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济南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风筝》选自《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 《傅雷家书两则》选自《傅雷家书》,作者傅雷,我国当代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D: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其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深寓哲理,脍炙人口。
2、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huì) 凄惨 人才济(jǐ) 鹤立鸡群
B: 夷(bǐ) 戳穿 衣衫褴(lǚ) 萎糜不振
C: 丽(chì) 澄澈 斯底里(xiē) 气吞斗牛
D: 窸(sū) 犀利 然若失(mǎng) 与日剧增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人曾把叛徒投降敌人,出卖革命说成是一念之差,以此来掩盖灵魂的鄙夷和丑恶。
B: 在社会主义中国,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
C: 不认真吸取失败教训,往往就难免重蹈覆辙
D: 大自然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
4、

下列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 妄自菲薄 , 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 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D: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唐朝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C: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继续描写,也可以事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D: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6、下列句子中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2019珠海跨年晚会上,璀璨的灯光把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的上空辉映得无比绚丽。
B: 他的人生曾经那样辉煌,却因一念之差跌落谷底,令人唏嘘不已。
C: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描写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D: 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 , 势必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
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温故与知新并非并列的两件事,关键是要知新,强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B: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谈的是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知之”只是一般的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热情投入,而“乐之”才能全身心的置身其中。
C: “饭疏食……于我如浮云”一章是孔子的自我表白,将他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表明孔子绝对排斥富贵,仁者、君子都不应该追求富贵。
D: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班全体同学开会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B: 今年玩具制造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增长了10%.
C: 《中国诗词大会》这一节目比特效药都好,把夜班后的疲劳,瞌睡赶到九霄云外去了。
D: 傅雷以其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和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困难,用一封封书信传递自己的惦念。
9、对“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语言因为其固定、散碎的特点,往往难于充分表达人们混沌而多变的情绪意旨。
B: 言不达意,是人们主观刻意追求的结果,目的是为了让言更值得玩味。
C: 语言是有限的,而人们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以言达意,是无法把意表达充分完整的。
D: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10、标志着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最高成就的作家是( )
A: 苏轼
B: 王安石
C: 范中淹
D: 欧阳修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行路难》完成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1 )诗人在写行路难时,用“________”和“________”(各限填三个字)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意味。
( 2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1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________) ②金经(________) ③有仙则(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 3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B: 本文以陋室为喻,将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写得比较含蓄,这种写法叫作“托物言志”。
C: 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D: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从交往对象的角度来写“陋室不陋”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北京的雨燕去了哪儿

①“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一直飞,飞累了就睡在风里,这种鸟一辈子只能下地一次,那一次就是死亡的时候。”《阿飞正传》中的这句台词哀戚动人,令人难忘。

②雨燕就是现实生活中最接近“无脚鸟”的一种。雨燕属的学名apus就来自希腊语的apous,意为“无脚的”。其实,它当然有脚,但四趾向前的特殊生理构造使其无法抓握,因此除了筑巢、生产、育雏以外,它的一生几乎都处在飞翔中。或许正是这种一生展翅不落地的特质,让它被如此命名。

③不同于“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家燕,雨燕体形更大,羽毛呈黑褐色,胸腹部有白色细纵纹。它翅膀狭长,单翼的长度几乎相当于体长的两倍,飞在天上就像挂了两把镰刀。相比于飞行时尾巴总是剪刀状张着的家燕,雨燕的尾巴在飞行时总是收成一束,只有在需要调整方向时才打开。因此它飞得高,飞得远,速度还极快,每小时可达110公里,是鸟类中不折不扣的“飞行家”。

④隶属于雨燕目雨燕科的北京雨燕又有着更加特别的光环——它在北京首次被发现,由此得名。1870年,英国博物学家罗伯特·斯温侯在北京采集到第一只雨燕标本,将其命名为Apus apus pekinensis,即普通雨燕北京亚种。就像名字一样,北京雨燕生活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俯瞰着历史的沧桑变迁。

