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郸城县第一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窗外,淅(xī)沥沥地下着雨,(quán)伏在干( gù )土地上的小草一下子变得神采(yì)奕起来。
B: “东临(jié)石,以观沧海;水何澹(dàn),山岛竦(zhì)。”东汉沛国(qiáo)县曹孟德的诗句像明珠般闪耀在中华文化的宝库里。
C: 咄咄(duō)逼人的他在确(záo)的证据前终于收(liǎn)起来承认自己醉驾了,接着就蹲在旁边抽(yē)起来。
D: 干活(niān)轻怕重,待遇要求最高,这种心胸狭(ài)的人与热(chén)为民因公(xùn)职的白求恩相比是多么的渺小。
2、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食(móu) 凉(qī) 瓦(lènɡ) 五缺土(xínɡ)
B: 猪(huān) 生(chù) 俐(línɡ) 厚壁(zhànɡ)
C: 潮(xùn) 头(kē) 装(jīnɡ) 躲闪闪(duǒ)
D: 恐(huǎnɡ) 帽(zhàn) 糊(mó) 松松爽(shuǎnɡ)
3、下面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骇人听闻 各得其所 人迹罕至 拈轻怕重
B: 问心无愧 多愁善感 异国他乡 刨根问底
C: 恍然大悟 委曲求全 怪诞不经 大相径庭
D: 昂首挺立 神彩奕奕 念念不舍 一本正经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被誉为“最美司机”的吴斌,几十年如一日服务乘客,任劳任怨。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顶着肋条骨按撞断和肝脏破裂的剧痛,停稳汽车,保障了乘客的安全。
B: 这堂诗歌鉴赏课,语文老师匠心独运,以画配诗,诗画相得益彰 , 意蕴无穷。
C: 欧洲杯盛大开幕,各路绿荫豪强捉对厮杀,一时成为球迷们津律乐道的话。
D: 这篇小说,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抑扬顿挫 , 语言幽默诙谐,让人只想先睹为快。
5、下列划线字注音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shǎng)午(dǎo)气(gē)吧
B: (hū)哨名(wéi)荣(yīng)
C: (nì)歪周(qín)(shào)马子
D: 傀(léi)隐(nì)(ā)臜
6、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传统节日是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
B: 在本周的名著阅读交流会上,小王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妙语连珠,赢得全场同学的一致好评。
C: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工匠精神”包括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态度和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理念。
D: 多次强调国人要读经典,从古典诗词和名著中汲取养分,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B: 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
C: 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 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8、选出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 )
A: 娉píng婷 忘想 豢养 自暴自弃 rě喏连声
B: 飘yì 箱筐 箴jiǎn言 矫揉造作 李代桃僵
C: dān塌 旁骛 亵读 不言而喻 彬bīng有礼
D: 撩逗 报贴tiě 鲁钝 走投无路 郑重其事
9、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A: 咳嗽 调羹 马革裹尸 锋芒必露
B: 繁琐 祈祷 大庭广众 呆滞拙笨
C: 镶嵌 烦燥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
D: 污秽 震竦 力挽狂澜 鞠躬尽粹
10、下列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缩(sè) 物(shèn) 轻怕重(niān)
B: 职(xùn) 会(wū) 苦心孤(yì)
C: 使(chāi) 宫(wéi) 悲天人(mǐn)
D: 骂(qiào) 够(qiàng) 自怨自(ài)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赏析《根》,完成后面的题目:

郑敏

根从很远处伸来

走过了几千年的地下通道

当我想去除掉它

好种上光辉的花朵

我追踪着,挖掘着

直到,猛抬头

看见一棵美丽的大树

我用带血的手指

画着避邪的符号

我知道我挖不了它

它是我们的坟墓的母亲

( 1 )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 2 )诗歌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甲)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乙)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宋丁氏/夫君子行/缓兵
B: 有闻而之者/不习乎/名不虚
C: 问之丁氏/其一犬坐前/青出
D: 有而传之者/求之若此/天下奇
( 2 )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翻译:等到他家挖了一口井后,(丁家人)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

