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陕西宝鸡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小刚因为妈妈每天的叮嘱而心烦,与妈妈顶撞起来。作为小刚的好友,你知道后该怎样劝说?请选出下列语言表述不得体的一项( )
A: 她这是唠叨,你全当没听见,走你的。
B: 你妈妈是为你好,做孩子的就应该体谅啊!
C: 你妈妈这样做,是对你的关爱,你要理解她。
D: 你有妈妈在身边叮嘱你,多幸福啊!哪像我,妈妈还不在身边呢!
2、5月4日,国家旅游局公布了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严厉整治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果你要劝阻一名踩在红军女战士雕塑上拍照的游客,下面语句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快下来!真没素质!
B: 您好!红军战士需要我们尊重,请不要踩在上面拍照。
C: 快下来!请尊重我们的老一辈革命者!
D: 喂!你认为这样做合适吗?太不文明了吧!
3、

下列各组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年九十 焉置土石
B: 君之力 残年余力
C: 妻献疑曰 如土石何
D: .投诸渤海尾 告于帝
4、

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zhàn) 分(qí) 脸(xiá) 形不离(yǐng)
B: 应(hè) 热(mēn) 寒(zhàn) 繁花叶(nèn)
C: 酝(liàng) 那(chà) 感(gǎi) 雀无声(yā)
D: 样(mó) 弄(shì) 号(chuò) 花团锦(cù)
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造假者随便找几间房子,拉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B: 因为涉嫌论文造假,翟天临被卷入舆论漩涡,他将有可能在演艺圈销声匿迹
C: 浮光掠影地游览,怎能深入了解各个地方的风俗民情?
D: 对我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是堂而皇之的。
6、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出来(zhuài) 宁(wú) 坚持不(xiè) 毛骨然(sǒng)
B: 威尔(xùn) 藏(zhù) 怏不乐(yàng) 广阔无(yín)
C: 战(lì) 胆(què) 风餐宿(lòu) 寒风凛(liè)
D: 告(qìng) 运(è) 吞(shì) 弱(léi)
7、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神情与苏、黄不
B: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C: 明有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D: 病终 向所志
8、

下列词语中,每对划线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狡/问   警/玲珑
B: 沉/放     顿/相形见  
C: 防/河     污/龙吟凤 
D: 蓬/竹     首/遍群籍
9、下列对《黄鹤楼》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B: 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远望去,原野上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草木凄清荒芜。
C: 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
D: 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10、结合语境,选出下列语段中划线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多少次,我穿行在莽莽大山,看沟壑纵横,怪石lín_____峋,体会幽谷深静,小鸟欢唱,秋虫低徊,这是跋涉生命的旅途之美。春,之所以明媚,是因为漫长冬的孕育;而夏之所以xuàn_____烂,是因为有狂风暴雨的淋漓与畅;而秋之所以成熟,是因为厚积薄发的积淀和历练;而冬之所以静美,是因为北风的遒和大雪的纷飞。

A: 嶙 炫 ɡān jìnɡ
B: 磷 炫 ɡān jìn
C: 磷 绚 hān jìn
D: 嶙 绚 hān jìnɡ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歌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唐〕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

( 1 )诗中展现的是一幅①________(填季节)风景图,从②________这一景物可以看出。
( 2 )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字填入诗歌结尾“□”处,并简述理由。

A眠 B憩 C玩

我选(________),理由: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张孝基仁爱
许昌1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以家财付孝基。后,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能自力,颇驯谨2,无他过。孝基知其能自新,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下文“同里”也是地名。②驯谨:顺从而谨慎。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以家财付孝基( ) ②孝基博使灌园( )

( 2 )翻译。
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

( 3 )文中“其子丐于途”的原因是“ (用原文句子回答)

