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第二南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已亥杂诗(其五)》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表现了诗人虽然远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志向。
B: 《游山西村》一诗的首联写农家拿鸡和鱼招待客人,“足”字可见主人热情好客。颈联写农民庆祝“春社”,表达了农民丰收后的喜悦。
C: 《爱莲说》一文托物言志,文中称莲是“花之君子”,表达了作者对清白正直品性的坚守。
D: 《河中石兽》一文叙述了三种寻找河中石兽的方法,告诉人们:再深的理论,不能得到实践的证明,就不是真理,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才是正确的。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僧师徒行至蛇盘山鹰愁涧时,唐僧的马被龙太子吓跑了。后经菩萨点化,龙太子化作白龙马,随同唐僧西天取经。
B: 《夜莺和鹞子》中夜莺没有因为自己的乞求而被鹞子手下留情。
C: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丘……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是武松在浔阳楼写的反诗。
D: 有条英国船在荒岛附近停泊,船上的水手发生了叛乱,杀死了船长。鲁滨逊和“星期五”制服了那帮水手,夺回了船只,离开了荒岛。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取(jí) 山(mí) 刻(qǐn) 草莺飞(zhǎng)
B: 绕(yín) 盘(héng) 惘(chàng) 彬有礼(bīn)
C: 临(lì) 对(jiào) 搓(niǎn) 堂大笑(hōng)
D: 侦(jí) 护(bì) 羞(qiè) 抽丝茧(bāo)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影片《流浪地球》展现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宇宙星图。
B: 漫天大雪封住了道路,使他们每走一步都忧心忡忡 , 因为一旦偏离方向,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
C: 冰雪初融,江河日下 , 涓涓细流润泽万物,春天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
D: 古今中外的智者先贤,以高山仰止的深邃思维和广阔视野,抚慰着我们躁动的心灵。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科幻小说,又叫科学幻想小说,常用幻想的形式来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远景。
B: 科幻小说的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
C: 科幻小说是小说的一种,也要求有生动的故事情节。
D: 科幻小说往往有丰富而奇特的想像,因而内容具有超现实性,情节具有非科学性。
6、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张今天下午居然收到了哥哥寄给他的足球票,真叫他喜出望外
B: 在大家的眼里,他已经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人了。
C: 他俩师从一人,所以两幅画的风格大相径庭
D: 每个人都可以在这组美不胜收的收藏中找到适合自己风格的照片。
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那遥远的青藏高原上,有 的雪山,有 的原始森林,有 的草原,有 的青海湖,青海湖犹如青藏高原的一颗明珠。远远望去,天似玉,

白云大朵大朵地飘着,远处的山连绵不绝,幽幽的湖水有着淡淡的海味。

A: 神秘莫测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一望无垠
B: 高耸入云 神秘莫测 一望无垠 水天一色
C: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神秘莫测 一望无垠
D: 一望无垠 神秘莫测 高耸入云 水天一色
8、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芳(xīn) 亵(dú) 寒(jìn) 豆年华(kòu)
B: 荣(yīng) 恣(suī) 怒(chēn) 而不舍(qiè)
C: 愧(zuò) 悍(biāo) 轩(xiè) 然而止(jiá)
D: 劲(qiú) 笑(shěn) 熟(xián) 广无垠(mào)
9、

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 )

A: 宋江
B: 林冲
C: 史进
D: 吴勇
10、

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护生活

A: ②④③①
B: ①④③②
C: ②①④③
D: ③②④①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1 )请简要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
( 2 )这首诗的尾联引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人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人,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人。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人。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人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待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⑾式车⑿,使人称谢⒀:“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⒁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因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注】①军:驻扎。②被:通“披”,穿。③彀(gòu)弓弩:拉开弓。④先驱:先行官。⑤居无何:过了不久。⑥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的符节。⑦壁门:军门。⑧按辔:控制住缰绳。⑨揖:拱手致礼。⑩介胄之士:身着戎装的武士。⑾改容:改变脸色。⑿式车:凭轼答礼“式”通“轼”,车前横木。古人在行车途中用扶轼俯首的姿势表示敬礼。⒀称谢:慰勉。⒁曩(nǎng)者:往昔,从前。

( 1 )从文段中可看出“霸上及棘门”驻军的军纪________,而细柳军营的________军纪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周亚夫治军的________。
( 2 )给下列字注音并释义。

