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广州市外国语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 )

清晨,绵绵的云雾息在静谧的山坞间,悠扬的钟声萦绕在林海碧波中,当旭日东升,万道霞光照亮了古寺的黄墙飞檐,便是湘湖“先照晨曦”的奇景了。这里远离游人如织、万头动的喧闹,可尽情享受古木道、溪流叮咚的恬静。

A: qī pán zǎn jiá
B: xī pán zǎn jiā
C: xī qìng cuán jiá
D: qī qìng cuán jiā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或名著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共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B: 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斯诺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是当时“红色中国”正在发生着的“现实”。
C: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D: 新闻特写通过一个片段、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可以不注重时效性。
3、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车(yùn) 桥(zhàn) 惟妙惟(xiào) 大大样(mó)
B: 热(chì) 那(shà) 而不舍(qiè) 不边际(zhuó)
C: 胆(què) 和(yìng) 为一谈(hùn) 吹毛求(cī)
D: 针(jiǔ) 租(lìn) 锐不可(dāng) 一气成(hē)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一个劲地催我,“你倒是说话呀!”
B: 别人没有想到的事,他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他做到了。
C: 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D: 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5、下列句子组成语义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你没有过走进别人内心世界的机会,你就永远不会理解历史和个体的复杂性。

②只要你进入过一次别人的内心世界,你再看待其他人的时候,你就会去考量:是不是我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了人家身上?

③我们以前老讲“要推己及人,要学会宽恕”,大多数人会认为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即要学会去体谅别人。

④实际上,态度固然重要,但更核心的是能力问题。

⑤因为人都以自我为中心来看世界,所以才看不到别人经历的东西。

A: ③①②④⑤
B: ③④⑤②①
C: ③④①⑤②
D: ①②⑤③④
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 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C: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 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
7、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zhuài) 怏(yàng) 吞(wū)
B: 弱(yīng) 告(qìng) (yǘ)
C: 痕(zhuó) 渡(qiú) 骨(biān)
D: 阴(lí) 余(xiá) 崔(wēi)
8、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B: 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无可厚非的。
C: 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厢情愿
D: 太后执掌大权,她需要大臣们都成为高视阔步的奴才。
9、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她对人总是和颜悦色,从来不发脾气。
B: 在那次中风之后,他已经是命在旦夕,行将就木之人。
C: 教室里同学们正打闹一团,教导处主任一进入教室,大家的打闹动作立即戛然而止
D: 与其偷偷摸摸,不如把事情摊开明讲,更显得光明磊落。
10、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一师一优课”活动的开展,使我市教师的教学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B: 2016年鄂州市创建“全国卫生城市”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已经阶段性取得了成果。
C: 为了防止溺水事件不再发生,学校规定夏季午休时间学生必须进教室午睡。
D: 高速公路上的团雾,往往与重特大交通事故相伴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 1 )诗中的“伐”“把”各是什么意思?
( 2 )“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态度?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1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 至若/春和景明
C: 贤者/能勿丧耳
D: 策之/不以其道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舜发畎亩之中(介词,从)
B: 必先苦心志(代词,他的)
C: 曾其所不能(益处)
D: 人恒 , 然后能改(犯错误)
( 3 )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
B: 选文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
C: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 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①所以动心忍性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5 )选文在论证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紫藤萝瀑布

宗璞

①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②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③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④"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⑤"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⑥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 。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⑦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

⑨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⑩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⑪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982年5月6日

(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第②段运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生机盎然以及争先恐后开放的情形,渲染了一种欢快的气氛。
B: 第⑥段画线句把花比喻成帆、船舱与笑容,细致地描写了紫藤罗花盛开的状态,抒发了作者喜悦欢快的心情。
C: 第⑧段画线句运动通感手法,使无形的香味化成有形的颜色,具体地表现花香带给“我”的那种缥缈轻柔的感觉。
D: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花和人都会遇到的各种各样,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 2 )作者为什么在第⑧段插入写十多年前家门的一大株紫藤萝?
( 3 )选文结尾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为我做棉被

