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济南市槐荫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条公路修好才几个月,就到处坑坑洼洼,严重影响行车,实在是差强人意
B: 骄傲的人终会黯然失色,只有真正谦虚的人才会永远鹤立鸡群
C: 两个小机器人跳舞时突然四脚朝天,却仍在不停扭动,卖萌的模样逗得围观者哈哈大笑。
D: 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好的。它煞费苦心 , 创造了世界。
2、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色/奋剂/冲冲 颜悦色/曲高
B: 包/弃 开小/旅费 寡廉耻/屡见不
C: 夫/维 人道/业语 冲直撞/飞来
D: 纲/心病/名权 虎离山/陈词滥
3、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diān) 马(zōong) 一眼(piáo)
B: 大(huò) 出(bēng) 一(lǚ)
C: 盘(huái) 脑(suǐ) 身(fǔ)
D: 呼(shào ) 腰(kù) 脖(jǐng)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陈涉世家》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这部书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的三千多年历史。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古代常用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垂髫”指童年,“加冠”表示男子年已十八,“花甲”指人六十岁,“耄耋”指人七八十岁。
C: 《与朱元思书》作者是南朝梁的吴均,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一带的优美山水,抒发了作者厌弃世俗、向往自然的思想。
D: 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古人赠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所有学校都要关爱留守儿童,利用一切契机激励他们,锻炼他们,培养他们自立自强。
B: 10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各地读者纷纷来到图书馆、书店等地,阅读图书,品味书香。
C: 为了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各级部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和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D: 嘉陵第一小学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防止师生不患春季流感,确保全校师生健康安全。
6、下面各组划线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夫韩、魏灭 或以为死,或以为
B: 陈胜、吴广皆次当 必能使阵和睦
C: 项燕为楚 上使外
D: 天大雨 与皆来计事
7、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香豆(huí) 阔(chuò) 酒(zhàn)
B: 去(shì) 水(chàn) 咸(hēng)
C: 笑(hǒng) 包(pú) 笔(yàn)
D: 打腿(shé) 水(yǎo) 不(xiè)
8、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然(shū) 缩(juǎn) 鳞次比(zhì)
B: 论(bó) 化(fū) 病入膏(máng)
C: 温(xīn) 龟(jūn) 蹒跚学步(pán)(shān)
D: 喧(xiāo) 淡(tiǎn) 情不自(jìn)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据统计,瘦西湖景区昨日半天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左右。
B: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回应道,如果美方公布新增1000亿征税产品清单,中方将毫不犹豫、立刻进行加大反击。
C: 随着大陆经济发展进一步向高质量水平提升,使广大台商台企相信只要抓住大陆经济发展的脉动,一定能够赢得更大更好的发展。
D: 国内萤火虫研究专家认为,在同一区域大规模捕捉或放飞萤火虫,不仅会给输入地生态带来负面影响,更易造成输出地萤火虫灭绝。
10、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 , 所以不相宜,只好来不鸟。
B: 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C: 有时回想起老师对我们吹毛求疵的谆谆教诲,心中不禁涌起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D: 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竟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 , 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完成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①东栏:指诗人当时庭院门口的栏杆。

( 1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二两句。

( 2 )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结合内容说说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③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④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 1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湖心/亭一点
B: 虽/乘奔御风
C: 以/其境过清
D: 往来/无白丁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日,更矣(止,停)
B: 余强饮三大白别(连词,就)
C: 先帝称之日(能力)
D: 策之不其道(介词,按照)
( 3 )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①段的“崇祯五年十二月”与“湖中人鸟声俱绝”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冰封西湖、万籁俱寂的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游人“痴”张本。
B: 选文第②段的“雾凇沆砀……上下一白”写出雪中西湖的空阔感,“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写雪中景物之小,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C: 选文第③段主要亭中游人邀“余”一同饮酒的情景。其中“铺毡对坐”“见余大喜”“拉余同饮”“是金陵人”等表现出亭中游人热情好客。
D: 选文以时间为叙述线索,使整篇文章脉络清晰;写景形象生动,与题旨相扣,又有独特韵味。
(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5 )“痴”是选文的文眼,请分析它在文中的含义。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尊严的重量

