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下列对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里是“异”于内地的边城,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B: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正面揭示了戍边将士们的一种矛盾心理。 C: “羌管悠悠霜满地”,夜寒霜浓之时,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 D: 这首词上片描写塞下秋景;下片抒情,集中抒发了成边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建功之志。 |
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忽视母语修养会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日渐逐步消退。B: 为提高市民行车的舒适度,有关部门对多处路井部位进行了整修,解决了颠簸现象。 C: 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D: 日前,分藏两岸六十余年的国画名作《富春山居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合璧”展出。 |
3、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雪打灯”的意思是中秋节晚上如果是云遮月的阴雨天,则来年的正月十五花灯节就会下雪。 B: 话剧综合了文学、表演、美术、音乐、舞蹈等多种文艺成分。它以演唱为主要手段。 C: 古代年龄都有特定的别称,未满周岁的婴儿被称之为“襁褓” D: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样子》《茶馆》等。 |
4、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咫(zhǐ)尺 譬(pì)如 硕腹巨贾(gǔ) B: 肖(xiāo)像 拮据(jū) 谆(zhūn)谆教导 C: 褴褛(lǚ) 窗棂(lín) 奄(yǎn)奄一息 D: 虹霓(ní) 文绉(zōu)绉 越俎代庖(páo) |
5、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撰文(zhuàn) 应和(hé) 星宿(xiu) 咄咄逼人(duō) B: 揶揄(yé) 迤逦(lǐ) 谄媚(chǎn) 言简意赅(gāi) C: 哽咽(yè) 狞笑(níng) 倔强(jué) 苦心孤诣(yì) D: 无垠(yín) 贿赂(lù) 绰号(chuò) 彬彬有礼(bīn) |
6、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中华文化是尚群的文化。小到家庭,大到国家、民族都是群,而群就是公。《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已成为至理名言。 B: 谦谦君子的高贵,在于他们总是俯下身子,伸出手,笑问这世间是否需要帮助。他们俯身的一刹那,温润如玉的素养便如清泉般流出,令世间馨香流淌。 C: 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这种死,是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也是理想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D: 人们常说“人言可畏”。我认为人言既可畏,又不可畏,可畏者,是因为舆论能形成压力;不可畏者,是因为“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
7、 | 暑假里同学们读了不少艾青写的诗歌,对其人其诗有一定的探究和发现。请你根据自己的探究和发现,选择出以下关于艾青“其人其诗”的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 从诗歌风格上看,新中国成立前,艾青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黑暗,讴歌光明;新中国建立后,他又一如既往地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 B: 艾青之所以写下《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长诗,是因为他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被捕入狱,失去了绘画的条件,于是借诗“控诉、抗议”,抒发了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C: 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D: 《我爱这土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悲怆、深沉、坚定,诗中多用修饰语来呈现诗人的情感,如通过“悲愤”“激怒”等词表现沉重,用“永远汹涌”“无止息地吹刮”等短语来表达坚定。 |
8、 |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牛虻máng 诣王yì 驾驭yù 怫然fúB: 提防dī 亵玩xiè 滞涩dài 效颦pín C: 袅娜nà 睥睨bì 悬宕dàng 俯瞰kàn D: 鸫鸟dōng 恪守 kè 一绺liǔ 憬悟jǐng |
9、 | 下列各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谁能断言那些狼藉班班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崛的坟墓呢?B: 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苍海桑田的痕迹。 C: 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D: 眼睛里露出贪婪的目光,心里不住地盘算着:是否可以从中谋取什么利润。 |
10、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 大量事实证明:沉溺于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理性上网。B: 参观邓小平故居,你是周末去呢,还是暑假去呢? C: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将组织完成以“健康生活”为主题的电视活动。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 1 )诗歌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环境,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心情。作为考官,诗人认为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选送的首要依据是________。( 2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闵子骞兄弟两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子骞为其父御②,失辔③,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温,衣甚厚。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其父默然。 选自《说苑》 ①闵子;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古代著名的孝子。②御:驾驶(马车)。③失辔:绳从手里掉下来。 (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①今汝欺我 欺________ ②母去四子寒 去: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母死。其父更娶,复有二子。 ( 3 )本文表现了闵子骞________和________的品质。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从“雾都”到“霾都”
