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甘南、临夏、靖远等地羊儿成群,为制作羊皮筏子提供了充足原料。 B: 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 C: “一带一路”这个战略构想,举世瞩目,影响深远,实现它是中华民族兴衰的关键。 D: 董卿在主持《朗读者》节目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令广大观众目不暇接。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从咿呀学语,到走入学校,再到进入社会,学习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B: 由于建成了公共自行车运行系统,为日照市民“绿色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 C: 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D: 2014年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让无数中老年人感怀感动,它再次提醒人们:时间一去不复返,切忌不要蹉跎岁月。 |
3、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中的“下”“上”是名词;“他登上了山顶,然后又慢慢地走下来”中的“上”“下”是动词。 B: “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中“大”“小”“新”“浓”“淡”都是形容词。 C: 汉语中有不少带有褒或贬感情色彩的词语,如“奋不顾身”“见义勇为”是褒义词;“贪生怕死”“见利忘义”是贬义词。 D: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中的“善”“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罔”和“殆”都是反义词。 |
4、 | 选出下列敬辞与谦辞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与许久不见的朋友见面时,说“久仰了”。B: 请别人修改自己的文章时,说“敬请斧正”。 C: 询问长辈的年龄时,说“贵庚”。 D: 跟对方称呼自己的母亲时,说“家慈”。 |
5、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畅消 淅沥 一瞬间 截然不同 B: 狭隘 收敛 摇蓝曲 不求甚解 C: 沉淀 筹劳 口头掸 忍俊不禁 D: 时辰 倏忽 检字法 博学笃志 |
6、 | 泰山之阳指的是泰山的( ) A: 东面 B: 南面 C: 西面 D: 北面 |
7、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棱(lénɡ)镜 稀疏(sū) 确凿(záo) 窠(gē)巢 B: 攲(jī)斜 侍(shì)弄 绽(zhàn)开 攒(cuán)成 C: 粗犷(guǎng) 看(kān)护 譬(pì)如 论(lún)语 D: 倜傥(dǎng) 霎(shà)时 莅(lì)临 蝉蜕(tuì) |
8、 | 对“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的译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吕蒙,因为军中事务繁多。B: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为借口来。 C: 吕蒙军中事务繁多。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我国成为第四个拥有“生物航油”自主研发技术的国家。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今年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头号种子选手却连半决赛都未进,令老师和同学们深感非常意外。 D: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
10、 |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活中,面对别人的困难,有的人总是一副的姿态。殊不知,自私导致自伤,没有一个人能够到一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如果大家都别人的困难,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叉能指望谁来帮助呢?切记,助人即是自助。 A: 事不关己 所以 幸福 无视B: 心安理得 因为 幸福 漠视 C: 心安理得 所以 幸运 无视 D: 事不关己 因为 幸运 漠视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过贯谊宅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舒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 1 )请分析首联中“三”和“万”这两个字的妙处。( 2 )请分析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侧面表达自己被贬谪的失意之情?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路荒暖交通④,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①肆:致力。②艺:种植。③靡:没有。④暖:遮蔽。⑤俎豆:祭器。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诗》) 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 2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________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________。( 3 )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鱼类换核技术的成熟和两栖类换核的成功,使一批从事良种培育工作的科学家激动不已。既然鲫鱼的囊胚细胞核取代鲫鱼卵细胞核后能得到克隆鱼,那么异种鱼换核能否得到新的杂种鱼呢?我国科学家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也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就是培养克隆鲫鱼成功的那个研究所,设法用鲤鱼胚胎细胞的核取代了鲫鱼卵细胞的核。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并开始了类似受精卵分裂发育的过程,最后长出有“胡须”的“鲤鲫鱼”。这种鱼有“胡须”,生长快,完全像鲤鱼,但它的侧线鳞片数和脊椎骨的数目与鲫鱼相同,而且鱼味鲜美不亚于鲫鱼。这种人工克隆新鱼种的出现,为鱼类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对科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鱼类、两栖类克隆的成功自然而然地使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哺乳类。美国和瑞士的科学家先从灰色小鼠的胚胎细胞中取出细胞核,用这个核取代黑色小鼠受精卵细胞核。实际上,这个黑色小鼠的受精卵在精细胞核刚进入卵细胞后,就把精细胞核连同卵细胞的核一起除去。灰鼠胚胎细胞的核移入黑色小鼠的去核受精卵后,在试管里人工培养了四天,然后再把它植入白色小鼠的子宫内。经几百次灰、黑、白这样的操作以后,白色小鼠终于生下了三只小灰鼠。
( 1 )文中“鲤鱼细胞核和鲫鱼卵细胞质居然能相安无事”一句中的“居然”是什么意思?( 2 )中最后一句话中的“终于”与哪些话照应?快阁的紫藤花
徐蔚南
①细雨,百无聊赖之时,偶然从《花间集》里翻出了一朵小小的枯槁的紫藤花,花色早褪了,花香早散了。啊,紫藤花!你真令人怜爱呢!岂令人怜爱你;我还怀念着你的姊妹们——一架白色的紫藤,一架青莲色的紫藤——在那个园中静悄悄地消受了一宿冷雨,不知今朝还能安然无恙否?
