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合肥市四十八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两部截然不同的兵法著作。
B: 王班长虽然其貌不扬,举止拘谨,甚至被几个调皮鬼背地称为“王潇洒”,但是他不仅做事干净利落,而且对于不良行为深恶痛绝 , 敢作敢为,因此深受全班同学的拥戴。
C: 有些市民对自行车搭人之类的事情是不以为然的,他们认为:这样方便了自己,也没有妨碍别人。
D: 凭借着锲而不舍的精神,贝多芬在失聪的情况下,创作出了著名的《命运交响曲》。
2、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轻捷 臃肿 一返既往 潜心惯注
B: 彷徨 惨白 慷慨淋漓 锋芒必露
C: 喧闹 书塾 家喻户晓 马革裹尸
D: 仰慕 衰微 鞠躬尽瘁 妇儒皆知
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辗转反侧
B: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君子好逑
C: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琴瑟友之
D: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在河之州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企业能否长远发展,关键是要把好产品质量关。
B: 美国之所以能轻易给中国新兴技术的发展使绊子,是因为他手握大量核心技术的原因。
C: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D: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5、下面对《行路难》(其一)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B: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
C: “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D: “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醒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6、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专利战已成为手机巨头们的一种竞争利器,在国外“战场”上,苹果、三星、高通等科技巨头之间的专利大战打得如胶似漆
B: 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C: 似白杨挺拔向上,抗寒抵风,不折不挠;如红莲洁身自好,高标清操,不蔓不枝。
D: 只有你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命运才舍得把美好的事物回馈给你。即使是碰上从天而降的幸运,也一定是妙手偶得的结果。
7、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
①最有价值的,是恬淡宁静的心和丰富无悔的回忆,
②最温暖的,是纯洁无瑕的真挚感情;
③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善良、单纯做底色。
④最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

A: ④②③①
B: ①②④③
C: ②④③①
D: ④②①③
8、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纵观五千年发展史,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生与死的严考验,却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而愈加坚强,归根结底在于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始终以爱国精神作内核,团结精神聚力量,奋斗精神强支撑,创造精神增动力,牢牢筑起了抵艰难险阻的“钢铁长城”!


A: ①峻 ②练 ③御
B: ①竣 ②炼 ③卸
C: ①竣 ②练 ③卸
D: ①峻 ②炼 ③御
9、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刻(jùn) 蛰伏 泰然之(chŭ) 诚皇诚恐
B: 杂(chān) 教晦 岿然不动(guī) 哄堂大笑
C: 见(piē) 愧怍 目结舌(chēng) 自出心裁
D: 毛(pēi) 蜷伏 忍俊不(jīn) 未雨绸谬
10、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周围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 , 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就坐落在这片绿树浓荫中。
B: 签字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书中的观点是无可置疑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C: 上海世博会开幕后,八方游客纷至沓来,大会的接待工作井然有序,周道如砥
D: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①乌衣巷: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②朱雀桥:在金陵(今南京)城外,是当时的交通要道。③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巨室。至唐时,则皆落不知其处。

( 1 )品读全诗,描绘“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所展现的画面。

( 2 )本诗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一则文言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邴①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②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③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注]①邴(bǐng):姓。邴原,三国时北海朱虚人。 ②恻(cè):心中悲伤。 ③苟:如果。

( 1 )选出下列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邴原少 孤:失去父亲
B: 一则其不孤 羡:羡慕
C: 二则羡得学 其:代词,自己
D: 师恻曰 然:……的样子。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 3 )从邴原泣学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①敲门声渐渐远去。这已经是第三通了。

清幽的天幕如海,深不可测,月挣扎了好久终于浮了上来,皎白的月光泼洒了满院,鸡舍、木犁、老柿树,都浸在寒凉里。(A)

③他其实很想立马打开大门。大门洞开,就觉得家跟整个村子是连通的,人跟整个世界也是连通着的,心里敞亮得很。

④这敲门声还会再来的。欠钱还债,天经地义,他也觉得盛强应当来敲这个门。毕竟他拖欠人家的两万元已经三年了。今年“五一”节盛强家就要娶儿媳妇了,这钱已经算进计划里了。本来说好过年回来就还的,外出打拼三年,爹那场病的窟窿填得差不多了,怎么也轮着人家盛哥了。想想人家也真是仗义,不沾亲不带故,一个村南一个村北,平时也没有什么来往,知道自己张不开嘴,盛哥愣是主动把两叠票子送过来,救了急,也救了命。平头百姓,积攒这点钱不容易,却任着自己用了三年。(从插叙的角度进行点评B)如今人家上门来了,自己连门都不敢开,唉……

⑤山子不觉流下泪来。除了爹大病那年,他好久好久没有流泪了。他觉得心里好受了点。泪真是好东西,它能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心还是软乎的。(这里的泪包含了山子对盛强来敲门自己不能开门的愧疚、难言之隐,对盛强当年救急救命的感激之情。)(从词语包含的情感进行点评)

