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秦皇岛市山海关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醉翁之(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B: 阡陌交通(交锘相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C: 妇抚儿乳,儿含(喂奶)啼,妇拍而呜之。(林嗣环《口技》)
D: (通“向”,从前)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孟子•鱼我所欲也》)
2、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教(huǐ) 见(piē) 深痛疾(wù)
B: 娌(zhóu) 农(diàn) 然一笑(càn)
C: 黑(yǒu) 热(zhì) 藏污纳(gòu)
D: 长(rán) 然(chù) 摧枯拉(xiǔ)
3、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考试焦虑是考生经常出现的一种情绪反应,如果考生善于进行心理调适,就能避免减轻不良反应。(去掉“避免”)
B: 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在句末添加“的方法”)
C: 有人直言不讳地批评说,很多国内城市的建筑风格千篇一律。(去掉“批评”)
D: 雾霭天气不仅大大影响了城市的空气质量,也加大了城市的交通拥堵。(“加大”改为“加剧”)
4、

将下面几句话组成一段文字,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在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

②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

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

④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⑤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

A: ②③⑤①④
B: ⑤②③①④
C: ⑤①③②④
D: ⑤④②③①
5、选出下列文学名著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的沙僧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破了琉璃盏被贬出天界,取得真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B: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它以20世纪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塑造了祥子这一被侮辱、被迫害的最底层劳动者形象。
C: 《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两次要求离开桑菲尔德庄园,第一次是传闻罗切斯特准备和英格拉姆小姐结婚,第二次是得知罗切斯特有一个叫伯莎的疯妻。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生命里有三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他的初恋情人冬妮娅,在铁路工厂任共青团书记时认识的达雅,以及他的妻子丽达。
6、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的“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朝如青丝暮成雪”(《 将进酒》)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B: 不知不觉,三年的高中生活转瞬即逝。李萍上了大学,张华当了工人,我进了部队:我们都有美好的前途。
C: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是文章的骨骼。骨骼完整匀称,人才能身姿挺拔;结构竟然有序,文章才能立得起来。
D: 据王璨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7、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日踏青,青芜如毯,________;夏日听雨,雨声淅沥,________;秋日看花,花叶相映,________;冬日观雪,雪意阑珊,________。好诗如四季,岁岁不一般。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 ③④②①
B: ④③①②
C: ③①④②
D: ④②③①
8、

关于《论语》和《四书五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C: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记录的他及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
D: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思是“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
9、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月初,微风还带着寒意。西湖边的垂柳却迎风招展,满枝嫩叶、翩翩起舞,仿佛在迎候来自各方的早春游人。
B: “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C: 红船从嘉兴南湖出发已经航行了九十多年。其间,有时“春和景明,波澜不惊”;有时“阴风怒号,浊浪排空”,但始终坚定不移,顺乎潮流。
D: 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把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
10、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
A: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B: 老师对父母远在他乡打工的我的关怀,如润物春雨。——主干:关怀如春雨。
C: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之为“苏东坡”。
D: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词,“山坡羊”是词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黄鹤楼》,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1 )这首诗颈联将诗人的思绪从怀古拉回现实,描写了他登高所见汉阳、鹦鹉洲的________景色,尾联一问一答,抒发了诗人________之情,两联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 2 )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如“晴川历历汉阳树”一样含有地名。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含有地名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本试卷已出现的除外)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乙】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节选《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①伏息:平息。②子瞻: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字;杖策:拄着拐杖。③乱流:横渡江水。④闻:听,听到。⑤幅巾:古代男子用绢束发。⑥劳:慰劳。⑦意适:心情畅快。

( 1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闻 子 瞻 至 幅 巾 迎 笑 相 携 徜 徉 而 上。

( 2 )写出子瞻“意适忘反”留宿在山上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无法不对你残酷

安宁

①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②弟弟不善言语,略略羞涩,普通话又说得蹩脚,扫一下眉眼,便知道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在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旅程之后,弟弟终于站在了学校门口,我笑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了出来。眼前这个瘦弱青涩的少年,头发蓬松,满脸汗水,嘴唇干裂,额头上有一道轻微的伤痕。看着他我有一刹那的心疼,抬手给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了!”

③临走的时候,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我看见他站在衣着光鲜的学生群里,因为素朴而显得那么落寞和孤单。多么像刚入大学的我,因为卑微,进而自卑。我笑笑说:“北京是残酷的,也是宽容的,只要你用心、努力,你也会像姐姐那样,自己养活自己。”我知道弟弟年少,对此不会有太多的理解。他只是难过,为什么那么爱他的姐姐,在北京待了几年,便变得如此不近人情?

