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多人选择到酒店吃年夜饭。许多酒店抓住_________,推出口味各异、适合不同消费水准的除夕盛宴,以吸引顾客。 ②为进一步促进杭州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经杭州市政府研究决定,杭州自2016年9月19日起_________住房限购。 ③小王设计的方案终于获得认可,他_________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大呼:“成功啦!” A: 契机 实施 克制B: 契机 实行 克制 C: 商机 实施 抑制 D: 商机 实行 抑制 |
2、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要解决对食品市场监管______的问题,就必须改革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 ②这部小说感人至深,作品主人公的______,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③学生没打好基础,______,即不切实际地追求所谓远大目标,难成大事。 A: 不力 原型 拔苗助长B: 不利 原形 拔苗助长 C: 不利 原形 好高骛远 D: 不力 原型 好高骛远 |
3、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③②④①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③④ |
4、 | 下列对《杞人忧天》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杞人忧天》节选自《列子·天瑞》。《列子》旧题为战国时期列御寇著。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B: 寓言中那位晓之者剥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学习的。 C: 文章基本以对话构成,告诫我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后人常用这个词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D: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这句话表明杞人的担心是无根据的。 |
5、 | 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 ) A: 台湾“大选”参选人洪秀柱表示,两岸关系是否稳定是台湾安居乐业的基础。 B: 欧盟领袖于当地时间23日在布鲁塞尔召开紧急峰会,商讨制止难民不涌入的措施。 C: 33岁迪拜王子英年早逝,他曾在多哈亚运会上拿过马术金牌。 D: 经过诗歌朗诵比赛,使人重拾古典文学之美,越发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 |
6、 | 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是山水画的灵魂。 B: 要深刻认识观察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情感,才能获得意境。 C: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画家要进行长期的观察,时间会影响观察对象的精神实质的表现。 D: 画画光有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 |
7、 | 对《望岳》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B: “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 C: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运用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D: 全诗意境开阔,形象鲜明,格调高昂,气势磅礴,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登上泰山,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8、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B: 杰作 支撑 智慧 长虹饮间 C: 雄姿 古朴 恢复 入都要道 D: 胜景 序慕 陡坡 卢沟晓月 |
9、 | 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拟人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B: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C: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D: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
10、 |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这部电视剧情节跌宕起伏,情景交融 , 具有很强的观赏性。B: 王金生第一次驾驶汽车,竟敢在公路上超速行驶,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 C: 中秋节到了,全家老少欢聚一堂,灯红酒绿、欢声笑语,共享天伦。 D: 有的人学习文化知识不下苦功夫,浅尝辄止 , 到头来一无所获。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即事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 1 )颈联“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手法?有何作用?( 2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崔光两则 (一) 后魏自太和迁都之后,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①于廊庑②间,不可校数。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量。朝臣莫不称力③而去。唯章武王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④,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曰:“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 (选自《洛阳伽蓝记》) (二) 八月,获秃鹜鸟于宫内,诏以示光。光表曰:“贪恶之鸟,野泽所育,不应入于殿廷。臣闻野物入舍,古人以为不善。饕餮之禽,必资鱼肉,一食之费,容过斤缢。今春夏阳旱,谷籴稍贵,穷窘之家,时有菜色。陛下为人父母抚之如伤岂可弃人养鸟留意于丑形恶声哉!卫侯好鹤,曹伯爱雁,身死国灭,可为寒心。愿远师殷宗,近法魏祖,修德进贤,消灾集庆,放无用之物,委之川泽,取乐琴书,颐养神性。”明帝览表大悦,即弃之池泽。 (选自《北史·列传第三十二》) 注:①(露积)堆积后不加覆盖。②(廊庑)走廊、廊屋。③(称力)量力。④(过任)力不胜任。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①库藏盈溢________ ②太后赐百官负绢________ ③卫侯好鹤________ ④委之川泽________ (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陛下为人父母抚之如伤岂可弃人养鸟留意于丑形恶声哉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 ( 4 )结合两段文字,简要分析崔光是个怎样的人。 |
