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B: 参展企业代表和与会的外宾就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问题广泛地进行了交流。 C: 由于合理的体能训练,使他的体重在两个月内减掉了二十多斤。 D: 那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善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
2、 | 下面各项中划线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丘壑 攫取 吞噬 瞑思遐想 B: 倒坍 免豁 取缔 窸窣作响 C: 恻隐 绮丽 渎亵 销声匿迹 D: 红绯 羸弱 梦寐 无可置疑 |
3、 |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睥睨 鞠躬 花众取宠 赫赫扬扬 B: 顶盛 怯懦 雕梁画栋 骂骂咧咧 C: 威严 凝视 咬牙跺脚 另请高明 D: 犀利 忌纬 喃喃自语 无可奈何 |
4、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形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咆(báo)哮 澎湃(pài) 俨然(yān) 锐不可当(dǎng) B: 屏(bǐng)息 浩瀚(hàn) 绥靖(suí) 杳(yǎo)无音信 C: 逝世(shì) 诘(jí)责 提防(tí) 相行见绌(chù) D: 歼灭(qiān) 狼籍(jí) 仲裁(zái) 蹿了一蹿(cuān) |
5、 | 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B: 成语“峰回路转”“妄自菲薄”均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C: 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松、竹、梅”。 D: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最优秀的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 |
6、 | 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陨落”“消失”“愿意”“勾当”都是动词。B: “雨后春笋”“感谢生命”“提纲挈领”“非常坚强”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 “文博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要在中国找文化投资、文化项目、文化产品,就到文博来’的市场氛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文博会形成氛围”。 D: “《特警力量》的收视率再创新高,是因为它不仅让观众目睹了特警战士的风采,而且彰显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英勇无畏的精神。”这个复句的第一层是递进关系。 |
7、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无伦次 妇孺皆知 迸溅 府瞰B: 泱泱不乐 悲天悯人 遨游 颤抖 C: 峰芒毕露 忧心忡忡 斑斓 惶恐 D: 微不足道 锲而不舍 震悚 累赘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星光大道》的舞台上,他的表演更是让在座的评委们技惊四座。B: 咱两口子的工资加在一起,不足一百多块钱,要维持五口人的开支,相当拮据。 C: 四川雅安人们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就能战胜和面对任何困难。 D: 京广高铁将于12月26日全线贯通,北京至广州的最快运营时间从现在的20多个小时缩短到8小时左右。 |
9、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勾(gōu)当 怨怅(chàng) 虞(yú)候 嗔(chēn)怒 B: 怄(óu)气 恁(nèn)地 啰唣(zào) 舀(yǎo)酒 C: 崎岖(qū) 逞(chěng)辩 气喘(chuǎn) 朴(pǔ)刀 D: 聒(guō)嗓 干(gàn)系 吹嘘(xū) 窥(kuī)望 |
10、 | 语言运用——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国难面前, ,拯救万千人于水火之中; ,为了防止感染而挺直腰杆; ,为抵御病魔而无私奉献; ,积极响应国家号令,保护自己和他人。 ①严防死守的武警军队 ②奔波劳累的志愿者 ③团结一心的中国人民 ④守护患者的天使 A: ①②④③ B: ③①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④①②③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闻雁 韦应物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注释: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出生于韦应物出任滁州刺史。夏天离京,秋天到任。这首《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田子为相①,三年归休,得金百镒②奉其母,母曰:“子安③得此金?”对④曰:“受俸禄也。”母曰:“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⑤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亲⑥也,尽力至诚,不义之物,不入于馆⑦。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⑧之。”田子愧惭,走出,造⑨朝还金,退请就狱⑩。王贤其母,说其义,即舍田子罪,令复为相,以金赐其母。《诗》曰:“宜尔子孙承承⑾兮。”言贤母使子贤也。 【注解】①为相:做宰相。②镒:二十两。③安:怎么。④对:回答。⑤治官:做官。⑥事亲:侍奉亲人。⑦馆:这里指家。⑧去:送还。⑨造:到……去。⑩就狱:接受处分。⑾承承:谨慎小心。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________ ③田子为相,三年归休:________ ④治官如此,非吾所欲也: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宜尔子孙承承兮。 ( 3 )【甲】文中的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乙】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母亲?