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通过观看电影《摔跤吧,爸爸》,我重新认识了“虎爸狼妈”的必要性。 B: 能否杜绝餐桌上的浪费,关键在于人们的正确认识和自觉行为。 C: 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D: 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
2、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陋室铭》《马说》和《小石潭记》这三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刘禹锡、韩愈和柳宗元,他们都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B: 杨修、香菱、吴用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三国演义》、清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的《水浒》。 C: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戴望舒的《我用残损的手掌》,都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祖国土地的无限热爱之情。 D: 《皇帝的新装》和《丑小鸭》都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品,其中《丑小鸭》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成才。 |
3、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校的教学改革近年来在保持外语特色的前提下,学科竞赛成绩取得进步,物理竞赛率先取得突破,数学、生物、计算机竞赛捷报频传,不少同学通过竞赛获得保送北大清华的资格。 B: “上海合作组织”的倡议得到各成员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C: 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D: 随着“萨德”的部署,中韩关系明显转冷。中方通过限制韩剧播放、进行消防部署等对韩国在华企业施加压力,韩国政府对此表示了担忧。 |
4、 | 对下列几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②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③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④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A: 拟人;比喻;拟人;拟人 B: 拟人;拟人;比喻;拟人 C: 比喻;拟人;比喻;拟人 D: 比喻;比喻;比喻;拟人 |
5、 | “拆字对联”是一种活泼精巧的对联样式,体现了汉字之美。下面四剐对联中不属于“拆字对联”的一项是 ( ) A:![]() B: ![]() C: ![]() D: ![]() |
6、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劲爆/劲头 脖颈/引颈受戮 鱼目混珠/混为一谈 B: 挎包/跨栏 箴言/三缄其口 峥嵘岁月/铁骨铮铮 C: 逶迤/推诿 褒贬/针砭时弊 曲高和寡/和颜悦色 D: 陨落/殒命 弹劾/言简意赅 冠冕堂皇/冠状病毒 |
7、 |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我国进入快速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 B: 2019年6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宣布,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标识的所有权属于国务院新闻办。 C: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约占在美留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D: 一座大型冰川湖一夜之间突然干涸,通过对湖床进一步地勘察,使科学家认为裂缝是湖水巨大的压力造成的。 |
8、 | 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禀赋(bǐn) 啜泣(chuò) 潸然泪下(sān) B: 澎湃(pài) 甬道(yǒng) 露出马脚(lù) C: 脱臼(qiù) 热衷(zhōng) 颓垣断壁(yuán) D: 纽带(niǔ) 绽出(diàn) 擅自做主(shàn) |
9、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冗长(rǒng) 阴晦(huì) 脍炙人口(huì)B: 吮吸(yǔn) 忸怩(ní) 未雨绸缪(móu) C: 砭骨(biān) 皲裂(jūn) 笑容可掬(jū) D: 分外(fèn) 慷慨(gài) 惨绝人寰(huán) |
10、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学校对极少数不尊重教师、无理取闹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 在教育部公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中,对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了微调。 C: 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对初中生可能比较陌生,但对语文老师却是熟悉的。 D: 经济是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加速培养出大量的高水平技术、管理人才。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 1 )试品析“波撼岳阳城”中的“撼”字的艺术效果。( 2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①与友期行________ ②尊君在不________ ③相委而去________ ( 2 )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3 )下面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B: 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 “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 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
那个孩子
朱萍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孩子懊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果然,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孩子早晨醒来,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出息。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子僵在那儿。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这一刻,孩子很后悔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
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但不敢把这种兴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在边上听孩子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一句嘴,生怕惹笑话,让孩子没面子。父亲承担了泡水的任务,这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他一趟趟地跑开水房。几个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无所谓了。孩子本来也无所谓,但看到同学以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就有些愤怒,有些酸,还有一些……大概是来自血缘的天然亲密,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侮辱似的。在下一个同学让父亲去开水房时,他坚决地冷冷地说:“你自己去。”那个同学怔了一怔。父亲看有些僵,忙说:“我来我来。”“不,让他去,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孩子一点儿都不让步。那个同学便自己去了。在后来的旅程中,孩子还和同学一起打牌,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这些同学变得很客气了。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望着相依相守的父母,他心里涌起了一股怜悯和抱歉,还有杂七杂八包含在一起的感情。
