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南京市第九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智取生辰纲》选自元末明初时期,施耐庵所创作的长篇白话小说《水浒》。
B: 莫泊桑,德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我们学过他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C: 课文《故乡》通过“我”回乡的经历,塑造了闰土这个经典的人物形象。
D: 《范进中举》描绘了范进喜极而疯的形象,同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世态炎凉。
2、下列各项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 不闻/爷娘/唤女声
D: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夸张)
B: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反问)
C: 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夸张)
D: 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排比)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是古代抒情类文章的总称;“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或记述功德的文字;“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 《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塑造了宋江鲁智深等一大批人物形象。
C: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旧传是春秋时左丘明所著。
D: 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是其中的作品。
5、

下面这段文字排列的恰当顺序是( )

①杂剧皆为四折,出场人物虽不同,主唱却只有一个人。

②传奇也属于杂剧,但它虽出于杂剧,却和杂剧有不同之处。

③元明时期就有了传奇。

④传奇则不限折数,也不限于一人独唱。

⑤它以南曲为主,在当时的都城演出,成为北京城中的重要剧种。

A: ③②①④⑤
B: ③⑤④②①
C: ②⑤①③④
D: ②⑤④①③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中国诗词大会》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B: 只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在新的一年里,仍将是世界经济最强劲的“发动机”。
C: 电子竞技运动有着明确的回合对抗性或时间对抗性,能够锻炼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D: 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
7、下面关于名著或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 雪》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表现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B: 《星星变奏曲》这首朦胧诗,以象征的手法,用星星象征光明,表达对黑暗冰冷现实的否定,抒发了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的信念。
C: 《蝈蝈和蛐蛐》与《夜》都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代表作,其中《夜》是一首优美小夜曲,营造了静谧、美好的夜景,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D: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摆手舞追忆的是土家族先民创业的艰辛,缅怀的是祖先的功绩,展示的是古往今来的生活场景,涵蕴的是人与社会、人与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它使封闭的山寨__________了,使沉寂的村落__________了,使古老的土地__________了,使天涯的距离__________了……

A: 开明 喧哗 年青 比邻
B: 开通 喧闹 年少 拉近
C: 开放 喧嚣 年轻 咫尺
D: 开朗 喧嚷 青春 缩短
9、

把下面画线的长句改为整散结合的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柿叶一落,槐叶一飘,京华的秋树便相继凋零了;落叶在公园里和马路上,稠密如雨萧萧地下。

A: 公园里,马路上,落叶萧萧地下,稠密如雨。
B: 公园里和马路上,稠密如雨的落叶萧萧地下。
C: 公园里或马路上,落叶萧萧地下,稠密如雨。
D: 公园里与马路上,稠密如雨的落叶萧萧地下。
10、选出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骨huái然wǎng深dài隔
B: 贵yàng装jiàng间bì恣suī
C: 妒jí愤mèn不qiǔ蟹
D: 子rú草mǎng水jí治sāng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遗爱寺

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 1 )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
( 2 )遗爱寺景色如画,请你把它描绘出来。
( 3 )有人说本诗以动衬静,声色相融。自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比较阅读。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易置:撤换。 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

( 1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

①小惠未 ________

牺牲 ________玉帛

③而 ________其粮道

④秦悉 ________之

( 2 )翻译句子。

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②悉更约束,易置军史

( 3 )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________。

( 4 )乙文中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

( 5 )结合两文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那些?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座谈会期间表示:“现在很多人,到什么地方先问‘有没有Wifi’,就是因为我们的流量费太高了!”他对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可以研究如何把流量费降下来,“薄利多销”,在网络上引发了如潮点赞。在某种程度上,李克强总理是在代表千千万万的网民发声,是在为面临网络服务质量不佳与资费过高的用户“维权”。李克强总理敦促“提网速降网费”,不仅关系到普通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更可能影响“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与谁能抢得有关领域的制高点。

材料二:如今,手机款式不断翻新,功能不断增多。中国城市学生几乎人手一机。农村学生使用手机也逐渐多了起来,一年前只有10%,现在已达到40%以上。手机进校园,不仅浪费了学生许多学习的宝贵时间,影响听课效率;容易滋生事端,学风涣散,还严重败坏考风,各种事故防不胜防。目前美国大部分学校不允许学生使用手机;意大利2007年起就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学生在教室使用手机,芬兰禁止无线通讯公司直接向青少年推销手机入网等移动通信服务,否则将被处以10万欧元的罚款;2009年1月,日本文部科学省要求禁止学生携带手机上学,并要求制定高中学生“禁止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等规定;同年8月,印度教育中央委员会要求中学将手机禁用范围从教室扩展至整个校园;2009年10月9 日,法国参院通过法案,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在中国,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材料三:

中国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统计图表

( 1 )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总理敦促网络提速降费。
B: 国内外都认为,手机进校园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C: 手机的使用如此普遍,说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之快,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
D: 我国对中学生能否带手机进校园,还没有明确的规定。
( 2 )你从材料三的调查图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 3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看法和建议。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目 送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 1 )文章题为“目送”,描写了“我”目送_______和________的经历。

( 2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从结构上看,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结合上下文,回答“我”“落寞”的原因。

( 3 )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画线句子中“一扇紧闭的门”的理解。

( 4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结尾段这句话的理解。(提示:可以结合加点字来分析)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有如一股奔流,没有暗礁,激不起美丽的浪花。——罗曼罗兰

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跟稚嫩的自己告别。也许路途有点艰辛,有点孤独,但熬过了痛苦,我们才能得以成长。——海子

以上文字给了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自选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确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心碎的痕迹”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