( 4 )【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的“友人”和“田子”在性格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好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了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诌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功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功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功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马
吴伯箫
也许是缘分,从孩提时候我就喜欢了马。三四岁,话怕才咿呀会说,亦复刚刚记事,朦胧想着,仿佛家门前,老槐树荫下,站满了大圈人,说不定是送四姑走呢。老长工张五,从东院牵出马来,鞍鞯都已齐备,右手是长鞭,先就笑着嚷:跟姑姑去吧?说着,手揽上了鞍去,我就高兴着忸怩学唱:骑白马,吭铃吭铃到娘……
人,说着就会慢慢儿长大的。坡里移来的小桃树,在菜园里都长满了一握。姐姐出阁了呢。那远远的山庄里,土财主。每次搬回来住娘家,母亲和我们弟弟,总是于夕阳的辉照中,在庄头眺望的。远远听见了銮铃声响,隔着疏疏的杨柳,隐约望见了在马上招手的客人,母亲总禁不住先喜欢得落泪,我们也快活得像几只鸟,叫着跑着迎上去。问着好,从伙计的手中接过马辔来,姐姐总说:“又长高了。”车门口,也是彼此问着好:客人尽管是一边笑着,偷回首却是满手帕的泪。
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大年初三四,人正闲,衣裳正新,春联的颜色与小孩的兴致正浓。村里有马的人家,都相将牵出了马来。雪掩春田,正好驰骤竞赛呢。崭新的年衣,咳笑的乱语,是同了那头上亮着的一碧晴空比着光彩的。骑马的人自然更是鼓舞有加喽。一鞭扬起,真像霹雳弦惊,飕飕的那耳边风丝,恰应着一个满心的矜持与欢快。驰骋往返,非到了马放大汗不歇。毕剥的鞭炮声中,马打着响鼻,像是凯旋,
人散了。那是一幅春郊试马图。
那样直到上元,总是有骑马的亲戚家人来人往,驴骡而外,代步的就是马。那些日子,家里最热闹,年轻人也正蓬勃有生气。姑娘堆里,不是常常少不了戏请么?春酒筵后,不下象棋的,就出门遛几趟马。
孟春雨霁,滑達的道上,骑了马看卷去的凉云,麦苗承着残滴,草木吐着新翠,那一脉清鲜的泥上气息,直会沁人心脾。残虹拂马鞍,景致也是宜人的。
端阳,正是初夏,天气多少热了起来。穿了单衣,戴着箬笠,骑马去看戚友,在途中,偶尔河边停步,攀着柳条,乘乘凉,顺便也数数清流的游鱼,听三两渔父,应着活浪活浪的水声,哼着小调儿,这境界一品尚书是不换的,不然,远道归来,恰当日衔半山,残照红于榴花,驱马过三家村边,酒旗飘处,斜睨着“闻香下马”那么几个斗方大字,你不馋得口流涎么?才怪!鞭子垂在身边,摇摆着,狗咬也不怕。“小妞!吃饭啦,还不给我回家!”你瞧,已是吃大家饭的黄昏时分了呢。把缰绳一提,我也赶我的路,到家掌灯了,最喜那满天星斗。
真是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
当学生了,去家五里遥的城里。七天一回家,每次总要过过马瘾的。东岭,西洼,河埃,丛林,踪迹殆遍殆遍。不是午饭都忘了吃么?直到父亲呵叱了,才想起肚子饿起来。反正父亲也喜欢骑马的,呵叱只是一种担心。啊,生着气的那慈爱喜悦的心啊!
祖父也爱马。除了像三国志那样几部老书。春天是好骑了马到十里外的龙潭看梨花的。秋来也喜去看矿山的枫叶。马夫,别人争也无益,我是抓定了的官差。本来么,祖孙两人,缓辔蹒跚于肠小道,或浴着朝歌,或披着晚霞,阅读着,同乡里交换问寒问暖的亲热的说话:右边一只鸟飞了,左边一只公鸡喔喔在叫,在纯朴自然的田野中,我们是陶醉着的。
最记得一个冬天,满坡白雪,没有风,老人家忽而要骑马出去了,他就穿了一袭皮袍,暖暖的,系一条深紫的腰带,同银白的胡须对比的也戴了一顶绛紫色的风帽,宽大几乎当得斗篷,马是棕色的那一匹吧,跟班仍旧是我。出发了呢?那情景永远忘不了。虽没去做韵事,寻梅花,当我们到岭巅头,系马长松,去俯瞰村舍里的缕缕炊烟,领略那直到天边的皓洁与荒旷的时候,却是一个奇迹。
说呢,孩子时候的梦比就风雨里的花朵,是一招就落的,转眼,没想竟是大人了,家乡既变得那样苍老,人事又总坎坷纷乱,闲暇少,时地复多乖离,跃马长堤的事就稀疏寥落了。可是我还是喜欢马呢:不管它是银鬃,不管它是赤兔,也不管它是泥肥骏瘦,蹄轻鬣长,我都喜欢。我喜欢刘玄德跃马过檀溪的故事,我也喜欢“泥马渡康王”的传说,即使荒诞不经吧,却都是那样神秘超逸,令人深深向往。
徐庶走马荐诸葛,在这句话里,我看见了大野中那位热肠的而又洒脱风雅的名士。骑马倚长桥,满楼红袖招,你看那于绿草垂杨临风伫立的金陵年少,丰采又够多么英俊翩翩呢。固然敝车赢马,颠顿于古道西风中,也会带给人一种寂寞怅惘之感的,但是,这种寂寞长悯,不是也正可于或种情景下令人留恋的么?——前路茫茫,往哪里去?当你徘徊踟蹰时就姑且信托一匹龙钟的老马,跟了它一东二冬的走吧。听说它是认识路的。醬如那回忆中幸福的路。
十万火急的羽文,古时候有驿马飞递:探马报道,寥寥四个字里,活活绘出了一片马蹄声中那营帐里的忙乱与紧急,百万军中,出生入死,不也是凭了征马战马才能斩将搴①旗的么?飞将在时,阴山以里就没有胡儿了。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哙,怎么这样壮呢!胆小的人不要哆嗦啊,你看,那风驰电掣的闪了过去又风驰电掣的闪了过来的,就是马。那就是我所喜欢的马。一弟弟来信说,“家里才买了一匹年轻的马,挺快的。……”真是,说句儿:女情长的话,我有点儿想家。
一九三四年三月,青岛
(选自《现代文鉴赏辞典》)
【注】①斩将搴(qiān):杀死敌方将领,夺取敌方的旗帜。
( 1 )作者围绕“家乡的日子是有趣的”写了哪些事情?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图表。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一)请以“下次,你会做得更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引人遐想。在我们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我真想:单纯、乐观、坚强;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福的滋味;和往事轻轻挥手,走向诗意的远方……
请以“我真想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果选择(二),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文章。②有真情实感;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