⑤为什么会是北京?这和这座城市的历史分不开。作为历朝历代的古老都城,北京有着其他小城市没有的高大建筑群,它们是最适宜雨燕筑巢的地方。每年3月底,雨燕飞抵这里,繁殖、育雏,再于当年8月初离开,前往南方过冬。在颐和园、雍和宫、天坛、前门等地的高大古建筑物上,它们筑巢繁衍。清晨日暮时分,大片雨燕倾巢而出,与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相映成趣,成为古老北京的标志景观。

⑥但近些年,北京雨燕仅剩几千只的新闻不时现诸报端。这种和北京城相伴相生的物种、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妮妮”的原型越来越不常见了。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负责人介绍,北京雨燕的数量一直没有确定的说法,一方面,之前并没有进行过北京雨燕的整体数量调查;另一方面,调查手段、技术手段、时间段和观测地点的选择都会影响调查的结果,采取不同方式调查出的数据差异很大。

⑦比较常见的说法是随着北京城市化脚步的加快,很多古老建筑消失不见,北京雨燕找不到适宜的落脚地,因而数量越来越少。但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调查发现,北京雨燕在现代建筑中的分布也很多,只要楼体够高、有屋檐结构,雨燕就可以筑巢,它们正在适应城市的变迁。城市化的脚步不可逆,但改善影响雨燕生活环境的人为因素,比如人工绿化、悬挂巢穴、提供食物等,有助于其种群数量的增加。

⑧很多野生动物属于环境指示物种,比如青蛙的数量可以反映水体健康状况,雨燕也是如此。它以昆虫为主要食物,雨燕多说明昆虫多,昆虫多说明基础生物量多,物种多样性好。

⑨北京有四百八十种左右的鸟类,数量之多在全世界的首都中屈指可数。飞翔的生灵们是这座城市的重要成员,需要用心守护。2015年,中国观鸟会调查过,佩戴他们定位仪的13只北京雨燕一路飞到了南非越冬,又在次年三月循相似路线返回北京颐和园繁殖。迁徙路线单程距离约1.6万公里,全年迁徙距离约为3.8万公里,不愧“飞行家”名号。北京雨燕年年往返,不曾失约于古老都城的春天。

( 1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 2 )第③段介绍了雨燕哪两个方面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 3 )第④段中划线的“由此得名”的“此”具体指代什么?
( 4 )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5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文章标题“北京的雨燕去了哪儿”有哪些含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10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物质上,母亲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得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莱,且不说她能独立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赞,就是她平日停歇时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肠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喷喷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以后,我才能将所意会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事。那就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竞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我感到“不幸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如故”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能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的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一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跟着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能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留下?如果说屋都留下大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全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的生活。父亲迁离北京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的那张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槽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给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憬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然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1 )母亲在我上大学之前的育儿之道有哪几项(   )

A: 放飞我
B: 不注重穿与摆设
C: 反对吃零食
D: 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或给孩子丰富的精神食粮)
( 2 )母亲对我的三次“放飞”,内容可简要概括为:

( 3 )“我”考上师专后,母亲不再为我订报刊的主要原因是(  )

A: 儿子住校,订阅报刊不方便。
B: 培养师范生,是国家的事情。
C: 让儿子懂得,该节约的钱就得节约。
D: 把我推向更为广阔的阅读天地。
( 4 )感受作者在第五小节写的那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那难以言说的痛苦包含哪些内容?

( 5 )如此坚决的“放飞”,目的是什么?

( 6 )你的家庭教育是怎么样的?试写一两句评论。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人应该有三个维度:长,就是要有一技之长,有某种技能,可以靠它谋生;宽,就是能够与人自然相处、愉快合作,并有包容之心;高,就是有自我人格的构建,有精神高度,有对生命的热爱,有参与社会和人类的情怀。请以“立体的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在生活中,你肯定有所坚守:一直做着某些事,一直保持着某种习惯,一直秉持着某种信念……请以“我坚持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再作文。②若选题二,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③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惊醒之于发现这连梦都不是”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