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黄州扬鹰岭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个案子十分棘手,不仅案情扑朔迷离 , 侦探不易,而且关注度高。
B: 春节联欢晚会上,潘长江的小品真逗,连一向严肃的爸爸看了也忍俊不禁
C: 如果学习方法运用恰当,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 他乐于助人的事迹如此感人,我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2、对《汤姆索亚历险记》主题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进行了讽刺。
B: 对伪善的宗教礼式和刻板陈腐的学校教育进行了批判。
C: 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遵规守纪的心灵。
3、

下列选项中没有任何错误的一项是( )

A: 心有灵犀 鞠躬尽瘁 有益身心(yì) 癖嗜(pì shì)
B: 磨顶放踵 废寝忘餐 掮客 术(qián)泱泱然(yāng)
C: 简明厄要 危言耸听 猝然长逝(cù) 临帖(tiè)
D: 专心致志 销声匿迹 优胜劣汰(liè) 踌躇(chóu chú)
4、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下必然要遵循物竞天择的原则。
B: 再看看那沿江攒聚的怪石奇峰,峰峰都是瘦骨嶙峋,却又玲珑剔透 , 千奇百怪。
C: 似乎人类在自然科学上一遇到“起源”的问题就一筹莫展 , 宇宙起源是人类碰到的最大难题。
D: 《舌尖上的中国》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 , 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项是( )
A: 在这种环境气氛里,他们不论唱什么?都充满着种淳朴本色的美。
B: 欣赏着南湖公园的红桃绿柳,他由衷赞叹:“万紫干红总是春啊”!
C: 生活里无书籍,就像大地无阳光,智慧里无书籍,就像鸟儿无翅膀。
D: 平桥村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B: 几声鸟叫从幽谷中传出,打破了沉寂的环境。
C: 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D: 通过学习,我提高了对中国石拱桥的认识。
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B: 今夜是如此宁静,只有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C: 天空布满乌云,阴森恐怖,像要下雨一样。
D: 这个秋夜,是寂静的,是温和的,是梦幻的。
8、选出和下面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梅尧臣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A: 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
B: 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C: 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 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9、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的季节,亦如四季的更替,有春的烂漫,有夏的 ,有秋的 也有的 。此乃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A: 奔放 成熟 萧瑟
B: 奔放 萧瑟 成熟
C: 成熟 奔放 萧瑟
D: 成熟 萧瑟 奔放
10、哪一项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关?( )
A: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C: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小题
观沧海(三国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1 )诗中,作者通过所观之景,表现了大海的 ;接着又通过 , 表现了大海的博大胸怀。

( 2 )下列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诗歌首句交代了诗人观海的地点,显示出“君临天下”的威严气势。
B: “秋风萧瑟”为诗歌平添了一份肃杀之气,吻合曹操“奸雄”的形象。
C: 诗歌采用动静相衬、虚实结合的写法,既描绘了“景”,又表达了“志”。
D: 诗歌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要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乙)松之生也,於岩之侧。流俗不顾,匠人未识。无地势以容,有天机而作色。徒观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穹石盘簿③而埋根,凡经几载;古藤联缘而抱节,莫记何年。於是白露零,凉风至;林野惨栗,山原愁悴。彼众尽於玄黄④,斯独茂于苍翠,然后知落落高劲,亭亭孤绝。其为质也,不易叶而改柯;其为心也,甘冒霜而停雪。叶⑤幽人之雅趣,明君子之奇节。若乃确乎不拔,物莫与隆⑥,阴阳不能变其性,雨露所以资其丰。擢影后凋,一千年而作盖;流形入梦,十八载而为公。不学春开之桃李、秋落之梧桐。

乱曰: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谅⑦可用而不用,固⑧斯焉而取⑨斯。

——李绅《寒松赋》

【注释】①芊眠:茂密状。②捎云蔽景:意为与景物相掩映。③盘簿:牢固状。④玄黄:指大自然的变化。⑤叶:相合。⑥隆:高。⑦谅:确实。⑧固:鄙视。⑨取:取法。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之:________

