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善于观察的能力。B: 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C: 正是这双布满老茧的手,不断刷新国内外记录,提高了当代工人崭新的风貌。 D: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
2、 | 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不幸的是,我的太太在管教雁鹅上面花的心血,大半都被我的父亲毁掉。这位老先生特别喜欢雁鹅,尤其倾心公鹅勇敢的骑士风度,他几乎每天都要把它们请到书房旁边,四周都用玻璃围起来的走廊上吃茶,无论怎么对他解说都没用。而且那时他的视力已经很差了,一定要等到他的脚上踩满了鹅粪,他才会悟到这些客人做的好事。 (节选自劳伦兹《所罗门王的指环》) A: 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 文中“喜欢”和“倾心”是近义词。 C: 文中“旁边”和“四周”是名词。 D: 从感情色彩看,“好事”在文中是褒义词。 |
3、 | 下列词语字形和括号前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塞(sè) 娴熟 殚(dān)精竭虑 眼花瞭乱 B: 作揖(jī) 窈窕 杳(yǎo)无音信 强聒不舍 C: 慰藉(jiè) 滞留 深恶(wù)痛绝 越俎代庖 D: 荣膺(yīng) 濒临 心无旁骛(wǜ) 油光可签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处罚地王到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16年全国楼市风声鹤唳 , 但一路狂飙的国内房价仍没有喘息的意愿。B: 柳盈盈深得同学拥护。但是近来几次同学聚会,柳盈盈总是姗姗来迟,可谓不速之客。 C: 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 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D: 英国西南部有一种翠鸟长得十分漂亮,它高雅的神情与鲜艳的羽毛相得益彰 , 使人着迷。 |
5、 | 阅读下面语句,请重排顺序,选择合适的一项,使之语言连贯流畅。( ) B: ①⑤④③② C: ③⑤①④② D: ③①⑤④② |
6、 |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词性有变化的一项是( ) A: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B: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C: 烟笼寒水月笼纱 D: 稍稍宾客其父 |
7、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闷(mēn)热 嗤(chī)笑 阴晦(huì) 提(tí)防 B: 糟粕(bò) 胆怯(qiè) 给(jǐ)予 袅娜(nuò) C: 狗吠(fèi) 订(dīng)正 妒(dù)忌 窸(xī)窣 D: 生肖(xiào) 镌(juān)刻 拮(jié)据 溯(sù)源 |
8、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酝酿(yùn liàng) 应和(hè) 粼粼(líng) 静谧(mì) B: 棱镜(léng) 黄晕(yūn) 荫蔽(yīn) 粗犷(guǎng) C: 草垛(duò) 贮蓄(zhù) 菜畦(qí) 水藻(zǎo) D: 着落(zháo) 卖弄(nòng) 镶嵌(xiāng) 差可拟(chà) |
9、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凭借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和坚守,创造出了无数令人惊叹、让人敬佩、巧妙绝伦的作品和奇迹,成为一座座丰碑。 B: 这首曲子开篇以“啾啾”“喳喳”模仿小鸟“对话”,惟妙惟肖的“拌嘴”声惹得观众忍俊不禁。 C: 由于二十多年没有见过面,这两个同学今天一见面就热情拥抱,交头接耳。 D: 他的棋下得很高明,在全校是独一无二的。 |
10、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B: 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C: 夏天的橘子洲,林木葱茏,凉风习习,真是我们纳凉避暑的好季节。 D: 自“嫦娥三号”发射升空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世界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1 )下列对诗中相关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酬”是应答的意思,“二十三年”指白居易于唐顺宗永贞元年九月被贬,到唐敬宗宝历二年被召回,前后近二十三年;“弃置”指被贬谪。 B: “闻笛赋”指西晋的向秀所作的《思旧赋》,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怀念被贬被害的朋友。 C: “烂柯人”指晋朝王质;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是表达人生沧桑之感。 D: “听君”中的“君”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 ( 2 )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及蕴涵的哲理。