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裹藏(ɡuǒ) 悄然(qiāo) 骸骨(hái) C: 叹服(tàn) 潜行(qián) 躯壳(ké) D: 猛犸(mǎ) 皱纹(zhòu) 腐朽(fǔ) |
2、 | 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 原句: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改句:只要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就会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B: 原句: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改句: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白色梨花开满枝头! C: 原句: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改句:鲁迅先生对写信写得太草率的青年人是深恶痛绝之的。 D: 原句: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改句: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地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 |
3、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惭愧 渊博 倜党 小心冀冀 B: 恭敬 取决 澄清 喜出望外 C: 淡雅 造访 端庄 诎诎逼人 D: 感慨 沉寂 决别 自做主张 |
4、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影“雨中的树”是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的重点影片,讲述的是李林森正直为官、诚心为民,最终操劳过度,不幸病逝的故事。B: 很多市民向记者打听: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有哪些旅游项目?可以品尝到哪些美食? C: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D: 商店门前的告示版,全是“大减价”“大甩卖”“跳楼价” ……云云,好像他们都在做赔本 |
5、 |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运用对偶和比喻,表现了水多、柔的特点) B: 四月的风慢慢地吹着,像用蒲公英的绒线球挠着你的脸,像展开柳丝的枝条,搂着你的脖子,然后在你的面前,打开一瓶淡淡的蜜酒。(运用比喻和拟人,生动地写出了春天的温柔、甜美) C: 身居斗室,即知天下大事;足不出户,饱览各地风光。谁说多看电视有害无益?(运用对比和设问,说明了多看电视的好处) D: 标题为文章之冠。读书作文不可不正冠,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文章的“形象”。(运用比喻,说明了文章标题的重要) |
6、 | 选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 ) A: 水污染防治是我国新时期发展中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B: 青年们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不枉费光阴,面对时代的召唤,昂首阔步,一马当先。 C: 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苦心孤诣地学习,希望在中考时取得理想成绩。 D: 我们在加油站、车站、公园等很多地方都能看到一些“奇葩翻译”,令人忍俊不禁。 |
7、 | 下列词语划线字注音完全准确的一项是( ) B: 蹂躏(1ìn) 枯涸(hé) 纳罕(hǎn) 忍俊不禁(jìn) C: 拖累(1ěi) 违背(wéi) 厄运(è) 慧心未泯(mǐn) D: 丰硕(shuò) 霎时(chà) 磅礴(bó) 闲情逸致(yì) |
8、 |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程度 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③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走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 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A: ①②③⑥④⑤B: ①③⑥④⑤② C: ③①④②⑤⑥ D: ③⑥⑤①④② |
9、 | 对下列选项中划线语句的修辞手法及效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 还眨呀眨的。(《春》)理解:“像眼睛,像星星”,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草丛中的野花细小而明艳的特点。 B: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理解:“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采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桃花开过杏花开,杏花开过梨花开,百花相继开放的景象。 C: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济南的冬天》)理解:“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山坡表面被比喻成“带水纹的花衣”,写出了颜色的层次变化。 D: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济南的冬天》)理解:采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作者对小山的爱怜,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
