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对《沁园春·雪》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上片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作为革命领袖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 这首词,不论是上片还是下片,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有机融合在一起。 D: 这首词的上下片各有一个领字,上片是“望”,下片是“惜”。 |
2、 | 下列选项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字匮乏的时代是可悲的,但是文字泛滥的时代,何尝不是另一种悲哀。我们无法选择自己想要的文字,无法精耕细读。在微博上,我们只要点开某篇文章,就进入大数据的范围,被推送的内容多是你看过的关联的东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一边叫嚷着:快啊快啊快啊,要不然来不及了,另一边又来不观细读,来不及沉淀,甚至来不及去想文字的内涵。 A: 文字似乎变少了,但是文字的外延好像拓宽了 B: 如果文字变多了,那么文字的外延就变窄了 C: 不仅文字变多了,而且文字的外延也拓宽了 D: 文字似乎变多了,但是文字的外延好像变窄了 |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他的发明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所以被各大企业 。 ②在现实盲目模仿文学作人物的行为,说明他 能力太低。 ③分别在即,老师,我们如何才能报答您三年 的关爱? B: 采用 鉴赏 无所不至 C: 沿用 鉴定 无所不至 D: 沿用 鉴定 无微不至 |
4、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歌谣(yáo) 惆(zhōu)怅 藻(zǎo)饰 信手拈(niān)来 B: 渲(xuàn)染 谚(yàn)语 诘(jié)难 栩(yǔ)栩如生 C: 意蕴(yùn) 暮霭(ǎi) 狡黠(xiá) 味同嚼(jiáo)蜡 D: 要诀(jué) 怡(yǐ)情 颦蹙(cù) 吹毛求疵(cī) |
5、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一项是( ) A: 餐厅服务员劝阻正在吸烟的顾客,顾客叼着烟说:“烟是我买的,关你什么事?” B: 展刚对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C: 王嫂挑选香蕉,不满意,转身离开,老板忿忿地说:“挑那么久,又不买,神经病。” D: 学生在考场紧张等待考试,代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
6、 | 在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落第 野蛮 悠默 抑扬顿挫B: 脱辞 钥匙 奥秘 无可置疑 C: 凄然 管束 轩昂 油光可鉴 D: 标致 质问 犀利 翻来复去 |
7、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即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B: 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人称“短篇小说巨匠”,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C: “通过阅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使我感受到了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这个句子有语病。 D: “我考试失败了,妈妈不但没有责备我,而且还鼓励我努力争取下次的成功。”是个转折关系的复句。 |
8、 |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假如回到童年”话题征集活动,意在让人们回顾童年,真实感受时代的进步。 C: 长篇报告文学《大美昆曲》是一部赞美中国戏曲艺术,讴歌民族优秀文化的作品。 D: 是让你的生命更加朝气勃勃?还是让暮气滋长而举步不前?拷问着人生的选择。 |
9、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羁绊 囊荧映雪 烦燥 根深蒂固 B: 旁鹜 无与伦比 恣雎 歇斯底里 C: 荒谬 相形见拙 蹂躏 遮天敝日 D: 慰藉 冥思苦想 残损 不言而喻 |
10、 |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中的“冠者”、“童子”分别指的是( ) A: 成年人和七八岁的儿童 B: 戴帽子的人和七八岁的儿童 C: 成年人和不到20岁的少年 D: 成年人和五六岁的儿童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①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唐朝人。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 1 )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 )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题。 伤仲永(节选)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利:________ 闻:________ 辞:________ 及:________ 异:________ 见:________ 博士:________ 涉猎: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③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④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3 )【甲】文方仲永小时候是位“奇才”,长大后却变成一位平庸无奇的人,其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4 )【乙】文中吕蒙从“吴下阿蒙”到令人“刮目相待”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目送
龙应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⑪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⑫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⑬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我的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⑭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⑮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选自龙应台散文集《目送》)
儿子的表现 | 我的心理 | |
儿子上小学 | ① | 担心、牵挂 |
儿子十六岁去美国 | ② | 失望 |
儿子上大学 | 眼睛望向灰色的海 | ③ |
侯晶晶:轮椅上“走”出精彩人生
侯冠宇
她是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中国十大女杰"之一。她还登上过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领奖台。面对诸多荣誉,侯晶晶更习惯将自己定位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分内的事,荣誉是很偶然的。”
侯晶晶,1975年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因为从小迷恋读书写字,4岁就被父母送进小学。让大家惊讶的是,在第一次单元测试中,她就得了双百分。很快,侯晶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11岁那年,这个活泼的小女孩因为一次误诊,从此失去了行动能力,瘫痪在床,不得不告别校园。侯晶晶坦言自己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但家人的爱给了她极大的支持。父母从不在她面前叹息流泪,总是乐观地告诉她不要放弃希望。远方的姑父姑妈长年与她通信,鼓励她自学成才。
病床上的侯晶晶拿起书本开始在家自学。在长达10年的自学历程里,每一步她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坐在专用沙发上看书,时间久了下肢会血流不畅而浮肿,每隔一两个小时侯晶晶就必须把腿方直,让 按摩一会儿。最难熬的还是冬季,由于下肢没有知觉,晚上睡觉时,她的腿经常被放在被褥里的热水袋烫的血肉模糊,几乎每次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蜕痂。
1994年,侯晶晶第一次坐在轮椅上进入自学考试的考场,这几乎也是她8年来第一次出门,当时的情景让她至今难忘。虽然既激动又紧张,但基础英语3个小时的考试她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自信地交卷了,大学语文也考得非常顺利。最终,侯晶晶的基础英语获得了马鞍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认识侯晶晶的人都评价她“意志如钢”,她则淡淡地说:“认准一个正确的价值方向,化为点滴行动,坚持不懈,我只是在努力这样做。”在侯晶晶的人生道路上,她就是以这样的态度一直坚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的。
1998年,侯晶晶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结束了10年的自学生涯,她开始了最大限度地挑战体能与耐力的学校生活。由于控制不了上厕所的时间,又无法用一般的公共设施,每次离开宿舍去听课,她都提前几小时禁水。即便如此,她也总是背着一个大书包,里面装着用来方便的器具。
毕业的那一年,侯晶晶又以专业方向第一名的成绩跨专业考上了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的博士。为了完成关于内尔·诺丁斯关怀理论的博士论文,她硬是啃下了13本诺丁斯的英文原版著作,其中有12本著作在国内还没有中文版。侯晶晶还设计了两种调查问卷,坐着轮椅深入各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观察调研关怀教育在中国学校的开展状况。博导朱小蔓教授评价说,侯晶晶的调查发现和结论对关怀教育在中国教育界的运用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如今,侯晶晶终于圆了小时候的“教师梦”,成为南京师大的一名教师。尽管“走”上讲台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已经连续两个学期被评为该校“最受欢迎的老师”。
现在侯晶晶的生活,仍然是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主,她一直以一种从容冷静的态度对待种种荣誉;“人生似波浪起伏,有波峰波谷。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该尽量沉下心来做点事情,不要迷失方向。”
(选自《中国青年报》)
(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则新闻的标题非常耐人寻味,“坐”在轮椅上却能“走”,将看似不合理的内容放在一起,含意深远,也更吸引读者。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②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苏轼《临皋闲题》
历经艰险的苏轼,始终以豁达洒脱的心境面对人生的各种境遇。而十五六岁的我们,在忙碌的成长之路上,是否也能执一份“闲心”,看人间四月天;在面对学习生活的挫折时,是否也能学着遨游天地间,赏“江山风月”?
要求:①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可讲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阐述观点。②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