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万载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张不由想起三年来两人一起玩耍、同桌共读。(在“共读”后面加“的情景”)
B: 微信支付之所以让那么多人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删除“因为”)
C: 考试焦虑是考生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如果考生善于进行心理调适,就能避免减轻不良反应。(去掉“避免”)
D: 春天的城北公园鲜花盛开,生机盎然,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把“好时机”改为“好地方”)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国家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一举措降低了家长的经济负担。
B: 一辆高速行驶的货车突然渐渐地放慢了速度。
C: 认真学习并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D: 通过举办地震知识讲座,使同学们了解了很多科学防震的方法。
3、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 所有人都认为这份作品很优秀,有一位鉴赏家也独具慧眼地表示赞许。
B: 这个品牌的春装新款十分时尚,一推出,不少女士慷慨解囊 , 纷纷抢购。
C: 他扮演的角色是最普通的人物,但也演得栩栩如生 , 博得全体同学的好评。
D: 学习文言文务求字字落实,句句明了,万不可马虎了事,不求甚解
4、下面的句子,填入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A: 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读书使人充实
B: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C: 作文使人准确,讨论使人机智,读书使人充实
D: 讨论使人机智,读书使人充实,作文使人准确
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璀璨 托泥带水 粗制烂造 黯然失色
B: 真谛 盛气凌人 风云突变 心旷神怡
C: 犀利 冥思瑕想 郁郁寡欢 油光可见
D: 轩昂 海誓山盟 翻来复去 不可名壮
6、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过(lüè) 息(píng) 首(qiáo)
B: 间(shùn) 敦(huáng) 续(yán)
C: 然(qiǎo) 空(líng) 似(kù)
D: 着(chèn) 慷(kǎi) 声(liǎn)
7、对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的错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三顾茅庐:这个成语讲的是刘备三次到草庐中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后用于表示诚心诚意的邀请或拜访。分析:王老师“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是去关心他,没有“邀请”“拜访”的意思,所以使用有误。
B: 在少年队比赛中,用青年队队员参赛,简直是拔苗助长。拔苗助长:这个成语讲的是宋人用拔苗的方法让禾苗长得更快,结果禾苗都死了的故事。后比喻不顾发展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将事情弄糟。分析:“用青年队队员参赛”这是违反规定的行为,谈不上“不顾发展规律”,所以使用有误。
C: 对这件珍藏多年的文物,博物馆要采取亡羊补牢的措施,避免造成损失。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讲的是一个人丢了羊以后,及时修补羊圈,从此羊不再丢失的故事。比喻出了差错,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分析:“珍藏多年的文物”并未丢失,不存在“出了差错”,也就不存在“设法补救”的问题,所以使用有误。
D: 一味地照搬他人经验,发展本地区经济,无异于守株待兔。守株待兔:这个成语讲的是农夫因偶然捡到触树桩而死的兔子,便守在此处,以期再有所获的故事。后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分析:“一味地照搬他人经验”属于靠突发奇想而获得“意外的收获”,含有“侥幸心理”,所以使用有误。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总之,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是否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B: 古今属于各种门类的文艺,我们所接触到的,可以说,没有一种是文字的集合体。
C: 无从得到这种受用的原因是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领会作者的意境造成的。
D: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才能接触到作者的意境。
9、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水陆草木花/何陋
B: 李唐来/怡然
C: 濯清涟不妖/人不知不愠
D: 爱者甚蕃/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代作家毕淑敏的小说《一厘米》的结尾别出心裁,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B: 张家界电视台的编导精心策划,把几个旅游类节目办得绘声绘色,深受好评。
C: 大型山水实景剧《天门狐仙》融合声光电技术,场面极其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D: 这群游客在见到了“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张家界美景后,激动得语无伦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歌鉴赏。
落日怅望
【晚唐】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 1 )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

( 2 )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角度对诗歌进行作鉴赏。(50字左右)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节选自《晏子使楚》)

