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词语的字形及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瞬间(xùn) 簇新(cù) 勾当(gòu) 物竟天择(jìng)B: 诘责(jié) 文彩(cǎi) 晨曦(xī) 怏怏不乐(yāng) C: 殷红(yān) 狼藉(jí) 枯涸(hé) 即物起兴(xìng) D: 屏嶂(zhàng) 瘠薄(jí) 倒坍(tān) 锲而不舍(qì)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父母含辛茹苦地抚育我们,我们应当学会感恩。 B: 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花枝招展 , 鸟儿也回来了。 C: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D: 人要有自知之明 , 不可妄自尊大。 |
3、 | 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的“暗香”指的是哪种花的香( ) A: 菊花 B: 荷花 C: 梅花 D: 兰花 |
4、 | 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部编版新教材向学生推荐了一些自主阅读的书籍,如《红岩》、《创业史》、《基地》等。 B: 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C: 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 D: 杜甫说“意匠惨淡经营中”,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 |
5、 | 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熊猫憨厚可爱的模样让游客们忍俊不禁。 B: 他在大家的众目睽睽下走上了舞台,开始了他的演讲。 C: 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D: 专家称中国可燃冰开采成功的消息在全世界引起爆炸波,果不其然 , 这几天整个世界炸开了锅。 |
6、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为宫室之美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B: 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D: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呼尔而与之 |
7、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阴晦/后悔 祭祀/上蔡 恣睢/准备 栈桥/践行 B: 阔绰/卓越 糟蹋/踩踏 空旷/粗犷 渺茫/缥缈 C: 诓骗/门框 掺杂/参加 麦茬/推荐 筵席/延长 D: 停滞/纽带 压榨/柞蚕 遁词/矛盾 逞能/呈现 |
8、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 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近30%左右。 D: 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
9、 | 下列划线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文稿有几处不通顺,我斗胆作了斧正。 B: 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您,敬请雅正。 C: 这种壁纸是最新研制的,既美观又环保,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 学生会写出了《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相关意见。 |
10、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李东真是别出心裁 , 制作的航船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B: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C: 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地设计了一套令人赏心悦目的“安徒生童话”邮票。 D: “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是2016年举世瞩目的大事。 |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小题。 西江月·顷在黄州① (宋)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②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照野弥弥③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④未解玉骢⑤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⑥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⑦。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⑧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②肱:指胳膊③弥弥:水盛的样子。④障泥:垂于马肚子两旁遮挡泥土的垫子。⑤玉骢,青白色的马。⑥可惜:可爱。⑦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⑧杜宇:杜鹃鸟。 ( 1 )诗人通过描写月照浅浪、________、________之景,勾勒了一幅莹澈清明、安恬静穆的春夜画面。( 2 )从词作中可读出作者的哪些情感? |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 【注】①卑:谦恭、恭顺。②籴:买进谷物。③夫差:吴国君主。④禽:通“擒”,捉住。 ( 1 )解释划线的字①行拂乱其所为________ ②王何患焉________ ( 2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②今之饥,此越之福,而吴之祸也。 ( 3 )【甲】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人”指________一类人,【乙】文越国灭吴的故事体现了【甲】文中所阐述的________的观点。 |
