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业精于勤,荒于嬉”是我国哪位古人提出来的思想?( ) A: 孔子 B: 韩愈 C: 老子 D: 欧阳修 |
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劝孙悟空上天招安的是太上老君。 B: 鲁迅的《二十四孝图》写了“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 C: 《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是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 D: 《西游记》中的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别变为姑娘、老妇、老翁来哄骗唐僧。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呼啸(xiào) 海域(yù) 辽阔(kuò) 湛蓝(shèn) B: 桅杆(wéi) 刹那(shà) 默契(qì) 瞬间(shùn) C: 澎湃(pài) 沸腾(fèi) 丧生(sàng) 绽放(zhàn) D: 凛冽(lǐn) 承载(zǎi) 浩瀚(hàn) 镌刻(juān) |
4、 | 下面句子中划线成语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 A: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B: 她以这次太空飞行作为激励我们向未来冲击的教例,孜孜不倦地讲述给我们(多次、不知疲倦) C: 我家邻村,有一个信客,年纪不小了,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辛苦地工作) D: 因为旅鼠的视力很差,鼠目寸光 , 看不到远处的东西(比喻眼光短,见识浅) |
5、 | 下列古诗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B: 《木兰诗》全诗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 C: 《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以动写静,使山河人格化。 D: 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讴歌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
6、 | 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王与久未见面的老朋友寒暄时说:“多日未到府上拜访,家父、家母身体都还好吧?”解说:小王的表述十分得体而且很有礼貌。 B: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解说:这句话中的“在”和“唱歌”分别是连词和动词。 C: “撸起袖子加油干”,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更是我们向未来做出的承诺。解说:句中的“是……更是……”表递进关系。 D: “足球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你快一点!”小刚一边快跑一边说,“知道了,我马上就到!”解说:这句话的标点使用正确。 |
7、 |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学校创新作文比赛中,李明的《温暖的心》一文,构思别具匠心 , 选材新颖典型,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B: 在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既得到了能力上的锻炼,也享受了天伦之乐。 C: 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 , 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 D: 我国幅员辽阔,物种丰富,发展特色农业要因地制宜。 |
8、 | 选出对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组( ) B: 拟人 夸张 比喻 排比 C: 比喻 夸张 拟人 排比 D: 夸张 比喻 排比 拟人 |
9、 |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怎么样,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015年世界会怎么样。”德国柏林学者夫罗里扬的这句话,折射出当今世界越来越认同的一个事实:中国好,世界也会好。B: 成长是一种经历,成熟是一种阅历。走向成熟是人生的方向,何况恬淡、平和、幸福的人生也离不开成熟。 C: 4月13日,某地客车侧翻,导致3人死亡,5人重伤。在扣人心弦地等待中,经过两个多小时地紧急抢救,受伤最重的小女孩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 D: 近些年来,作为加害国的日本,总有一些人不顾事实,对南京大屠杀这一早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品头论足 , 尤其是以安倍晋三为首的右翼势力。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终于爬上了山顶,我们耳边回荡着孩子们愉快的歌声和欢乐的笑容。 B: 在同桌的热心帮助下,使张华改掉了乱写乱画的毛病。 C: 食品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长了20%。 D: 刘慈欣的《三体》是一本好书,它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世界和科学领域的兴趣。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判断正误。①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②“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③“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④“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⑤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 2 )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烘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鸦鹪,子知之乎?夫鹏鹪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鸦鹪过之,仰而视之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日:“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日‘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1 )下列句子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此独以跳之故,父子相保 B: 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等死,死国可乎 C: 非梧桐不止 止有剩骨 D: 安知鱼之乐 安求其能千里也 ( 2 )下列句子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名为鹤雏 其真无马邪 B: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 既已知吾知之而间我 C: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那 徐喷以烟 D: 夫鹅雏发于南海 庄子与惠子游于壕梁之上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惠子相梁》的主题是讽刺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态度。 B: 《惠子相梁》故事中鸥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鹤貌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C: 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D: 读了这两则故事,我们可以大概了解到《庄子》寓言具有机智、幽默、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 4 )把文言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是鸱得腐鼠,鹩鹪过之,仰而视之日:“吓!” ②庄子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傍晚散步时,常与杨绛先生相遇,双方摆摆手以示问候。有一天,我看见她伸出手,食指和中指作V字状,心想,先生92岁了,还挺时髦,用年轻人常用的手势。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我问,这是什么意思?她笑着说:“小蚂蚁见面的时候,就是这样互相碰碰触角,咱们这样就算打招呼啦!”我赶紧伸出两个手指和老人的手指碰了碰。我们像孩子似的开心地笑了!
②老人带着一脸恬静的微笑走过去了。我对我先生说:“她老人家同钱钟书先生同舟共济数十载,经过那么多风雨坎坷,还有这种童心的幽默真不容易啊!”先生说:“这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啊!”
③随后,我俩又回忆起1993年拜访冰心老人的一段往事。
④当时冰心老人腿脚不好,只能终日坐在写字台后面的椅子上接待客人。她告诉我们,前几天邮递员给她送稿费汇款单,跟她开玩笑,说:“您瞧,您老多福气,坐在椅子上,就等着来送钱!”老人笑着说:“我这是坐椅待币!”
