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卿今涂掌事 但涉猎
B: 蒙辞军中多务 自为大有所益
C: 往事耳 大兄何事之晚乎
D: 与蒙论议,兄何见事之晚乎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 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实扑朔迷离啊!
D: 今天的荧幕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关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刘成章《安塞腰鼓》)
B: 她只顾使出浑身招数 , 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旋律。(冰心《观舞记》)
C: 我父亲诞生于 1896 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杨振宇《邓稼先》)
D: 我会说“魔术师”约翰逊和拉里·伯德取得了某种程度上的辉煌,我把他们当做学习的榜样,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在进攻和防守两方面都才华横溢的更优秀的球员。(迈克尔·乔丹《最出色的球员》)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你这是怎么啦?小文。”李萌说:“有困难我一定会帮助你的。”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
B: 老师对父母远在他乡打工的我的关怀,如润物春雨。解说:“老师如春雨”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C: 世外桃源 后起之秀 孜孜不倦 似火骄阳 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相同。
D: 代价 出现 清澈 特别解说:这四个词语词性各不相同。
5、下列字形与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异(zhà) 罚(chénɡ) 步(duó) 浩浩荡荡
B: 迫(qiǎnɡ) 住(ɡěn) 痛(zhì) 家偷户晓
C: 红(zhānɡ) 白(huà) 鸣(háo) 色彩班斓
D: 古(ɡèn) 默(qì) 头(ɡǎo) 力挽狂澜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通过中考,那些成绩优秀的人将获得一个更高的起点

②中考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

③新的学习阶段即将开始

④而那些在中考中落后的人,也有充足的时间来奋起直追,后发制人

⑤它代表一个旧的阶段已经过去


A: ②⑤③①④
B: ②①③④⑤
C: ①④⑤③②
D: ②①③⑤④
7、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 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B: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C: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D: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8、下列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晶莹的泪光中,我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B: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散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C: 由于芦苇丛中的香草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用劲地嗅着。
D: 我在太空还遇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那就是经常时不时地出现敲击声。
9、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神情恍忽 荡然无存 花团锦簇 棱角分明 弥留之际
B: 恪尽职守 自知之明 恼羞成怒 重蹈复辙 味同嚼蜡
C: 与日俱增 断章取义 强聒不舍 心无旁骛 廓然无累
D: 锲而不舍 涕泗横流 怒不可遏 歇斯底理 孤军愤战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语“波澜不惊”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水落石出”也出自这篇文章。
B: “更”是旧时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矣”的“更定”,指晚上六时左右。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天命”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分别写到了“白露”、“霜降”两个节气。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淇上送赵仙舟

(唐)王维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①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祖帐:道旁设帐饯行,也指送行的酒筵。

( 1 )试分析《淇上送赵仙舟》诗中作者情感的变化。

( 2 )试赏析《淇上送赵仙舟》诗中“望君犹伫立”中“犹”的妙处。

( 3 )试分析两首诗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创业守成孰难

问侍臣:“创业与守成难?”房玄龄日:“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徵日:“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徵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乏。”玄龄等拜日:“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注释】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守业。③孰:哪一个。④草昧:未开放,蒙昧。这里是“草创…·初创”的意思。⑤臣之:使天下人臣服。⑥既已往矣:已经过去了。⑦方当:正应当。⑧诸公:各位。公,尊称对方。⑨及此言:说到这话。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之 ________

②玄龄与吾共天下 ________

③徵与吾共天下 ________

④方当与诸公之 ________

( 2 )《古汉语常用字典》中“忽”的释义有以下四项。文中“祸乱生于所忽”中“忽”的意思是( )
A: 古代长度单位,尺的百万分之一
B: 快速
C: 辽阔渺茫的样子
D: 不注意,不重视
( 3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草味之初
B: 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C: 莫不得之于艰难
D: 方当与诸公慎之
(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创业与守成孰难?

②陛下及此言,四海之福也。

( 5 )文中魏徵的进言使唐太宗认识到要( )
A: 身先士卒
B: 居安思危
C: 从善如流
D: 铁面无私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①海水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飘送花香,雨水润物无声,这温柔敦厚的自然总是厚德载物,却又不事张扬,更不会以造物主自居。那么自称万物灵长的我们,更应该学会不以自我为中心。

②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天朝上国,物产丰盈,本不必与外夷互通有无”,正是清朝常常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各种弊病,从而日益落后于世界。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叹息。因此,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并完善自我。

