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这场比赛可谓波澜不惊 , 奥运会与世锦赛双料冠军王楠苦战五局,终于击败对手沃西克,获得最后胜利。B: 南大街工贸大厦前的流动采血车在人潮中格外引人瞩目 , 等候献血的群众在车外排起长队,成为节日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 C: 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们希望日本政府尊重亚洲人民的感情;妥善处理教科书和历史问题,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军国主义死灰复燃。 D: 信中,庞女士对来南通采访时受到的无微不至的热情服务表示感谢,并由衷地称赞南通美丽的城市风景与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 |
2、 | 下列词语的划线字注音及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模式(mú) 探索(suǒ) 孜孜不倦(zì) B: 汲取(xí) 儒家(rǔ) 根深底固(dì) C: 埋没(mò) 关键(jiàn) 不言而谕(yù) D: 肇事(zhào) 彷徨(páng) 格物致知(zhì) |
3、 | 选出书写不全正确的一项。( ) A: 亢奋 羁绊 迫不及待 人声鼎沸B: 惬意 乞祷 语无伦次 孜孜不卷 C: 羸弱 懊悔 姗姗来迟 眼花缭乱 D: 辐射 真谛 养精蓄锐 疲惫不堪 |
4、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刘长卿,唐代诗人,曾两次遭贬,经过长沙贾谊故居时,心中产生强烈共鸣,写下了《长沙过贾谊宅》一诗。 B: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C: 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其作品篇幅虽短小,但内容都引人深省。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D: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
5、 |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孙权劝学》就选自《资治通鉴》。 B: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 C: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中“都”“各种各样”“不幸”分别是副词、并列短语、名词。 D: 《老王》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是女作家、翻译家杨绛,她的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
6、 | 找出给加下划线字注音中正确的一项( ) 你不必为童年的渐行渐远而惘然若失,我们的日子,都会在微露的晨曦中悄然而至,在绽放的晚霞里飘然归去。我们,在希望的早晨里遨游书海,我们,在躁动的青春中释放激情。闻着文字间流淌着的水墨香,我们将穿越六月深邃的天空,去倾听灵魂深处的声音。 A: wǎng qiāo diàn shuìB: máng qiǎo diàn suì C: wǎng qiǎo zhàn suì D: máng qiǎo zhàn suì |
7、 | 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山西人为啥爱吃醋?山西地处黄土高原,气候干燥,温差较大,水土碱性大,俗称“水土硬”,而醋的酸性正好能中和碱性,吃醋可以维持人体内的酸碱平衡,身体健康。山西面食闻名全国,山西人喜欢吃面食,而面食相对难消化,吃醋能增加身体的胃液酸度,有助面食的消化吸收。醋还有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增加人体微量元素等好处,山西人的美食自然也就离不开醋了。 A: “高原”是名词,“干燥”是形容词,“中和碱性”“软化血管”都是动宾短语。 B: “山西人的美食自然也就离不开醋了。”这个句子中,“山西人”作主语。 C: “吃醋能增加身体的胃液酸度,有助面食的消化吸收。”这是一个复句。 D: 画线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在“身体健康”前补“有利于”。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曲肱而枕之(gōng) 乃悟前狼假寐(mì) 不亦说乎(yuè) B: 撒盐空中差可拟(chā) 尊君在不(fǒu) 与友期行(qī) C: 吾日三省吾身(xǐng) 君子之行(xíng) 躇步跐蹈(cǐ) D: 家无井而出溉汲(gài) 人不知而不愠(yùn) 身亡所寄(wú) |
9、 | 下列加下划线文言词语基本释义与成语中加下划线词解释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万人空巷 B: 媵人持汤沃灌 固若金汤 C: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得患失 D: 目似瞑,意暇甚 应接不暇 |
10、 | 下列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石潭记》《核舟记》的“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人、事、山川名胜、器物建筑等,故又称“杂记”。 B: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五经”之一,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C: 古人对年龄的称谓很有学问,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黄发”指青年人,“垂髫”指小孩子。 D: 《傅雷家书》收录了我国杰出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写给两个儿子的家信100多封。在信中,傅雷常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做人。 |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1-2题。 望 岳 春 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________ 的景象。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绘了________ 的景象。 ( 2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的登临愿望,充分体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B: “家书抵万金”,形容家中书籍的珍贵。此句写出了离乱中人共有的一种感受,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吟哦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C: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生动细致地描绘了诗人忧愁难解的情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与五、六两句都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予以凝练,节奏感强,富有韵律美,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 |
阅读以下文段,完成小题。 陶侃惜谷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①。”侃大怒曰:“汝既不田②,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晋书•陶侃传》) 【注释】①聊取之耳:随便取来玩玩罢了。②汝既不田:你既不努力耕田。 ( 1 )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①陶侃尝出游 ________ ②执而鞭之 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3 )本文表现了陶侃怎样的思想品格? |
人类体温普遍降低意味着什么?
①最近,因为疫情的关系,每天都要测三次体温,却发现每次测量结果都在36.3℃左右,夜晚略高。记得小时候生物课上讲过,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7℃,但为什么现在身边所有人的体温都不到37℃呢?