④一个月后,弟弟打电话来,求我给找份兼职。我说:“你的同学也都有姐姐可以找吗?”他没说什么话,便啪的挂断了电话。顷刻,母亲的长途便打了过来,她几乎愤怒地说:“你不给他钱就算了,连份工作也不帮着找,他不依靠你还能依靠谁?”我不知道怎么解释才能让母亲明白,我只是觉得我所吃过的苦他也应该能吃。因为我们都是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如果自己不能闯出一条路来,贫困不仅会把所有的希望都熄灭掉,还会留下无穷的恐惧。

⑤我最终还是答应母亲,给弟弟一定的帮助。但也只写了封信,告诉他所有可以收集到兼职信息的方法。这些我用了四年的时间积累起来的“财富”,终于让弟弟在一个星期后,找到了一份在杂志社做校对的兼职。在他领了第一份工资后,我去赖他饭吃,他仔细地将要用的钱算好,剩下的,只够在学校食堂里吃顿“小炒”,但我还是很高兴,不住地夸他。他低头不语,忽然狠狠吐出一句:“同学们都可怜我,这么辛苦地自己养活自己;别人都上网聊天,我还得熬夜看稿子;钱又那么少,连你工资的零头都不到!”我笑道:“可怜算什么,我还被别人耻笑过呢!在现实面前,你如果不用心、不努力,连腰板都挺不直的。”

⑥之后的日子,弟弟很少再打电话来。有一次我打电话去,他不在,他的舍友很惊讶地说,他从来没有说过有个在北京工作的姐姐。我知道弟弟仍无法理解我的残酷,但我深知,嘲弄和讥讽,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他被贫穷折磨着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

⑦学期末,我们再见面,是弟弟约的我。在一家算得上档次的咖啡吧里,他很从容地请我“随便点”。面前这个衣着素朴但充满自信的男生,嘴角,很持久地上扬着;言语,也是淡定沉稳;眉宇里,竟是有了点男人的味道,终于不再是那个说话吞吐遇事慌乱的小男孩。在这短短的半年里,他做过校对,卖过杂志,当过家教,刷过盘子,而今,他又拿起了笔,记录青春里的欢笑与泪水,并因此赢得更高的报酬和荣光。他的成熟,比初到北京的我,整整提前了一年。

⑧外面飘起了雪花,我们细细地品味着苦中带甜的咖啡,慢慢地欣赏着这个美丽的城市。

( 1 )快速阅读选文,将“我”对弟弟的“残酷”之事填充完整。

( 2 )读完这则故事,你一定感慨很多,请联系文章内容写一则不少于120字的读后感吧。

写作提示:①聚焦某点,确定中心;②思路清晰;③语言连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母亲的眼泪

①母亲很贤淑。却性格坚毅,她不像有的女人,动不就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只流过三次眼泪。

②一次是我正念小学四年级。那时我们家很穷,我一年四季都打赤脚,寒冷的冬天,我的脚背上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一走动,殷红的血球就直往外滚。晚上围在冒着浓烟的火塘边,劳累了一天的母亲用热水帮我洗去脚上的污垢。然后就把我伤痕累累的双脚抱在怀里轻轻揉搓。干裂的冻口在母亲的揉搓下慢慢变软,母亲就用炭火把羊油烤化后滴进我脚背上殷红的裂口里,山里人都普遍用这种土办法来治疗手脚上的冻口。我疼得咝咝直吸凉气,母亲的眼泪像断线的珠子,与羊油一起滴在我布满裂口的脚背上。

③见到母亲第二次流泪时,我已快念完高中。我莫名其妙地病倒了,病因无法确诊。一个星期,我都处于昏迷状态。滴水未进。医院下了病危通知。高烧的我迷迷糊糊感到有凉飕飕的东西一点一点滴落在我脸上,并慢慢溢开来,我艰难地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跪在我的身边。泪流满面地凝视着我。醒来后,我就再也没有昏迷,并奇迹般地一天天好起来了。

④母亲第三次流泪是为我考取了大学,家里却无法为我准备像样的行李而发愁。开学的那天阴雨连绵,因为要步行六十多公里的山路到山外的一个小镇上乘车。母亲很早就起来给我做饭,她给我做的是糖水面条。她一边往碗里捞面,一边对我说:家里穷,你这虽是去念大学,却要看许多白眼,受许多委屈,就多忍着点吧。说着,眼泪扑簌簌地掉进碗里。我吃面,母亲就帮我打点行李。她折叠着的毡条年纪比我还大,上面层层叠叠地印满了地图似的尿痕。母亲边折边流泪。我也鼻子酸酸的。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

⑤书上说,眼泪是软弱的具体写照。我说,不!母亲的眼泪使我体味到,眼泪也是爱。流泪,是因为爱太多,满得往外溢的一种结果。

⑥现在,我已是一名大学讲师了,但只要一闭上眼睛。母亲流泪的情景犹在眼前,它一直是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 1 )文章第①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 2 )根据文章内容将母亲三次流泪的原因补充完整。

第一次:________

第二次:“我”因病无法确疹,医生下了病危通知,母亲怕失去我哭了。

第三次:________

( 3 )第②段划线句子写的非常生动,请进行赏析。
( 4 )第④段中,“我平生第一次吃甜食吃出了咸味”,中的“咸味”指什么?
( 5 )作者为什么说“母亲的眼泪”一直是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和源泉?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有一些声音就似遗落在人间的精灵,偶入耳中,便入心底,让我们的眼明亮,让我们的心温润,……

请以“留在心底的声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 (或暗示) 本人的姓名、校名;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ξ细雨成沙”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