理解:联系上下文可以发现,丁家人的话表述得不够清楚,这是让人们产生误解的重要原因。

(乙)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翻译:整个国家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宋国的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理解:宋国人特别乐于接受离奇的传闻,到处讲述丁家挖井挖出了一个人的事情,以至于国君也知道了这件事。

( 3 )寓言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当它朝你走过来时,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穿井得一人》和下面的《夔有一足》这两则寓言讲述的故事都跟传闻有关,阅读后都能带给我们思考。请你阅读链接材料,用自己的话将材料后的表格填写完整。

(链接材料一)

有一足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 , 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节选自《韩非子》)

注:①[夔(kuí)]我国最早有史料记载的音乐家,以精通音乐著称。②[哀公]鲁国的国君。③[信]真实。④[何故]什么缘故;为什么。⑤[彼其无他异]这个人没有其他不同于常人的地方。⑥[尧]上古帝王名。⑦[为]担任。⑧[乐正]古代官名,乐官之长,掌管贵族子弟的教育,负责乐舞、祭祀等事宜。

(链接材料二)

足(zú):①脚;②足够,充足,满足;③值得,配。

——《古代汉语词典》

传闻

事情原貌

启示

《穿井得一人》

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夔有一足》

夔这个人只有一只脚。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问候天空

简媜

①大自然总是无时无刻不在教我认识世界,传授给我力量新生的秘诀。天下没有永远阴霾的天空,只要让生命的太阳自内心升起。

②曾经,在课堂上老师叙述一个古老的神话:一个不自量力的人疯狂也似地追着太阳,终于活活渴死。记得当时自己是个乖乖的女学生,文文静静地专心听讲,照理应该提笔在书页上记下“不自量力”的教训才是。可是,却有一股莫名的情愫在我心底涌出,便锁着眉吊念那位名叫夸父的人。如果他不渴死,一定可以追得到太阳。我想。

③某一个夏日的下午,有风。我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楚,乃是因为这个下午开启了我万里胸怀的豪情,像一把钥匙。我不记得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只记得自己还很年轻。

④天空大大方方地蓝着,在无际的绿稻平原之上。就像夜晚灯下变化多端的蓝色晶体,总让人觉得神秘。可是还不至于深不可测到像一本有字天书。天书有的有字,有的没字,对我而言,无字天书是比较好懂而内容丰富些。读有字天书需要一等的智慧,读无字天书,则需要一等的心情。那天下午,我读的是一本全开蓝底没有封面的无字天书。踩着脚踏车,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反正没有字里行间。书名叫“天空”。

⑤篮色令我心旷神怡,让我想笑。而远远天边堆垛的云朵,则让我向往,让我想跑。

⑥蓝的天空与白的云,向来是大自然最活泼亮丽的打扮,像个热爱自由的少年,当然也十分热情。每次看到那么亮蓝的天空与洁白的云在平原之上耳语时,我的心情就倏地开朗起来。抖落凡间俗事,不再关心计较杂务总总,只是想笑、想跑、想攀登那仰之弥高的云之山峦。对我而言,我最向往的山峰,即是最高的山峰,与实际高度无关。云,即是高高的山峰,高到只能用眼睛去攀登。我向往有一天能躺在云峦那柔柔的曲线里睡一个宁静的午觉。这说来可笑,但我无法禁止自己在看到云朵时不兴起这样的念头。于是,望天的脸庞虽是充满喜悦与笑容,望云的眼神,则是永远不见答案的天问。

⑦那天,看不见阳光,天空是带着神秘的温柔。而云,那真是诱惑。一团团地,像一头撞进太阳的怀里般,沾着粒粒金粉。天边成群的云山云海,则干脆把太阳搂入软绵绵的怀里,云端四周就多了一层薄纱似的淡金黄色的镶边。只看见太阳赤裸的脚趾在云中伸动,看不见他那张陶醉的得意脸蛋。一切变得神秘,令人愉快的神秘。

