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兰州市第五十八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扬州城东新区的建设工作刚刚启动时,许多市民都纷纷打听广陵大桥在哪里建?居民小区的住房质量能不能得到保证?
B: 语言,是人们用来抒情达意的;文字,是人们用来记言记事的。
C: 为了提高基层公务员待遇,国务院最近颁布了“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
D: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诗句,出自晋代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 所谓“困境儿童”,是指由于儿童自身、家庭和外界的原因陷入困境,需要予以帮助和保障。
C: 抖音不再是一款只针对“先锋潮人”的应用,而是一个帮助普通用户记录美好生活的平台。
D: 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否得到复兴,取决于这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3、

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比喻拟人)
B: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借代)
C: 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对比)
D: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对偶)
4、

用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段,句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一张一米宽的木床挨着炉子,两头的床脚是两摞石头。
②一只铁皮炉子安在房子当间,铁皮烟囱穿过房顶伸到屋外。
③床板上铺着一块鲜艳的垫子,垫子上摆着一只鼓鼓囊囊的白色方枕头。
④进了门是这户人家的厨房兼起居室。
⑤走过一块块草地,跨过一条条小溪,我们来到扎西家的白房子跟前。

A: ⑤④②③①
B: ④①②③⑤
C: ⑤④①②③
D: ⑤④②①③
5、

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许多人眼里,哲学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脱离生活实际的哲学思考,必然会在生活面前碰壁。哲学大师黑格尔说:“哲学的特点,就在于研究一般人平时自以为很熟悉的东西。”哲学是要去反思和揭示生活现象背后的本质或源头,所以总是来得太晚,“密纳发的猫头鹰只有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才开始飞翔”。黑格尔把哲学比喻为在黄昏时起飞的猫头鹰,旨在说明哲学是一种对历史的“反思”活动,是一种自甘寂寞的沉思的理性。

A: 脱离实际的思考会在生活面前碰壁。
B: 哲学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是因为来得比较晚。
C: 哲学的意义在于理性反思生活背后的本质。
D: 哲学的特点就是研究人们熟悉的事物。
6、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 )

江南的雪,可是滋润________之至了;那是还在________着青春的消息,是极________的处子的皮肤。

A: 美丽 隐藏 壮勇
B: 艳丽 隐然 壮实
C: 壮丽 隐蔽 健康
D: 美艳 隐约 壮健
7、下面情境下,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哈尔滨各部门联合发出“文明餐桌公筷行动”倡议书,倡导实行分餐制、公勺公筷制,坚决打好舌尖上的战“疫”。小明和家人在饭店就餐,妈妈用自己的筷子给小明夹菜,小明理解妈妈的疼爱,但此时应该说:“


A: 妈妈,您不要给我夹菜了,我自己能夹,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再说,多不卫生啊!
B: 妈妈,谢谢您。但您自己吃吧,不要给我夹了。
C: 妈妈,谢谢您。但我们应响应号召,用公勺、公筷夹菜,这样更安全、更卫生,您说呢?
D: 妈妈,我们要响应号召,不要用您的筷子给我夹菜了,既不卫生又不安全。
8、“记”是古代一种文体,根据《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的阅读体验,下面对“记”这种文体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
B: 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观点。
C: 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D: 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元勋 昼夜 鞠躬尽瘁
B: 梳头 忧然 沥尽心血
C: 硕果 分咐 妇孺皆知
D: 抹杀 迭起 锋芒必露
10、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 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 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 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 1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

( 2 )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 3 )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 1 )解释下列句中横线词。

①俄而雪(________) ②撒盐空中可拟(________) ③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

( 2 )把下面文中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 3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句交代了咏雪的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B: “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C: “公大笑乐”是因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笑”前喻,“乐”后喻。
D: 作者在最后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这是闲来之笔,可有可无。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白天,他陪着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枝烟,又给那个送一杯茶。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

接着开始造台阶。

那天早上父亲天还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凼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 1 )选段部分采用了什么顺序?其中后三个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 2 )从建造台阶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父亲的心情是怎样的?体现他这种心情的内容有哪些?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轻松读经典
周国平
①我的读书旨趣,第一是把人文经典当作主要读物,第二是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
②读什么书,取决于为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知识。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③人类历史上产生了那样一些著作,它们直接关注和思考人类精神生活的重大问题,因而是人文性质的,同时其影响得到了世代的公认,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因而又是经典性质的。我们把这些著作称做人文经典。在人类精神探索的道路上,人文经典构成了一种伟大的传统,任何一个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都无法忽视其存在。
④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说,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⑤一个人如果并无精神上的需要,读什么倒是无所谓的,否则就必须慎于选择。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尤其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这是我主张坚决不读二三流乃至不入流读物的理由。
⑥对经典也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功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但是,如果一部经典只有这一种读法,我就要怀疑它作为经典的资格,就像一个学者只会用这一种读法读经典,我就要断定他不具备大学者的资格一样。惟有今天仍然活着的经典才配叫做经典,它们不但属于历史,而且超越历史,仿佛有一颗不死的灵魂在其中永存。正因如此,阅读时,不同时代的个人都可能感受到一种灵魂觉醒的惊喜。在这个意义上,经典属于每一个人。
⑦作为普通人,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无论《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柏拉图还是康德,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能否从阅读经典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检验。不过,也请记住,经典虽然属于每一个人,但永远不属于大众。读经典的轻松绝对不同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那种轻松。每一个人只能作为有灵魂的个人,而不是作为无个性的大众,才能走到经典中去。如果有一天你也陶醉于阅读经典这种美妙的消遣,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距离一切大众娱乐性质的消遣非常遥远。
⑧经典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个宝库,它就在我们身旁,其中的财富属于每一个人。阅读经典,就是享用这笔宝贵的财富。凡是领略过此种享受的人都一定会同意,倘若一个人活了一生一世,从未踏进这个宝库,那是遭受了多么巨大的损失啊。
(节选自《简单议论文阅读与欣赏》)

( 1 )通读全文后,回答:怎样读经典,作者的观点是:

( 2 )从读经典的角度说,怎样才能进入“真正的阅读”?

( 3 )从读书的目的来说,第(9)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读经典的轻松”与“读大众时尚读物的轻松”有何不同?

四、写作(分值:60分)
总要求:①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来写。②内容具体,适当抒情。③字迹工整,500字以上。④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一)生活中处处有惊喜:取得超人的成绩,是惊喜;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是惊喜;体会到一种真情,是惊喜;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发现,是惊喜……惊喜,源于坚持,源于智慧,源于热爱……请以“惊喜”为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二)“晒”已经成为十分流行的网络用语,“晒”就是一起分享。晒一张聚会的照片,与人分享真挚的情谊;晒一件自己的作品,与人分享个性的美丽;晒一本书,一首歌、一份心情……同学们,你想“晒”点儿什么呢?请以“晒出我的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写前将题目补充完整。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别把世界看得太清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