③不以自我为中心,就要有谦和的姿态。北大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以一位平凡老者的身份替一位入校新生看行李,一看就是几个小时,不恼不怒,反倒用一句“没关系”化解了那名新生的不安。著名影星林志玲在参加一个宣传活动时,很多经销商都和她握手。有人注意到身高174公分又穿着高跟鞋的林志玲,一定会膝盖微弯,蹲到和对方一样的高度,眼神平视地和对方握手。那天她总共蹲了八十几次。生活中,有些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对每个人都保持一种“高姿态”,这种人其实最无实绩。反而是季羡林和林志玲这样的人,以谦和的姿态平等待人,更显高贵。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

④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而不单从自身出发。或许你以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眼里,你只是个普通的人,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他们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所以,在别人眼中你不一定耀眼,你要用他人的眼光看到自己的卑微。在孩子眼中,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帮助他们找到幸福与快乐。从他人的角度看世界,你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

⑤不以自我为中心,还要善于向他人学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万事万物皆有其闪光的一面。师法自然,小草的坚韧,大树的昂扬,细流的执着,大海的宽容……都会给我们有益的启示;师法大师,圣贤的哲思,大儒的风范,永远是我们追随的目标;师法凡人,芸芸众生里有很多普通人更值得我们学习。“当代雷锋”郭明义,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爱心,几十年如一日;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不顾个人安危勇救学生……这些平民英雄在日常生活中所展示出来的人性光辉,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学习中成长起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向他人学习是不以自我为中心的更高境界。

⑥当你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你将明白众生平等,从此不再轻视一只蝴蝶、一片落叶,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和多彩的生活。

( 1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选文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选文②③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说明理由。

( 4 )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和选文的观点,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应该怎样做。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①从上学开始,老师就不止一次地在黑板上写下“最有意义的事”这样的作文题目。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现在想来,那时写的几乎都是一些好人好事,什么捡钱包、让座位、扶老人过马路…这当然是有意义的。然而,如果要把它们说成是我们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似乎也并不准确。因为人生最有意义的事将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会成为我们一生中一直闪亮的灯塔,会影响到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②我常常在想,生命里最有意义的事,往往就静默于你的生命之中,然而却会在你生命的某一时刻。呈现出强烈的意义来。

③那是一年夏天的事。我在山里放羊。山坡下有一块瓜地。酷烈的阳光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地逼入我的体内。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晴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蒸发了,连那把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老树,都像在开水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孩子一样顽皮地瞪着我,如果能抱着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一气,那该有多爽啊!

④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个猛子扎进瓜地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大喝,我抱上瓜就跑。虽然他的大喝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想想吧,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二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龟兔賽跑!我抱着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我心里在笑他,他怎么就不想一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

⑤夏日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那追赶我的老人。他一瘸一拐地追着。我跑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耳边的风掠过我的头发,像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轻柔而舒适。我的奔跑将深藏于绿色之中的兔子、狐狸、山猫惊动起来了,野鸡、麻雀、鸽子也从草地上翔起。整个田野更显得繁华而富有,我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下的奔跑了。

⑥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追着。我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⑦在夏日的炎阳下长时间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过一样贴在了身上。我有些支持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扔地追赶。看得出来,他没有放弃的意思,仿佛他丢失的不是一个瓜,而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夏日里无遮无拦的田野上做一个追赶者。

⑧我开始困惑了,他要追到什么时候才算个尽头呢?但有一点我很明白,只要他不放弃,就会追上我的,一定会追上我的!

西瓜地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的追赶像一片巨大的云彩投下的阴影笼罩着我,我跑不出去。这就像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但马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我害怕起来了,人一害怕骨头就酥了。我不得不放弃。我将瓜放在了路上,跑到远处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看着他一步一步逼近,最终到达西瓜跟前。他抬起头看看我,然后像一个将军拎起敌人的首级一样将西瓜拎起来看看,又将西瓜放回原地,转过身一瘸一拐地归去了。

他归去的样子颇有些凯旋的意味。

⑪这件事已经很遥远了。这些年来在社会上东奔西忙,我会时不时想起那场夏日原野上的追赶,想起看瓜老人那永不放弃的一瘸一拐的身影

( 1 )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 2 )按照记叙的顺序,梳理“我”在被追赶时心理、行为的变化过程。

充满自信→暗自嘲笑→喜欢被追→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 3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按要求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西瓜地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的追赶像一片巨大的云彩投下的阴影笼罩着我,我跑不出去。(从修辞角度)

②他归去的样子颇有些凯旋的意味。(从词语运用角度)

( 4 )你认为老人为什么执意迫赶“我”?从中可以看出,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少年一天天长大,有一天要离开家

看他背影的成长,看他坚持与回望

妈妈笑着对他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你赤手空拳来到人世间,为找到那片海不顾一切

请以“为我心中的那片海”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妖颜惑众”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