⑧我骑车弯进路头,那样的下午只能用来唱歌,歌词里有阳光、绿叶、飞鸟,车轮碾歪碎石的声音,是伴奏,风在和音。我弯进路头,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看那么宽阔的石子路直直地延伸着看不见尽头,只中间打了几个小折。(1)看蓝得水水的天,看一团白云恰好在远远的路边的一家农舍的竹丛上头,好像不小心被竹子钩住跑不掉似的。我爱这样宽阔的平野任我一个人乱闯的那种感觉,我爱心房的栅栏一下子撞破了,兴奋的触须痒遍全身的那种激情,我爱这广阔天地只属于我一人的狂想,我也爱风在耳边激动地呼啸,把我的头发梳成虬结的团线的那种痛快。一心一意,我要追赶那团云,趁她还未解掉竹钩时,一头钻进她那如棉如絮又如春日海水的胸怀里。车在颠簸,心也在颠动。恨不得有一双长臂,两手一伸一揽,收集天上所有的云朵,堆成一张弹簧床,轻轻拍一拍,纵身便依偎了进去。于是,我加快速度,决心要追赶那云,啊!云,我的故乡!

⑨第一次,我惊觉到自己有着夸父的血统。

⑩然而云是愈追愈远了。农合经过了,才发现她在河的对岸平原上。想必是她伶手俐脚地。竹钩上一条云丝也没留下地溜了。不知道当初那个被追的太阳是否曾在长河平野上踏下几个慌张的脚印?也许,云本是行于天上的,不似太阳有火轮般的脚,所以不会下凡来领受我的盛情美意,不过是我的错觉罢了,只是,这错觉未免太美了点。

⑪如果,蓝天是一本无字天书,云必是无字的注脚,而我急速的车痕翻译云的语言于路面上则是最新出版的注疏。天空以变幻的蓝色铺叙,云以干净的手法描绘,然后交给我的眼睛去印刷,我们都在叙述一个夸父的故事。那个古老却仍年轻的神话。

⑫我读懂了这一本无字天书。

⑬从此热爱天空。无论何时何地,总献上我舒畅的笑声与问候的眼神。

⑭后来,我的走姿变了。低着头,不理一切。凡尘太多,把我的心房占得客满。我很少再去关切天空。那时候,我几乎不再读云,曾经,我认为她是诗的放牧者。也不再殷殷探询季节的消息,曾经,我羡慕她是天庭的流浪汉。她的行囊里该有许许多多想像与美合著的故事,而我不再是爱听故事的少年。没有人能懂我望云的眼神。那时,天空是阴的。

⑮梅雨开始,形成雨季。雨连续着,以一种无奈的落姿。日子开始有霉味。如果是一场滂沱大雨,倒还痛快,最怕的是有一搭没一搭的雨丝,像是乌云对大地不休地诉苦,无可奈何地。(2)断断续续的雨,就如断简残编;不成句的字,不成字的笔画,组成一篇难懂的文章。诉得出的苦其实不是苦,诉不出的苦,方是真苦。云的倾诉,向来谁也不懂,大地不爱做考据。

⑯生命的历程中,其实也有雨季。所有的豪情壮志都在一刹那间被打湿了,像湿了翅膀的鹰,沮丧地凝望阴霾的天空,想要振奋,却挣不断细细密密的网丝,想要展翅,却甩不掉羽翼上凝聚的重露。乌云至少还有大地可泄漏,不管懂不懂,泄完了,雨季也就过去了。而无处可诉的苦,日积月累地便在内心形成阴沉的气候,形成没有阳光的一方天空。最悲哀的是,明明心里延续着梅雨,脸上却必须堆积着虚伪的晴朗。生命之中,总难免有这样的季节。

⑰等待阳光,是最折磨的等待。却又不甘心终日梅雨。有一天,路过淡水,见平畴绿野之上,太阳在一堆泼墨也似的乌云之中挣扎。时灭时显的光线,在天空中挣脱着要出来。我突然惊讶,内心深深地感动着。大自然总是无时无刻不在教我认识世界,传授给我力量新生的秘诀。天下没有永远阴霾的天空,只要让生命的太阳自内心升起。我感受到日出的惊喜。