②2020年1月7日,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教授朱莉·帕森内特和她的团队刚刚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发现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从37℃降到36.6℃。近年来,许多科学家也认为,人类体温在不断下降,37℃已成为历史。但体温下降并非好事,研究显示,体温每降低1℃,免疫力就会下降30%以上;体温每升高1℃,免疫力就会提升5~6倍。
③众所周知,体温是和基础代谢率挂钩的。体温每上升1℃,基础代谢会提高13%;反之,基础代谢率低。体温下降,血液流速放缓,白细胞的工作效率也随之变低。慢慢悠悠的白细胞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异物,即使发现了,也很难迅速召集其他白细胞来消灭异物,导致机体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引发疾病。
④科学家分析,人类体温在170年间下降了0.4℃,近20年的下降幅度尤其大,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运动。在离我们并不遥远的50年前,人们每天都要做很多运动:农民要种庄稼或者放牧,城市人群也会每天手洗衣服、做饭、清扫房间,出门会优先考虑步行或自行车,闲暇时靠户外运动打发时间。
⑤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好像越来越“懒”了——吃饭靠外卖,出门就打车,洗衣服有洗衣机,洗碗有洗碗机,扫地有机器人,随时可以躺在床上打游戏,男生打篮球、女生踢毽子的校园场景已一去不复返。
⑥每个人的基础代谢与任何外在活动无关,是他在什么都不干的时候的自然消耗,而肌肉是人体内最大的发热器官。一个肌肉含量高的人,即使什么也不做也仍然在消耗能量。现代人运动量的减少,导致肌肉含量普遍下降。
⑦空调导致的出汗困难也是现代人体温下降的一大原因。人们长期在空调屋工作和生活,大脑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失去了接收刺激的机会,久而久之,体温调节中枢对外界温度不再敏感,从而导致体温降低。
⑧此外,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财务问题和家庭问题等生活压力,也和体温降低有关。在压力状态下,人体处于应激状态,身体会分泌一种叫“皮质醇”的激素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皮质醇是一种分解代谢激素,不仅会分解肌肉,还会促进脂肪储存,优先把脂肪存储于内脏。生活压力导致皮质醇长期过量分泌,体温也就随之降低。
⑨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改变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细节,适当提高体温。
(有删改)
A 第③段解释了体温降低导致免疫力下降的原因。
B 第④-⑧段介绍了近年来人类体温下降的原因。
C 人体基础代谢率降低就是因为缺乏体育锻炼。
D 提升体温的关键在于提高人体的基础代谢率。
( 3 )第⑨段加下划线词“适当”不宜删除,理由是________。汉语可以治病
①美国费城有一个小学五年级学生,聪明好学。一天,他在看报纸上的天气预报时,竟然连报上的一个字也不认识。后经医生诊断,这个孩子患上了一种叫“失读症”的病。
②我们知道,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语言中枢,是人类语言能力的生理基础,它的作用就是调控人类的语言行为。这个中枢一旦因脑外受损或因脑血管供血障碍,则人的语言行为便出现障碍,常见的有“失语症”。“失读症”就是“失语症”中的一种。这个美国少年患上这种病是脑外伤造成的。
③传统的看法是,人脑的语言中枢在大脑的左半球,按照这个观点推论,只要左半球的这个中枢受损,就会产生失语症,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人。但事实却不全是这样。
④科学家经调查发现,中国和日本患失读症的人要比欧美少得多。这是为什么?经过多次实验,他们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却是最简单的事实:欧美人使用的是拼音文字,他们记认字音和字义,使用的是大脑左半球,而且仅仅是左半球;但中国人、日本人使用汉字,对大脑的利用精细得多,左半球记认字音字义,右半球记认字形(连字义),而且左右两半球均衡协作。这就是中国、日本患失读症人少的原因。
⑤更为有趣的是,美国科学家对中国儿童和美国儿童的阅读能力和某些智商做比较实验,发现中国儿童的智商要高得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儿童学的是汉语,因此他们大脑的左、右半球都得到了更充分、更均衡的锻炼。
⑥根据汉字与大脑两半球的这种关系,费城的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试验:他们首先教这位美国少年学汉语,接着让他在一张纸的上行写英语句子,下行写同样意思的汉语句子,要这位美国少年看着汉字读出英语句子来,结果这位美国少年毫不费力地把英语句子念了出来。试验初步成功了。
⑦不过,这个试验有一个问题,即汉语句子只起“唤醒”英语句子的作用,不等于完全把病治好了。根据以后的试验表明,这一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因为在不断“唤醒”的作用下,患者能慢慢恢复英语的阅读能力,达到治病的效果。
③汉语的学习、使用,可以使人们更充分、更均衡地使用大脑两半球,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已有人提出用学习汉语的方法提高西方儿童的智能,此外,还有其他一些想法和研究,我们感兴趣地期待着这些研究成果。
(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失语症是________。(不超过30个字)
作文题一:请以“那一抹暖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体,文章不少干600字,严禁抄袭。(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作文题二:请以“告别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半命题作文要在题目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词语(内容可以是人、事、物,也可以是一种习惯、一种思想、一段时光、一缕情怀……),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体,文章不少干600字,严禁抄袭。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