( 4 )从文中看,张孝基的仁爱具体表现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谈独立思考
茅盾
有人问:如何而能独立思考?
我想:这个答案可以很多,其中之一也许是洋洋万言,引经据典,而效果等于不着一字。
但是,也还有另一方式的答案:
不读书者不一定就不能独立思考;然而,读死书、死读书、只读一面的书而不读反面的和其他多方面的书,却往往会养成思考时的“扶杖而行”,以致最后弄到独立思考能力的萎缩。
眼睛只看上边、不看下边的人,耳朵只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批评的人,常常只想到自己、不想到别人的人,他们面前的可能的危险是:让“独自”思考顶替了独立思考。
教条主义是独立思考的敌人,它的另一敌人便是个人崇拜。
如果广博的知识是孕育独立思考的,那么,哺养独立思考的便应是民主的精神。
井底之蛙恐怕很难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应声虫大概从没有感到有独立思考之必要。而日驰数百里的驿马虽然见多识广,也未必善于独立思考。
人类的头脑,本来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如果没有,人类就不能从“蠢如鹿豕”进化到文明。但是人类的这个天赋,是在生活斗争中不断碰到矛盾而又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渐发达起来的。前人的经验和独立思考的成果,应当是后人所借以进行独立思考的资本,而不是窒息独立思考的偶像。
儿童的知识初开,常常模仿大人。这时的模仿,就是吸收前一代的经验和知识,为后来的独立思考准备条件。做大人的,看见幼儿模仿自己,便赞一声“聪明”,可是到后来看见渐臻成熟的少年不再满足于模仿自己,却又骂他“不肖”;这真是可笑的矛盾
从前有些“诗礼之家”,有一套教养子女的规矩:自孩提以至成长,必使“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是把儿童放在抽出了空气的玻璃罩内的办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如果不是书呆子,是犬儒,便是精神上失去平衡的畸形人,是经不起风霜的软体人。当然也不会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诗礼之家”现在没有了,我盼望这样的教养方法也和它一同地永远消逝。
( 1 )全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

( 2 )第五段中的“井底之蛙”“应声虫”“日驰数百里的驿马”分别指哪种人?

( 3 )第七段作者说“这真是可笑的矛盾”,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矛盾”的理解。

( 4 )请用一句话写出第九段的主要观点。

( 5 )结合全文,请说说要成为独立思考的人需具备哪些条件。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为未来种花

①爱花,也许是女孩的天性。

②有个女孩爱花爱得执着,爱得痴迷。

③你看,她的书本夹着花瓣做的书签,包着印上花的封皮;她的画册里涂抹着花的素描,剪贴着花的倩影。粉红的月季,金黄的菊花,雍容的牡丹,热烈的杜鹃,雅致的荷花,活泼的菜花,只要是花她都喜欢,只要是花她都陶醉。

④闲暇之时,她常常驻足花圃,流连忘返。偶尔有调皮的手去折花,她就柔柔地说:“你瞧,花流泪了。”折花的手便悄悄地退回去了。她的脸上又露出了花一般的笑容。一次,她看到被折去花朵的残枝,竟黯然落泪。尔后,一个念头在她心头悄悄萌生:“我要种出一种折不断的花,让它开满大地。”她深情地说:“种出这种花,蝴蝶就能四季飞舞,蜜蜂就能常年酿蜜,人们就能天天在花的世界里工作、学习、生活、休息,那该多美啊!”

⑤我为这个女孩的美丽的想像感动不已,尽管事实上难以实现,但是她的那种向善博爱的心胸不正是我们每个花季少年所应该具备的吗?我对她说:“这种花你已经种出了不过不是在泥土里,而是在心田里。”

⑥是的,在年少的心田播下向善博爱的花籽,何愁未来的世界不花团锦簇?

⑦在人生的春天里种下美的花籽,何愁不能拥有永不凋谢的花的岁月?

( 1 )题第④段中划线的的“一个念头”指________。

( 2 )小姑娘要种出一种折不断的花,目的是什么?这表现了小姑娘怎样的品格?

( 3 )请你说说文中最后一段的深刻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慢,如果是一种不足,它可以促使我们去努力改变现实,实现自我超越;慢,如果是一种心境,它可以让我们去观察欣赏,品味多彩世界的情趣;慢,如果是一种态度,它可以使我们镇定从容地面对生活,体悟人生的真谛……

请以“因为慢”为题,写一篇文章,或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或写自己的深入思考。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字数在600-1O00字之间。④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梦醉红颜”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