10、 |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杭州是弛名中外的风景旅游城市,她拥有三面云山,一水抱城的山光水色,她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自然风光情系(jì)天下众生。 B: 在幕景不停变换、彩灯交相照射之下,音乐时而高亢,时而婉约,那高难度的动作,不仅令人眼花缭乱 , 更让观众翘(qiào)首而望,屏(bǐng)息敛声,惊心动魄。 C: 当一群大雁冲破雾霭(ǎi)时,春天就来到了。朱红雀打破冬季的缄(jiān)默;迁徒的鸟群,目空一切地穿过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飞回北方;凋零的花儿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D: 这是一个充满遐思的季节,每一片土地都在酝(yùn)酿一个季节的故事。这个季节,满目都是春色,你会忘记流年的沧桑。 |
阅读陆游的《夜泊水村》一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老子①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②。 【注】①老子:等于说老夫,诗人自称。②汀:水边平地,小洲。 B: 颔联抒发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志愿,表达了对那些面临外寇侵凌却无所作为的达官贵人的指斥。 C: 尾联点破诗歌题面,想像自己闲泊水村的寂寥景象,直接抒发了诗人的痛苦之情。 D: 全诗写出作者虽怀报国壮志而白发催人的悲愤。 |
文言文阅读 短文两篇① (宋)苏轼
【注释】①两篇短文为作者被贬黄州、汝州时所作。②某: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③仆:对自己的谦称。④陂(bēi):山坡,斜坡。⑤黑牡丹:牛的戏称。 (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①方欲遣人求之________ ②而李江州忽送一部遣予________ ③昨日一牛病几死________ ④用其言而效________ ( 2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 3 )阅读两篇短文,仔细体会苏轼的生活情趣。参考已有批注,给【甲】【乙】【丙】三处作批注:【甲】每体中不佳,辄取读,不过一篇________ 【乙】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________ 【丙】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背楼的父亲
侯拥华
装修新房,联系好了建材。但货物送来的时候,太阳已经高高挂在了头顶。拉货的师傅在楼下向我招手,我怒气冲冲往楼下赶。我冲他发火,而他,赔着笑脸解释,风大,货不好拉,走得慢。
我余怒未消,吵着说下午还有事出去,这么晚,让我下午怎么做别的事情。
他并不生气,一面带笑给我配货单让我验货,一面应承,马上找人背楼。
他开始打电话,一个个电话打出去,很快,我发现他刚才还堆笑的脸,渐渐转为不悦和失落。
什么?忙……来不了?……你也有活儿,在做?……那,那,算了……
电话打完了,他垂头丧气。
我失望极了,摆手让他离去。他忽然精神振作起来,别怕,我背。
我用怀疑的目光上下打量他,a他脸色白净,头发乌黑利落,一米八的身高,穿着一身整洁的笔挺西装。
无奈,对照着验货单我一样一样查验货物,又商量好背楼的价钱。满满一车的货物,堆得像座小山。他一脸喜悦。在我狐疑的目光中,他搬卸货物,开始背楼。在他离开的瞬间,我偷偷尝试一下他所背货物的重量,放在肩头,走上两步,然后龇牙咧嘴地放下,再轻轻揉揉肩膀。
在我看来,他怎么看都不像是专业的背楼工人。果然,在他来回背了几趟货物后,b他站在楼道里背靠着墙大口喘气,胸脯一起一落的像个大风箱。而他额头的汗淋淋漓漓淌下来,在弯腰的瞬间,将楼道的地面滴滴答答打湿一片。
四月的天,已经热起来。他跑上跑下,很快衣衫湿透,连头都冒着热气,像极了一个揭开盖子的大蒸锅。
不久,他上来喘气休息,不好意思起来,说背完还要一些时间,你先回去吃饭吧,我搬完了给你打电话。
看他真诚的样子,我就下楼走了。
小区外面不远处就有一家小饭馆,我走进去,坐下来要了啤酒小菜慢慢吃起来,大约一个时辰才离开。回去时走到楼梯口又遇见了他。此时,他早已累得不成样子,满脸汗渍横七竖八地画在脸上,上起楼来东摇西晃,像散了架的推货车。我伸手帮他,他摆手让我上楼等着。
我看着他心有些痛,为了背楼他已经干了一个多时辰,至今还饿着肚子。在他上楼将货物背进屋子里的时候,我劝他休息一下。他依旧斜靠墙大口喘气,随手拉下脖子上的已经黑了的白毛巾,轻轻抹去脸上的热汗。
我和他搭讪。师傅,生意好吗?他说,还可以。我说你拉货还背楼?他说,是,现在谁家拉货不背楼,也算是顺道的生意,一并做了。我说,师傅,你今年四十几了?他忽然一惊,说,哪呀,五十多了。我说,不像,真不像。他笑了,说,别不信,我孩子都上大学了。他忽然开始感慨起来,要不是为了孩子,谁会做这苦力活?他和妻子原来在市里一家机械厂工作,坐了三十多年的办公室,没想到要退了却下岗了。这不,孩子上大学,不干行吗?
那天,他干干停停,直到下午两点方才干完。走时我多给他十元,他坚决不收。他下楼,我送他,眼眶湿漉漉的。
他走后,我开始收拾东西准备下去,忽然发现他遗落在窗台上的手机,跑下来叫他,他的背影已经望不见了。我开始用他的手机和他的亲人联系,拨出去,才知道电话停机了。
莫非,中午他打电话的那一幕,只是一场表演给我看的戏?
