父亲路上吃剩下的干粮。对于当时以玉米、红薯为主食的我家来说,白面馒头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母亲走进灶屋,在点燃茅草给父亲烧洗脸水的同时,将蒸笼也放在了锅上……看着锅上四溢的热气,母亲喜盈盈地从房里拿出几块干净的纱布,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头顶一块蓝花布就向二十里外的县城走来。
④走到学校,已是下午。整齐的校舍、琅琅的读书声使大字不识的母亲顿生敬畏。蹑手蹑脚,屏息而行,母亲沿着每一间教室寻找心爱的儿子。几乎走遍了整个学校,她终于看见了正在上课的我。许是怕老师呵斥,母亲哈着腰,从窗户上露出半个脑袋,一边用手向我比划,眼睛又怯怯地瞅着老师。半个脑袋、奇怪的手势和母亲颇为滑稽的眼神立即吸引了同学们好奇的目光。
⑤就这样在窗口呆了好一会儿,在老师背过身写板书之际,母亲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动作。她直起身,从怀中掏出那个雪白纱布紧裹的馒头,从窗外迅速向我掷来。“咚!”因用力过猛,馒头掠过我的头顶砸在了前面同学的课桌上,随后又一骨碌滚在了地上。当沾满尘土的纱布一层层散开,那个干干净净的馒头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教室里哄然而起的笑声瞬间刺痛了我的耳膜。
⑥面对老师严肃的询问,母亲慌张地说:“我,我来给娃送个馒头。”在我那些生活颇为优裕的城里同学听来,这样的回答无疑是一种荒谬的笑料——走几十里路就为送一个馒头?着着他们前仰后合地笑个不停,憨厚的母亲全然不知所以,竟还怀着敬意频频向她心目中的“秀才”们点头。母亲补丁缀补丁的衣服、头上已歪斜的蓝花布和这种尴尬的神态再次掀起了他们的笑浪……在这一阵紧似一阵的笑声中,我的自尊被践踏得支离破碎。
⑦拾起馒头,我快步走出教室,拉起母亲就向操场走去。此时,我丝毫没有感到馒头上尚存的体温,没有注意到每间教室窗下湿漉漉的泥脚印,更没有看到母亲眼中那慈爱的目光!站在操场边,我气急败坏而又语无伦次地向母亲大喊大叫:“哪个要你到学校来?哪个要吃你的臭馒头?看看你这一身泥,活像戏台上的小丑,真是丢人现眼!”说着,我奋力一抡胳膊,那个尚热的白面馒头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飞出了学校的围墙。
⑧母亲没有说一句话,慈爱的笑容僵硬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母亲嘴角抖了半晌,却终归没有吐出半个字来。最后,她缓缓转过身,一溜一滑地向校外走去。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雨,濛濛烟雨中,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渐渐湿润了我的视线……
⑨至今我也不知道,母亲怀揣着馒头是怎样一步一滑走到学校的,当年我无情扔掉的那个馒头到底对母亲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但我知道在回家的路上,有两条小溪、三道山梁和二十里曲曲弯弯的泥泞山道…… (作者黄斌,有删改)

( 1 )请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 2 )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线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
②母亲低着头 , 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 , 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

( 3 )文章②⑧两段都写到了“雨”,结合内容,分别说说两处写“雨”的作用。

( 4 )母亲离开了,“我”渐渐湿润了视线,“我”的内心五味杂陈。请结合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写一段描写“我”心理活动的文字。(不超过80字)

四、写作(分值:60分)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总离不开一些人、一些事,影响着我们,感染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丰富着我们的生命,充实着我们对世界的认知,他们如一盏盏明灯,照耀着我们的情思和梦想,以“哦,那一路明灯”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得抄袭;不得使用本试卷中出现的材料。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哥′认定就是你”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