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作品、作家及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藤野先生》--鲁迅--藤野先生
B: 《我的第一本书》--胡适--父亲
C: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五柳先生
D: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戏剧人物的评论,他洋洋洒洒、鸿篇巨制几千字,令人敬佩。
B: 小林滔滔不绝、倚马万言的演讲赢得了阵阵掌声。
C: 中化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我女长期地艰苦奋斗。
D: 元旦晚会上,学校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B: 山东籍作家莫言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精心钻研,持之以恒 , 于201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C: 他成为“学习标兵”后,表现更加积极,几乎每节课都肆无忌惮地举手发言。
D: 汪老师的课讲得惟妙惟肖 , 赢得了全班同学的热烈掌声。
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C: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D: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5、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花(lěi) 案(dàng) 挑(tī) 叱风云(zhà)
B: 永(jùn) 红(fěi) 丽(guī) 风雪途(zài)
C: 巢(xué) 两(xī) 野(kuàng) 无可击(xiè)
D: 瓶(jìng) 细(qiān) 扣(kè) 怏不乐(yāng)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唱三叹的京剧,婉转悠扬的黄梅戏,缠绵悠远的昆曲……作为承载中华文化的艺术形式,中国戏曲流传千年,经久不衰。
B: 老王猜测,眼前这个年轻人大概有二十三岁左右。
C: 是否多阅读,也是提高一个人作文技能的途径之一。
D: 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7、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涉事4S店展厅大门已经被塑料布遮挡,门上贴有“线路抢修中”,不少保安正在大门前维持秩序。
B: 我们要深刻吸取掌握、报告情况信息不准确的教训,在改革脱困过程中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工作,坦诚与广大职工交流企业困难情况,交流脱困发展的各项举措,尊重职工合理诉求,减少误解,增强共识。
C: 也有网友表示,学生的消费水平不容小觑,有的学生一天在学校花几十上百元是常见的现象“毫无压力”。
D: 2011年3月9日,至少30余名“藏独”分子试图冲进中国驻印度使馆内,被当地警方拘捕并拦截。
8、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屈原》是剧作家郭沫若先生创作的一部五幕话剧,我们还学过他的新诗《天上的街市》。
B: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书中周进是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表现的是日常生活中普通士人的生存状况与精神世界。
C: 《枣儿》关注的是社会上出现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现象。
D: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
9、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客中闻雁

[宋]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注释]①物华:自然景物(变化)。②和:相伴。③杵:捣衣声。④绝漠:边远沙漠之地。⑤笳:古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管乐器。⑥稻粱:比喻衣食生计。⑦星鬓:发白的头发。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为落日的映照而明亮,水也因为沙滩的映衬而明亮。秋天的城市萧瑟寂寞,诗人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
B: 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C: 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D: 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10、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江东门纪念馆是为铭记侵华日军制造了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的暴行而筹建,它不仅是中国国家公祭日主办地,更是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把“中国国家公祭日主办地”与“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调换)
B: 在遭受强烈地震海啸后,印尼面临着饮用水、食品、帐篷等物资短缺,基础设施损坏严重,救援工作很难展开。(删掉“在”和“后”)
C: 在第十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各地举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以增强人们抗灾、防灾、减灾的意识。(把“抗灾”与“防灾”对调)
D: 近年来,我校围绕“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这一主题,让师生通过阅读扩大文化底蕴,通过经典诵读让孩子学会做人,让书香伴随师生成长。(把“扩大”改为“增加”)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1 )“洛城”指什么地方?
( 2 )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节选),完成下面小题。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注】①例:按照惯例。②涯涘:水的边际。③肆:恣情,放纵。④子:利钱;本:本钱;侔:相等。⑤观察使:官名。

( 1 )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例出刺史 ________

其土俗 ________

令赎归 ________

④其贫力不能者 ________

( 2 )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加点的“以”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子厚为师。

A: 卷石底
B: 全石为底
C: 其境过清
D: 能径寸之木
( 3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两处)。

