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大连第二十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 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
C: 闲聊之中,我忍不住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D: “还楞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去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从心底由衷地崇敬那些为研制和发射两弹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
B: 做人处事的法子,需要自己斟酌 , 许多别人开来的方子,往往是空谈。。
C: 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是自出心裁 , 别有风味。
D: 那几个姑娘在电影院中喋喋不休交头接耳 , 很是让人厌烦。
3、下列各组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横蛮(héng mán) 迁徙(qiān xǐ) 仲裁(zhòng cái) 翘首(qiào shǒu)
B: 悄然(qiāo rán) 舰艉(jiàn wěi) 旋风(xuán fēng) 默契(mò qì)
C: 浩瀚(hào hàn) 娴熟(xián shú) 镌刻(juān kè) 挟着(jiǎ zhe)
D: 诘责(jié zé) 妯娌(zhóu li) 订正(dìng zhèng) 周济(zhōu jì)
4、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茅(shè) 抖(chàn) 信(qiǎn)
B: 黑(yōu) 镶(qiàn) 舞(dǎo)
C: 深(suì) 河(pàn) 闪耀(yào)
D: 望(kàn) 宿地(sù) 白(huá)
5、

下面对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
B: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笛福,作品以奇异的想象和辛辣的讽刺,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美国社会现实。
C: 鲁迅在《藤野先生》一文中深切表达了对没有民族偏见又正直热诚的先生的怀念。
D: 《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拉着一辆黄包车在风雨中哆嗦,在烈日下喘息,让读者感受到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
6、对下列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秋风引

唐代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A: 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这里运用疑问的手法,表明诗人寻根究底的焦急心情。
B: “萧萧送雁群”一句写耳所闻的风来萧萧之声和目所见的随风而来的雁群,化无形之风为可闻可见的景象。
C: “朝来入庭树”,承接次句的“萧萧”声,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
D: “孤客最先闻”是画龙点睛之笔,说“孤客”最先感受到秋风,突出了“孤客”的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
7、下列选项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 , 但他做得很认真。
B: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 , 而且一反既往了。
C: 像你这样目不窥园 , 不注重观察大自然,怎能写出好文章呢?
D: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8、依次填在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⑴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 )她强壮的儿子。

⑵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 ),终不愿意。

⑶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 ):“还是走小路吧!”


A: 听凭 各行其是 主意
B: 听从 各得其所 主意
C: 听凭 各得其所 主义
D: 听从 各行其是 主义
9、

选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 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
B: 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
C: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好友。
D: “你先坐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
10、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 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 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 。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 传播 恪守 规则
B: 传承 保守 规则
C: 传承 恪守 准则
D: 传播 保守 准则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移家别湖上亭

戎 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 1 )补充点评。

诗人搬家作别久住的湖上亭,亭边柳条、藤蔓轻展,枝头黄莺鸣声悠悠,一“系”一“啼”别有意味,仿佛是它们________之情的自然流露。

( 2 )完成随感。

花草本是无情物,但诗人笔下的一草一木却多情多义,那是因为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胡。

上自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出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魏征有胆略,善人主意,每犯颜苦谏。逢上怒,征神色不移,上亦为之敛威。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魏征与唐太宗》)

( 1 )解释下面语句中划线字的意义

霸上________ ②以胡________

③上自军________ ④已而之细柳军________

⑤军士吏甲________ ⑥天子至________

⑦善人主意________ ⑧上得佳鹞________

( 2 )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①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②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③征奏事不已,鹞竟死怀中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主要记叙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事。
B: 【甲】文皇帝在慰问过程中,在棘门军那里,可以直驰入,而在细柳军那里却“不得驱驰” ,两相对比,突出细柳军军纪严明,令人对其统帅顿生敬意。
C: 【甲】文的周亚夫和【乙】文的魏征都能言善辩,深得皇帝器重。
D: 【甲】【乙】两文中的皇帝都是深明大义、胸怀宽广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
这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他们都要求渡河。
摆渡人说:“你们每一个人,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谁不给,我就不摆。”
有钱人就给了点钱,上了船。
大力士举了举拳头:“人吃得消这个吗?”也上了船。
有权的人说:“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干这苦活了,跟我去做一点干净省力的事儿吧。”摆渡人听了高兴,扶他上了船。
最后轮到作家开口了。作家说:“我最宝贵的,就是写作。不过一时也写不出来。我唱个歌儿给你听听吧。”
摆渡人说:“歌儿我也会唱,谁要听你的!你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唱一个也可以。唱得好,就让你过去。”
作家就唱了一个。
摆渡人听了,摇摇头说:“你唱的算什么,还没有他(指有权的)说的好听。”说罢,不让作家上船,篙子一点,船就离了岸。
这时暮色已浓,作家又饿又冷,想着对岸家中,妻儿还在等他回去想办法买米浇夜饭吃,他一阵心酸,不禁仰天叹道:“我平生没有作过孽,为什么就没有路走了呢?”
摆渡人一听,又把船靠岸,说:“你这一声叹,比刚才唱的好听,你把你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意分给了我。请上船吧!”
作家过了河,心里哈哈笑。他觉得摆渡人说得真好,作家没有真情实意,是应该无路可走的。
到了第二天,作家想起摆渡人已跟那有权的走掉,没有人摆渡了,那怎么行呢?于是他就自动去做摆渡人。从此改了行。
作家摆渡,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他以真情实意待渡客,并愿渡客以真情实意报之。
过了一阵之后,作家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原来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