⑱于是,我想起夸父,觉得他与我是如此地亲近。我聆听那血液在我体内窜流的声音,并感受到有一股蛮不讲理的生命力,在我的心里呼啸着,说要霸占整个春天。

⑲于是,昂首,问候天空,伸指弹去满天尘埃,扯云朵拭亮太阳。从今起,这万里长空,将是我镶着太阳的湛蓝桂冠。

【注释】①简媜,台湾宜兰县人,一九六一年生。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著有散文集《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月娘照眠床》、《私房书》、《下午茶》、《七个季节》、《梦游书》、《浮在空中的鱼群》和《空灵》等。散文风格力求多变,编理内容,推敲形式,斟字酌句,糅合抒情菁华,能于饭蔬饮水洞见生命底基,于寻常花草窥视天堂之钥,被誉为台湾散文第三代传人。

( 1 )【散文·文脉】

有人说,读简姨散文,如看一路山水,如闻满街市声,如参悟一路禅意,还可兼想一路心事。默读文本,梳理作者追云过程中的视角变化和情感脉络,填写下面的表格。

“我”的视角

“我”的感受

看到蓝色的天空

心旷神怡

①________

想笑想跑想攀登

看到云后的光芒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兴奋激动


( 2 )【散文·语言】

简姨善于把愉美的刹那、感动的心情,一字一句,勤劳不倦地作成生活之细笔,于是处处美丽。请你赏析以下句子的语言之美(要求:任选一句,可从炼字、修辞、句式等选择一个角度赏析)。

①看蓝得水水的天,看一团白云恰好在远远的路边的一家农含的竹丛上头,好像不小心被竹子钩住跑不掉似的。

②断断续续的雨,就如断简残编;不成句的字,不成字的笔画,组成一篇难懂的文章。

我选择第(________)句,________。

( 3 )【散文·蕴意】

文中多次提到“蓝天是一本无字天书”,请你联系上下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 4 )【散文·情感】

简嫫自我评价说:“离乡背井(从宜兰到台北念高中),因为孤独,所谓的‘孤绝’,那一种绝境,让我进入写作里面。这种‘绝境’最后成为我生命的原始气候,就是‘基调’。其实我的作品并不快乐。我很少回头看我的作品,几乎不敢。”请结合以下链接文字,以本文为例,说说你对她自我评价的看法。

链接材料:

⒈简媜出生于台湾宜兰的一个农家,l3岁时父亲去世,作为长女很早就肩负起家庭的重担。15岁独自去台北求学,这段经历直接影响了她的写作。

⒉简媜是台湾地区散文创作中自成风格的一位作家。她曾借别人之口指出“简姨二字太坚奇铿锵,带了点刀兵”。如她的名字一般,她的文字孤意中带了点坚强。

⒊简媜的散文,写世事的部分比较虚,更多的是对生命体验以及对内心的挖掘。她有一颗敏感而深刻的心灵,并不打算对生命作空泛的玄想,而是始终将眼光落在有限的具体生命之上。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三月艾草香

林巧赟

一个周末艳阳天,我们一家三口回到乡下的老家。正是春光大好时,路上不时可见油菜花、桃花、杏花竞相开放,在灿烂的阳光下艳得灼眼。

欣赏花儿看花了眼,低头却发现另有一番春意:A路侧,溪边,墙角,田埂上,乱石丛中,一簇簇嫩绿的生命毫不示弱地绽放着。远看团团簇簇,近看丝丝缕缕,鲜嫩碧绿的角状小叶片,上面铺着似有若无的白色绒毛,这就是艾草。蛰伏了整个冬天,蓄满了天地日月之精华,在大好春光里醒了过来!我禁不住满怀激动,像与好友握一下手,轻捋一把艾叶,空气中立刻弥漫开一种特殊的清香,沁溢出一股甘香。我贪婪地嗅着艾香,神清气爽,思绪飘向无忧无虑的童年。