⑥盛强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些郁郁,有些孤单。暮色散淡,西山灰蒙蒙的阴影罩过来,盖住了所有的声息,没有人声,没有鸡飞狗跳声,整个村子像睡着了一样,静得让人心慌。(从环境描写或修辞角度进行点评C)家家户户的大门紧闭着,透着寒意,人与人之间也仿佛隔了万水千山。唉!他叹了口气。

⑦这是一个小时前的事,盛强第三次敲响了山子家的大门,可是没有响应。又给他发了信息,院里还是没有动静,家里明明亮着灯啊,是怕自己追债吗……山子不会吧?要么就是……盛强心里“咯噔”一下。今年的蹊跷玩意儿太多了,新冠肺炎、封城、确诊、疑似、隔离、口罩、消毒……单听听这些词儿,心就一揪一揪疼得紧,胸口像给压上千斤巨石。(从描写方式的角度进行点评D)盛强突然感到强烈的气闷,他一把揪下口罩,这远山远水天明风清之地,应该没什么事吧。但他很快又把口罩戴上了,短短几天,戴口罩出门已经成了村民的习惯,虽然大街上没有人,但光着嘴巴也有强烈的裸奔感和不安全感。

⑧“还出去!还出去!你不见这几天街上连条狗也没,大喇叭整日喊!”

⑨妻冷着脸。他讪讪地,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净多事!谁都晓得不让串门子,山子又是从外面回来的。”

⑪“山子没远走……”盛强嘟囔了一句。

⑫“市外的回来不也得隔离吗?连累家人都不好意思出门。”

⑬“这就是了,都一礼拜了,家里吃的怕是短了。人家年年回来给带两瓶好酒,总得去看一眼吧?”

⑭“叮咚”,山子的短信息。“盛哥,俺手机媳妇给消了毒一直搁在厢房,才看到信息。你搁门口的菜俺拎回了,真新鲜,够吃一礼拜的了。谢谢哥,总是救俺急!”

⑮盛强不由自主笑了一下。他的心安了好些。

⑯“叮咚”,又是一条山子的短信息。“听说俺乘的那趟车查出个疑似,虽说村里没知道的,这阵儿家里人都不能出门。两万元现金俺早就备好了,等满了14天……不,24天,要么一个月,俺消了毒给哥送过去。俺知道哥不为这个……是俺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对不住哥……”

⑰盛强的眼睛湿润了。他的心里突然敞亮起来。树梢的月亮,它正用柔光洗刷着大地上的尘垢。(此处的月光与A处的月光有什么不同?E)家家开门的日子不会远了。山子也一样。有一条通衢大道一直伸到他的心底,洒满水一样的纯净月光。

开门是通透畅达,关门何尝不是体贴温暖。只要心门不关,这世界就是连通的,人间就是繁盛的。

( 1 )通读全文,你对文题“门”有怎样的理解?
( 2 )梳理全文,完成下表:

情节

山子打工回家关门,居家隔离

盛强敲门送菜,山子不开门

妻子责怪盛强

山子发短信解释

山子心理

担心

感激,充满希望

盛强心理

不服气,无奈、不知所措

豁然、平静、充满信心


( 3 )点评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请你仿照第⑤段的点评,从画线的BCDE处4处中任选一处,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点评。
( 4 )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写出词语的含义。

①盛强突然感到强烈的气闷,他一把下口罩,这远山远水天明风清之地,应该没什么事吧。

②单听听这些词儿,心就一疼得紧,胸口像给压上千斤巨石。

( 5 )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和作用。
( 6 )文中你最喜欢谁,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掌 声
我常常想起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那是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位叫英子的女孩,她文静漂亮,但是总爱蜷缩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就来到教室里,下课后,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后来我们才知道,她的腿因为患小儿麻痹症而残疾了,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一天,上讲演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一个小故事。轮到英子讲演的时候,全班40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英子的情况。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慢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英子的眼圈儿红了。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定了定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一个小故事。当她结束讲演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一阵掌声。英子很有礼貌地向老师深鞠一躬,又向同学们深鞠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奇怪的是,自从那次讲演以后,英子不再那么忧郁了,她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说笑。英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数学和物理。高二那一年,她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还获了奖。
高中毕业后,英子被北京的一所大学破格录取。后来,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了,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面对生活,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这才明白英子变得开朗活泼的原因。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用心去给别人鼓掌,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其实,人都是需要掌声的,我们既需要别人的肯定,也需要充分地肯定别人。在人生的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彩?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选文有改动)

( 1 )第4段中“英子的眼圈儿红了”,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 2 )为什么说掌声给了英子第二次生命?

( 3 )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陈权忠的《大地上的读书人》一文里,一个贫穷的孩子为什么在山路上读着借来的书而不觉其苦?一群面带菜色的学者为什么埋首于卷册间却能自得其乐?因为他们找到了隐藏其间的趣味。

其实,生活中做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发现趣味,就是发现事物有意思、有吸引力的特性。发现了趣味,艰苦的生活就有了快乐。

在你的学习、生活中,肯定也有过这样的事情,也有过苦和乐的体验,请以“是苦也是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紧扣材料主旨,传递学习、生活中的正能量。②抒写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做回自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