【乙】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②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选自《战国策·楚策》)

【注】①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②江乙:人名,魏国人,很有智谋,当时在楚国做事。

( 1 )解释划线的词语

①齐人善盗乎 ________

其实味不同 ________

③虎以为 ________

④今王之地五千里 ________

( 2 )下列选项中和“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婴闻 , 橘生淮南则为橘
B: 得无楚水土使民善盗耶
C: 兽见皆走
D: 是吾剑所从坠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②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 4 )晏子和江乙都很机智,从说话方法和说话目的看,两篇文章有何差异?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小题。
生命的轻重
吴忧
2005年在丽江,我和一些素不相识的人组成一支临时团队,计划沿滇藏线进藏。
途经梅里雪山,我们在飞来寺停下去转山。同行一个北京女大学生不经意间说自己的腿有些肿,出于职业习惯我询问了她的既往病史。女生说她有再生障碍性贫血,在京时几乎每个月都要去输血。我当时就愣住了:“那你为什么还要到高原来?”再障患者的血液携氧功能本来就很差,更何况是在高原。女生说:“到西藏是我的人生梦想,这一路走来,非常开心,就算死在这里也是值得的。”无话可说的我当即提出要返程,否则患者会有生命危险。
我们同行共有六人,两个老驴友表示,女生已经成年,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她应该自己回去而不影响别人。两个广州游客表示没所谓。藏族向导同意返回迪庆,说那里有医院。
大家争论了很久也没有达成一致,而女生似乎又感冒了,呼吸开始有些困难。于是,我和向导扎西决定自行带患者离开,我们轮流背着女生下山,赶回德钦已是黄昏。终于,我们找到一家医院,女生已经站不起来了,情况看起来很严重。我扯着嗓子喊了好一会儿,才出来一个民工装扮的中年人,他挽着裤腿,手里拿着螺丝刀,似乎刚才正在修理什么。
“医生呢?”我问。他说:“我就是。”我很着急:“这个女生有贫血,现在可能需要吸氧。”他答道:“我们这里没有氧气。”
我抱起女生扭头就走,看来必须要回香格里拉了。我们连夜踏上归途,一路赶到当地最大的迪庆自治州医院。当天上海气温是35℃,而自治州医院急诊室里还烤着一盆火。值班的是位年纪和我相仿的男医生。
“大夫,我也是医生,这个女生有再障,她可能需要吸氧。”看到穿白大褂的同道,我心里顿时有了亲切感。
大夫不语,掏出处方纸,刷刷几笔,我接过来一看,上面竟然写着吸氧多少钱,吸氧管多少钱,一共多少钱——这哪里是处方,分明是一张账单。
“同志,能不能给她查一个血常规?”我小心翼翼地问。
大夫不慌不忙地说:“血常规明天早上可以查,下午5点左右可以出报告。”我又一阵眩晕,在发达地区,医院一般10分钟就可以出报告。
那是一个漫漫长夜。所幸,女孩当夜病情平稳,第二天我们把她送上回丽江的班车,我只记得她隔着车窗的眼神 , 很复杂。从此再无联系。
之后多年,我一直对那几个医生同行的态度耿耿于怀。
后来,我很多次参加了这样的徒步旅行,走过无人区,登过雪山;我还选修了户外运动课,结识了专业运动员,直到那时我才体会到,对自己生命的尊重,也就是对整个团队的负责以及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在通往珠峰的道路旁,散落着许多逝者的遗骸,后来者经过时莫不心存敬畏。但多年已过,却无人能将他们带回故里,因为,那必将冒着极大的风险,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在极端环境下挽救生命是如此不易,但如果是一个连自己都不珍惜的人,别人又何苦冒险去保护她呢?我不知道那个女孩后来怎么样了,我也不知道那次经历对于她的影响,我只希望,她一切安好。
[注释]转山:藏族人表示虔诚的一种方式,是盛行于西藏等地区的庄严而又神圣的宗教活动仪式。步行甚至一路磕头,围着圣山,转一圈,或多圈。信徒们相信绕神山转可以清洗一生的罪孽,转山朝圣者年年不断。(选自《看天下》)
( 1 )请仔细阅读文本,填写表格,理清“我”从知道女孩腿肿到送女孩去医院这一过程中的一系列内心感受。


