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B: 通过观看电影《摔跤吧,爸爸》,使我重新认识了坚持梦想、永不言弃的必要性。 C: 矮寨大桥的知名度在不断提高,具有湘西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的喜爱。 D: 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和了解国学。 |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商酌(zhuó) 桑梓 沮丧(jǔ) 不可思议 B: 褴褛(lǚ) 葳蕤 磕绊(bàn) 自出心裁 C: 嫡传(dí) 玄虚 鹰隼(sǔn) 眼花缭乱 D: 拮据(jí) 热忱 鄙薄(bó) 重峦叠障 |
3、 |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词人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然而壮志难酬的悲伤愤恨之情。 B: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这是词人对记忆中豪迈壮美的军营生活的描写“醉里”“梦回”表现出词人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这两句诗揭示了作者与征人思念家乡,却因未建功立业而无法回去的矛盾心理。 D: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泽东《沁园春·雪》)这两句承上启下,前一句对上片的写景作出总评,后一句引出对历代英雄的评论。 |
4、 |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 ;失败时,留一点期望给自己, ;被帮助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 。 ①你会发现,回馈的时光无比满足 ②你会发现,更多的机会可以把握 ③你会发现,光明的道路仍有荆棘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
5、 | 下列划线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不足为外人道也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B: 相与步于中庭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C: 出淤泥而不染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 复前行,欲穷其林 其真不知马也 |
6、 | 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 A: 此次暑期西北之行,最过瘾的要数在广袤的大草原上骑马奔_____(驰、弛)了。“驰”有“跑得很快”的意思,“弛”有“放松”的意思,横线处应填“驰”。B: 进行科学研究,必须勤于考______(察、查)和思索,才能有所成就。“察”有“细致深刻地观察”的意思,“查”有“检查”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察”。 C: 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部门应主动加强沟通协调,不得各行其____(事、是)。“事”有“事情”的意思,“是”有“认为正确”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是”。 D: 我们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及时有效地调整策略,以免重蹈_______(复、覆)辙。“复”回去、返复的意思;“覆”翻过车的道路,横线处填“覆”。 |
7、 | 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亲戚(qì) 蓬隙(pénɡ) 毡帽(zhān) 祭祀(sì) B: 装弶(jànɡ) 伶俐(líng) 秕谷(bǐ) 髀间(bì) C: 伶仃(dīnɡ) 磕头(kē) 皱纹(zhòu) 瑟索(sè) D: 寒噤(jīn) 深黛(dài) 潺潺(chán) 姿睢(zì) |
8、 | 选出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B: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唐代诗人。 C: 《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子瞻,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D: 《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 |
9、 | 根据你的阅读印象,选出下列对名著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作品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B: 《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作品的主人公认为“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C: 《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了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D: 《骆驼祥子》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故事。祥子为了实现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历尽苦难,三起三落,他与命运抗争最后以惨败告终。 |
10、 | 填入下列语段空缺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人的一生,就像一次旅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一定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②那么,他的人生轨迹不会美好 ③而如果他能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即使身处逆境,四面楚歌 ④如果一个人的心总是被灰暗的风尘所覆盖,干涸了心泉,黯淡了目光,失去了生机,丧失了斗志 ⑤沿途中有数不尽的坎坷泥泞,但也有看不完的春花秋月 A: ②⑤①④③B: ④①③②⑤ C: ④②⑤③① D: ⑤④②③① |
阅读“雨说”,回答问题。 ( 1 )“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一节有何言外之意? ( 2 )雨“说”了什么话?这些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 3 )本诗副标题“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对我们理解诗歌题旨有何帮助? ( 4 )“可是,我是幸运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5 )本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
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 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①略无阙处 ②沿溯阻绝 ③或王命急宣 ④属引凄异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老母为我“扎红”
冯骥才
①今年是马年,我的本命年,又该扎红腰带了。
②在古老的传统中,本命年又称“槛儿年”,本命年扎红腰带——俗称“扎红”,就是顺顺当当“过槛儿”,寄寓着避邪趋吉的心愿。故每到本命年,母亲都要亲手为我“扎红”。记得12年前我甲子岁,母亲已86岁,却早早为我准备好了红腰带,除夕那天,亲手为我扎在腰上。那一刻,母亲笑着、我笑着、屋内的人也笑着。所有孩子自出生一刻,母亲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孩子的健康与平安,这心愿一直伴随着孩子的成长而执著不灭;而我竟有如此洪福,60岁还能感受到母亲这种天性和深挚的爱。一时心涌激情,对母亲说,待我12年后,还要她再为我扎红,母亲当然知道我这话里边的含意,笑嘻嘻地连说一个字:好好好。
③12年过去,我的第六个本命年来到,如今72岁了。
④母亲呢?真棒!她信守诺言,98岁寿星般的高龄,依然健康,面无深皱,皮肤和雪白的发丝泛着光亮;最叫我高兴的是她头脑仍旧明晰和富于觉察力,情感也一直那样丰富又敏感,从来没有衰退过。而且,一入腊月就告诉我,已经预备了红腰带,要在除夕那天亲手给我扎在腰上,还说这次腰带上的花儿由她自己来绣。她为什么刻意自己来绣?她眼睛的玻璃体有点浑浊,还能绣吗?她执意要把深心的一种祝愿,一针针地绣入这传说能够保佑平安的腰带中吗?