( 1 )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
彼岸:
屈从:

( 2 )文中写了四个人,他们各自最宝贵的是什么?
有钱人:
有权的:
大力士:
作家:

( 3 )摆渡人认为作家的一声长叹比唱的好听,为什么?

( 4 )文中作家的真情实意来源于什么?说明了什么?

( 5 )本文是一则现代寓言,其主旨是

( 6 )文章结尾,作家为什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用原文回答)

( 7 )文章最后把作家创作同摆渡联系起来,有何作用?(从结构上、内容上来思考)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读书的习惯

钱歌川

①人类的知识大都是从眼睛输入的,用耳朵听来的东西,毕竟有限,所谓耳食流所得到的知识,不外乎是一些道听途说。学生治学,固然要听,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在读。英国大学里有些学生终年不去听讲,学校里也让他们如此,而且多认为他们是优秀学生,考试起来果然比每天去听讲的学生成绩还要好。因为勤读胜于勤听,名师讲授,同学共享,只有自修,才是一人独得。

②古今的大学者没有不勤读的,囊萤凿壁,比我们现在的一灯如豆,还要不方便得多,但学问就是这样得来。苏东坡说:“读破完万卷自通神”,可见学问并不难,只在多读,你如果手不释卷,必然会有成就,甚至偶然翻阅,也就开卷有益。

③可是先在很少有人手上那着书本。终日终夜,不离开牌桌的人,我曾见到过,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人,却尚未遇到。一般人买书,大都是拿来作装饰品的,永远陈列在书架上,很少拿到手中来读。这些书要他们去读,条件很多,第一得有明窗净几,其次得有清闲,再次得有心情;地方不好不能读书,时间不长不能读书,心情不定也不能读书。懒学生还有一首解嘲的打油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很好眠,秋多蚊虫冬多雪,一心收拾到明年。

④阔公子有了明窗净几,又有的清闲;但还是不能读书,因为他没有那种心情;穷小子终日忙于做工糊口,也没有时间读书军人忙于打仗,商人忙于赚钱,政客忙于应酬,男子忙于做事,女子忙于说话,少年忙于寻乐,老人忙于怀旧,甚至闲人也忙于逛街,或坐茶馆,或凑热闹,似乎谁都不能读书。其实,他们并不是不能读书,而只杀不去读罢了。要读书谁都可以读,决不受任何限制,读书的条件,就在养成读书的习惯,其余皆不足道。

⑤我认为要读书决不可等待那种无尽悠闲的到来才开始,应该随时随地地利用空余的时间来读,把那种读书的习惯,织入我们的生活中去,作为我们日常工作的调剂品。那么,事也做了,书也读了,一点光阴也没有虚掷。

⑥利用余暇去读书是轻而易举的,大家之所以不这样做,仅是因为没有这种习惯而已。英国人在电车上读书的风气很盛,每天都要出外工作,起码有一个钟头在电车上,预备一本书专门在车上读,不过几天也就读完了,日积月累,一年读四五十本书,也不算稀奇。我们对于这种废时不去利用,实在未免可惜。

⑦英国人利用废时读书,不仅在有规律的电车上,既在饭馆菜馆中亦莫不为然。至于在休假日,夫妇约好同出游玩,丈夫至多取一根手杖就可以出门,太太则不免要去戴顶帽子。可是每当那丈夫在楼下等着太太戴帽子的时候,他照例翻开一本书来读,等他太太把帽子戴好姗姗地走下楼来,他手中的书,也就起码读完两章了。中国的丈夫却不晓得这样做,所以在楼下不仅独自等得心焦,而他太太一再地被他催促,也就老不耐烦,常常把一个快乐的计划,弄成不欢的结果。

⑧枕边有一本书,可以免得翻来覆去睡不着的苦,厕上有一本书,也就可以辟除恶臭,袋中有一本书,可以消除旅途的无聊。如果大家都有了这种读书的习惯,不仅国民的知识可以逐年提高,而且闲事也就不会有人管了。

(选自季羡林《百年美文》有删改)

( 1 )请用在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观点。
( 2 )文中那些不读书的人,他们为自己寻找的理由:

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

( 3 )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 4 )第⑤段中划线词语“织入”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客人走远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强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有些善,很小很小,就发生在身边短短几秒钟的时间。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漾起一份真情的感动。请以“心中的感动”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②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字;③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时光”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