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扬州邗江区实验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马航失联事件牵动亿万民众的心,人们在心中为失联人员默默祈祷
B: 众目睽睽的世界杯足球赛在人们的期盼中拉开帷幕。
C: 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将中国美食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另观众回味无穷
D: 近日南方连续暴雨,大家对受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
2、下列诗句的意思与“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相近的一项是( )
A: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B: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C: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裴多菲)
D: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3、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枢(shū)纽 粗犷(kuǎng) 茅塞(sè)顿开
B: 管辖(xiá) 悯(wǎng)然 泰然处(chǔ)之
C: 愠(wēn)色 冰窖(jiào) 锐不可当(dāng)
D: 附和(hè) 造诣(yì) 杞(jǐ)人忧天
4、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班长走上讲台,连珠炮似地发了一通脾气,弄得大家莫名其妙
B: 这个扫街的老奶奶的劳动也许是微不足道的,但又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我们的城市需要“美容师”。
C: 如果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D: 我军坚守阵地一天一夜,牺牲惨重,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后援部队终于赶到了。
5、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xuàn)风 优雅 夺(kuí) (qiāo)首而望
B: (shùn)间 精采 (lüè)过 (qiāo)然不惊
C: 气(fēn) 沸腾 (xiāo)洒 (bǐng)息敛声
D: 慷(kāi) 绷直 (shà)那 由(zhōng)赞赏
6、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花朵怒放者,树叶鼓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生长,暑期被一片绿的海面吸收着。
B: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C: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D: 清晨,雨悄然地洒着,轻轻地给大地盖上了一层透明的薄纱。
7、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掺杂 旁鹜 断章取义 刻骨铭心
B: 眺望 扶掖 重蹈复辙 自知之明
C: 处罚 庸禄 神情恍惚 迷惑不解
D: 阴晦 亵渎 化为乌有 强聒不舍
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暴力恐怖案件不再发生,各地交通部门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 临近期末,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C: 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9、

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军士吏被甲
B: 入则无法家拂士
C: 丈夫之冠
D: 始一反焉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冬天,在院中,在很高的枯枝上,常蹲着一对硕大的乌鸦,连大嘴都是漆黑的。
B: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有一批庞大的义务灭虫队伍,这就是常年守卫在森林.果园.庄家和田野中的食虫动物。
C: 它们很准时,人们飞出飞进按着他们的钟点劳作休息,倒是能起到生物钟的作用。
D: 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的优越程度。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1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 2 )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回答相关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芳草美陶后有闻
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神情与苏、黄不
C: 率妻子邑人来此境佛印类弥勒
D: 问今何世斯陋室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武陵人捕鱼为业为宫室、器皿、人物
B: 渔人甚异之何陋之有
C: 屋舍俨然若听茶声然
D: 遂与外人间隔选贤与能
(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
B: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
C: 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D: 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永远的坐票》回答问题。
生活真是有趣:如果你只接受最好的,你经常会得到最好的。
有一个人经常出差,经常买不到对号入座的车票。可是无论长途短途,无论车上多挤,他总能找到座位。
他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耐心的一节车厢一节车厢找过去。这个办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高明,但却很管用。每次,他都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走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是每次他都用不着走到最后就会发现空位。他说,这是因为像他这样锲而不舍找座位的乘客实在不多。经常是在他落座的车厢里尚余 若干座位,而在其他车厢的过道和车厢接头处,居然人满为患。
他说,大多数乘客轻易就被一两节车厢拥挤的表面现象迷惑了,不大细想在数十次停靠之中,从火车十几个车门上上下下的流动中蕴藏着不少提供座位的机遇;即使想到了,他们也没有那一份寻找的耐心。眼前一方小小立足之地很容易让大多数人满足,为了一两个座位背负着行囊挤来挤去有些人也觉得不值。他们还担心万一找不到座位,回头连个好好站着的地方也没有了。与生活中一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害怕失败的人一样,永远只能滞留在没有成功的起点上一样,这些不愿主动找座位的乘客大多只能在上车时最初的落脚之处一直站到下车。

( 1 )为何文中的这个人每次都能找到座位?

( 2 )多数乘客不愿主动找座位的原因有哪些?

( 3 )作者用不愿意找座位的乘客象征生活中的那些人?

( 4 )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富哲理性?请摘录下来并谈谈你的认识和理解。

阅读《话说重阳》,完成后面的题。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关于重阳节的名称,据魏文帝曹丕说,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故称之为“重阳”,也叫做“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zhūyú),以求长寿。重阳节民间还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
重阳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这个节日和历史上许多有名的文学家有关。唐朝诗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看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就是一首最为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其他诗人,凡写重阳,大多要提到登高和插茱萸这两件事。
茱萸是一种可以做中药的果实,《本草纲目》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重阳插茱萸,目的在于除虫防蛀。因为过了重阳节,就是十月小阳春,天气有一段时间回暖;而在重阳以前的一段时间内,秋雨潮湿,秋热也尚未退尽,衣物容易霉变,这时必须防虫。茱萸有小毒,有除虫作用。
至于登高,重阳节期间秋高气爽,适宜于登高望远,这大概也是后来重阳登高发展为以游览活动为主的重要原因。除此以外,民间恐怕还有生产上的原因。重阳时节,秋收已经完毕,农事比较空闲,这时山野里的野果、药材之类,正是成熟的季节,农民纷纷上山采集。农民管这种采集叫“小秋收”。登高的风俗最初可能就是从这上面来的。
重阳节登高,本来是要登山的,但平原地带,没有山,怎么登呢?这个问题大概古人是早已考虑到的,因此在重阳登高的习俗形成之初,就把它叫做“登高”而不叫“登山”。宝塔、城楼,通常都很高,是个理想的登高场所。没有塔和城楼的地方,总有亭台楼阁,也可以凑合。反正找一个比较高点的地方,大家去登临一番,意思也就到了。因为“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也有步步高升的含意。这就是旧时人们非常重视重阳节登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老人节”或“敬老节”,多少也有这个意思。但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实质内涵,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 1 )用简要的语言说出“重阳”得名的由来,并列举出它的几种不同的名称。

( 2 )风俗习惯的形成,往往与人们日常的生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重阳节也不例外,根据上文内容,试作简要分析。你还能另外举出一个类似例子吗?

( 3 )重阳登高,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文内容,试从“文化”角度加以简要分析。

( 4 )你赞不赞成把重阳日定为“老人节”或“敬老节”?两个名称中你更倾向用哪一个?(都要简要说明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④不得抄袭。
(1)在鲁迅先生眼中,“百草园”是永远的最美,他那样动情:“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 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在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感受过这样的永恒;那段日子,一定盛满了……请以“永远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
(2)阅读下面这段话,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阿达尔切夫说过:“生活如同一根燃烧的火柴,当你四处巡视并确定自己的位置时,它已经燃烧完了。”
不要做涧底静止的石子,任时光如水自梦里流泻而过;不要做空中游移的白云,让浮萍留下一点浅波碧痕。要做就做那奔腾千里的河,云蒸霞蔚,汇吐聚纳,日夜向着大海进发;要做就做那永不停息的风,一季有一季的着色,一程有一程的领略;要做就做那参天直立的树,根深深地扎进黑暗的泥土,枝高高地伸进光明的苍穹,一树繁花,一树硕果,每片叶子都是一首歌。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原來、心會痛”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