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B: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C: 妇抚儿乳,儿含乳(喂奶)啼,妇拍而呜之。(林嗣环《口技》) D: 乡(通“向”,从前)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孟子·鱼我所欲也》)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几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B: 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小说的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大多思想情感丰富细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叙述方式自由活泼。 C: 我们欣赏古代诗词,应该全面了解作者的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真正走进作品,去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D: 望着白云缭绕的巍巍香炉峰和飞流直下、势不可挡的庐山瀑布,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功伟力。 |
3、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浩渺的景象。 B: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做出了显著政绩的充分肯定。 C: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D: 文中第三段所描绘的阴冷萧然之景,与第四段所描绘的晴朗明丽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
4、 | 早在南宋时期,注重耕读的朱熹,将自己的儿子送到当地的书院就学,并赋诗《送子入板桥桐江书院勉学诗》。要求根据上联,补全下联,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B: 欸乃一声山水绿 C: 万古荒凉楚水西 D: 晓烟春雨劳耕锄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那个大爷穿着橘色的环卫工工装,弯着腰认真清扫,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鹤立鸡群。 B: 鲁迅先生对中国历史和现实有着深刻的认识,他的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入木三分。 C: 比赛即将拉开帷幕,队员们彼此发出海誓山盟 , 立志夺冠。 D: 表弟沉迷于电脑游戏,视力越来越差,看什么都眼花缭乱。 |
6、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影响下写成的,集中表现了“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B: 《骆驼祥子》中虎妞是祥子最后的精神寄托,虎妞难产死后,祥子开始变得麻木、自私、逐渐成为一个无恶不作的人。 C: 《简•爱》中的罗切斯特先生在桑菲尔德庄园里拐弯抹角地试探简•爱的心思,最终两人互相倾吐衷肠,表白了爱意。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是保尔,他因为解救朱赫来被关进监狱。 |
7、 |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 首句通过“杨花”“子规”的描写,描绘出南国的早春景象,烘托出哀伤愁恻的气氛。B: 次句由写景转入言事,“闻道”可想见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 C: “愁心”中既有诗人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既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 D: 整首诗融情于景,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朋友的真切关怀,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贮蓄(zhù) 骸骨(hái) 和煦(xù) 求神拜佛(fú)B: 攫取(jué) 抽噎(yē) 晦暗(hùi) 鳞次栉比(zhì) C: 锃亮(cènɡ) 啜泣(chuò) 气氛(fēn) 即物起兴(xìnɡ) D: 藩篱(fān) 花梗(ɡěnɡ) 譬喻(pì) 歇斯底里(xiē) |
9、 | 下面加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到中午,这五个坚持不懈的人已走了14公里。B: 仔细查了几遍,试卷上还是找不出纰漏,这真让人忘乎所以。 C: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D: 这位杰出的语言艺术大师,创造出一种生动流畅、本色当行的语言风格。 |
10、 | 下列句子中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 , 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同;赏识不是谀辞满口的鄙俗奉承,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认可。 B: 为了驱除小儿病痛,她积极引进新技术治疗小儿肺炎等疾病,疗效显著。 C: 留学生易文婷对故乡的思念与日俱增 , 收看央视国际频道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课。 D: 目前看来,普京连任总统已经是十拿九稳的事了。 |
阅读《灞上秋居》一诗,完成下面小题。 灞上①秋居 唐·马戴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释】①灞(bà)上:又作“霸上”。古地名,位于今陕西西安东,因地处霸陵高原而得名,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②郊扉:郊居。③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 ( 1 )首联通过描绘景物________和________ ,渲染了________的氛围。( 2 )尾联采用了哪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 【注释】①荀巨伯:人名。②值:适逢。③郡:城。④相视:看望。⑤败:毁坏。⑥班军:调回军队。 (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吾今死矣,子可去/去后乃至。 B: 有疾不忍委之/相委而去。 C: 而入有义国/与儿女讲论文义。 D: 而敢独止?/人不知而不愠。 ( 2 )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 3 )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三点来。 |
最美的善举
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那个陪床的男人。
男人姓苏,四十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大作,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像是他的家。
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他们总是安安静静的。