①天还没有冷时,娘就从百里外的乡下给我送来了一床新棉被。

②俗话说:“秋风凉,娘心慌。”每年进入中秋八月,自家责任田里的半亩棉花刚开,娘就在阳光很好的午后去摘棉。棉花一朵一朵地开,娘就一朵一朵地摘。摘下来的头喷棉花,是娘给我这个唯一不在她身边的孩子的专用棉。用它絮棉被,絮棉衣。娘常说:“一条棉被七斤三,暖暖和和过冬天。”

③娘把头喷棉花摘回来后,背到房顶上,铺上苇席,将棉花晒得干干的,透透的。然后,背到三里开外的邻村轧花坊将棉花弹成棉絮。回家后,她便把这白云一般的棉絮照旧背到房顶上,苇席用笤帚扫过,将新买的白崭崭的被里铺上去,便开始絮棉被了。只见娘把棉絮撕成巴掌大小的棉片子,一片一片往白被里上沾,沾了一层又一层。最后,可着被里摊成蓬蓬松松、厚厚道道的一大片。接着,娘便把印着大朵大朵红牡丹图案的花被面覆盖上去,再把用秫秸秆儿扎成的箅子放到上面,用手摁来摁去,待棉絮稍微踏实些后,娘就把比花被面宽出两三指的白被里从四边挽上来,腿跪在上面,然后在头皮上润润针,便飞针走线起来。我在旁边看了,怀疑这还是不是平日动作有些缓慢的母亲。阳光下,清楚可见她的头发和眉毛上落满了细细的棉花绒毛,似一层初霜,闪着亮儿。这就是儿的娘亲啊!此时,八月的阳光照着母亲,照着老屋,而花喜鹊则在枝头跳来跳去,喳喳叫着,伴着娘哼着的好听的小曲,温馨得有让人想落泪的感觉。如果有邻家婶儿上房,就会打声招呼:“给儿子做棉被哪。”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你算猜对了!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听娘那愉悦的口气,就像戏里的花木兰打了胜仗归来一般。

④新棉被做好后,娘从房上抱下来,放到炕头上。这时,父亲收工回来了,摸摸暄腾腾的被子,风趣地说:“嗬!能把人暖和个跟头。”妹妹从学校回来了,嗅嗅被子,说:“好香的阳光味儿!”弟弟从外面疯跑回来了,一见炕上的新棉被,不管三七二十一,跳上去就翻筋斗。父亲在一旁看了笑眯了眼,娘便举起扫炕用的笤帚在弟弟的屁股上轻轻拍打着:“你个猴崽子。快下来,看给你哥弄脏了。”在一床新棉被面前,一家人高兴得像过年。

⑤现在已进入冬季了,夜里比前些日子冷了不少。离家在外的我从橱子里搬出娘做的那床新棉被,捂在身上看书。当打开被子的一刹那,母亲味儿、阳光味儿和着家的气息扑面而来。这足足七斤三两的新棉被,如浸透了阳光的云彩一般,一下子将我包裹起来,还未等把身子捂热,心早已经暖暖地醉了。不如何时,两滴热泪滴到了书本上……

( 1 )选文使用了 ________ 的记叙顺序,叙述了母亲为“我”做棉被的事。
( 2 )第三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 3 )下面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娘立刻就会抬起头来,喜盈盈地回道:“你算猜对了!有了这新棉被,今冬下三尺厚的雪,我也睡得安稳了。”

( 4 )结合选文说说,第5自然段的“醉”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 5 )怎样理解选文中的俗语“秋风凉,娘心慌”?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题目:那一刻,我明白了

提示:在生活中的某一刻,总有些人、有些事、有些场景会让你有所触动、有所感悟,请将这些人、事和感触写下来。

要求:①描写具体,感情真挚。②文体为记叙文,字数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屋檐。上有我”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