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株洲市启动市级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今年首批招收360人。
B: 只有沿线的拆迁工作能顺利进行,是沿江风光带顺利施工的条件。
C: 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我县各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D: 《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2、

根据语言环境,填在横线上表达效果最好的一项是( )
戏曲中最让我动情的是河北梆子,苍凉高亢,嘶喊哭号,大吵大闹,如醉如痴。哦,我的燕赵故乡,你太压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气了。                 

A: 强刺激的河北梆子,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
B: 强刺激的河北梆子,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
C: 强刺激的河北梆子,不能说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
D: 强刺激的河北梆子,这不就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
3、下列有关《水浒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中,鲁提辖在五台山出家,被赐法名智深,因醉后大闹五台山,长老介绍他去东京大相国寺。
B: 作为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水浒传》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 小说语言通俗生动,充满个性化色彩。例如李逵问戴宗:“哥哥,这黑汉子是谁?”上了梁山以后大呼“便造反怕怎地”,怎么想就怎么说,符合他粗鲁豪放的性格特征。
D: 《水浒传》中晁盖、吴用、柴进、刘唐等七位好汉能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恰到好处,全然不露痕迹,使精明的杨志中了计。
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2019年中国体操节开幕式中国(日照)体操之夜在日照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此次活动()赛事、展演、会议、培训及旅游五个方面。

②2019年中央工作会议强调:要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_______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③每年临近考研,网上总有一些不法分子打着“考试包过”“有内部资料”“提供试题答案”等_______进行诈骗,相关部门提醒广大考生:増强法制观念、法律意识,以案为鉴,擦亮眼睛,明辨谣言,谨防上当受骗。


A: 含盖落实卖点
B: 涵盖落实噱头
C: 涵盖贯彻噱头
D: 涵盖贯彻 卖点
5、甘原在与同桌互评作文时,做了如下评改,选出评改不正确的一项( )
A: 原文:花园里的石凳上、田埂上,坐着几个捧着书埋头苦读的莘莘学子。(评改:“莘莘”是众多的意思,“学子”属于书面语。应删去“莘莘”,改“学子”为“学生”)
B: 原文:木工房里传来阵阵敲击声,那是木匠师傅在修理课桌,他是一个心灵手巧,匠心独运的人。(评改:“匠心”指精巧的构思,“匠心独运”形容巧妙而独具一格的艺术构思,可删去)
C: 原文:看到有几个小孩嬉笑着摘下花来,随手扔在地下,我怒不可遏地冲上去,奋不顾身地呵斥了他们。(评改:“怒不可遏”“奋不顾身”词义太重,应修改或删去)
D: 原文:那几个小淘气手拉手,蹒跚地走了。(评改:“蹒跚”形容走路缓慢摇摆,应改为“迤逦而行”,更能表现他们认错后的愧疚心情)
6、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ruì)智 (xiào)补 (gē)瘩 (kē)捐杂税
B: (lán)语 (áo)鸣 污(huì) 颠(pèi)流离
C: 烦(suǒ) 震(sǒng) 取(tì) 悲天(mǐn)人
D: 告(qìng) (áo)游 吞(shì) 盘(qiú)卧龙
7、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哲理彷徨不知所措
B: 细致抽象袖手旁观
C: 灵感尊照肓目接受
D: 毅力激变一帆风顺
8、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他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

A: 表现了杜小康的懒惰,害怕劳动。
B: 表现了杜小康对油麻地的留恋。
C: 杜小康年龄太小,他离不开母亲,所以想上岸回家。
D: 杜小康和父亲性格不合,不愿跟从父亲一起去放鸭。
9、

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在那里,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在我所看见过的山水中,这里只有没有使我失望。到处都是绿,目之所及,那片淡而光润的绿色都在轻轻地颤动,仿佛要流入空中与心中似的。这绿色像音乐,涤清了心中的忧虑。