成由节俭败由奢
①俭,即节俭,不靡费。因为节俭,所以清心寡欲,没有贪念,心地坦荡,正气长存。俭,犹如一面镜子,映出了国与家的兴衰,也映出了人生的成败。
②首先,俭可以治国。墨子有言:“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明太祖朱元璋倡导节俭,看到臣子送他的镂金床,非常气愤,说:“这与后蜀亡国之君孟昶用金银装饰便壶有什么区别?”立刻命人将它捣毁,又说:“即使富有了,又岂能放纵?即使显贵了,又岂能奢侈?”一国之君,抑奢倡俭,上行下效,节俭之风由此盛行全国,明朝国势日益昌盛。
③其次,俭可以持家。司马光在家训中,把勤俭节约当作教子的第一要务。他在《训俭示康》中告诫儿子:“有德者皆由俭来。”汉朝的杨王孙虽然家境富有,却对当时大办丧事的陋习深恶痛疾,在病重时立下遗嘱:“吾以羸葬(羸葬:不用衣衾棺椁下葬),将以矫世也。”他用裸葬自己的行为树立了节俭的家风。以俭教子,家风淳正;以俭治家,家业兴旺。春秋时期的齐相晏婴,用一生书写了“俭朴”二字。他穿的是粗布短衣,吃的是粗茶淡饭,上朝时乘坐的是劣马拉的破车,却婉言谢绝了景公赏赐他的骏马豪车。他身居高位,却能抑制奢侈之心,力求俭朴,“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俭能兴家;骄奢淫逸,挥霍无度,侈能败家。可见,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与能否厉行节俭息息相关。
④再次,俭可以修身。“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清代封疆大吏于成龙崇尚节俭,把“俭以成廉,侈以成贪”当作自己的座右铭。为官几十年,他始终保持两袖清风的清廉本色。在富甲天下的江南做官时,他常年布衣蔬食,被当地民众戏称为“于青菜”。他俭约不贪,克己修身,以节俭的行为塑造了大清廉吏的形象。反观当今落马的那些贪官,有多少人因为生活奢侈,滋生贪欲,总觉得钱不够花,而伸出贪婪的双手,最终走上腐败的不归之途。这正应了颜真卿所说的“不节则志倾”。
⑤一个国家弘扬节俭之风,就会风清气正,长治久安;一个家庭传承节俭之风,就会兴家立业,蒸蒸日上;一个公民保持节俭本色,就会一身正气,受人敬重。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
(原文有改动)
( 1 )请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甲】 隋炀帝依仗国力富强,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开凿大运河后,为了出游更舒适方便,他特意建造了高大华丽的“龙舟”。每次出游,他都要带着数十万随从,还下令沿途百里内的百姓都要贡献食物,劳民伤财。他的奢靡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最终亡国。
【乙】 清代和珅,凭借乾隆的信任和手中的权力,肆无忌惮地索取贿赂,盗窃国库,财富多到了难以统计的程度,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嘉庆即位后,和珅被绳之以法,身败名裂。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轻轻掩门的一声清响
苗青
①小时候临睡前,父亲每每要到我床边帮我掩好被褥,才熄灯关门,安心离去。我喜欢躺在床上,眯着眼,看着自己卧室的门像一把扇子似的被合起,看着那原先敞开的光逐渐被门缝压成一条线,渐细,渐细,然后消失尽,并在一瞬间发出极轻的细响——是锁洞含住了锁舌。
②记忆中,父亲关门特别轻,像怕惊扰了我小脑袋下枕着的梦,有时我甚至屏息也听不到那瞬间的声响。
③还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在午睡,我蹑手蹑脚地走进他的卧房取一本书,出来时小手攥紧了门把手,希望能像父亲一样,让锁洞也轻轻含住锁舌,莫发出声音惊扰他。谁料,关门瞬间的声音还是异常响。
④此后,我便开始琢磨关门时的力度,左右手的配合。这渐渐成了一种习惯、癖好,以至每每有人离开房间,我都会不由自主地竖起耳朵,去留意门被合上那一刻发出的声响。我着迷于此,就像钟情于品一口茶的余香,错过了,心里总若有所失。
⑤渐渐地,我学会在那响声中读人。
⑥有些人,离开时从不关门,像特意为留在屋内的人准备一颗隐形炸弹,就等一阵乱闯的风撞上。于是,就知道这些人多半欠些细心、体贴。还有些人,不愿默默离开,悄悄不是他们别离的声息,他们决意要离开得轰动些。于是,他们的背影便伴随一声“砰”的巨响,久久回荡在一双双备受惊吓的眼神中。
⑦相比之下,有些人的离开则如露滴竹叶,那清响着实令人回味。那轻轻的一合,就像为一首短诗画下了一个清脆的句点,言尽而意无穷。于是我暗自揣度,这样的人该有怎样一颗细密而饱满的心啊。
⑧记得读大学时的一天,我闭门在寝室里自习。有人在门外轻叩两声,停约几秒,再推门而入。现在想来,那两声提醒的轻叩真是妙不可言,因为那小心的提醒给出了一段时间,让门里门外的两个人避免了措手不及的尴尬。许多时候,人跟人之间的点点关怀与温暖,就在于如此不经意的掩门、叩门之间。
⑨前些日子回家,看父亲坐在椅子上听着音乐睡着了,我轻轻地关上门,毫无声响。那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个多年的夙愿。
(选自《中学生文摘》)
( 1 )第①自然段划线句手法多样,情感丰富,请从词语的运用或修辞角度加以赏析。( 2 )第⑤自然段说“我学会在那响声中读人”,请概括作者读到了哪几类人,并逐一写出他们不同的个性。( 3 )请你说说第⑨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4 )下面是一位同学阅读本文后的感悟,还没有写完,请你将它写完整。从作者对人的阅读中,我感悟到人的品格体现于细节,我也在生活中发现了各种美好的细节,它们定格在我的记忆中,成为永恒。例如:在困难中同学投我以一个鼓励的眼神,挑灯夜读时母亲为我端上温热的牛奶,……
请你帮助这位同学再写三个类似的细节。(句式不必一致)
题目:那件事真让我…………
要求:先在横线上补充一个表示情感或心理活动的词语,如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等,然后写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注意有重点地展开叙述,突出事件中触动你情感的部分,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