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湖北省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阴霾 疆域 无垠 悲天悯人
B: 刚毅不屈 悠寂 迫不急待 迸溅
C: 赢弱 告罄 凛冽 芳草萋萋
D: 遮蔽 疲倦 辐射 珊珊来迟
2、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一文,作者是杨振宁,作者与邓稼先同窗数载,感情深厚。
B: 《木兰诗》展现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她的女儿情怀。
C: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长妈妈是一位心地善良、饱读诗书的劳动妇女。
D: 1939年春,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3、

下列《故乡》选段,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 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 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 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 起来了。

A: 阴暗 看 昏黄 萧条 悲凉
B: 阴沉 望 苍黄 萧索 伤心
C: 阴晦 瞟 暗淡 萧条 伤心
D: 阴晦 望 苍黄 萧索 悲凉
4、

选择正确解释

游其中,怡然自得 ( )


A: 机关
B: 神气
C: 精神
D: 神灵
5、

下面关于《格列佛游记》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特别重大的节日,利里浦特小人国有一种专门表演给皇帝、皇后和首相看的游戏,游戏的奖品是蓝红绿丝线。
B: 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C: 《格列佛游记》中,“我”在“语言学校”参观时,了解到三位教授曾计划取消本国语言中的所有词汇,但遭到了很多硕学聪明人的反对。
D: 《格列佛游记》中有许多荒诞的故事。在飞岛国,如果人民抗缴税收,国王就把飞岛停在他们的头上,剥夺他们享受雨水和阳光的权利。
6、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修改:删掉“令”)
B: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法院推出五项举措,严禁公款旅游现象不再发生。(修改:把“推出”改为“制定”)
C: 李晓明同学在学习上刻苦勤奋,可以堪称表率。(修改:去掉“可以”)
D: 如何在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同时减少人口的增长速度,这是摆在我们国家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修改:将“减少”改为“减缓”)
7、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chán)释 真(dì) 唱(yíng) 败(shuāi)
B: 幼(zhì) 迷不解(huò) 繁(yán) 玛丽(yǎ)
C: 忐忑(tǎn tè) 怒不可(jié) 发(méng) 一黄土(pǒu)
D: 发(méng) 麦(suì) 那间(chà) 无可何(nài)
8、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
B: 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
C: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D: 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9、对下面这首小诗中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给友人

不站起来 才不会倒下 我们就这样携着手

更何况 我们要去浪迹天涯 走呵 走呵

跌倒是一次纪念 你说 看到大海的时候

纪念是一朵温馨的花 你会纵情欢笑

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 是呵 是呵

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 我们的笑 直上云霞

A: 诗中说“跌倒是一次纪念”,又把这种“纪念”比喻成“花”,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挫折也是人生中的美好经历的感悟。
B: 诗中的“寻找 管什么日月星辰/跋涉 分什么春秋冬夏”,运用对偶,句式工整,抒发了对同甘共苦的友谊的赞美之情。
C: 诗中反复使用“走呵”,强调了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有携手前行、永不言弃的态度。
D: 诗的结尾用笑声“直上云霞”的夸张表述,形象地表达了实现人生愿望时“我们”的喜悦之情,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10、

选出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 )

A: 威慑 屏障 襁褓 变幻多姿
B: 喑哑 溺爱 慰藉 粗制滥造
C: 栈桥 倒坍 陨落 芳草凄凄
D: 凋零 亵渎 惬意 通宵达旦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1 )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界的春风外,还指什么?

( 2 )人们对“黄河远上白云间”一句有不同的看法:一是理解为诗抓住了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波浪滔滔的黄河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二是认为“黄河”应作“黄沙”解释,理由是:“按玉门关在敦煌,离黄河流域甚远,作‘河’非也”。后人考证,唐时玉门关一带春天刮风多带黄沙。你赞成哪种 说法,请说明理由。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缰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乙】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威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著,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板桥善诵》节选)

【注】①殊:特别。②寝陋:丑陋。③易:轻视。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⑤畅:酣畅。⑥蓟匕箸:调勺和筷子。

( 1 )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冬烈风,大雪深数尺(穷:极)
B: 由卑及高,由达远(迩:近)
C: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食物)
D: 假人而后见也(诸:兼词,相当于“之于”)
( 2 )下列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①中有足乐者 ②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B: 于:①今诸生学太学 ②使人之所恶莫甚死(《鱼我所欲也》)
C: 而:①未有问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②假诸人后见也
D: 乎:①况才之过于余者? ②书有弗记者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乙】文可以用一句俗语来揭示所言道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B: 【甲】文强调学习须“勤且艰”,虽有理,却不能与时俱进,和今日之“乐学”相悖,我们必须抛弃。
C: 【甲】【乙】两文都善于运用对比映衬手法,突出文章的主旨。
D: 【甲】【乙】两文揭示出一个共同的道理:求学者定要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化不利之客观为我所用,即使“天质之卑”亦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②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 5 )阅读两文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今天的学习需要怎样的方法或态度。

