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晋城市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字形和加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pú) 睥睨 颠流离(pèi) 以身做则
B: 门(kuàng) 振悚 人不倦(huǐ) 牵强附会
C: 陆(zháo) 涎水 死心地(tā) 题纲挈领
D: 午(shǎng) 修葺 千之国(shèng) 中流砥柱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涡/风 朝/为人知 一而散/堂大笑
B: 斑/狂 奋/引高歌 坚韧不/挑离间
C: 应/煦 边/顿开茅 味同蜡/耐人咀
D: 刻/诉 盘/不足为 不修边/名其实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用词不当,“增强”换为“增加”)
B: ××中学的学生讨论并听取了校长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意见。(语序不当,“讨论”和“听取”互换位置)
C: 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
D: 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使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成分残缺,去掉“经过”或“使”)
4、下面诗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B: 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C: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D: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涯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 成尘雾和碎末。
5、

林浩的爸爸想开一家乐器店,最适合开业时使用的一副对联是( )

A: 剪彩为歌袖,裁云作舞衣。
B: 韵出高山流水,调追白雪阳春。
C: 虽云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D: 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西南北四方宾至如归。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是“激励一代人”,即希望通过奥运会的带动和影响,激励更多人投身于运动之中。
B: 通过交警部门的大力整治和宣传,我市的交通肇事率大幅下滑。
C: 为了考好学业水平考试,小明提前准备好了2B铅笔、橡皮擦、三角板以及考试用具。
D: 经过几场大雨的洗涤,东山上的茂林显得更加十分翠绿。
7、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gù)着种子。
B: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xiè)渎职业之神圣。
C: 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yè)你。
D: 上帝久久地(chù)立凝视着。
8、下列破折号的用法与其他三句用法不一样的是( )
A: 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莉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1887年3月3日。
B: 就是这个人——莎莉文老师,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深深地爱着我,向我揭示了一切。
C: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
D: 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
9、下列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蓄(zhù) 粗(kuàng) 临(lì) 轻怕重(niān)
B: 絮(dāo) 蔽(yīn) 狭(ài) 根问底(báo)
C: 然(chàng) 然(mù) 羞(qiè) 人听闻(hài)
D: 流(tǎng) 突(wù) 恿(sǒng) 参不齐(cī)
1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校研究并通过了新的规章制度。
B: 通过学习雷锋的感人事迹,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C: 杭州人民将来希望把西博会办得更好。
D: 扬州市歌《茉莉花》具有鲜艳的地方色彩。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除夜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 1 )第一句诗中的“寒灯”渲染了除夕之夜旅馆中怎样的氛围?

( 2 )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用自己的话回答。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去‘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选自《贞观政要》)

【注】①处处碰壁。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人大须学问/字共三十又四
B: 朕为群凶未定/为身死而不受
C: 不言也/家四壁
D: 在书内/天山
( 2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比 来 四 海 安 静 身 处 殿 堂 不 能 自 执 书 卷 使人 读 而 听 之

( 3 )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从本文看,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君主?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魔季

张晓风

①我沿着革坡往山上走,春草已经长得很浓了。唉,春天老是这样的,一开头,总惯于把自己藏在峭寒和细雨的后面。等真正一揭了纱,却又谦逊地为我们延来了长夏。

②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还有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我慢慢走着,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③那边,清澈的山涧流着,许多浅紫、嫩黄的花瓣上下飘浮,像什么呢?我似乎曾经想画过这样一张画——只是,我为什么如此想画呢?是不是因为我的心底也正流着这样一带涧水呢?

④我们已把窗外的世界遗忘得太久了,我们总喜欢过着四面混凝土的生活。我们久已不能想象那些溪畔草地上执竿的牧羊人,以及他们仅避风雨的帐棚。我们同样也久已不能想象那些在垄亩间荷锄的庄稼人,以及他们只足容膝的茅屋。我们不知道脚心触到青草时的恬适,我们不晓得鼻腔遇到花香时的兴奋。真的,我们是怎么会疾驰得那么厉害的!