得知女孩腿肿时

了解女孩身体状况后

团队意见不一时

到第一家医院

到第二家医院

“我”

________

________

迟疑片刻后坚决下山

________

________


( 2 )有人认为,文章第2节和后文情节的展开关系不大,可以删去。你的意见是?

( 3 )文中划线句“我只记得她隔着车窗的眼神,很复杂”,请结合全文,尝试分析女孩当时的心理。

( 4 )你如何看待文中女大学生冒着生命危险去西藏的做法?结合文章,请你向她提一些建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联邦主席、女士们、先生们:

五年前,在巴黎,在1894年我宣布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地方,世界各国的代表们共聚一堂,同我们一起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0周年。5年过去了,在这期间,整个世界分崩离析。所幸,奥林匹克主义并没有成为这场浩劫的牺牲品,而是无所畏惧、无可指摘地挺了过来。而今,它的眼前突然呈现出更为开阔的视野,这凸显了它即将扮演的崭新角色的意义。

奥林匹克精神开始为渐趋平和而又充满自信的青少年所推崇。古文明的魅力,时有衰退,平和与自信正日益成为其有力的支撑。同时,它们也是那些即将在暴风骤雨中诞生的新生文明必不可少的支柱。然而,人类并非生而就平和自信。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就已开始担惊受怕。恐惧伴随着他成长的各个阶段,并在他行将就木时,给他致命一击使其崩溃。恐惧是人类工作和休息的天敌,面对它,人类学会用勇气来针锋相对。有些人认为,勇气这一高贵美德只有在我们的祖先身上才能看到,他们因此非常尊重先人。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早已残败凋零了。但是如今,我们知道该在将来采取何种态度了。

勇气是战争中的美德,它能够在时势中造就英雄。正如我最近在一篇关于教育学的文章中所暗示的那样,根除恐惧真正的、能持久发挥效用的良药,更多的是自信而非勇气。自信与它的姊妹平和总是携手并进、相辅相成。这样,我们又回到了适才我提到的奥林匹克主义的实质上来,这也正是奥林匹克主义区别于一般体育运动的地方,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

请允许我详细阐述一下二者的区别。运动员非常享受努力拼搏的乐趣。他喜欢施加于肌肉和神经上的那种压力感,因为压力往往给人一种胜利在望的感觉,即便有时到最后他未能获胜。这种享受,深入运动员的内心,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只涉及自身。请想象一下,当这种愉悦向外喷涌,并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对艺术的奔放激情融为一体;当它为灿烂阳光所萦绕,为音乐所振奋,或被嵌入圆柱式大厅时,会是怎样的情景。许久以前,就是在这般情景下,古代奥林匹克主义的绚丽梦想在阿尔弗斯河的两岸诞生了。奥林匹克主义曾在许多个世纪里,一直主导着古希腊社会。

然后,我们来到了历史的转折关头。渴求进步但又常常因夸大某种正确思想而误入歧途的人类精神,开始致力于将青少年从平衡状态中挣脱出来。于是,青少年开始为呆板而复杂的教育枷锁所套牢,被在愚蠢的放纵和不明智的严厉交互作用下的道德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世界观所束缚。这就是为何我们要重启奥林匹克时代,并为体格训练的复兴隆重庆祝。我们不断推动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思想向古希腊遗留下来的一呼百应的体育观靠拢,两者逐渐融合为一体。当我在纽约和伦敦对举办奥运会的可能性做出评估之后,我向不朽的古希腊精神祈祷,希望它给这意外中诞生的结合体一剂理想主义的良药。先生们,这25年来我们成功兴建的事业大厦,便是这副模样。诸位适才不断向其表达敬意,若这敬意是针对我这建筑师而来的话,那我着实愧不敢当。它的建筑师不应受到如此赞美,他不过是听从了一种比个人意志更为强大的内心直觉的召唤。他愿意愉快地接受诸位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赞美之词,而他个人,不过是这一理想的第一个仆从。