⑤于是在除夕这天,我要来体验七十人生少有的一种幸福——由老母来给“扎红”了。
⑥母亲郑重地从柜里拿出一条折得分外齐整的鲜红的布腰带,打开给我看;终于揭晓了——腰带的一端是母亲亲手用黄线绣成的四个字“马年大吉”。竖排的四个字,笔画规整,横平竖直,每个针脚都很清晰。这是母亲绣的吗?母亲抬头看着我说:“你看绣得行吗,我写好了字,开始总绣不好,太久不绣了,眼看不准手也不准,拆了三次绣了三次,马(馬)字下边四个点儿间距总摆不匀,现在这样还可以吧。”我感觉此刻任何语言都无力于心情的表达。妹妹告诉我,她还换了一次线呢,开头用的是粉红色的线,觉得不显眼,便换成了黄线。妹妹笑对母亲说,你要是再拆再绣,布就扎破了。什么力量使她克制着眼睛里发浑的玻璃体,顽强地使每一针都依从心意、不含糊地绣下去?
⑦母亲为我“扎红”时十分认真。她两手执带绕过我的腰时,只说一句:“你的腰好粗呵。”随后调整带面,正面朝外,再把带子两端汇集到腰前正中,拉紧拉直;结扣时更是着意要像蝴蝶结那样好看,并把带端的字露在表面。她做得一丝不苟,庄重不阿,有一种仪式感,叫我感受到这一古老风俗里有一种对生命的敬畏,还有世世代代对传衍的郑重。
⑧我比母亲高出一头还多,低头正好看着她的头顶,她稀疏的白发中间,露出光亮的头皮,就像我们从干涸的秋水看得见洁净的河床。母亲真的老了,尽管我坚信自己有很强的能力,却无力使母亲重返往昔的生活——母亲年轻时种种明亮光鲜的形象就像看过的美丽的电影片段那样仍在我的记忆里。
⑨然而此刻,我并没有陷入伤感。因为,活生生的生活证明着,我现在仍然拥有着人间最珍贵的母爱。我鬓角花白却依然是一个孩子,还在被母亲呵护着。而此刻,这种天性的母爱的执著、纯粹、深切、祝愿,全被一针针绣在红带上,温暖而有力地扎在我的腰间。
⑩感谢母亲长寿,叫我们兄弟姐妹们一直有一个仍由母亲当家的家;在远方工作的手足每逢过年时依然能够其乐融融地回家过年,享受那种来自童年的深远而常在的情味,也享受着自己一种美好的人生情感的表达——孝顺。
⑪孝,是中国作为人的准则的一个字。是一种缀满果实的树对根的敬意,是万物对大地的感恩,也是人性的回报和回报的人性。
⑫我相信,人生的幸福最终还来自自己的心灵。
⑬此刻,心中更有一个祈望,让母亲再给我扎一次红腰带。
⑭这想法有点神奇吗?不,人活着,什么美好的事都有可能。
( 1 )文中写老母两次为我“扎红”有什么不同?( 2 )第⑧段画线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你自选角度加以赏析。她稀疏的白发中间,露出光亮的头皮,就像我们从干涸的秋水看得见洁净的河床。
( 3 )第④段划线处连用三个问句,写98岁高龄老母在“扎红”腰带上绣花,反映了“我”怎样的心理?要求:⑴写一篇记叙文;⑵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⑶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