A: “涤清”“忧虑”都是名词,“轻轻地颤动”“空中与心中”都是偏正短语。
B: “夏天,我想青城山应当算作最理想的地方。”这个句子中,“夏天”作主语。
C: “虽然我只住过十天,可是它的幽静已拴住了我的心灵。”句是因果复句。
D: 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的方法是:把“这里”和“只有”调换位置。
10、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今天谈的是为什么分数不是衡量教育和人才的唯一标准?
B: 在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
C: “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D: 不料,第二天考试中的第一道题就是:“绘出新西兰地图”。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乙】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 1 )【甲】诗选取“小雨”和“________”两种景物描绘出了早春独特的景色;【乙】诗抓住“________”这个特征突出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 2 )【甲】诗第三、四句与【乙】诗第一、二句都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这两处对比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比较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练习。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父之(________)

②富贵不能(________)

③傅说于版筑之间(________)

于虑(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3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三句,采取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义正词严地指出大丈夫精神的实质,也将大丈夫精神的崇高性推到极致。
B: 景春认为公孙衍、张仪具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威力,是真正的大丈夫,同时也透露出他对公孙衍、张仪的崇拜。
C: 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的故事能很好地证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
D: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从重视人的客观因素谈到了人成才的条件。
( 4 )结合选文(乙)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成才的理解。

链接一:尧舜与人同耳。《孟子》

链接二: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开在心灵的荞麦花

①盛夏的阳光,火一样炙烤着大地。荒芜的山坡上,因春旱而大片缺苗,原来的良田竟然变成了荒地。我汗流浃背地在前面刨地开垄,母亲在后面撒播荞麦种补苗。

②七月的天空像个大火炉,把我十七岁的青春曝晒成村夫般的沧桑,我的心情就像这暴热的天气一样暴怒无常。请原谅一个刚刚得知以三分之差名落孙山的少年,在生命之初沉重的打击下,没有人安慰和鼓励,却要像个农夫一样在农田里拼命劳作。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白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

③母亲直起腰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望着荒芜的田地说:“浪费了这片地多可惜,只要下半年雨水调和,荞麦会很快长起来,等冬天给你做铪铬面吃哈。”在那个贫穷的旧时光里,能吃上一顿面食多么令人向往啊,我似乎闻到了荞麦面的香味,也看到满地荞麦花开,在微风中荡漾。我又有了力气,继续在烈日下挥汗如雨继续劳作。

④傍晚时分,荒芜的山坡都种完了,我和母亲已累得筋疲力尽,但我却看到母亲欣慰地笑了。下山的路上,母亲看着狼狈的我心疼地说:“你看种地的活又苦又累,一辈子也别指望有出息了,你还是去复读吧,你一直学习那么好,放弃可惜了,我和你爹再累也能供你上完学。”

⑤我摇摇头说:“不上了,我还是在家帮你们种地吧,不能再拖累你们了。”母亲絮絮叨叨说了农村的苦,和盼望我能有出息的决心。但我没有听母亲的劝,决意留在家中务农。

⑥一个多月后,到了秋季开学的日子,我的心里也长了草。失魂落魄的我整天跟着父母亲在农田里辛苦劳作,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

⑦一天傍晚,回家后发现母亲没回来。趁着月色,我在荞麦地里找到了母亲。月光下,荞麦花一片雪白,晚风轻拂,淡淡的花香在空气中氤氩。我微醉于如此静好的月夜,此时我忽然想起一句诗“周明荞麦花如雪”,真的好美啊!

⑧月光下,母亲弯腰弓背,在地里拔草。看着辛苦的母亲,刚才欣赏美景的兴致荡然无存,心酸得几乎要落泪,母亲为了这点荞麦的收成,为了给我吃一顿美味的铪铬面,竟然在月下坚持劳作!

⑨母亲发现了我,直起腰兴奋地对我说:“你不是说怕种晚了.荞麦熟不了吗,你看现在已经开满了花,有的已经结籽,我们就等着收荞麦了!”母亲的自信,让我感动,她在如此艰苦的生活中,仍然能够坚定信念,充满希望地生活,在这片面临绝收的土地上,播种了希望,让荞麦花开遍了田野。而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轻言放弃了呢?