【链接】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大河遗梦(李存葆)
豪雨倾泼过的盛夏,我故地重游,为的是重温大河的神秘。但大河的“河府”里仍空空如也,一览无余。神秘与威严同在,神秘与大美共存。神秘是诱发人类不断追求的因子,大自然的神秘与壮美,也是我们这些困在水泥方块中的现代人那浮躁灵魂能得以小憩的最后一隅。黄河,断流的黄河,你失却了神秘便失却了威严,失却了大美,从而也使我们失去了一块偌大的慰藉心灵的栖息地……
黄河,面对断流的你,我深信,在你干涸的河床下面,仍有我们民族不竭的心泉。你那滞重的赭黄色的波涛,曾拉弯了多少纤夫的脊背,曾洗白了多少舵工的须发,曾嘶哑了多少舟子的喉头……黄河,你分娩一切又湮没一切,你哺育一切又撕碎一切,你包容一切又排斥一切。因了你的存在,中华民族忧患意识的潜流与你不息的波涛一起翻卷,流过商周秦汉,流过唐宋明清,直灌注入今人的心田。你使圣者垂思,你使圣者彻悟。
黄河,老子从你怀抱里走出,这位睿智无比的老翁,仅用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便诠释了宇宙万物的演变,道出了多少“道法自然”的真谛……黄河,庄子从你臂弯里脱出,这位枕石梦蝶的先哲,用外星人一样的耳朵,去闻听我们这颗星球上的天籁地音,用心灵去感悟神秘的自然,那灿若云锦的辞章,那汪洋恣肆的著述,令今人读来仍扑朔迷离……黄河,孔子从你的波涛中荡来,这位生前四处碰壁的老头儿,当今已被世界推为十大哲人之首,一部《论语》,曾被多少代统治者奉为“治国安邦平天下”的圭臬……黄河,孟子从你黄土上站起,这位首先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的大儒,把儒家学说推上极致,使孔孟之道,历两千年誉毁而不衰……
黄河,我知道,只有你那气贯长虹的肺活量,才能让李白吟出那飞霆走雷的诗句,才能让冼星海谱出那“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滂然沛然的乐章……
黄河,当今我们这个民族正处在历史大转型的紧要关口,我们需要黄河大米,需要黄河“毛鱽”,需要黄河绒螯蟹,需要你三角洲上那素衣缟服的天鹅……但我们更需要思想,需要智慧,需要精神王国的两大骄子——哲学与诗。黄河,当我们的物质大厦遍地耸立时,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巍峨齐高。黄河,面对这个七色迷目、五声乱耳、连空气中也飘散着物化的浮嚣之气的世界,我不希望因了你的断流,而使我们这个民族的忧患意识消弥,让哲人停止思索;也不希望因了你的干涸,而使诗人关闭了那能催人奋袂而起的激情的闸门……
黄河,我还知道,是你的黄涛黄浪黄泥黄土塑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风骨。你横向流淌北方的大野,你纵向雕刻了中国的性格。那带剑的燕客,那抱琵琶的汉姬,是你真正的儿女。你既能使“挑灯看剑”的赳赳武夫,高歌“梦回吹角连营”;也能使低吟“绿肥红瘦”的纤纤弱女,赋一曲“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绝唱……黄河,你用黄水养育出青海高原那会唱花儿的娇娃,你用黄风抽打出内蒙草原那剽悍的骑手,你用黄浪冲刷出陕北那满脸都是鱼纹皱的坚韧农夫,你用惊涛铸成山东大汉那青铜色的胸膛,你狮子般的气概,赋予我军营士兵那钢铁般的神经;你一泻千里的奔放,注入我油田铁人那地火般喷突的豪情……
哦,黄河,我历史的河,我文化的河,我心灵的河!当我们这个黄皮肤的民族正把握命运的缰绳,紧攥时代的流速,去际会新世纪的大波时,断流,你怎么能断流呢?

( 1 )作者为什么说黄河断流“使我们失去了一块偌大的慰藉心灵的栖息地”?

( 2 )阅读全文后,请概括“历史的河”、“文化的河”、“心灵的河”的具体内涵。
①历史的河:________ 。②文化的河:________ 。③心灵的河:________ 。

( 3 )结尾处 “断流,你怎么能断流呢”一句中,“断流”的含义是什么?

( 4 )文章既情感激越,又有历史的深沉感,结合内容简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荷包蛋
一天早晨,父亲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来,父亲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
“孔融是孔融,我是我——不让!”儿子态度坚决。
“真不让?”“真不让!”儿子一口就把蛋给咬了一半。
“别后悔?”“不后悔!”儿子又一口,把蛋吞了下去。待儿子吃完,父亲开始吃。当然父亲碗里藏了两个荷包蛋,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
儿子显出一脸的无辜。
第二次,那是个星期天的上午,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我让蛋!”儿子笑着端起了无蛋的那碗。
“不后悔?”“不后悔!”儿子说得坚决。
儿子吃到底,也不见一个蛋。父亲的碗里,上卧一个,下藏一个,儿子看得分明。
“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
第三次,父亲又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还是一碗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
父亲问儿子:“吃哪碗?”
“孔融让梨,儿子让面——爸爸您是大人,您先吃!”儿子手一挥做“绅士”状。
“那就不客气啦!”父亲端过上边卧蛋的那碗,儿子发现了自己碗里藏卧着的荷包蛋。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

( 1 )父亲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啦,该让蛋吧”的意图是什么?

( 2 )试简要分析儿子三次借用“孔融让梨”典故的意图。

( 3 )父亲三次总结性的语言之间有着递进关系,文中能显示这种递进关系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 4 )作者多次引用“孔融让梨”典故的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告诉人们如何生活,教育人们怎样做人。
B: 使故事情节富有变化,小说结构更加完整。
C: 揭示人生真理,教育儿子成才。
D: 丰富小说的主题,增添小说的情趣。
( 5 )请就文中父亲教育儿子的方法谈谈你的看法。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从所给的两种写作形式中任选一种,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一只蚂蚁爬到海岸边,望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海浪涌到岸上,不禁忧愁起来:“海这么大,而我这么小,我一辈子也不可能看见大海的尽头……我还活在世上干什么呢?”

……

形式一:自拟题目,以上述文字为开头,展开想象,续写文章。(上述开头不必抄到作文中)

形式二:以《致蚂蚁的信》为题目,以大海的身份给蚂蚁写一封信。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领取附送折磨的、男人”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