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花蕾(lěi) 档案(dàng) 挑剔(tī) 叱咤风云(zhà) B: 隽永(jùn) 绯红(fěi) 瑰丽(guī) 风雪载途(zài) C: 巢穴(xué) 两栖(xī) 犷野(kuàng) 无懈可击(xiè) D: 瓶颈(jìng) 纤细(qiān) 克扣(kè) 怏怏不乐(yāng) |
2、 | 下列选项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让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B: 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让该片屡屡赢得纪录电影的市场记录。 C: “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D: 相关专家呼呼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
3、 |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那美丽的青藏高原上,是藏族人民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删掉“在”和“上”) B: 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删掉“具有真知灼见的”) C: 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把“传统”改成“作风”) D: 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去掉“防止”或“不”) |
4、 | 找出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 ) A: 峰峦 弥漫 凌纱 葱宠 B: 征兆 骸骨 潜行 裹藏 C: 轻盈 鱼鳞 连绵 绸带 D: 崩塌 谚语 畅谈 海域 |
5、 | 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中有对严谨治学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的由衷敬意,有对范爱农的永久恨意,有对阿长的深切感激和怀念。 B: 《水浒传》中的李逵,绰号“急先锋”,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中有细,爱憎分明。 C: 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D: 《西游记》中,“大闹天宫”表现了孙悟空敢作敢当、不畏强权的精神;“三打白骨精”让我们看到嫉恶如仇、除恶务尽的悟空;“三借芭蕉扇”则表现了孙悟空的有勇有谋、藐视权贵。 |
6、 | 下列关于课文《羚羊木雕》运用插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B: 插叙的内容充分刻画了万芳的“仗义”形象,既为结尾万芳谅解了“我”做了铺垫,也是全文故事发展的起由。 C: 插叙内容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伤害孩子纯真感情的做法。 D: 插叙部分内容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太紧密,是可有可无的。 |
7、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沉湎(miàn) 狩猎(shòu) 锐不可当(dāng) B: 炽痛(chì) 田圃(pǔ) 黯然失色(àn) C: 寒噤(jìn) 骄奢(sē) 恪尽职守(kè) D: 狂澜(lán) 诀别(jié) 跟踉跄跄(liàng qiàng) |
8、 | 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朗润/酝酿 静谧/奥秘 企盼/杞人忧天 B: 惩戒/呈报 睫毛/轻捷 寂寞/沉默寡言 C: 妥当/铃铛 澹澹/屋檐 益处/见异思迁 D: 吝啬/干涩 博学/渊博 草垛/咄咄逼人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多阅读,是能否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B: 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和工期都十分沉重和紧张。 C: 电视台频繁地在观众等待下一个节目的时候播送广告,使观众很有意见。 D: 通过这次春季运动会,同学们更加热爱体育运动了。 |
10、 | (题文)选出依次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 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自己。读有益的书,你会发现 的心平息下来了,有种 的感觉,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 ,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 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A: 焦躁 豁然开朗 困惑 蕴藏 B: 焦虑 豁然开朗 疑惑 蕴含 C: 焦躁 茅塞顿开 困惑 蕴含 D: 焦虑 茅塞顿开 疑惑 蕴藏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1 )一,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景致?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2 )诗的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古镜 余于谯亳得一古镜,以手循①之,当其中心,则摘然如灼龟之声②。人或曰:“此夹镜③也。”然夹不可铸,须两重合之。此镜甚薄,略无焊迹,恐非可合也。若使焊之,则其声当铣塞④;今扣之,其声泠然纤远。既因抑按而响,刚铜⑤当破,柔铜不能如此澄莹洞彻⑥。历访镜工皆罔然不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循:抚摸。②摘然如灼龟之声:开裂似地发出像灼烤龟甲的声音。③夹镜:带夹层的镜子。④铣塞:滞涩不通畅。⑤刚铜:硬铜。⑥澄莹洞彻:澄明透亮。 ( 1 )下面选项中符合“此镜甚薄”中“甚”字意思的一项是( )A: 过分 B: 超过 C: 很;极 D: 什么 ( 2 )请用“/”为文中划线句断句。 历访镜工皆罔然不测 ( 3 )本文写“循”和“扣”时发出的声音引起了人们怎样的疑惑?突出了古镜什么特点? |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还是要提倡说真话
