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了莫言,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B: 和谐、和睦、和顺、和煦……“和”能构成一系列美好的词语。 C: 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文约而事丰”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南宋姜夔《白石诗说》) D: 日前,扬州市著名心理教育专家李万华应邀为汶河小学200多名三四年级的学生家长作专题讲座。 |
2、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B: 随着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使得扬州特有剧种──“扬剧”的传承与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C: 最近,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评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D: 如果将烟草税提高50%,可使烟民减少4900万,避免约1100万人不因吸烟死亡。 |
3、 | 下列句中没有反义词的一项是( ) A: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B: 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 C: 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 D: 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
4、 |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娉婷(pìnɡ) 瞥见(piē) 佝偻(ɡǒu) 亵渎(dú) B: 褴褛(lǔ) 游弋(yì) 宽宥(yǒu) 麾下(huī) C: 恣雎(zì) 嗤笑(chī) 栈桥(zhàn) 箴言(zhēn) D: 筵席(yàn) 豢养(huàn) 绾发(wǎn) 箪食(dān) |
5、 | 下列句子组成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 ①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 ②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③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 ④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 ⑤黑暗阴森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全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 A: ④③①⑤②B: ③②⑤①④ C: ③①⑤②④ D: ④⑤①③② |
6、 | 下列词语中书写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商酌 惘然 涕泗横流 不求甚解B: 怡情 逞辨 无以伦比 袖手旁观 C: 亵渎 喑哑 怀古伤今 格物致知 D: 拮据 萧索 孜孜不倦 味同嚼蜡 |
7、 | 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阜新被誉为“玛瑙之都”,匠师们精雕细琢的玛瑙工艺品令人叹.为.观.止.。 B: 上海启动“五五购物节”第一天,消费金额突破 100 亿元。消息传出,众.说.纷.纭., 引来关注者们的一片欢呼。 C: “共享单车”走进人们的生活,它的使用方法已为百姓耳熟能详,只要扫码支付, 即可获得便利。 D: 反复推敲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
8、 | 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 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 中通外直 直通豫南 D: 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语手法的一项是( ) A: 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B: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C: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D: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
10、 |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忍让,不针锋相对。 B: “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C: “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清楚这些问题。 D: 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
