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其岸势犬牙(像狗牙那样)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B: 一时齐发,众妙毕(全、都)备。(《口技》) C: 先帝不以臣卑鄙(品质低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D: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通“返”)。(《与朱元思书》) |
2、 |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翻译:优厚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B: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翻译:我特地将自己求学的艰难告诉他。 C: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翻译:虽然这样,但是,从先王那里接受的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轻易交换! D: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翻译: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 |
3、 | 下列语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①暮春三月,正是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季节。 ②十余年前的那个时节,我邀三五知己结伴共同前去龙井。 ③一路的好山好水,一路的桃红柳绿,让人陶醉。 ④到九溪十八涧,我们准备品茗聊天,小憩片刻。 A: 第①句中“三月”是名词,“是”是动词。 B: 第②句中“那个”是代词,“共同”是副词。 C: “小憩片刻”是主谓短语,“三五知己”是偏正短语。 D: 第③句中“好山好水,桃红柳绿”是主语,“陶醉”是谓语。 |
4、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霎时(shà) 嫩芽(nèn) 树杈(chà) 祷告(dǎo) B: 劝慰(wèi) 膝上(xī) 截然(jié) 搓捻(niǎn) C: 威慑(shè) 榆钱(yú) 须臾(yú) 离谱(pǔ) D: 偌大(nuò) 发髻(jì) 蜷曲(juǎn) 枯涸(hé) |
5、 | 下列标点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妹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B: 我们的肌肤每天受到各种侵害,阳光的辐射、空气的污染,都会使肌肤变得干燥、粗糙。你是否想过给自己的肌肤补充一些营养呢? C: 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D: 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 |
6、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A: 选自《朝花夕拾》的《狗·猫·鼠》,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B: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出自《红楼梦》,作者是曹雪芹。 C: 《安徒生童话》中的《丑小鸭》,讲述了一个经历太多困苦和灾难的丑小鸭,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终于变成了美丽的天鹅的故事。 D: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立志做一个能拉上属于自己的车的上等车夫,经过不懈努力,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B: 人们听了歌唱家腾格尔演唱的经典曲目----《天堂》,不由得触目伤怀。 C: 那户人家真是祸不单行 , 他们本来就穷,现在两个孩子又生病住院。 D: 老王在公园里边喝茶边哼着小曲,一幅怡然自乐的样子。 |
8、 | 下面那一句不属于对仗句( ) A: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C: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D: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有怨 |
9、 | 按顺序排列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类世界所创造出来的奇异图案浮露在鼎身上,各种图案以一定的秩序排列着,构成一个无言的小宇宙。 ②饕餮的脸孔、凤凰的姿势、龙虎的文身、鱼兽的混种、牛羊的肢体……幻觉的、写实的、神话的或者生活的。 ③沸腾的铜、锡、铅合金按一定的比例构成了青铜器的配方,一旦倒入“陶范”中,就会形成设计者心中的器物。 ④沸腾后的冷却使溶液成为一个厚重的鼎,在合金形式的锁扣下,鼎身周围凝塑出各式各样的图案。 ⑤铜的性格,因为锡和铅的加入而默默改造了,熔点降低而冷却后的硬度增加。 A: ⑤④②①③B: ③⑤④②① C: ③⑤②①④ D: ⑤①②④③ |
10、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拾级(shè) 分道扬镳(biāo) 褒贬(bǎo) 销声匿迹(nì)B: 潮汛(xùn) 嶙峋(líng) 嗤笑(chī) 拮据(jū) C: 阴晦(huì) 鄙夷不屑(xuè) 褴褛(lǚ) 瞥见 (piē) D: 揠苗助长(yà) 惺忪(sōng) 憨厚(hān) 跌宕 (dàng)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浣溪沙 湖上朱桥响画轮①,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②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注释] ①画轮:装饰豪华的车子。②游丝:春季里昆虫吐出来的细丝,常随风飘舞于花草树木之间。 ( 1 )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二句历来为人称妙,试分析其妙处。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 (一)《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二)《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 1 )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增长才干 B: 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慢:轻薄、浮躁 C: 家无井而出溉汲 溉:灌溉、浇灌 D: 及其家穿井 及:待,等到 ( 2 )下列语句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君子之行 因往晓之 B: 静以修身 以刀劈狼首 C: 有闻而传之者 温故而知新 D: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于我如浮云 ( 3 )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不能淡泊自守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B: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C: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译文:整个国家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D: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译文: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 ( 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诫子书》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一开头作者就提出“静以修身”这一观点。 