1号床的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也是推来让去的。有时男人会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就埋怨他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都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来。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点过数,非要给对方27块钱不可。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1号床的男人并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找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上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一袋鲜奶。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
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找,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我惊讶于男孩的精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都留给了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儿,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苏大哥,这……”
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了……”
“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性格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 1 )选文题目中的“善举”指什么事情?为什么说它是“最美”的?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 3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①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②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了……”
( 4 )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写法结合选文作简要分析。芬芳的蜡梅花
秦湄毳
①天空飘着雪花,和雪花一同落在我手中的还有朵朵芬芳的蜡梅花——几个学生随信寄来的,我不禁带着微笑想起那群学生……
②秋风扫净落叶的时候,学校临时安排我接管初三的一个班,这个班里有几个出了名的“捣蛋鬼”。
③一进教室,我就看见靠门的小书桌边缘刻着一个“恨”字——而且右边多了一点,我知道这是一群“恨错了”的孩子,我笑了,我微笑着说:“孩子们,我有一个难题,请帮助我解决。”他们停住了嚷嚷,睁大眼睛望着我,眼神很丰富:有吃惊,有冷漠,有怀疑,有猜测……这么多样的眼神一齐注视我,我也有些慌神、不由歪了一下身子,我掩饰地清着嗓子说,“我做教师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我的咽炎愈来愈严重了。我今年30岁,可我的声带却未老先衰,恐怕有300岁的年纪了。”听到这里他们中不少人笑了,有情不自禁笑的,也有故意大声呵呵的,但我发现他们的表情里没有恶意。我放心地笑了……
④接下来的情形可想而知,他们卖力地献计献策,我一一点头说“试过了”。最后,他们有些泄气,有的已开始“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我想我得实施我的“底牌”方案了,否则这只能是疲软无效的“情感搭讪”。突然,我听见小胖说,“我知道一个方法,就是用蜡梅花拌蜂蜜……”这就是我要等的那个孩子,他终于发话了,我早知道他是这个班的“七寸”。我说,“是吗?这个办法倒还没试过……”
⑤窗外,飘着雪花。我和小胖这些孩子的对话也像雪花一样落进彼此心里。显然,他们开始配合我“帮助”我了。
⑥其实,我只需要他们的配合,并不指望他们的“药方”。事实上,他们在卖力地“帮助”我,放弃了属于自己的玩乐时间,为我寻找新鲜的蜡梅花……
⑦有一天,他们的“小神探”跑来给我说,“老师,小胖领着我们找到一片蜡梅树林,我们摘了一些在家晾着呢,等干了给你拿来。”我呆了,想着他们可别“毁林”啊。
⑧我悄悄叫来小胖,谨慎地想着措辞,不想小胖挺“诡”,一听就明白了,大声大气地说,“老师,那是一片没人管的废林子,正改建,快挖没了,再晚了就摘不到了”我将信将疑拨通报社朋友的电话,他索性带我去实地考察,果然小胖的话属实。这是一片荒园,就“藏匿”在学校附近,很像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本真的自然景色让我很动心,思忖着:哪天带学生来游一回。
⑨一个漫天飞雪的周末,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我激动了,在班里宣布,“放学后踏雪访梅去!”小胖喊,“我带路给老师摘蜡梅花去!”
⑩雪花、梅花、孩子们的笑脸、欢声,浩浩荡荡地欢腾着那片荒地,缕缕的芳香缠绕着我的眼耳鼻喉,我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你闻不到他们的芳香,是因为你还没有走进他们的心里……
⑪花香太浓了,弥漫在眼里,我禁不住落泪了,哦,这芬芳的花儿芬芳的孩子!
⑫今冬,又飘雪了。看着手中他们寄来的小小蜡梅花,我分明闻到他们心灵里散发的香。我想说,此刻,我陶醉。
(选自《散文·海外版》2019年第4期,有删改)
( 1 )本文回忆了“我”与学生交往的几个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全相关内容。“我”自称患有咽炎,________→为了给“我”治“咽炎”,学生们寻找蜡梅花→学生们的行为让“我”感动,________
( 2 )按要求回答问题。①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
那一刻,在我眼中,这群孩子就是一朵朵美丽的蜡梅花。
②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谈谈你对下列语句的理解。
我经过教室的时候,发现小胖正在门口小书桌上用橡皮泥仔细地抹平那个“恨”字,然后在上面贴了一张心形贴纸,用力地按了按,并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爱”字。
( 3 )第⑫段划线句说“我想说,此刻,我陶醉”,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我”会因为什么而陶醉?师傅刚造好一个钟,把它摆在库房的架上,两旁各有一个老钟滴滴答答地响着。
一个老钟对新来的钟说:“现在你就开始工作吧。不过我得提醒你,别以为你精神饱满,你还没敲到三千三百万下之前,保证你已累得半死。”
“什么?三千三百万下,我永远也做不来这样沉重的工作。”小钟真的被吓慌了。
“喂,傻小子,你别听他的话。”另一个钟挺身而出主持正义,“你的工作决不会太粗重,每次你只要轻轻敲一下,这不是很容易吗?敲完一下之后,你只需要再敲一下,就是这样简单,绝对难不倒你的。”
“原来我的工作,一次只需要敲一下,这样简单的工作我倒是会做。”小钟终于拾回自信心,于是开始勇敢上路,而不需要计算几个月下来必须敲几千万下。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再大的困难也是由许多小困难组成的,若我们能像分解因式一样对待眼前的困难,那么,这些小困难在聪明的你的面前也就不会再是困难了,再大的困难也都会迎刃而解了。
请以“走一步,再走一步”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③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最好不要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