⑤启功先生的幽默也是出了名的。他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我早就拜读过,每当想到文中的“瘫偏左,派曾右”,都会在酸甜苦辣的滋味中笑起来。前年夏天的一次拜访,让我又一次切实领悟到先生幽默的功夫。
⑥由于家中有一开山水小册页,没有图章,落款是“元白”启功先生的字,于是便将册页带去,请老人补盖印章。老人一看自己这件二十多岁时的画,笑逐颜开,连连说:“是我画的,补个章吧!”一方小小的印章刚盖完,老人又转身在窗台边上取了一个小铁盒,一边开着盒盖,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jū,一种病毒,可提炼成白色粉末状)!”一听“炭疽”,我们全愣了,我伸长脖子看老爷子的铁盒子。
⑦“白色粉末!”老人眼睛笑成一条缝,一边说,一边往外倒。“这到底是什么?”我们急着问。“滑石粉!”老人抖了个大“包袱”。我们全都大笑起来。噢!原来是他怕刚盖的印泥粘脏了对合的画面,照例撒上这种粉末来吸干印油。
⑧“嗬!您老怎么还知道炭疽呢?”我们逗乐儿地问。
⑨“今天早晨看报,美国那儿不是发现有人往邮件里投放一种白色粉末炭疽嘛……”
⑩智者的幽默之所以意味隽永而各具特色,除了源于他们博大的学识之外,还由于他们既丰富又坎坷曲折的生活阅历,是知识和生活造就了他们善于幽默的心。
选自《北京晨报》
①走近一看,她食指和中指在不停地绕动。
②一边神秘地慢悠悠地笑着说:“来点儿炭疽!”
“球王”贝利:一个让对手尊敬的人
“球王”贝利的父亲是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在父亲的影响之下,贝利从少年的时候起便喜欢上了踢球,他的球技比其他的孩子也略胜一筹。
一个夏日的午后,贝利像平时一样,穿着短裤、赤着脚与一群玩伴在一片空地上踢球。仅10分钟的时间里,他就连下对方三城。这时,贝利又一次得球,只见他左晃右突,先后闪过对方两名队员,但却遭到了第三名队员的顽强阻拦。这似乎也难不住小贝利,他故意卖了个空子给对方,对方一伸脚就被他一个不起眼的绊子给放倒在地,接着,他便一路推进,又一次把球射入了对方的球门。
小贝利正暗自得意之时,谁知他的父亲从天而降,一下子冲到他的面前,把他按在地上就是一顿痛打,所有的人都被贝利父亲的举动弄得不知所措。打完了,他把痛哭流涕的小贝利拎了起来喝问道:“知道为什么打你吗?”小贝利可怜巴巴地摇了摇头。他的父亲教训他说:“踢球靠的是技术取胜,而不是靠阴险的‘小动作’。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你都要尊重你的对手,并且,你自己也要做一个值得对手尊重的人!”
童年的记忆,一直伴着贝利的成长,父亲的话语,一直是指引他前进的人生之路上的明灯。父亲植入他幼小心灵里的种子,终于在他人生的岁月里收获了丰厚的果实。
1958年,17岁的贝利被选入巴西国家队,并首次代表国家队与队友一起参加了在瑞典举办的第6届世界杯。他们一路冲杀,终于打进了决赛,而他们的夺冠对手正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东道主瑞典队。
比赛刚开始4分钟,瑞典队便以其凶猛的攻势首先破门得分,这一记射门刹那间让瑞典人看到了夺冠的希望。然而,接下来的时间里,巴西队渐渐地占了上风,只见贝利接到队友的传球之后,看到对方球员一下子上来两人夹击自己,便迅速将球传出,飞身向前,接到球的队友把对方球员吸引了过去,又一脚把球传回给奔跑中的贝利,接到球的贝利迅猛出脚,一记远射,足球打到门柱之后弹入门中。这一记进球让瑞典的观众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就在人们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只见40米开外的队友又一记长传把球踢向贝利,在球还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几个瑞典的后卫队员也立即作出反应,从后向前封堵贝利。此时的贝利镇定自若,只见他敏捷地用胸一挺把球停下,然后对着对方队员冲上来的方向把球轻轻一挑,这一挑拿捏得恰到好处,球刚好从对方后卫的头顶越过。不待足球落地,贝利已经迅捷地转身,同时晃过扑上来的3名饿虎般凶猛的瑞典队员,左脚凌空抽射,未等门将斯林索反应过来,球已直蹿大门右下角。
停球、挑球、转身、射门,一气呵成。这一记精彩绝伦的入球,折服了所有的瑞典人,在场观众站起来激情欢呼:“贝利!贝利!”连瑞典队守门员也跳起来为贝利喝彩。在所有的瑞典人看来,自己的国家队输给这样的对手,是他们的荣耀!比赛结束之后,瑞典人毫不吝啬地送给贝利一个“球王”的称号。
凡是与贝利同场踢过球的人,不论是他的队友,还是对方球队的球员,无不被他精湛的球技和人格魅力所折服。他曾经不止一次地被对方球员重重地“铲”伤过,甚至因伤有好几年都不能上场踢球,从而导致巴西队世界杯卫冕失败,但他从不报复对方,他有一句名言就是:“报复对方的最好方法,就是再进一个球!”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一定想到了童年时的那个午后的一顿痛打,想到了父亲吼着对他说的那句话:你自己也要做一个值得对手尊重的人!
是的,贝利做到了!经历了无数人生的辉煌和荣耀的贝利,是一个尊重对手,也值得对手尊重的人。
( 1 )一,二两段叙述了贝利小时候的一段经历,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其主要内容。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