②穹石盘簿埋根 而:________

③可远观不可玩焉 亵:________

冒霜而停雪 甘:________

( 2 )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

其贞枝肃矗,直干芊眠①,倚层峦则捎云蔽景②,据幽涧则蓄雾藏烟。

( 3 )两文作者喜爱“莲”、“寒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 4 )简要分析两文在写作手法上的相同之处及其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二月兰》,完成下列小题。

①在我们北方的农村,乡下田间的野菜有许多种,与荠菜差不多一起发芽、开花的要数二月兰了。只是人们热衷于荠菜的香气和美名,很少有人注意到二月兰,更不知道这种开着淡蓝色小花的植物,其实也是一道不错的野菜呢!一冬的严寒季节,居住在北方的人们一般以大白菜为主菜,很少吃到新鲜蔬菜,早春的荠菜就显得那么诱人。于是,田野间到处可以看到许多挖荠菜的人。记得小时候,在这样的时刻,我为着贪玩和嘴馋,总是缠着母亲到田间挖荠菜。母亲只是不着急,拉着我的小手说:“妈妈带你去挖比荠菜更好吃的二月兰。”

③二月兰又叫菜子花、紫金草、诸葛菜,十字花科,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因农历二月前后开蓝紫色小花,故称二月兰。它对土壤光照等条件要求较低,耐寒旱,生命力顽强。传说诸葛亮出征时,见一种菜,称为“蔓菁”,从老农口中得知此菜浑身是宝,叶子和茎都能吃,吃不完还可以制成腌菜。于是诸葛亮命令士兵广种“蔓菁”。后来世人为纪念诸葛亮,把这种菜称为“诸葛菜”。

④现在想来,可能母亲是小学老师的缘故,或许她比别人观察的更仔细一些,二月兰,这些开在山坡低处、树林中的小草,几乎从没有被村里其他人发现过。等我上大学后才知道,二月兰是草本宿根多年生植物,多生长在偏僻的沟渠、树林、山坡处,不用心去寻,是很难发现的,怪不得母亲每次带我挖二月兰总是要跑很远的路。

⑤母亲带我去的是离家有五里路的一个叫着西洼的一大块地,那地一旁就是一大片杨树林和槐树林。这时节的二月兰,茎已有十多厘米高了,在茎的最顶部,看以看到小小的淡蓝色的花蕾,微微呈现出一点紫色。母亲说,这是二月兰最鲜嫩的时候,在这之前,虽然有刚刚冒出小小的细芽,如果掐掉吃,就太可惜了。如果再过三五天,花蕾变成紫色,虽然也可以吃,但没有现在那么鲜嫩可口了。如果等二月兰开过花,这东西就不能清炒了,只有用沸水焯过包大包子吃。

⑥我感觉挖二月兰比挖荠菜容易多了。只要找对了地方,每年都可以到这个地方来。那个叫西洼的一片地,是我和母亲的小秘密,没有人知道这里生长着二月兰,即便知道了,邻居们也不喜欢吃它。每年的早春,在西洼,总能看到一大片一大片的二月兰,我和母亲蹲下不动窝,专门挑肥大的掐掉,不一大会功夫,就掐满我们的篮子。

⑦回到家后,母亲先择一遍夹在二月兰上的草、树叶或者松针,再把茎底部老的地方掐掉一些,用清水洗过,开始炒了。

⑧母亲炒二月兰的做法实在是在简单不过,先切点姜末和蒜末放着,等锅里的油温热了,急火快炒,噼里啪啦,上下翻炒及铲子,即可出锅了。看着那碧绿碧绿的颜色,吃到嘴里先是微微的一点苦,然后是一阵那浓郁的香味而出,那味道是任何野菜也无法比拟的,真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野蔬!

⑨这个时候,父亲总是笑呵呵地围过来,拿着筷子要尝鲜,不解地说:“你们这是在哪里挖这么多这玩意啊,咱村里我没看到别人家有挖这个的啊?”

⑩母亲忙着盛菜,头也不抬,说:“尽管吃吧,就不告诉你!”