那时,闲着无事,我常常会沿着小溪信手采摘艾草。溪边的艾草长得特别嫩绿、惹人怜爱,我不费吹灰之力,就采了一大捧,掀起衣角当菜篮子,带回家让母亲拾掇出好吃的。母亲把艾草洗净,晾在阳光下小半天,再用开水焯过后,捞到竹箕中,然后把艾草搓烂,把草筋全洗出来,只剩下绵软的艾草茸,加入糯米粉、红糖、碎花生仁等拌和搓揉了,做成小糯米团子,最后捏扁了放入锅中蒸。艾粄蒸熟了,颜色也变深了,墨绿墨绿的,清香扑鼻。每次我会迫不及待地待在锅边,等锅盖刚刚打开,热腾腾的白气还没散尽,就向母亲讨来一块艾草粄,换着手吹着气去咬第一口。口中,一种清香从舌尖蔓延开去直至鼻腔,又与刚从鼻孔萦绕进来的外面空气中的香味儿汇合。吃着母亲做的艾叶粄,我满嘴都是幸福的味道。

母亲却当成了宝贝,把它的功用发挥到了极致。每年的端午节,她把艾和茅草、桃叶捆在一起,挂在房门上方,说能驱邪避灾,保佑一家老小平安。在端午节的午时,哪怕再忙,她一定要到野外采艾,采回来晾在屋檐下,晾干后以备急时之需。她说,那天午时的艾,药力最强。有一次,我吃了寒凉的食物,肚子疼得厉害,母亲神情自若捋下一把干艾叶,用双手揉搓,直至揉成了艾绒。然后把黄豆大小的艾绒放在生姜片上,点燃艾绒后,把姜片放在我身上做艾灸。我至今还记得,她在我肚脐眼上放一块,双膝下,三寸的地方各放一块,直到我被灼得嘴里“呦呦”喊痛了,她才把生姜片拿开片刻,过一会儿再放上去。如此轮番换了几次后,我的肚子痛竟神奇地消失了。

那年,村里有个女子得了月风病。出于好奇,我拉着母亲的衣角去探望过一次。B看到原本清俊如花的姐姐被折磨得形销骨立,我悄然打了个寒颤。以后再也不敢进那扇门。每次从那户人家门前经过,我总是跳着脚,小心翼翼地躲开路边的药渣。那药渣红红绿绿,在我眼里是神秘、不祥的污秽之物。红曲、黄姜还有黑乎乎的不知名的药材,各种各样,药气氤氲。母亲不怕,还天天不厌其烦去送艾草。她说,艾草性温,可以治寒症,那些药中少不了艾草。不久,那个女子从屋里走出来晒太阳。看见我,她嫣然一笑,那笑容我觉得比太阳还要暖和。

都说女人如花,我却觉得母亲似平凡的艾草,粗生、易长,随意而谦卑。当人们需要时,她又毫不犹豫地奉献出自己的芳香和温暖。能把苦处人生过得有滋有味,就是一种大智慧。

(选自2016年3月14日《羊城晚报》,有删改)

( 1 )围绕“艾草香”,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哪几件事?
( 2 )从A,B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 3 )研读标题、开头与结尾,说说三者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 4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结合上文,探究艾草寄寓的中华文化内涵。

链接一: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采葛)

链接二:小时候,故乡人每逢过端午节,都会采集艾草连同竹叶、石榴枝合成一小束,用红头绳绑了,挂于门额。大概也是避邪驱虫之意。现在想来,邪倒不见真有,但故乡人那种传统习俗,倒因为有了这些物质化的符号,深刻地印在了记忆中。(谢娇兰《三月乡间艾草香》)

链接三:羊却不爱吃,猪也不爱吃,大概都是嫌它气味的霸道。它是草里的另类,做不到清淡,从根到茎,从茎到叶,气味浓烈得汹涌澎湃,有种豁出去的决绝。采艾的手,清水里洗过好多遍了,那艾草的味道,还久久逗留在手上,不肯散去。苦中带香,香中带苦,你根本分不清到底是苦多一些,还是香多一些。苦乐年华,它一肩扛了。(丁立梅《艾草香》)

四、写作(分值:60分)

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作文。

(一)那一刻,我懂了

(二) 是一种美

要求:①如果选择文题(二),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要有真情实感。③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④字迹工整,书写规范。⑤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有关的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未语先笑つ”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