B: 《诫子书》中,“静”是一个核心词。“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是学习的前提。“淫慢、险躁”是其侧面表现。 C: 寓言故事《穿井得一人》在短小的篇幅中简要地叙述了故事的主要情节,没有多余的描写,十分生动。 D: 《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
阅读是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 凝
①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快速、便捷地“暴走”,逐渐替代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两句话:“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两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气。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在从城市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在田野的草垛上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打击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可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 1 )下列对“有重量的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你认识汉斯吗
刘怀远
如果你第一次跟张奶奶拉家常,见面说不了三句话,张奶奶就会问你:你认识汉斯吗?医生,德国人。
张奶奶闺名芝秀,慈惠墩人,十多岁上父母双亡,孤零零的她被汉口的姑妈领了去。姑妈家住在裕华纱厂旁,迫于生计,芝秀小小的年纪也进了纱厂做女工。织工从早到晚,两只眼睛总是瞪圆了盯住织机,稍微发现一点毛病,眼到手到,飞快地摆弄梭子,不让织机上出一点瑕疵。
时间不长,芝秀的眼睛红肿起来,肿痛,视物模糊,其中一只眼睛里还流出白色的汁液来。姑妈先是请来游走的郎中,郎中卖给几包草药。不想敷用后,眼睛钻心地疼,还看不见东西了。姑妈又慌忙领着去看保善堂的先生。先生看了,也是摇摇头,说,可惜了这么漂亮的丫头,还是趁早做手术吧。芝秀问,做手术能好?好是好不了,是提早割除了坏眼,不影响以后装个假眼,闺女家家的,怎么说也是爱美。不过丑话说在前面,诊费先付,至于落个什么后果,与本堂概不相干。芝秀呜呜地哭,姑妈劝她,别哭了,再哭对眼睛更不好了。芝秀说,反正是要瞎了的,还能再坏到哪里。姑妈叹口气,这么年轻的孩子,怎么能没有眼睛呢。没有了眼睛,这一辈子可怎么过,我可怎么跟你去的爸妈交代啊。
芝秀说,没了眼睛,我也不活了。姑妈说,要不死马当活马医,我去请个洋大夫来看看。就请来了汉斯。德国人,在汉口开诊所。汉斯来了,仔细地查看了病情,也是摇摇头,说我也没有办法。芝秀又伤心起来。汉斯见她抽泣,又用手指在芝秀眼前晃了晃,芝秀眨了两下眼睛。汉斯又点点头,也许还是可以好的。
姑妈说,能治就好。快用药吧。汉斯说,我给清洗干净了,还需要打一针盘尼西林。你们,打得起吗?芝秀不知道什么是盘尼西林,姑妈可是听说过的。那个时候的盘尼西林堪比黄金,一是稀少,二是金贵,不是一般人能用的。你有这个救命的药吗?姑妈问。汉斯点点头。姑妈就僵在那里。半天没有说话。芝秀问,多少钱啊?汉斯没有回答,而是问,你在哪里做工啊?芝秀说,纱厂里当女工。汉斯微微一笑,那要你不屹不喝,半年的薪水。芝秀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姑妈对芝秀说,秀,别怪姑妈不给你打针,姑妈实在是……芝秀说,姑妈,我谁都不怪,只怪我自己命苦,自小没了爹,又没了妈,若不是姑妈收留,说不定我早死了,我怎么还能怪姑妈?眼睛瞎了是命,不怪姑妈,只是今后成了一个瞎子,又要拖累姑妈了。姑妈也忍不住地哭起来。汉斯在一旁看看芝秀,又看看姑妈,看看姑妈,又看看芝秀,算是明白了怎么回事。汉斯摸摸大鼻子,挠挠头,说,上帝呀,真是可怜的孩子。要不这样,我先给小姑娘治疗打针,等你们什么时候有钱了,什么时候再给,好不好?
姑妈望望芝秀,芝秀望望姑妈,却看不清。两个人都没有说话,汉斯已经用注射器配药了。盘尼西林注射到芝秀的身体里,没过几天,芝秀的眼睛真的神奇地好了。芝秀找到汉斯的诊所,才看清了汉斯的模样。芝秀说,谢谢你救了我。
汉斯仔细查看了芝秀的眼睛,高兴地拍拍她的头说,痊愈了,你的眼睛完全好了。芝秀声音小得几乎听不到,说,我现在还是没钱给你。汉斯摸了下大鼻子说,我说过了,你什么时候有钱了,什么时候来还。你放心,我有了钱一定来还你!好的,你去吧,不过你要记住,不论再做什么事,一定要爱护眼睛哟!汉斯双眉往上一耸,眼睛透出微笑。
芝秀正想着是回裕华纱厂,还是干点别的。日本鬼子的炮弹飞来了。芝秀拉上姑妈跑回了慈惠墩。日本人被赶走后,芝秀和姑妈又回到汉口,汉口已找不到一个叫汉斯的德国医生,也找不到一家外国人开的诊所。
“外国人漂洋过海地来开诊所,那么贵的药,一分钱都没给人家。”年老的张奶奶逢人便说,逢人便打听。“你认识汉斯吗?医生,德国人,不是他,多少年前我就瞎了。”随着来汉口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特意学会了几句英语的张奶奶有机会就拉住外国人,跟人家打听:“你认识汉斯吗?我欠着人家药费呢,从没来要过,好人呐。如果他本人不在世上了,我答谢他的子孙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啊。”汉斯,仿佛从没来造汉口一样,没有一丝消息。
张奶奶立了遗嘱,做出她这个年龄老人的惊人之举:身后捐献眼角膜。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张奶奶寻找汉斯的主要原因。她得知汉斯或许不会有消息了,然而汉斯不计金钱得失,救助自己的精神使她深受感动,她要像汉斯一样帮助别人,捐献眼角膜为医学事业做出贡献。张奶奶的品质不也像汉斯一样崇高吗?
写作: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昙花将积蓄一生的绚烂悄然释放,她的生命因此而美丽;海燕勇敢地与风浪搏击,它的生命因此而美丽;白衣天使用温柔和善良驱散患者的病痛,她的生命因此而美丽;母亲心头荡漾着爱的涟漪,她的生命因此而美丽……请以“生命,因 而美丽”为题。
要求:①把文题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题目自拟(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⑤不少于550字。⑥必须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