之前我曾提及1914年6月所举办的周年庆典。当时我们认为,我们庆祝的是奥林匹克主义的完美实现。然而今天,我的印象反而是我正目睹它再次含苞欲放。一项运动,倘若只有有限一部分人被包含在内,在当今时代又怎能称得上完美呢?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它必须要面向大众。的确如此,有什么名义能将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有什么样的贵族特权能令一个青年人身上的形体美、肌肉力量、锻炼的毅力以及获胜的意志非得同他的家谱或钱包挂钩呢?上述种种毫无法律依据的矛盾,存活在萌生它们的这个社会秩序里。在野蛮的军国主义协助下的极权姿态,给了它们致命一击。从道义上讲,这反而是可以自圆其说的。

面对一个需要用基本原则来整顿的全新世界,某些过去一直被视为乌托邦的原则,如今却变得切实可行。人类必须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其中就包括奥林匹克精神。当然,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消费必需品,甚至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但是,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今天我们要为它奠定基础。

( 1 )奥林匹克精神同纯粹的竞技精神的区别是什么?
( 2 )从文中看,重开奥林匹克时代的原因是什么?
( 3 )“诸位适才不断向其表达敬意”一句中“其”指什么?
( 4 )文中说“在当时,有这么多人可能确实是足够的,但今天则不然”,这说明顾拜旦提倡的是一种什么观念?
( 5 )作者认为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应该是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小黄

蔡智恒

①恍惚之间,我想起了小黄。

②妈妈说小黄失踪那天,她准备跨上脚踏车去菜市场买菜时,发现小黄只是坐直身体看着她,丝毫没有要动身的打算。

③“小黄,”妈妈说,“要去买菜喽。”

妈妈催促了几次,它还是动也不动,只是仰头看着她,眼神很怪异。

⑤僵持五分钟后,妈妈只得跨上脚踏车,往前骑了十几米后回头,小黄依然坐在原地,双眼直视着她。

⑥妈妈说,当她买完菜回家时,就找不到小黄了。

⑦我们全家人找了三天,邻居也问了,但都没有人发现小黄的踪影。三天后,爸爸跟朋友聊天时,朋友说他曾经听过一种说法。

⑧“狗知道自己将死时,会用眼神跟主人告别。然后在家里找个最隐秘的地方,孤独地等待死亡。”爸爸的朋友说。

⑨“为什么要找家里最隐秘的地方?”爸爸问。

⑩“一来只剩最后一丝力气,无法走远;二来希望死后还能守护这个家。但最重要的是,它不想让主人看见自己的尸体,以免主人伤心。”

⑪爸爸恍然大悟,立刻冲回家,拿出手电筒直接钻进地板下。

⑫十分钟后,浑身脏兮兮的爸爸抱出了小黄的尸体。

⑬没错,地板下的空间是老家最隐秘的地方,我们家人从不钻进去。

⑭小黄不希望妈妈看见它的尸体以致伤心,所以躲进地板下孤单死去。

⑮对主人而言,狗只是生命中某段历程的一小部分,那部分可以被取代,甚至可以遗弃。但对狗而言,主人却是生命的全部,无法取代,更无法遗弃。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心里却只惦记着不能让主人伤心。

(选自《意林》2012年第8期)

( 1 )狗知道自己将死时,为什么要找家里最隐秘的地方?

( 2 )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 3 )在上文找出一处与“狗知道自己将死时,会用眼神跟主人告别”相呼应的语句。

( 4 )结合文章结尾段,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巴黎左岸”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