①不知何时何因,“提倡说真话”成了一个引人关注的课题,而谁能讲真话谁也就有了值得大家称道的美德。可见讲真话之难。如果不难,也就用不着“提倡”了,也算不上什么“美德”了。
②古今中外从未听说过谁以讲假话为荣,也从未听说过有人公开去赞美一个天天讲假话的骗子。因为大家都知道讲假话违背天理正义,只有讲真话才是做人的本分。一个人一生讲真话,即使没有高官厚禄、荣华富贵、辉煌业绩,但他可以毫无愧疚地说自己达到了做“人”的起码标准。相反,如果一个“伟人”说假话连篇累牍,习以为常,则距离做“人”的标准也就非常之遥远了。我看,说真话假话也是道德范畴美与丑的分野。
③楚楚风范,甚至有些假话比真话还悦耳动听,所以孰真孰假还需要人们动一番脑子。有些假话,可能永远不被说破,而有些假话则很容易被戳穿。如过去说亩产能达到几千斤几万斤粮食,有实践经验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但为什么那假话能风靡全中国呢?可见,鉴别假话还不算太难,最难的是敢于揭露那些说假话者。所以就有了“提倡说真话”这个课题。讲真话必然要涉及讲假话者和爱听假话者,就要冒一点风险。如果你讲的真话是诸如夏天太热冬天太冷之类,当然不会有人找岔子。如果是说个别单位假报成绩:他那里学雷锋仅在嘴上说说就吹嘘成已经“扎扎实实”、“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了;他那里仅订出几条廉政措施公之于众就夸耀成绩如何辉煌,而实际上贪污受贿、请客送礼、行业不正之风依然如故。当人们都在兴高采烈为那些虚假的东西拍手叫好的时候,你在那里揭老底岂不讨人嫌?!轻则说你不识时务,重则说你戴着有色眼镜专看阴暗面。所以讲真话需要勇气,需要胆略,一不怕讥笑,二不怕孤立,三不怕栽赃陷害,相信真理的声音终究不会窒息的。
④敢于讲真话就是针对讲假话的,而且不是针对一般无关宏旨和大局的讲假话,主要的是针对那些当权者为自己升官发财牟取私利所讲假话说的。这些人手中有权,一句话就能使你受到伤害。你要讲真话揭露人家,自己首先要做到无私无畏,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一个人死都不怕,别人也就奈何你不得了。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为端正党风和社会风气做出了贡献,就当前来说,这也是十分难得的。
⑤提倡人们讲真话能为讲真话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是一个地方兴旺发达的表现。如果人们在谎言和空话面前无动于衷,人云亦云,那么那个地方的工作十之八九是不能真正开展并取得成效的。有识之士应该碰碰这个地方。我们党确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小平同志关于讲实话办实事的教导,就是我们手中的武器,有了这个武器,正气必然战胜邪恶,阳光必然战胜阴霾。
生命的声音
那是发生在一次煤矿透水①事件中的故事。
他被困在矿井下,四周一片漆黑。卧在一个几十米高的工作台上,两天两夜了,他的精神已经临近崩溃。
他知道自己这一次是在劫难逃了。
一个人孤零零地身处千米以下的矿井中,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更没有一点声音,不说饿死,憋也会把人憋死。
他听老矿工说过,以往煤矿透水事件中死亡的人,很少是饿死或窒息死亡,大都是精神崩溃,在救援队伍还未到来之前,先绝望死去。
一般人是肉体死了,而后精神随之消失;而精神绝望的人,一般都是精神死去,而后肉体也随之死去。
他就属于后者。他放弃了,与其这样孤孤单单地熬下去,这样在孤独中无望地等待,还不如早些死了,早些解脱。
黑洞洞的煤坑里什么也没有,除了死亡的影子紧紧地跟随着他,咬噬着他的肉体、咀嚼着他的灵魂之外,什么也没有。这时,若有一点儿声音,哪怕是对他最恶毒的诅咒,不,即使是一双手打在他脸上发出的声音,也会让他欣喜若狂,从而从恍恍惚惚中醒来,重新振作起来。
但没有,一点儿也没有,连一块坷垃滚动的声音都不再有。
迷迷糊糊地,他感到光着的膀子上有点痒,下意识的用手去挠。同时,有一个声音响起,声音很小,若有若无,但在他耳中听来,却如巨雷一样惊天动地。
嗡——分明是蚊子的声音。
他悚然一惊,忙坐起来,听着这天外之音,细细的,一波三折,时断时续。一会儿离他耳朵近了,很是清楚,如二胡的尾音;一会儿又远了,像梦的影子,让他努力侧着耳朵去寻。
这大概也是一只饿极了的蚊子,已临近死亡的边缘。他暗暗地叹了一口气。
当这只蚊子再一次落在他的脖子上时,他一动不动。他清晰地感觉到这只蚊子几只长长的脚在皮肤上爬动。接着,是一只管子扎了进去,吸他的血。
他如老僧入定②一般,静静地躺在那里,一动不动。
蚊子吸饱了,飞起来了,嗡嗡地唱着。真好听。它飞向哪儿,他的头就转向哪儿。一直到它飞累了,停了下来,他也停止了寻找。他想打开矿灯去看看,可又怕惊吓了它。
这一刻,他的心宁静极了。
他知道,他还活着,他不孤单,也不感到黑暗,至少,这儿还有一个生命陪伴着他。虽然它那么小那么小,可此时,他们互相是对方的全部,包括希望,包括精神,也包括生命。
要活下去,他想,生命之间是相互关心的,尤其在患难中更是需要相濡以沫。他相信,外面的工友们一定在千方百计地设法营救自己,他们绝不会坐视不管。
他没有别的吃的,就将煤撮着一点一点往胃里咽。他听说过,有人在煤坑里就曾以吃煤救过命。
此后的五天,他就以听蚊子叫和吃煤延续着自己的生命。
第六天,一道亮光倾泻而下。他得救了。
当他被救出时,耳边依然听到嗡嗡的唱歌声。
他的眼睛被包着,看不见,但分明感觉到了蚊子飞走的姿势,矫健,优美,绝不拖泥带水。他想,生命是多么美好啊,正是在相互支撑相互扶持中,才显得丰富多彩而毫不孤单。
【注】①透水:指地下矿井或地下隧道等因地下水渗透过多而被淹,有时还导致矿井、隧道等塌方而堵塞通道。②入定:佛教徒的一种修行方法,闭着眼睛静坐,控制身心各种活动。
( 1 )本文标题“生命的声音”有哪几层含义?心理变化:孤独绝望→悚然一惊→________→________→百感交集
变化原因:________。
( 3 )结合文章内容推断“相濡以沫”这个成语的意思,并探究文中矿工与蚊子是如何“相濡以沫”的?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若选(一):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若选(二):请自拟文题,然后作文。
(一)请以“将 化作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二)“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从这首诗中,有人读出了不必踏破铁鞋,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有人读出了若没有追求的过程,也许无法学会珍惜……请以“学会珍惜”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有真情实感,恰当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容易显露个人信息的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