⑪母亲退休后,跟我住在县城的家里,每年的早春时节,最忘不掉的就是二月兰。县城附近的周边

⑫田地里都没有,母亲都要我回老家挖一些回来。今年春节我回家祭祖,才知道那一大片西洼地已经被一家大型的煤化工企业整个征用了,那块曾经有着一大片杨树林、槐树林,曾经在早春的寒风中开着淡蓝色的二月兰到哪里再去寻觅!

⑬知道母亲最爱二月兰,我没有把这一消息告诉她。

( 1 )文章题目是《二月兰》,开头却从荠菜写起,原因是什么?
( 2 )第④段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 3 )文章结尾说“我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她”,其原因是什么?
( 4 )文章有不少文字是写母亲的,请你根据这些文字概括母亲的性格。
( 5 )本文发表时,有编者曾将题目改名为《消失的西洼地》,你认为这两个题目哪个更好?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小题。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台湾著名剧作家、导演李国修,年少时,曾抱怨父亲做了一辈子鞋没有发财。父亲痛骂一通后,告诫他: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李国修深受启发,用毕生的精力只做“开门、上台、演戏”这一件事,让他享有“台湾莫里哀”的美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专注做好一件事很重要。

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认识不到这点的重要性。他们信奉“艺多不压身”,礼赞“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谁知到头来却落得个“样样涉足,个个平平”的局面,导致“艺多不养家”的尴尬后果。对普通人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必然的结局,因为许多伟人亦无法达到多才多艺的人生高度。

③法国作家莫泊桑小时候曾在福楼拜面前自信地说:“我上午用两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用另两个小时来弹钢琴,下午则用1个小时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3个小时来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烧鸭,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说完后一脸得意。福楼拜听后笑了笑说:“我每天上午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4个小时来读书写作。”福楼拜接着问:“你究竟有什么特长,比如有哪样事情你做得特别好?”这下,莫泊桑答不上来了。于是他便问福楼拜:“那么,您的特长又是什么呢?”福楼拜说:“写作。”原来特长便是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于是,莫泊桑下决心拜福楼拜为文学导师,一心一意地读书写作,最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跻身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的行列。

④专注于一件事,看似简单,其实是对毅力与恒心的考量。成功学上有个著名的“两万小时理论”,即“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但芸芸众生平凡者不可计数,卓越者凤毛麟角。原因很简单,两万小时锻炼太过漫长、枯燥、无趣,没有坚如磐石的信念,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动摇、绝望直至放弃是顺理成章的事。

⑤专注于一件事,看似艰难,其实也容易。只要我们选择的事业,是我们内心深处最渴望的,是我们最感兴趣的,漫长的“两万小时”就不会带来遥遥无期的恐惧,别人眼中枯燥、无趣的历程,便会成为时时给我们惊喜的旅程。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任天边云卷云舒,静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泊之心,滚滚红尘的纷纷扰扰,便不会轻易动摇我们由平凡走向卓越的脚步。只要我们把“两万小时”分解到活着的每一天,我们每天为卓越所付出的不过是半小时、一小时而已。

⑥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和精力十分有限,利用这有限的精力,在有限的时间里专注地做好一件事,就很有可能从众人中脱颖而出。(选文有改动)

( 1 )请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答题卡上。
( 2 )选文第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 3 )请围绕中心论点为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 4 )选文第⑴段划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5 )读了本文后,请结合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文题一:心中有梦想
歌词:
我们心中充满着梦想 我们拥有新的力量 奔波在路上闯荡 那是生活给予的分享 我们相遇这个城市 我们为了爱去追寻 谢谢这个美丽开始 坚持到最后还有笑容 天空下和着新鲜的空气 自由自在去呼吸 痛会失败也不放弃 擦干泪水才最美丽 拥有现在就是珍惜 微笑面对每个日期
文题二:阅读使我感动
阅读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可以使迷茫的未来找到方向,可以使懦弱的性格变得坚强,可以使忧郁的性格变得开朗,可以使急躁的性格变的沉稳,读书是一个进步的过程,载你迎风远航。
要求:两题任选其一,文体不限,内容具体,文从字顺,有真情实感,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戒:”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