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淄博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对下列文言文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远万里,奔赴战事,像飞一样的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
B: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陈尧咨康肃公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能和他媲美,他也因此自我矜持。
C: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间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D: 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2、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防微杜渐,理性上网。解说:这一句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
B: 步履轻盈 披星戴月 敬畏生命 辛勤耕耘解说:这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 那种故乡的湿雪浸润出来的柔软和温情,又留在了当代作家黄蓓佳的文字和心里。解说:“湿雪留在文字和心里”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D: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解说:这句话有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
3、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疲倦(pí) 搓捻(niē) 绽开(zhàn) 小心冀冀(yì)
B: 觅食(mì) 惭槐(kuì) 繁衍(yǎn) 花团锦簇(cù)
C: 迁徙(xǐ) 预兆(zhào) 企盼(qǐ) 落英缤纷(bīn)
D: 煎熬(áo) 穿梭(sōu) 冥思(míng) 不可明状(míng)
4、

从上下连贯的要求看,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应填入的一项是( )
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

A: 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鲜花散发着的阵阵清香。
B: 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C: 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有小鸟在欢快地歌唱。
D: 有欢快歌唱的小鸟,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
5、

对句子修辞方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A: 比喻  拟人  对偶  夸张
B: 拟人  拟人  对偶  比喻
C: 比喻  对偶  排比  比喻
D: 拟人  对偶  排比 夸张
6、下面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 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真(zhì) 立(zhù) 如坐针(zhān)
B: 合(qiè) 隐(ni) 不置辩(xiè)
C: 时(zhàn) 怅(chóu) 面面相(qù)
D: 狡(xiá} 难(jié) 忍俊不(jìn)
7、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 他上课经常早退,老师批评了好几回还是改不了,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C: 如果再不有效进行治沙护理工作,这里的绿洲也将会变成不毛之地
D: 迎面走来了一群俏姑娘和帅小伙,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给人十分阳光的感觉。
8、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
A: “精彩及了”和“糟糕透了”。
B: 我真想也跟它们寒宣一下,可惜我不懂它们的语言。
C: 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D: 八年来我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戒。
9、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 )

A: 意(zì) 恶(zènɡ)  耳目染(rú)
B: 星宿(xiù) 透(tì) 既往不(jiū)
C: 怪(pǐ) 罚(chénɡ)  扣人心(xián)
D: 别(chà) 肪 (zhǐ) 歌载舞 (zài))
10、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视野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所以,到了16岁左右时,年轻人得有点大视野。

①16岁之后,年轻人会进入一个视野拓展期,

②16岁之前的孩子,眼中大多是孩子气的东西;

③而随着高度的上升,视野会变宽。

④在这个阶段,你所看到、接触到以及思考到的,都将会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⑤这是16岁左右的年轻人所经历的一般过程。

A: ①③②④⑤
B: ②④⑤③①
C: ②①④③⑤
D: ①②⑤③④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 1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的画面。

( 2 )请品析“山翠拂人衣”一句中“拂”字的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帝闻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有删改)
【注】:①醮:改嫁。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明明,这里指圣明的皇帝。

( 1 )下列句中加线的“以”与“言教是碎耳”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固怪之矣
B: 先帝简拔遗陛下
C: 可一战
D: 其境过清
( 2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李密几岁时,因为母亲再嫁,他十分思念,直至生病。
B: 李密对于亲自抚养他的祖母刘氏非常孝顺和恭敬。
C: 泰始初年,皇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嫌官职太 小,就以祖母年长,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D: 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但因朝中无人,被调到汉中做太守,他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
(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①则泣侧息 涕: ②华善之 善: ③斯语岂 然: ④后于家 卒:

( 4 )翻译下列句子。
①次问:“孔明言教何碎?”
②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问题。
令人流泪的“谢师宴”

王晓静
那一年师范毕业后,我在一所学校担任班主任。班里有个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进班时的成绩是第一名,但总是低着头走路,看上去自卑落寞。每天中午放学时,同学们都争抢着涌向食堂,只有他静静地坐着看书,好像一点也不饿。有次我故意把教案忘在讲台上,在外面踱了十几分钟后回到教室,偌大的教室里只有他一个人。他一见我进来慌得赶忙把手放进桌斗。我装作没看见的样子若无其事地说:“看我这记性,教案忘带了。”我快步走出教室,眼眶不由得酸了。我刚才看得清清楚楚,他左手一袋榨菜,右手一个馒头!
我找到学生入班时填的家庭情况表,他的表里亲人一栏只写着爷爷奶奶的名字,家人工作栏里写着务农。“他的父母呢?难道他是个孤儿?”男孩苍白的面容一直在我脑海里旋转。
那时,我住在教师公寓里,每天都自己做饭,有时候就喊他过来一起吃。刚开始,他怎么都不肯,满脸都是羞涩不安。我劝慰他说:这是对优秀生的奖励,只要在班里考第一名的学生都有这个待遇。我知道以他的资质会一直稳居第一。果然,他学习更努力了,不仅在班里一直是第一名,在年级里也遥遥领先。慢慢地,他不再那么拘谨了,有时还会早早来,帮我洗菜切肉。
高考结束了,那个暑假,他在县城的一家饭店打工。一次,我经过那个饭店,看到他正满头汗水地端着一摞盘子疾步走过。我背过脸去,心里酸痛不已。
大学通知书下来时,他飞奔着来找我,兴奋地说:“老师,我考上了!”我激动地站了起来。我知道,那个大学是他的梦想。他忽然说:“老师,今晚我想请你去‘一品阁’吃饭,你一定要来啊。”他眼巴巴地看着我,眼里满是真诚的感情。我脑海里马上浮现出他在饭店里大汗淋漓的样子,那是他的血汗钱啊!我怎能……于是,我婉言谢绝了。
他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没再说什么,低着头默默地走了。
我呆呆地坐着,脑海里满是他的背影。忽然,我明白了,他不能承受的是我这三年对他的关心。这一蔬一饭之恩对我来说不算什么,毕竟单身的我经济上还算宽裕,但对于他来说,他必须要报答,不管是什么形式。而我却剥夺了他的权利,所以这种不能回报的恩情才会压得他直不起腰来。
我马上冲出去,朝着他喊:“晚上我们去吃饭!”他回过身,笑了。
晚上,我和他点了几个菜、一瓶酒,他说他早就知道我说的奖励制度只是个借口,只是为了能让他吃上些好饭菜。他父母早亡,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家人之外的温暖。
那是我吃过的最难忘的一顿“谢师宴”。后来他伏在桌上一直哭,我眼圈也红了。我相信,懂得感恩的他遇到再多的风雨,也会微笑着走下去。因为善良如种子,已经在他年轻的心中生了根,发了芽。