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儿地帮他报名找宿舍。他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他们也不回嘴,还是很起劲儿地跑前跑后。到了宿舍,父亲帮他挂帐子,把床量了又量,孩子觉得烦,还有些害羞,好像他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似的。母亲说:“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会摔下来啊?”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母亲又说:“你翻身小心些啊,你小时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不过你嘴馋,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孩子那一刻心变得很软,他想在他那样小的时候,必定很依恋父母,会笑着往父母怀里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嫌这嫌那的。他的父母那时必定还很年轻,有乌黑的头发和活泼的笑。他看了看母亲掺着银丝的头发,心更加软了。便说:“我会当心的,我不会掉下来的。”母亲好像就等他这句话似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
孩子让他父母去招待所住。父母嫌贵,说不远的一个地下室很便宜,才4块钱一张床。孩子一定要他们去住招待所。最后发了火,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去住了。
第二天母亲告诉孩子,招待所有热水洗澡。“我和你爸洗得很舒服。好久没洗过这么舒服的澡了。”母亲的表情很舒畅。父亲却很紧张地告诉孩子,说其他学生家长说,食堂饭菜很差,“你千万不要省啊!”父亲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不惯就到外面去吃,不要心疼钱,知道吧?”孩子答应了,父母就有些放心有些不放心地乘火车回去了。
晚上,孩子无论如何睡不着。他想洗了一个热水澡便如此快活的母亲,想殷殷关照他的父亲。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平时都很节俭。他们是那样平常,但是这世上最爱他的就是这两个人,贴心贴肺地爱他,甚至忍受他的不耐烦、冷淡。他想像、崇拜明星啊,市长啊,甚至医生啊、工程师啊,他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但他小人物的父母,那般那般地爱他,爱得那样深。孩子又哭了,哭得好伤心。
后来,孩子长大了,工作了,有了一点成绩。他知道,他的这些成绩一半是给父母的,让父母可以骄傲。但孩子表面上对父母还是淡淡的,偶尔的关心也是粗着嗓门,但心里却很爱很爱他的父母。那种爱,或许与生俱来藏在心底,只是那个夏日方才浮出水面。
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
(选自沈阳出版社《我曾把春天丢了》2003年4月版有删改)
( 1 )选文形象地描写了孩子成长的过程。请根据主要情节,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母亲嗓门很高地和邻居说话时,孩子________;父亲给同学倒水受到轻慢时,孩子________;________时,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心软了;父母殷殷关照乘车回去后,孩子________。
( 2 )孩子对父母由烦到尊重的情感变化缘于哪件事?请把文中表现这一变化的句子写在下面。①母亲一如既往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
②母亲的表情很舒畅。
( 4 )文章表现手法独特,虽然通篇都以孩子的视角叙写故事,但结尾却说:“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如果将这句话改为“那个孩子是我”好不好?为什么?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二十四节气之秋分
余世存
①当太阳抵达黄道180度时,阳光直射地球赤道;这一天即为每个太阳回归年的9月23日前后,这天地球上昼夜均分,白天、黑夜各占12小时,人们命名为秋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②秋分日,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隆水,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但秋分之后的日降水量不会很大。南、北方的田间耕作各有不同。北方谚语说,“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南方谚语是,“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则反映出江南地区播种水稻的时间紧、秋季降温快的特点,使得秋收、秋耕、秋种的“三秋”大忙显得格外紧张。秋分棉花吐絮,烟叶也由绿变黄,正是收获的大好时机。华北地区已经开始播种冬麦,长江流域及南部广大地区正忙着晚稻的收割,抢晴耕翻土地,准备播种油菜。秋分时节的干旱少雨或连绵阴雨是影响“三秋”正常进行的主要不利因素,特别是连阴雨会使即将到手的作物倒伏、霉烂或发芽,造成严重损失。故乡村经验是,“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③秋分之后,降雨量开始减少,气候越来越干燥,很多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皮肤干燥、咽干唇裂、鼻子出血、干咳少痰、心烦、便秘……即使喝一大杯白开水,仍然难以解渴。这种现象被称为“秋燥”,应对秋燥的方法只能是静心,是韬光养晦。
④无论是物候显象,还是人体征兆,都在提醒人们要换一个活法,即进入不同于春夏的另外时空中去。这个节气的律令既是告别,又是新生。既是告别旧的时空,又是进入新的时空。宋代词人柳永曾经写江南秋天的美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据说,在北方感受秋天萧索的金国皇帝完颜亮越看越羡慕,当看到后面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油然而定“投鞭渡江之志”,生“侵吞南宋之心”。可见,秋分在提醒人们要寻找新家园。
⑤从大自然的角度看,无论如何寻找,伙分的本质在于收养。春生春种,秋收秋敛。秋分意味着隐居、避让,意味着独立不惧,遁世无问。有心的农民会在秋忙空闲之际,检查、修缮房屋,欧美国家那些勤劳的农民则会刷漆、换地板、换门窗,使房子焕然一新,以迎接冬天。
⑥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是一个重要日子。如果说春分时万物都在生发,都踏上了征程,都有无限的可能性;那么秋分时就是收敛,在告别,在隐居。
(选自2015年第20期《国家人文历史》,有删改)
( 1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 2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划线词语具体指什么。这个节气的律令既是告别,又是新生。
( 3 )第②段划线词语“很多”能否删掉?为什么?( 4 )选文多处运用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欢歌笑语飞出课堂洒在山间野外时,你会感到“有这样的活动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当理想为你插上腾飞的翅膀时,你会感到“有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
请以“有 真好”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补全题目再写作②立意自定,500字以上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名称和人名,(可用A、B、等字母代替)卷面要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