阅读《不可小觑的镉大米与镉中毒》,完成下列各题。
不可小觑的镉大米与镉中毒
①近期,湖南大米因含镉量超标再次成为全国公众关注的焦点。“镉大米”危机瞬间席卷全国,各地纷纷抽检自查,结果令人震惊:全国约有10%的大米镉超标。
②“镉大米”,指镉含量超标的大米。镉和大米的渊源很深,水稻很容易吸附镉。镉主要与锌矿、铅锌矿、铜铅锌矿等共生。在开采这些矿时,含镉工业废气扩散并自然沉降,蓄集于周围土壤中。即使距离较远,其排放的废气扩散后,也可能随降雨落入农田,污染粮食。镉也存在于一些化学肥料中,特别是磷肥中含量较大。如果过度使用磷肥,植物无法全部吸收消化,镉就会吸附到大米当中去。我国磷肥中镉的含量约在0.1﹣2.9mg/kg,而美国为7.4﹣15.6mg/kg,澳大利亚则为18﹣91mg/kg。正常施用中国磷肥对土壤镉超标的影响很小,但是中国的优质磷被出口,而进口国外的劣质磷,导致中国土壤中的镉含量升高,从而产出镉大米。灌溉水污染是最具威胁的一种,其杀伤范围和力度都非同小可。从地下挖出来的矿砂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遇到雨水,矿砂中的镉会随着雨水游走,污染了水源。用污染水灌溉农田,镉就会通过土壤进入粮食作物。
③镉进入人体后,主要蓄积于肾脏,对肾脏造成损害,抑制维生素D的活性。维生素D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缺乏维生素D会妨碍钙、磷在人体骨质中的正常沉着和储存,最后导致骨软化。人吃了含镉的食物不会马上有感觉,根据科学家批露,镉一般在几十年以后对身体造成影响,特别是身体会有莫名其妙的疼痛等症状,这就是镉造成的后果。
④普通百姓虽然无法从肉眼上识别哪种大米镉超标,但只要购买大米时,多选择不同产地、不同品牌的稻米品种就可减少镉中毒。同时提倡膳食多样化,尤其是以大米为主食的南方居民,适当增加主食品种以降低风险。另外,多吃海产品、豆类等含锌、钙量较高的食品,都可以降低人体对镉过量摄入而患病的风险。
(根据有关材料改编)
( 1 )请分别概括文章③④段说明的主要内容。( 2 )请根据第②段提供的信息,用四字短语依次说明镉大米形成的另外两个原因。开采矿业→________→________
( 3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作答。①第②段画线句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请任选一种分析其作用。
②第③段中划线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阅读《“微信控”们请抬抬头》一文,回答相关问题
“微信控”们请抬抬头
①不管是亲戚吃饭还是朋友聚会,常常是几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旁,但彼此之间都不说话,只自顾自低着头摆弄手机,不停地微信,语音,自拍,刷屏。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微信与其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微信像一块吸引力巨大的免费蛋糕,吸引了众多的勤劳的“低头族”。控,出自日语“コン(kon)”,取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样东西的人。“微信控”,就是有微信情结的人。
②微信作为一种网络社交工具,刚一问世就得到了广泛应用。人们利用手机上安装的微信,可以做到及时沟通、聊天、随时发布自己的状态。每天到“朋友圈”里逛一逛,不仅能了解亲朋好友的资讯,还能看到各种信息,给生活带来了便利。它更满足了人们深层次的心理需求——关注与被关注。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当生存的需要获得满足时,就需要满足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归属感、认同和自我实现都是较高层次的需求。“微信控”正是通过“晒”来让朋友们找到谈资、了解近况,得到朋友认同和关注来满足这些高层次需求。
③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过度依赖微信,每天沉迷于“刷朋友圈”、“狂点赞”,熬夜玩微信,甚至一天不玩微信就会出现烦躁、空虚等反应。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成为网络中的社交高手,现实社交的“低能儿”。
④另外,经常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也会造成伤害。据调查显示,青少年出现近视的原因中85%到90%是因为用眼过度。近视的患者,绝大部分天天接触电子产品,而且每天玩半个小时以上。眼睛的泪膜层遭到破坏,导致泪液分泌减少,从而出现干眼症。长时间低头玩手机还会出现颈椎椎间盘突出、后颈部肌筋膜炎等病症,导致颈后部肌肉和韧带牵拉劳损。
⑤如何才能降低对微信的依赖度呢?首先,要认识到这些网络工具之所以被研发出来,是为了更好服务人类,而不是用来控制人类;其次,应强制自己合理有度地使用网络工具,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与周围人的面对面交流上;另外,加强体育锻炼也可帮助减弱“微信控”。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开心”“感动”“后悔”等;②中心突出,有真情实感;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