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画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蚯蚓(yǐn) 不惮(dàn) 筋斗(jīn) 风雪载途(zǎi) B: 好歹(dǎi) 器皿(mǐn) 物候(hóu) 草木荣枯(kū) C: 山麓(lù) 携带(xié) 撞击(zhuàng) 关关睢鸠(jū) D: 琴瑟(sè) 助兴(xìng) 稀疏(shū) 芳草鲜美(xiǎn) |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长沙地铁2号线的投入使用,使长沙人的未来与地铁密不可分。B: 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火了,孩子们的表现给观众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C: 湖南省图书馆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200余人次。 D: 长沙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我爱星城”的活动,得到市民很多的响应。 |
3、 | 《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又名( ) A: 周敦人 B: 周建人 C: 周伟人 D: 周树人 |
4、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 B: 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 C: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D: 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
5、 | 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 B: 绥靖 阻遏 鸣钟击罄 C: 治裁 地窖 张皇失措 D: 能耐 金銮殿 月明风轻 |
6、 | 经营二手图书的张伯要为自己的书店选副对联,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上联:锦绣成文,原非我有 下联: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B: 上联:远求海外珍本 下联:精印人间好书 C: 上联:楚辞汉赋,江山何磅礴 下联:夏鼎周钟,金石足光辉 D: 上联:不是本店铺,扁鹊难医微恙 下联:若非此效药,华佗无奈小虫 |
7、 |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杨礼赞》作者是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多年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唐宋八大家”指柳宗元、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D: 古代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 |
8、 | 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将军身被坚执锐 故不错意也 B: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仓鹰扑于殿上 C: 卜者知其指意 固以怪之矣 D: 辍耕之垄上 岂直五百里哉 |
9、 | 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 喉咙 静谧 烘托 花枝召展 B: 高邈 地毯 发髻 咄咄逼人 C: 决别 睫毛 莅临 披蓑戴笠 D: 化妆 草垛 铃当 呼朋引伴 |
10、 | 下列文学常识中哪项是错误的( ) A: 鲁迅,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藤野先生》就是他的作品。B: 《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政治家、军事家,时人称“卧龙”。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C: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歌,能唱的诗,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本文通过叙写茅屋被秋风所破的生活情景,表现诗人博大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D: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短长》等,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为《战国策》。该书长于写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 |
使至塞上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竹鸡之性,遇其俦①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城,置媒②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③焉。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无得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鹧鸪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则以 【注释】①俦:同类。②媒:媒介物。这里指用来诱感竹鸡的鸟。③罔:同“网”,捕猎的工具。④ A: 在古代,“城”的本意是“都邑四周的墙垣”,由此可以推测文中的“城”为“围墙”之意。 B: 成语“循序渐进”中“循”是“顺着”“按照”的意思,以此推断,“但循一径”中的“循”也可以解释为“顺着”“按照”。 C: “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和“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以"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拿”的意思。 D: “乃蹑寻得之”中的“蹑”有“放轻(脚步)”“跟踪”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跟踪”之义。 (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B: 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C: 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D: 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而罔已起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 ②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 4 )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链接材料】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 |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 1 )简要说明第①段在文段中的作用。这条小鱼在乎!
杨彦
①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地铁上,瞧见无座的老人孩子很想让座,一看他们不像很疲惫的样子,想想自己一天班上下来也挺累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坐着不动;大街上,看见有人带着孩子求助,心有同情,却因疑心这是拐来的孩子,便什么事也没做走开;马路上,听见有人在问路,想插嘴相助,转念一想“何必多此一举”,又若无其事地经过……我们常常瞬间产生善念,但为什么没有更进一步,把善念变成善举?
②善念如花,善举似果。善念之花常开,善举之果却不易结。心怀善念,是有善端,这就像是水之源、火之星,正是善的基础。然而,如果徒有善念而不为,也不过停留在“想”的层面,既不能给陷入困境的人以帮助,也不能给社会风气注入正能量,最终难免水源枯竭、火星熄灭。就此而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这样一个启人深思的故事。暴风雨后,海边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卷上岸来的小鱼。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捡起小鱼扔回大海,有人劝他:“孩子,这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小男孩回答。“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小鱼扔回大海。以行动为导向,把善念化成善举,涓滴又何尝不能汇成大海?倘若总在“值不值得”“需不需要”的犹豫中延宕,我们往往就错过了让一条小鱼重返大海的机会。
④当然,止步于善念,也有现实的无奈。前段时间,有朋友在微信群、朋友圈转发消息,呼吁关注一名生活困难的儿童。然而,当地人得知后去寻找,却发现孩子的情况并非如此。朋友忙不迭发更正、发说明,浇灭了道德热情,更让人情绪有些沮丧。的确,不对称的信息、不规范的求助,往往给爱心添堵。从扶起跌倒的老人需要“立此存照”,到救助街头的乞丐却发现他们有的月入上万,这些坚硬的现实,冲击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拉长了从善念到善举的距离。“一臂之力”“一步之遥”,在很多人那里变成了举棋不定的两难选择。
⑤有人说,最可怕的不是坏人的嚣张,而是好人的沉默。善念之花结出善举之果,需要每个人的嘉言懿行与共同努力。纵然有过“流血又流泪”的极端案例,但是崇德之心不能因此止步、向善之行不能就此裹足。有诗人曾写下这样的句子:“如果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我就不虚此生;如果能解除一个生命的痛苦、平息一种酸辛,帮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巢中,我就不虚此生。”诚然,保护善念的环境还需要涵养,托举善行的制度还需要完善,但对每个人而言,首先要让自己心中的火熊熊燃烧。
⑥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悲悯之情、乐善之意,可是否伸出这只手、迈出这一步,却成为平庸与高尚的分界线。“你就是他人的环境”,让善念更多转化为善行,让善行善举少一些无奈,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善念在路上,我们也不能让善行迟到。
( 1 )阅读文章,在第②段结尾画线处补充观点。要求:请以“难忘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5)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