①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一座法国城市,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正在一家咖啡馆里悠闲地享受着。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你被俘了,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②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个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③帝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作为一名纯种的日耳曼人,他打心眼里瞧不起贝尔蒂一家,可他并不像别的德国军人那样飞扬跋扈胡作非为,不,那不是一名受过良好教育的德国军人的做派。所以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

④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挺直胸膛得意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听我的命令,走!”

⑤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贝尔蒂举着缴获来的手枪在后面押着。等走到大街上一看,只见人来人往的,全是喜气洋洋的法国人,不时有举着双手垂头丧气的德国军人被押送着走过,原来全城真的改天换地了。

⑥这时迎面走来贝尔蒂的邻居迈尔。只见迈尔双眼赤红,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痰,骂道:“德国佬,魔鬼,你也会有今天!”

⑦霍夫曼却不动声色,先是掏出雪白的手帕仔细擦去脸上的痰迹,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虽然我们暂时失败了,可我仍然鄙视你!”

⑧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殴打,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

⑨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大伙的心情我能理解,可现在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

⑩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⑪贝尔蒂严词呵斥道:“收起你的那一套吧!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

⑫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里。贝尔蒂同大伙正高兴,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就又被疾驰增援的德国军人重新占领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

⑬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两个全副武装的德国军人粗暴地强拉出来,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随着尖利的枪响,那人就会脑袋开花倒在血泊中。

⑭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高昂着头颅,皮靴甩得老高地在大伙面前走过,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惶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了他的目光,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⑮霍夫曼慢慢走到贝尔蒂面前,现场气氛顿时像冰窖一样,他这是要置贝尔蒂于死地吗?

⑯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曾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

⑰贝尔蒂得救了,这时突然听到霍夫曼大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

⑱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一把揪出一个人来。贝尔蒂惊讶极了,俘虏霍夫曼的明明是自己,他为什么要说假话?再一看。明白了,霍夫曼指认的人正是迈尔。他这是在报复迈尔对他的污辱。

⑲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浑身颤抖,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霍夫曼的脸上顿时现出鄙夷的神色来,说:“猪猡一样的胆小鬼……”

⑳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

㉑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

㉒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真让我失望,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

㉓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

㉔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

㉕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问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

㉖贝尔蒂微笑着说:“因为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

㉗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把腰弯了下去。

( 1 )作为叙事类的文章,一般要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请通读全文,试概括本文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1944年8月 地点:________

人物:________

起因:________

经过:________

结果:________

( 2 )请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将文章第⑳段省略的内容补写出来,要求语言简明连贯,情节自然顺畅。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________

( 3 )文章第㉓段文字写道“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请认真揣摩品味这句话,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霍夫曼为什么会大脑里一片糨糊?

( 4 )文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贝尔蒂和霍夫曼,对于维护“尊严”各有其不同的表现。请对这两个人物的“尊严”进行比较,并做出自己的评价。

( 5 )文章第⑩段文字写道:“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结尾又写道:“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把腰弯了下去。”霍夫曼的两次“弯腰”各有不同的含义。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题。
柳叶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几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一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
多亏了那些树叶,吃光了一茬,长出来一茬,再吃光了一茬,再长出来一茬……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

( 1 )柳叶儿弄回家之后是如何加工的?请找出有关动词来回答。

( 2 )“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这一句从侧面说明了什么?

( 3 )概括三段文字叙述的内容。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常说“理解万岁”。生活中常需要理解,家庭成员之间需要理解,师生之间需要理解,
同学之间需要理解。学会理解,让理解相随,于是,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温暖;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感动;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美好……
请以“学会理解”为题目,叙述你的经历或发表看法,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两小无猜”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