⑩几天后,我终于下定决心重返校园,临走前,母亲竟然激动而自豪地说:“我就说我儿子不会窝在这个山沟里,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的!”那一刻我也一样激动万分,暗暗下决心发奋读书。后来终于在第二年榜上有名,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⑪从此,每当生命中再遇到挫折和痛苦时,我都会想起那个“月明荞麦花如雪”的夜晚,那一片开在心灵深处的荞麦花。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7年第11期 有改动)

( 1 )请结合全文内容在空格中填入恰当的文字,补全“我”的情感变化过程。

A.名落孙山,暴怒无常→B________→C________→D.见母月下劳作,心酸落泪→E________

( 2 )阅读下列句子,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我心情烦乱地嚷道:“这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补种荞麦,不是白来遭这个罪吗?你看这满地的草,将来荞麦还不荒死!”(简要分析这句话人物的心理。)

②我企图用劳累驱逐心灵的空虚,但是没用,我的心里仍然杂草丛生。(指出划线词语的含义)

( 3 )题目“开在心灵的荞麦花” 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
( 4 )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内容作简要评析。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在阅读中拥有“心力量”

①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而阅读,就是那副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的眼镜。

②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个方面。伟大的书,本身就同时拥有安顿灵魂和激发创造的力量。物质的发展永远会受到各种制约,精神的蓬勃才是不竭的源泉。毫无疑问,阅读正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更有条理、更有方向、更有智慧。更重要的是,阅读让我们的心灵有一个安身立命之所。

③我们需要用阅读来重建信仰,社会需要诚信,人们需要信仰。读书会让人知道世界的深奥,会让人明白自己的无知与渺小,会让人产生敬畏之心。而敬畏之心是建立信仰的重要基础。阅读不是为了帮助我们逃避生活,逃避与人打交道,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积极地面对生活,拥有更和谐的人际关系,共读共行,才能同心同行。

④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创新创造。好的书会让我们更年轻、更有活力。读书,应该是一种挑战,向未知世界、同时向自己智力的一种挑战。虽然批评式的阅读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不过读书不是为了批评书中的缺点与错误,而是为了创新创造。尤其对于研究问题与建构理论而言,阅读应该以学其所长为主。

⑤我们需要用阅读来探索世界。我们看到的世界。总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近视”“老花”等原因,或者“粗心”“马虎”等心理,让我们无法清晰把握这个世界。而阅读,就是那副能够帮助我们清晰看世界的眼镜。

⑥我们需要用阅读来反思自我。“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本书里,每个读者所读到的、所汲取的,都带有个人色彩。每个真正用心阅读的人。总是能够在书中寻找到自己,从而通过行动,去寻找有意义的人生。

⑦没能养成阅读习惯的人,不妨从现在行动,即使不能以书为友,也应对阅读的好处有所了解,对爱书人、读书人保持尊敬。我们中国人历来对于文字、书籍、读书人,都是尊敬的。在古代,连有字的纸张也不能随便乱扔。对这些保持必要的尊敬,本身就是对文化的尊敬,是一种修养。

⑧对于已经养成阅读习惯的人,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要提高标准。读书也是思维与智力的体操。如果不能读一些有挑战性的书、能够刺激自我超越的书,很难有真正的成长。跳一跳才能摘智慧之果。同时还要注意读书方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在朱子24字读书法中,熟读精思是最主要的内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是很难真正把握书中精髓的,正如饮食,只有细嚼慢咽才能有补于身体。

⑨虽然,现在很多人说书价贵,但毕竟还有公共图书馆和网上阅读等途径,对于想读书的人来说,不会因为没有钱而无法读书。把阅读当做吃饭、睡觉一样的基本需要与日常习惯,对财力的要求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读书,不是无奈的选择,不是为了打发无聊的光阴。最伟大的知识总是藏在最伟大的著作中,只有通过我们的阅读才能转化为力量。

⑩以阅读重建心态,从而拥有“心力量”,必然创造新未来。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 1 )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含标点限40个字内)
( 2 )读完本文,你认为怎样才能以阅读重建心态?(含标点限60个字内)
( 3 )文中说“最伟大的知识总是藏在最伟大的著作中,只有通过我们的阅读才能转化为力量”,请你结合文意和自身的阅读体验,举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加以佐证。(含标点限100个字内)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一把伞,撑起的是一份情怀;一棵树,挺立的是一种高度;一张纸,书写的是一个世界……敞开胸襟,渺小与平凡之中,蕴藏着天地的博大。

请以“____小天地大”为题目,写篇文章。

要求:

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8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爱永远一样ゞ”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