阅读古诗,完成下题。 落花 (唐)李商隐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注:这首诗写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李商隐陷入牛李党争之中,境况不佳,闲居永业。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颔联从视觉的角度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暗淡的色调里,透出了诗人心灵的伤感和悲哀。 B: 此诗在淡淡的背景下,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仲春时节,斜阳正好,花朵随风纷纷飘飞的淡雅画面,表达了诗人细致微妙的情思。 C: 颈联运用夸张的修辞,写我肝肠欲断不忍把落红扫去,望眼欲穿盼来的春天却匆匆回归,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D: 此诗写诗人爱花惜花,借对落花命运的怜惜,表现了诗人对一切美好事物被摧残的深深惋惜,也透露一腔幽怨情思。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①,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②,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③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取。言如蓍龟④,终身不易。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三代以降:夏商周三代以来。②操心制行:思虑行动。③孙氏:孙权。④言如蓍(shī)龟:(这些)论断像蓍占、龟卜(一样准确)。 ( 1 )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不求闻达于诸侯 隔篁竹,闻水声 B: 明灭可见 以伤先帝之明 C: 兵甲已足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陛下亦宜自谋 肉食者谋之 ( 2 )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 3 )语段【甲】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4 )结合两个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诸葛亮被称为“千载人”的原因。 |
阅读《往事依依》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①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享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然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② 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
一窗光影
宫利民
一生中,总有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被我们忽视。可是,忽然有一天,当我们自身也成为那些被忽视的小事里的主角时,才知道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里蕴涵着的,却是暖融融的深情……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父母虽然不辞辛劳地忙碌着,可生活依然模式般地向前运行。母亲的身体本就很差,却像男人一样上班出力干活。有一次,我看见妈妈在剧烈地咳嗽之后,吐了一口鲜红的血,我吓得哇哇大哭担心妈妈会死去,母亲则爱抚着我的小脑袋轻声地说:
没事,孩子,你没有长大,妈妈怎么会死呢。
那时,年幼的我们远没有像现在的孩子如小皇帝一般倍受父母长辈们娇宠,上下学都是靠自己的小腿小脚不知疲劳地丈量着家和学校之间的距离,风雨兼程。
北方的冬天,是最难挨的。一入冬,淘气的我们总爱往雪深处跑,棉手套、棉鞋里都灌满了雪。当走进燃着火炉的教室后,雪便化成了水,手套、棉鞋都被浸湿。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一会儿工夫它们就被冻得硬梆梆的,完全失去了保温的作用,手脚也冻得生疼,眼泪直往下落。心里又很害怕,担心手脚被冻掉。常常是回到家后,母亲马上用雪为我搓手搓脚,好一阵儿才能缓过来。冬天白昼特别短,家离学校又远,每当到家时天已经擦黑了。推开院门,映入眼帘的总是屋顶上袅袅的炊烟和跳跃不定的一窗烛光。
烛光一直陪我度过了不知愁滋味的少年时光……
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区里举行文艺汇演,喜欢唱歌的我被单位推荐参加了厂里的文工团。白天上班,晚上排练。当排练结束走出单位时,朦朦胧胧的月色静谧而安宁,仿佛一切生命都静止了,只听见自己嚓嚓的脚步声。此时,月儿羞答答地躲在云层后面,如同来了陌生人就悄悄地藏在自家门后的邻家那个俏丽的小女孩儿一般。走着走着,忽然,远处传来几声犬吠,音色完美,高亢回旋。也许是睡眼惺忪的夜风,惊醒了沉睡中的看家狗。几声完美的亮音之后,一切又归于静寂。此刻,夜风倒是精神了许多,摇摇树,动动草,停一停,跑一跑。它不但在地下闹,还把天上的云彩吹得眉开眼笑。逗得羞涩的月儿拨开云层,露出了圆圆的笑脸。星星也迫不及待地探出头,窥视着夜色中的灯火人间。然而,像这样富有韵味的夜景极少,大都是黑夜遮目,罕见路人,甚至排练时存留的热情也化作一缕微风飘散在夜的帘幕里了。
归心似箭。
推开院门,映入眼帘的是泛着黄晕的一窗灯光……
转眼,已为人父。积劳成疾的母亲最终没有经受住病痛的折磨,撒手人寰。
人生对于我来说是一种跨越式的变化,昨天,还拉着女儿稚嫩的小手走在家乡泥土芬芳的小路上,而今,却站在处处洋溢着古朴园林文化气息的苏州目送着女儿踏上求学的征途。
女儿上高中时住校,周五回来。每当坐公交回到家时,夜色早已悄悄地涂满玻璃窗。一次,我做完晚饭等女儿归来,看见客厅的灯亮着,便顺手关掉了。妻子从卧室里出来见客厅黑漆漆的就又把灯打开了。我说:浪费电,关了吧。可妻言语深长:让灯亮着,孩子看见了知道我们在家等她,安心,上楼时不会着急……
听了妻的话,我心怦然,原来,那夜色中的一窗光亮,是妈妈的守候,是母亲的温情,是母爱的释放……
想起了妈妈……
想起了妈妈为我亮着的一窗光影……
( 1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表格。段落 | 1 | 2—8 | 9—12 | 13—14 |
概括内容 | 总写看似简单的小事里蕴含着的是暖融融的深 情。 | A________ | B________ | 结尾点题,升华中心 |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 2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妻言语深长:让灯亮着,孩子看见了知道我们在家等她,安心,上楼时不会着急……
( 3 )文章题目“一窗光影”拟得好,请根据你的理解说说好在哪里。写作:
题目:又是新的开始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