①在中国有一座城市以雾而著称,就是“雾都”重庆。
②重庆多雾,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群山环绕,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很轻易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不过气象部门的统计分析表明,近年来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灰霾天气倒是呈逐年上升趋势。
③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米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在一起,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而词典对“霾”的解释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浑浊现象,能见度小于10公里。而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对“霾”给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标准:“当能见度小于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相对湿度低于80%的为霾。
④据气象部分研究人员所说,重庆由于二战时期的军工开发和以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我们以前认为能见度降低都是雾造成的,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霾。”于是,“雾都”不再有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忧心。而且,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郑州被市民调侃为“宛若蓬莱仙境,郑州成‘雾都’”;乌鲁木齐被戏称为“西部雾都”“‘雾’鲁木齐”……曾经有媒体报道“北京盛夏季节30℃大雾弥漫”,我们已经知道雾是低温下饱和气块的标志,夏季30℃的高温条件下,水汽很难达到饱和程度,出现的肯定是霾。
⑤霾会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会深入到人的肺部,造成人的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PM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分别会增长5%和1%。
⑥中国的“霾都”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地区,霾的日变化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恐怕短期内也很难发生改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悬浮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灰霾还要很久才会消散。
(选自《读者》2014年第3期,有改动)
( 1 )从文中看,“雾”和“霾”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不少于两点)( 2 )第③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 )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霾会降低了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
①“主要”一词能否删去?结合句子内容说明理由。
②“蹿红”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
( 4 )作者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请结合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江南雨
凤潇
①十多年的乡愁,一直是锁在烟里雾里,浸在水中雨中。只要一想起故乡姑苏,最先闪过眼前的,无不是那束剪也剪不断的雨丝。
一
②网师园可算得上苏州园林中温婉秀丽、典雅大方的大家闺秀,为之倾倒者不计其数。
③那一次,我们却是被雨赶进网师园的。口里抱怨着不作美的天公,心里不免有几分扫兴——湿淋淋的“闺秀”,不知还能余几分风韵。再说,冒雨游园,固然风雅,却也实在难免狼狈。
④雨絮絮下个不停。在门廊里等得不耐烦,且顺着游廊走吧,到尽处再等雨停。心里盘算着,脚下便没有停。左一弯,右一转,这廊似乎没了头,高低错落,曲回通达,走一步有一步的意味。廊檐上挂着续续断断的雨,比起那晓晴丽日,竟别有韵致。方才恍悟这廊子竟是没有尽头的,当日建这回廊的用意便是为了雨天游园可免淋漓之苦,顺着它便可游遍了整个园子,不得不佩服前人之匠心。
⑤涟漪的碧水,润泽的粉荷,湿重的石苔,欲滴的翠竹……却原来,这位“闺秀”竟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着实叫我们“惊艳”不已。
⑥眼前回廊蓦转,穿过垂花门,是个小小的天井。四围低低的粉墙环绕,中央一树一花皆无,却在廊下栽着好大一丛芭蕉,被雨洗得枝展叶舒,溢翠流碧,直映得那墙也绿了,廊也绿了。一时竟有些看得呆住了,忘记了举步,只远远地倚着漆彩的廊柱,怔怔地望着那芭蕉,听那雨紧一声、慢一声地打在那宽宽的、绿绿的叶上……
二
⑦就要离开了,心里说不清的缱绻(qiǎn quǎn)难舍。又下雨了,一丝一丝的雨线,似乎在牵绊着我的脚步。
⑧独自在空荡荡的小巷里徘徊,想把那窄窄的碎石小径、爬满青苔的老井、脚下的一丛一丛的蒲公英都摄进眼里、装在心里。
⑨巷口慢慢飘进一朵油纸伞。近了,不是期待中丁香一样的姑娘,而是一位皱缩得像枯树般的老太太。蓝布裤褂,一丝不乱的髻子,手里挽着个小竹篮,上面覆盖着雪白的毛巾——一位寻常的东吴水乡老妇。
⑩侧过身,我让出了窄得只能一个人走过的碎石小径,默默地等老人过去。她却又突然回转身:“姑娘,要买花?”方才注意到老人手中的篮里散出郁郁的香气。老人早已揭开雪白的毛巾,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似乎连雨丝也被染透了。一枝枝含苞的白兰、茉莉、栀子,穿成各种式样,丝绒般的花瓣上还凝着水珠儿,静静地沁着幽幽的香,美得叫人舍不得碰一碰。我惊喜地张大了眼,忙不迭地说:“要,要……”老人用枯瘦粗糙的手拈起一串白兰,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样一双手,竟能种出这样奇迹般的美!“侬是北京来的?”大概老人听出了我的口音,竟和我攀谈起来。于是,我知道了一位普普通通的水乡农妇是怎样含辛茹苦,把去世的丈夫留下的所有重担挑起,又是怎样用一枝枝美丽芬芳的鲜花换来儿子在北京读大学的昂贵费用……
⑪分手了,老人拿起那串白兰,颤颤地别在我胸前,慈爱的眼里闪着光彩:“大学生哪!”我还来不及分辨她是在说我,还是在说她儿子,她已转过身,慢慢走向小巷深处。呆立在雨中的我,被那缕清香萦绕着,良久良久……
⑫几番细雨梦回,忘不掉的,总是故乡的雨丝。于是,悄悄地把它织成一方冰纨,留在记忆里封存……
( 1 )在网师园,作者的感情前后发生了变化:先________,再就是________,接着是________。①十多年的乡愁,一直是锁在烟里雾里,浸在水中雨中。
②又下雨了,一丝一丝的雨线,似乎在牵绊着我的脚步。
( 3 )文章第二部分写到的卖花老妇是个什么样的人?【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