( 1 )文章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

( 2 )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简要分析其作用。
①每天中午放学时,同学们都争抢着涌向食堂,只有他静静地坐着看书,好像一点也不饿。
②一次,我经过那个饭店,看到他正满头汗水地端着一摞盘子疾步走过

( 3 )文章在情节上做到了前有伏笔,后有呼应,试找出一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伏笔:
照应:
好处:

( 4 )文章主要写了我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请分析一下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 5 )从全文看,最后一段在内容上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 6 )文中的老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他们总是令我们无比感动,令我们永生不忘,请说一段话来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30字左右,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给母亲念“防骗经”

乡下母亲进城为我带小孩,萘余饭后给母亲念“防骗经”就成为我和妻子的头等失事。

“碰到陌生人敲门,你莫开,强盗进来可不得了。”我告诉母亲。“遇到外人要抱小孩,莫搭理,硅到人贩子就坏了。”妻子附和着。“街头有人问路,记住就说不知道,有八九此人是个骗子。”我提醒母隶。“别人给你饮料喝,千万别动口,说不准里头就放有‘蒙汗药’。”娄子正告母亲。“即使地上掉了一包钱,你也剐捡,没准那就是一个天大陷阱。”我以报上真事向母亲佐证。“有人低价倒卖元宝,你别动心,那元宝是纸糊的。”妻拿周围同事亲身经历向母亲诉说……每当这些“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从我们嘴里进出,母亲总瞪大了眼,说会这样吗?不会这样吧。我就不厌其烦地开导地:“这是城市,是大城市,哪能与乡村比!复杂呢。”母亲就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就这样平安无事了好几个月。一天,我下班归来,见母亲衣上有点点血迹,吃了一惊,赶紧瞧瞧睡在床上的儿子,儿子安然无恙,就问母亲出了啥事?母亲吞吞吐吐,说没事。妻说别瞒着,免得让我们担心。母亲这才说今天早上出门买菜。远远就见一个人骑摩托车撞在电线杆上,人摔得老远,大家固着却都不动,伤者头部己汩汩流血,母亲走了几步,又不放心折了回来,扶起那人,并对其伤口进行了简单包扎,这时警察驾车也赶到了,就一齐送到了附近的医院“哎哟,说了多少遍,谁叫你多事!?”娄子就嚷起来,“你不知道报上常登这些忘恩负义之徒反而说是你撞上他的,要你掏医药费。”

“周围没人认识你吧”,我也不安起来,“这两天就少出门,免得让人认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安慰母亲。

母亲像做了错事的孩子,坐在椅子上,不敢正眼看我们。晚餐后,就听见屋外有人敲门,我的心一沉,和妻对望了一下,犹豫不决,敲门声更急促了,我只得起身。

门外立着一个黑大个,满脸络腮胡须,粗声粗气问我:“你家是不是住着一个老太大?”

我的心缩紧了,忙说:“你有什么事?”

黑大个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径直闯进了屋里,就一眼望见了角落里的母亲,跑过去拉住母亲的手,说:“是你送我父亲上的医院吧,你让我找得好苦呀!”

“你想干啥?”母亲挣扎着抽手出来,惊惶地看着黑大个。

“你到底有什么事?”我拉开了汉子,“我娘可是好心呀,你可别冤枉好人。”

“哎呀,老兄哪里话,你误会了。”汉子摇摇头,“我哪敢冤枉老妈妈,我是特意来谢谢你母亲的,没有你母亲,我爹说不定会出多大事呢。”

汉子告诉我,清醒过来的老父第一件事就是命他去找那好心的老妈妈,说受人之恩当涌泉相报,他找了一个下午,问遍了菜场的人,才打听到老妈妈住在这里。

汉子千恩万谢地走了,我们俩面面相觑,妻子望了母亲一眼,不好意思地上厨房洗碗去了,我再看看母亲,母亲仍在忙活手上的针线,还是不敢抬头看我们。

( 1 )根据小说的情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 2 )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一例并说说它的作用是什么?

( 3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 4 )设想一下,假若“黑大个”真的是找上门来栽赃我母亲的,依着我母亲的性格,她以后碰到类似的事还会像前面那样去做吗?为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岁月匆匆,读九年级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读九年级,我多了一份____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若叙事一定要具体。③书写清楚,文中不要出现学校名称和真实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一爱到底”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