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皑皑(ái) 沙砾(lì) 羁绊(jī) 挑拨离间(jiān) B: 缄默(jiān) 旷野(kuànɡ) 怅惘(chàng) 戛然而止(gá) C: 雾霭(ǎi) 蛮横(hènɡ) 寒噤(jìn) 辗转反侧(zhǎn) D: 闭塞(sāi) 凋零(diāo) 隧道(suì) 风雪载途(zǎi) |
2、 | 下列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排序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但他和祖国人民同呼吸、共患难,要用他的智慧建设国家,使祖国强大,人民幸福。 ①而新中国各方面都十分落后贫穷,他却想方设法要回到祖国来。 ②钱学森在美国20年,36岁成为终身教授。 ③他明知回国后的生活条件和科研设施肯定与美国有很大差距。 ④作为一流科学家,他得到了优厚的经济待遇和生活条件。 ⑤完全可以过一辈子富裕享受的生活。 A: ④③②⑤①B: ①②④⑤③ C: ②④⑤①③ D: ②①④③⑤ |
3、 |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chuán) B: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kūn) C: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háo) D: 鲦鱼出游从容(tiáo) |
4、 |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塑造的被带动梁山的众多好汉中,林冲的经历最为典型,他曾因误人白虎堂而被发配沧州,途中大闹野猪林,最终一步步被带动梁山。 B: 《水浒传》中的祝家庄凭三庄联防,机关密布,易守难攻。梁山好汉孙立利用和祝家庄老师栾廷玉同门师兄弟的关系,打人庄内,里应外合,攻下祝家庄。 C: 宋江怒杀阎婆惜之后,被发配到江州,一日乘酒兴写下了“反诗”,因此被抓,下到死囚牢中,最后梁山好汉劫了法场,救出宋江。 D: 鲁达打死镇关西后东奔西逃,智真长老收留了他,赐他法名“智深”,为了更好地保护他,智真长老又将他介绍到东京大相国寺。 |
5、 | 下列词语中画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强调/勉强 新鲜/鲜为人知 载歌载舞/怨声载道 B: 渲染/喧哗 契合/锲而不舍 不言而喻/瑕不掩瑜 C: 压轴/车轴 处理/处心积虑 浑身解数/解甲归田 D: 沏茶/彻底 驯养/不足为训 惴惴不安/细心揣摩 |
6、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犯罪手段,公民个体也应该具有一定的信息安全防范。 B: 漫步于风光旖旎的半山公园,皎洁的月光和悠扬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C: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她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D: 杨绛先生将全部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了“好读书”奖学金。 |
7、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分别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雨声,蕴含一种淡淡忧愁的诗意;听雨, 。“帘外雨潺潺”。闭帘细听窗外雨声,犹能得雨之真味。细雨斜飞,无论飞落何处,隔窗听来, 。雨声渺渺而带哀色,似最能震颤心灵深处暗藏的忧伤心弦,并与之一起律动,一起摇撼着灵魂。人生的苦闷遂纷至沓来,心灵饱受淋漓之苦。此种雨声带来的感受虽不得意, 。似乎天地荒芜, 。 ①皆似飘风一般不知其所终 ②但隐隐然自有一种淡而高远的孤清 ③则是觉察人生苦闷后的洒脱 ④只有淅沥的雨声与听雨者自己才是宇宙中唯一的存在 A: ④①③②B: ④③①② C: ③①②④ D: ③②①④ |
8、 | 下面文段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 乃丹书帛曰 丹:用丹砂 C: 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渔网 D: 固以怪之矣 以:同“已”,已经 |
9、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朗润 小心翼翼 各得其所 混为一谈 B: 瘫痪 尴尬 烂慢 蛛丝马迹 C: 点缀 搏学笃志 众目睽睽 人迹罕至 D: 荫蔽 分歧 淋漓 晃然大悟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的不良行为,每个人心中都必须绷紧一根安全弦。 B: 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C: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D: 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对高端餐饮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
阅读《钱塘湖春行》一诗,完成下题。 钱塘湖春行(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1 )诗歌在描绘春天钱塘湖美景时,写出了春天里洋溢的活力与生机。请结合“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一联试作简要分析。( 2 )下面一首诗也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试比较分析两首诗所描写的景色特点的不同之处,并说说两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春兴(唐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
阅读文言文,回答1-4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①翠之工,山岚设色②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g)③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染:染成。②设色:涂色,这里可译为“笼上暮色”。③夕舂:夕阳。 ( 1 )下列加点字与“止午未申三时”中的“止”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小惠未徧 , 民弗从也B: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 皆被绮绣 D: 人恒过然后能改 ( 2 )翻译下列语句。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 (2)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________ ( 3 )请品析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 4 )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对你今后的生活有什么启发? |
乡村的诗意在哪里?让我来轻轻告诉你:
她在童年的蛙声中,她在稻田的荷香里,
她在________中,她在________里,
她在________中,她在________里。
( 2 )第②段写在田埂上摔跤,第⑥段写听豆荚炸裂声,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悟?请用原文中的话回答。①在田埂上摔跤后的感悟:________。
②听豆荚炸裂声后的感悟:________ 。
( 3 )按要求品析文中划线句子。①到了夜晚,他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他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他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看见了,就学着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我那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都在挽救那首可能真的要失传的田园诗。(结合语境,品味句中加点词语的内涵。)
( 4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远去的乡村”的理解。绝唱
严
阵
①我总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②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浅绿。它浅浅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③这是荷塘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塘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并非如此。
④诚然,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还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玉立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⑤这是荷塘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⑥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塘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那是一个十多年前的十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边,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现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着;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着,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在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那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⑦“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
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它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一种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自信和孤高,那是一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凄美。它表达着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⑧何况,它还有散落满池的莲子呢!隆冬过后,新芽又将破水而出,青青的绿意又将覆盖这片古老的荷池。
⑨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它用生命宣告:只要精神不屈,便谁也摧毁不了你!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 1 ) 文章第④段和第⑦段各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①它浅浅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②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着。(从加点词语表达效果的角度进行赏析)
( 3 )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种“残”有何相似之处?作文:
请以“夸夸我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叙写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书写整洁,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