②啊,紫藤花!你常住在这诗集里吧;你是我上周畅游快阁的一个纪念。
③快阁是陆放翁饮酒赋诗的故居,离绍兴城西南三里,正是鉴湖绝胜之处;去岁初秋,我曾经去过了,寒假中又重游一次,上周复去是第三次了。但前两次都没有给我多大印象,这次去后,情景不同了,快阁的景物时时在眼前显现——尤其使人难忘的,便是那园中的两架紫藤。
④快阁临湖而建,推窗外望,远处是一带青山,近处是隔湖的田亩。田亩间分出红黄绿三色:红的是紫云英,绿的是豌豆叶,黄的是油菜花。一片一片互相间着,美丽得远胜人间锦绣。东向,丛林中,隐约间露出一个塔尖,尤有诗意,桨声渔歌又不时从湖面飞来。这样的景色,晴天固然极好,雨天也必神妙,诗人居此,安得不颓放呢!放翁自己说:“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天教称翁。”是的,确然天叫他称放翁的。阁旁有花园二,一在前,一在后。前面的一个又以墙壁分成为二,前半叠假山,后半凿小池。池中植荷花;如在夏日,红莲白莲盖满一地,自当另有一番风味。池前有春花秋月楼,楼下有匾额曰“飞跃处”,此是指鱼言。其实,池中只有很小很小的小鱼,要它跃也跃不起来,如何会飞跃呢?
⑤园中的映山红和紫竹都很鲜妍,但远不及山中野生的自然。
⑥自池旁折向北,便是那后花园了。
⑦我们一踏进后花园,便有一架紫藤呈在我们眼前。这架紫藤正在开花最盛的时候,一球一球重叠盖在架上的,俯垂在架旁的尽是花朵。花心是黄的,花瓣是洁白的,而且看上去似乎很肥厚的。更有无数的野蜂在花朵上下左右嗡嗡地叫着——热热闹闹地飞着。它们是在采蜜吗?它们是在舞蹈吗?它们是在和花朵游戏吗?……
⑧我在架下仰望这一堆花,一群蜂,我便想象这无数的白花朵是一群天真无垢的女孩子,她们赤裸裸的在一块儿拥着,抱着,偎着,卧着,吻着,戏着;那无数的野蜂便是一大群的男孩,他们正在唱歌给她们听,正在奏乐给她们听。他们是结恋了。他们是在痛快地享乐那阳春。他们是在创造只有青春只有恋爱的乐土。
⑨这种想象决不是仅我一人所有,无论谁看了这无数的花和蜂都将生出了种神秘的想象来。同去的方君看见了也拍手叫起来,他向那低垂的一球花朵热烈地亲了个嘴,说道:“鲜美呀!呀,鲜美!”他又说:“我很想把花朵摘下两枝来挂在耳上呢!”
⑩离开这架白紫藤十几步,有一围短短的东青,穿过一畦豌豆,又是一架紫藤。不过这一架是青莲色的,和那白色的相比,各有美处。但是就我个人说,却更爱这青莲色的,因为淡溥的青莲色呈在我眼前,便能使我感得一种和平,一种柔婉,并且使我有如饮了美酒,有如进了梦境。
⑪很奇异,在这架花上,野蜂竟一只也没有。落下来的花瓣在地上已有薄薄的一层。原来这架花朵的青春已逝了,无怪野蜂散尽了。
⑫我们坐在架下的石凳上,观看那正在一朵一朵飘下的花儿。花也知道求人爱怜似的,轻轻地落了一朵在膝上,我俯下看时,颈项里感得飕飕地一冷,原来又是一朵。它接连着落下来,落在我们的眉上,落在我们的脚上,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在这又轻又软又香的花雨里几乎睡去了。
⑬猝然“骨碌碌”一声怪响,我们如梦初醒,四目相向,颇形惊诧。即刻又是“骨碌碌”地响了。
⑭方君说;“这是啄木鸟。”
⑮临去时,我总舍不得这架青莲色的紫藤,便在地上拾了一朵夹在《花间集》里。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每取出这朵花来默视一会儿。
( 1 )简析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请以“学会忘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②表达真情实感,力求有创意,不得套写、抄袭;③书写正确、规范、美观;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