果然,在通话记录中,我看到,他最近一次通话时间定格在20:32。
我笑笑,又摇头,满腹酸涩。我忽然间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我上学的时候,父亲,和他一样的拼命。
(选文有删改)
( 1 )结合原文内容,分析“我”对“他”的情感态度的变化。( 2 )从表达方面选择合适的角度,分别赏析画线句。①他脸色白净,头发乌黑利落,一米八的身高,穿着一身整洁的笔挺西装。
②他站在楼道里背靠着墙大口喘气,胸脯一起一落的像个大风箱。
( 3 )文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试结合具体情节加以分析。“球王”贝利:一个让对手尊敬的人
“球王”贝利的父亲是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在父亲的影响之下,贝利从少年的时候起便喜欢上了踢球,他的球技比其他的孩子也略胜一筹。
一个夏日的午后,贝利像平时一样,穿着短裤、赤着脚与一群玩伴在一片空地上踢球。仅10分钟的时间里,他就连下对方三城。这时,贝利又一次得球,只见他左晃右突,先后闪过对方两名队员,但却遭到了第三名队员的顽强阻拦。这似乎也难不住小贝利,他故意卖了个空子给对方,对方一伸脚就被他一个不起眼的绊子给放倒在地,接着,他便一路推进,又一次把球射入了对方的球门。
小贝利正暗自得意之时,谁知他的父亲从天而降,一下子冲到他的面前,把他按在地上就是一顿痛打,所有的人都被贝利父亲的举动弄得不知所措。打完了,他把痛哭流涕的小贝利拎了起来喝问道:“知道为什么打你吗?”小贝利可怜巴巴地摇了摇头。他的父亲教训他说:“踢球靠的是技术取胜,而不是靠阴险的‘小动作’。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你都要尊重你的对手,并且,你自己也要做一个值得对手尊重的人!”
童年的记忆,一直伴着贝利的成长,父亲的话语,一直是指引他前进的人生之路上的明灯。父亲植入他幼小心灵里的种子,终于在他人生的岁月里收获了丰厚的果实。
1958年,17岁的贝利被选入巴西国家队,并首次代表国家队与队友一起参加了在瑞典举办的第6届世界杯。他们一路冲杀,终于打进了决赛,而他们的夺冠对手正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东道主瑞典队。
比赛刚开始4分钟,瑞典队便以其凶猛的攻势首先破门得分,这一记射门刹那间让瑞典人看到了夺冠的希望。然而,接下来的时间里,巴西队渐渐地占了上风,只见贝利接到队友的传球之后,看到对方球员一下子上来两人夹击自己,便迅速将球传出,飞身向前,接到球的队友把对方球员吸引了过去,又一脚把球传回给奔跑中的贝利,接到球的贝利迅猛出脚,一记远射,足球打到门柱之后弹入门中。这一记进球让瑞典的观众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就在人们还没有回过神来的时候,只见40米开外的队友又一记长传把球踢向贝利,在球还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几个瑞典的后卫队员也立即作出反应,从后向前封堵贝利。此时的贝利镇定自若,只见他敏捷地用胸一挺把球停下,然后对着对方队员冲上来的方向把球轻轻一挑,这一挑拿捏得恰到好处,球刚好从对方后卫的头顶越过。不待足球落地,贝利已经迅捷地转身,同时晃过扑上来的3名饿虎般凶猛的瑞典队员,左脚凌空抽射,未等门将斯林索反应过来,球已直蹿大门右下角。
停球、挑球、转身、射门,一气呵成。这一记精彩绝伦的入球,折服了所有的瑞典人,在场观众站起来激情欢呼:“贝利!贝利!”连瑞典队守门员也跳起来为贝利喝彩。在所有的瑞典人看来,自己的国家队输给这样的对手,是他们的荣耀!比赛结束之后,瑞典人毫不吝啬地送给贝利一个“球王”的称号。
凡是与贝利同场踢过球的人,不论是他的队友,还是对方球队的球员,无不被他精湛的球技和人格魅力所折服。他曾经不止一次地被对方球员重重地“铲”伤过,甚至因伤有好几年都不能上场踢球,从而导致巴西队世界杯卫冕失败,但他从不报复对方,他有一句名言就是:“报复对方的最好方法,就是再进一个球!”当他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一定想到了童年时的那个午后的一顿痛打,想到了父亲吼着对他说的那句话:你自己也要做一个值得对手尊重的人!
是的,贝利做到了!经历了无数人生的辉煌和荣耀的贝利,是一个尊重对手,也值得对手尊重的人。
( 1 )一,二两段叙述了贝利小时候的一段经历,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其主要内容。阅读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家贾平凹在德国上厕所时发现了一件怪事:明明两边各有蹲位,左边排着十个人,右边却一人没有。他纳闷地问翻译。翻译说:“德国规定,右边留给老弱病残孕。”贾平凹说:“一般人不能用?”她说:“只有十分内急时才可以。”贾平凹说:“这内急的事谁知道,怕不好界定吧?”她平静地说:“不需要别人界定,自己的心知道。”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扣题作文,不少于600字;②不套作,不抄袭,不能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③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