①弩________ ②彀________

③揖________ ④胄________

( 3 )区分下列划线字的古今义。

①工农揖曰________

②道 使人称________

( 4 )划线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①上自劳________ 霸上________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第一个“使”的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使”的意思是________。

( 5 )用原文语句回答:文帝劳军,到了细柳营,遇到的一系列意外是什么?
( 6 )“敬劳将军”表明文帝是怎样评价周亚夫的?你又怎样评价呢?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学会倾听
①数年前,一起医疗纠纷把我推到“风口浪尖”上。患者家住近郊,很快就有二十来人聚在会议室的门口,吵吵闹闹,人声鼎沸,大有一触即发的火药味。我提议大家坐下来,请对方不限时地把话说完,医师一方则推举代表限时发言,超时说话要经过对方同意,但一方讲话时,另一方都不得插嘴。轮到我讲话时,我先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身份,声明我讲话时可以录音录像做笔记,录音录像可以播放,讲话可作告状材料任意引用,决不出尔反尔。当我十分耐心地听完对方讲话时,发现其中既有对医学的误解、对医师的误会,也不乏对医院工作的中肯之词。三个小时的交流后,医患纠纷烟消云散,对方甚至留下地址和电话号码邀请我去钓鱼。干戈玉帛之变,始料未及。这件事让我明白,在某些场合,会说不如会听。听清楚你才会明白对方的意图和需求,才知道怎样面对怎样解说。
②其实,无论是“衙斋卧听萧萧雨,疑是民间疾苦声”,还是“四面云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都是静心倾听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倾听。
③倾听是一门学问。做学问要讲规矩,倾听也有规矩。倾听者必须有同情心,必须专注,必须敏捷。“同情就意味着理解的一半”(高尔基),有了同情心,你才会尊重对方,待人以诚。倾听需要专注,不专注听别人的谈话无异于轻视或侮辱别人。专注的倾听对于倾诉者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褒奖,从专注的倾听中流露出来的真诚和善意,比任何药物都更有抚慰作用。要边听边想,分析综合 既要抓住对方在倾诉中流露出来的闪光点,加以引用 夸奖和张扬 又要留意其中的纰漏和谬误,以便适度疏导或批评。这就需要缜密,也要掌握分寸。
④倾听也是一种艺术。作为艺术,倾听也讲技巧。倾听者必须保持平静的心态、坦诚的胸怀,并拥有符合要求的体态语言。倾听时或上身前倾,平视对方,或俯身侧耳,紧闭双唇,洗耳恭听。倾听中应尽量保持静默。且看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倾听者时而面带微笑轻轻点头以示肯定或赞赏,时而双眉微皱面有愁容甚至眼泪盈眶,仿佛身临其境,不经意地走进了对方的心灵世界。《长沙晚报》休闲副刊有一个“倾诉”版面我也常看,其实阅读也是倾听。窃以为倾诉和倾听是一对孪生兄弟,一次毫无顾忌的倾诉和一次不受干扰的倾听常常使双方受益。倾诉者一吐为快,心中块垒为之一消;倾听者大增见识,心灵为之震撼,同时获得一个结交朋友、研究人性和了解社会生活的机会。
⑤成功的倾听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一剂良方。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努力学会倾听。医师学会倾听,就会从善如流,提高疗效;官员学会倾听,就会更加体贴民情,为民造福。如果每个人都把倾听当作一门本领来掌握,我们的社会定然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

( 1 )第③段划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标点是( )

A: ; , ;
B: 。 、 ;
C: : , ,
D: : 、 ;
( 2 )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3 )第③段划线句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

( 4 )本文围绕着论点,从两个方面告诉我们应如何学会正确倾听:

( 5 )第⑤段划线词语“从善如流”用在此处不太贴切,请换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澳大利亚)泰格特

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下两张病床。病房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扶起身来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

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的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的全部内容了。

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

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 1 )概括小说中“不靠窗的病人”心态变化的过程。

愉悦陶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满意足→惊愕不已

( 2 )设想小说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种情景或结局,并阐明理由。

示例:他感到被欺骗,贪欲变成仇恨,病情加重一命呜呼。理由:按人物性格发展逻辑,顺理成章。

( 3 )小说题目的含义及“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4 )就小说运用的一种写法作简要赏析。

( 5 )这篇小说意蕴丰富,试任选一个角度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这里也有舞台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你是我的白菜”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