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尝在孙策座上酣醉忽于眠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精穷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注】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B: 以《易》为宗 公亦以此自矜 C: 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磨刀霍霍向猪羊 D: 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 以我酌油知之 ( 2 )请用“ ⁄ ”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段两处) 尝 在 孙 策 座 上 酣 醉 忽 于 眠 中 诵 《周 易 》 一 部。 ( 3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面的句子。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 4 )文中的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
阅读《蒲公英》,完成后面小题。
蒲公英
那是春日的一个上午,阳光明媚,清风徐来。草绿了,花开了,那些花儿,在远远近近的绿草间里像星一样闪烁。无数老人和孩子在草里流连花里漫步,也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灿烂。
那时侯我正失意着,骑着车子在堤上乱走。一不留神,车子歪了下去,险些撞着坐在堤下的一个老人。在向老人表示了歉意之后,我没走,就坐在老人身边。
那段日子,失意就像春天的草一样在我的思想里蓬蓬勃勃。很久以来,我看见一片落叶,便伤感,觉得自己也是一片落叶。我看见一片落花,也伤感,觉得自己是一片落花。看见流水,还是伤感,觉得自己的生命就在这平平淡淡中像水一样流逝了。
老人看出了我的失意,跟我说起话来。老人说:“年轻人,怎么这样无精打采呢?”
我手里缠着一根草,在老人问过后,我晃了晃那根草说:“我这辈子将像这根草一样平凡。”
老人没做声,只是看着我。
在老人的注视下我说了起来,我说我是一个很不幸的人,初中是因一场病休学了一年。此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差,勉强读了高中后,又没考取大学。我又说一个人连大学都没有上过,毫无疑问是一个平凡的人,我这一辈子将在平凡中度过。我还说我是一个不甘平凡的人,我从小就立下志愿,一定要让自己的人生辉煌。
说到这里我流泪了,我心里装不下太多的失意,它像汹涌的洪水,找到了决口。
老人这时开口了,老人说:“你知道你手里是什么草吗?”
“不知道。”
“它是蒲公英。”
“这就是蒲公英吗,我常在诗人的笔下见到它,可它也很普通呀。”我说。
“你没看见它开着花吗?”
“看见了,一种小花,毫不起眼。”
“是不起眼,但它也可以辉煌。”
“在诗人的笔下?”
“不。”老人摇了摇头,注视着我。俄顷,他站了起来,跟我说:“我带你去看一个地方吧。”
我听从了老人,也站了起来。
随后,我跟着老人沿着那条堤往远处走,大约二十分钟后,我看见了一个足以让我这一生都震撼的景致。那是一块很大的河滩,有几十亩甚至上百亩大。整个河滩上全部是蒲公英,漫无边际。蒲公英开花了,那些毫不起眼的黄黄白白的小花,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那样美,那样灿烂,那样妖娆,那样蔚为壮观,炫目辉煌。
一朵小花,也可以这么辉煌么?
我们再没说话,就那样伫立着,起风了,花儿轻轻地向我涌来。我忽然觉醒了,心里一下子飘满了那些美丽的蒲公英。
我觉得自己也是一朵蒲公英了!
一直到现在,那漫无边际的蒲公英还在我眼里烂漫着,而且,在那里我看见了自己。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一碗馄饨
① 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②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③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饭?”“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④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下来了,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忙擦眼泪,对面摊主人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给我煮馄饨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不要我回去!”
⑤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到:“孩子,你怎么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给你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几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⑥ 女孩愣住了。
⑦ 女孩匆匆吃完了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四处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菜都要凉了!”
⑧ 这时,女孩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⑨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想起老王,杨绛感到愧怍;想起鲁迅,萧红感到既亲切又崇敬;想起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我们充满感动;想起社区抗疫的志愿者,我们感到温暖……人生中总会有些人让你一想起来,就会涌动某种情感,或感到后悔,或感到温暖,或充满感动,或产生钦佩,或涌起思念……。
请以《想起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②不要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