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平煤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一项是( )
A: 仲裁 和颜悦色 络绎不绝
B: 遏制 交头结耳 藏污纳垢
C: 嶙峋 重峦叠嶂 抑扬顿挫
D: 擅长 惟妙惟肖 屏息敛声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大惊 不知有汉
B: 武陵人捕鱼业 不足外人道也
C: 便船 屋俨然
D: 不出焉 不得路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
B: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至爱亲情,血浓于水。
C: 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D: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播出时,引起了一场关于反腐的大讨论。
4、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狭(ài) 根问底(páo) 和 大相
B: 锢(jīn) 人听闻(hài) 不关心
C: 缈(piāo) 人忧天(qǐ) 热 惊慌失
D: 戒(chéng) 神采奕(yì) 滑 见异思
5、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都市快报》全新推出“微博爱心拍卖”单元,在这里,无论是慷慨的竞拍出价还是简单的转发,只要动动鼠标,片刻之间你就完成了爱心的传递与会聚。
B: 西溪自古就被文人视为人间净土、世外桃园。秋雪庵、梅竹山庄、西溪草堂在历史上都曾是众多文人雅士开创的别业,他们在西溪留下了大批诗文辞章。
C: 儒雅内敛而不事张扬,孜孜以求而坚韧不拔,宠辱不惊而镇定自若,这种风范值得我们推崇。
D: 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心浮气躁、急功进利的不良风气,在这种风气的裹挟下,有的人也就身不由己,随波逐流了。
6、

填入下面文字中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_______________,又来了一场沁人心脾的冷雨。

A: 刚吹过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
B: 一阵乌云刚刚布满天空
C: 刚飞过一群欢叫的大雁
D: 一堆堆令人生寒的积雪还依稀可见
7、

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地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 ;梵高的破碎, ;贝多芬的破碎,

①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 ②源于她历尽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和超脱 ③是太阳用金黄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

A: ③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①
D: ②①③
8、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留(zhì) 下(huī) 难(jié) 重蹈覆(zhé)
B: 旁(wù) 渎(x ié) 噪(guō) 一黄土(péng)
C: 智(ruì) 落(yǔn) 相(qiè) 然无累(guó)
D: 扶(yè) 睢(zì) 别(yě) 竭驽钝(shù)
9、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王为人热情,无论遇见谁都要拉着别人嘘寒问暖,强聒不舍 , 大家都特喜欢同他聊天。
B: 看着别人在联谊会上有说有笑,自己却在角落里默默不语,显得鹤立鸡群 , 心里很不是滋味。
C: 中国南极科考队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在南极成功架设了天文望远镜。
D: 小刚的作业字迹潦草,杂乱无章,如群蚁排衙
10、

划线俗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他努力回忆着师傅讲解的技术要领,顺利完成了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赞扬。
B: 他吸取了一次次失败的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在青年工人操作比赛中夺得第一名,验证了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
C: 你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仅仅因为他这一次表现好就忘了他过去所犯的错误给我们造成的伤害。
D: 飞车抢夺的罪犯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想法频繁作案,抢夺了大量财物,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曲,完成下列小题

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渓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 1 )这首小令所写时节是( )

A: 早春
B: 暮春
C: 盛夏
D: 初冬
( 2 )下列作品中与这首小令表达的情感相似的是( )

A: 《天净沙•秋思》
B: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C: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D: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有龙则________

②谈笑有鸿儒________

③可以素琴________

④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B: 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C: 文章从自然环境、交往人物和生活情趣等方面表现了陋室不陋。
D: 作者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的品德高尚。
( 4 )古代的文人大多喜欢用“托物言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那么作者借陋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和志趣?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植树的牧羊人》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②那是在1913年,我的一次旅行。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罗旺斯高原,来到阿尔卑斯山地,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放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一棵树也没有。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一座尖塔倾圮的教堂,显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但是现在却毫无生命的迹象。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我的水在两天前就喝光了,所以急需找到饮用水。我原本以为村子里应该有水井,找到时才发现,它早已干涸。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心想:要找到水,恐怕是没指望了。

③就在我爬上一个山坡时,忽然看见远处山谷似乎有人影,开始还以为是棵枯树,但我还是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的一群绵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汲水给我,井水甜丝丝的。他很少说话,但我感觉他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坚强的人,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看得出,这是他一点一点在这个荒凉的高地砌起来的,屋顶很严实,风吹过屋顶的瓦片,发出仿佛浪花冲到岸边拍打海岸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洁,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灰尘,猎枪刚上过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汤。他的胡子刚刚刮过,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补丁针脚细密,几乎看不出来。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递上烟草袋,他说他不抽烟。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不一会儿,他拿出一个小袋子,倒出一堆橡实,然后一颗一颗仔细地拣着。我好奇地问:“你在做什么?”他回答:“我要选一百颗种子,明天种。”他极其认真地把饱满、无裂缝、个头大的橡树种子挑拣出来,十颗一堆地放好,全部弄好后,我们就去睡了。

④第二天清早,我请求他让我在这里再住一个晚上,其实再待一天并非必要,只是受了好奇心的驱使,想要了解他更多一点儿,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够扰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儿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昨夜精挑细选的橡实,连同袋子,浸到一桶水中,背着那桶水离开屋子。他带了一根铁棒,大概像拇指那么粗,一米半长。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拿起铁棒向下戳一个坑,轻轻放入一颗橡实,再仔细覆盖上泥土。就这样一颗一颗耐心地种下橡实。我好奇地问:“这个山坡是你的吗”“不是。”“那么这是谁的土地呢”“不晓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他一心一意把一百颗橡实都种了下去。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实。这其中只有两万颗发了芽,长成树苗;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之中,又只有一半能逃过干旱的气候和野鼠的啃食,存活下来。他今年五十五岁,名叫艾力泽·布菲,以前在平地有一个自己的农庄,不幸的是他先失去儿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决定搬到高地。“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地种树呢?”我问。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就显得没有生机。反正他没重要的事情做,那就种树吧,好给大地上带来些生气。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 1 )结合文中直接描写牧羊人的句段,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2 )“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有怎样的寓意?
( 3 )选文第②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 1 )用简洁语言概括“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所指代的内容。

( 2 )文中的“我”已经脱险,投入父亲强壮的手臂中却“啜泣”了,为什么?

( 3 )找出描写“我”下悬崖时心理变化的词语,将其填入下面小括号中。似乎能办得到→( )→( )→( )

( 4 )你从选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习,本又是鸟反复练习飞翔。后泛指反复地学,使熟练掌握。

材料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请根据你对上面材料中“习”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联系生活实际,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花前月下只为尔停留”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