⑤忽然,走来一个小女孩。如果不是我曾看过她,在这样薄雾未散尽、阳光诡谲闪烁的时分,我真要把她当作,一个小精灵呢!她慢慢地走着,好一个小山居者,连步履也都出奇地舒缓了。她有一种天生的属于山野的纯朴气质,使我不自已地想逗她说几句话。

⑥“你怎么不上学呢?凯凯。”

⑦“老师说,今天不上学。”她慢条斯理地说,“老师说,今天是春天,不用上学。”

⑧啊,春天!噢!我想她说的该是春假,但这又是多么美的语误啊!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去念一册册的山,一行行的水。去速记风的演讲,又数骤云的变化。春天春天,春天来的时候我们真该学一学鸟儿,站在最高的枝柯上,抖开翅膀来,晒晒我们潮湿已久的羽毛。

⑨那小小的红衣山居者好奇地望着我,稍微带着一些打趣的神情。

⑩我想跟她说些话,却又不知道该讲些什么。终于没有说——我想所有我能教她的,大概春天都已经教过她了。

⑪慢慢地,她俯下身去,探手入溪。花瓣便从她的指间闲散地流开去,她的颊边忽然漾开一种奇异的微笑,简单的、欢欣的、却又是不可捉摸的笑。我又忍不住叫了她一声——我实在仍然怀疑她是笔记小说里的青衣小童。我轻轻地摸着她头上的蝴蝶结。

⑫“凯凯。”

⑬“嗯?”

⑭“你在干什么?”

⑮“我?”她踌躇了一下,茫然地说,“我没干什么呀!”

⑯多色的花瓣仍然在多声的涧水中淌过,在她肥肥白白的小手旁边乱旋。忽然,她把手一握,小拳头里握着几片花瓣。她高兴地站起身来,将花瓣往小红裙里一兜,便哼着不成腔的调儿走开了。

⑰我的心像是被什么击了一下,她是谁呢?是小凯凯吗?还是春花的精灵呢?抑或,是多年前那个我自己的重现呢?在江南的那个环山的小城里,不也住过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吗?在春天的时候她不是也爱坐在矮矮的断墙上,望着远远的蓝天而沉思吗?她不是也爱去采花吗?爬在树上,弄得满头满脸的都是乱扑扑的桃花瓣儿。等回到家,又总被母亲从衣领里抖出一大把柔柔嫩嫩的粉红。啊,那个孩子呢?那个躺在小溪边打滚,直揉得小裙子上全是草汁的孩子呢?她隐藏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⑱啊,春天多叫入迷惘啊!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谁负责管理这最初的一季呢?他想来应该是一种神奇的艺术家了,当他的神笔一挥,整个地球便美妙地缩小了,缩成了一束花球,缩成了一方小小的音乐匣子。他把光与色给了世界,把爱与笑给了人类。啊,春天,这样的魔季!

(选自《张晓风自选集》,有删改)

( 1 )阅读全文,概括文中实写的两幅主要画面。
( 2 )请为第②自然段中加点词(任选其一)写一段赏析性批注。

山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

( 3 )结合语境,理解第⑧自然段画线句中“另一所学校”的深刻含意。

春天我们该到另一所学校去念书的。

( 4 )文章标题为“魔季”,为什么却被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一个小女孩?
( 5 )第⑰自然段用了十个问号,可是读起来一点也不显得单调,反而别有韵味。仔细阅读这节文字,说说这样表达的作用,并分析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知止》
[台湾]张继高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张继高散文》,有删改)

( 1 )本文鲜明地提出了“知止”这一观点,“知止”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 2 )本文③④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

( 3 )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 4 )结合本文和现实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 ,让我心生敬意”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行文;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不要出现真实人名、班名;④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风花雪月”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