观 察 使 下 其 法 于 他 州

( 4 )翻译句子。

①是岂不足为政邪?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 5 )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柳宗元的人物形象。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题目。
穿旗袍的女人
①六年前,我在一个小镇住。小镇上有个女人,三十多岁的模样,无职业,平时就在街头摆个小摊,卖卖小杂物,如塑料篮子瓷钵子什么的。女人家境不是很好,住两间平房,有两个孩子在上学,还要伺奉一瘫痪的婆婆。家里的男人也不是很能干,忠厚木讷,在一工地上做杂工。这样的女人,照理说应该是很落魄的,可她给人的感觉却明艳得很。女人有如瀑的长发,她喜欢梳理得纹丝不乱,用发夹盘在头顶上。女人有颀长的身材,她喜欢穿旗袍,虽然只是廉价衣料,却显得款款有致。她哪里像守着地摊赚生活啊,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
②一段时期,小街人茶余饭后,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女人。男人们的话语里带了欣赏,觉得这样的女人真是不简单。女人们的言语里却带了怨怼,说一个摆地摊的,还穿什么旗袍!隔天,却一个一个跑到裁缝店里去,做一身旗袍来穿。
③那女人不介意人们的议论,照旧盘发,穿旗袍,优雅地守着她的地摊,周身散发出明亮的色彩。这样的明亮,让人没有办法拒绝,所以大家有事没事都爱到她的摊子前去转转。男人们爱跟她闲聊两句,女人们更喜欢跟她讨论她的旗袍、发型。临了,都会买一两件小商品。
④几年后,女人攒了钱,贷了一部分款,买了一辆中巴车跑短途。她把男人送去考了驾照,做了自家中巴车的司机。她则随着车子来回跑,热情地招徕顾客。在来来去去的风尘之中,她照例是盘了发,穿着旗袍,清清丽丽的一个人。她的车也跟别家的车不同,车里被她收拾得异常整洁,湖蓝色的坐垫,淡紫色的帘,给人的感觉就是雅。所以小镇人外出,都喜欢乘她的车。
⑤她的日子渐渐红火起来,却不料,竟很意外地出了一起车祸。所赚的钱全部赔进去了,还搭上一辆车和十几万的债务。她的腿部也受了很重的伤,躺在医院里,几个月下不了床。小镇人都说,这个穿旗袍的女人,这下子倒下去是爬不起来的了。可是半年后,她却在街头出现了,干着从前的老本行——摆地摊儿。她照旧盘发,穿旗袍。腿部虽落下小残疾,但却不妨碍她把脊背挺得笔直,也不妨碍她脸上挂上明亮的笑容。
⑥我离开小镇那年,女人已不再摆地摊,而是买了一辆出租车。过两年,小镇有人来,问及那个女人。小镇人说,她现在发达了,家里有两辆车子,一辆跑出租,一辆跑长途。最近又听小镇人说,女人新盖了三层楼房。我问,她还盘发、还穿旗袍吗?小镇人就笑了,说,如果不盘发,不穿旗袍,她就不是她了。真的呢,她还跟从前一样漂亮,一点没见老。

( 1 )本文第一段的文字与鲁迅对孔乙己的描写一样,包含着许多的“矛盾”。试用一句话概括第一段中最突出的“矛盾”,并简要比较两篇文章的作者在似乎矛盾的描写内容中,对人物褒贬态度的不同。

( 2 )第一段说“她哪里像守着地摊赚生活啊,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阅读二至五段,说说文章是从哪几方面表现主人公“活得从容而优雅”的?

( 3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主人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 4 )文章为“穿旗袍的女人”,这“旗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5 )读完这篇文章,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不吃早餐到底有多伤身

范志红

①说到吃早餐,很多人都会用“没时间”来搪塞,也有人会说“食欲不好,吃不下”。无论说什么,归根到底都是一个原因——早餐不重要。

②俗话说“早餐如进补”,无论中外,营养学家都提倡好好吃早餐。人们早就知道,不吃早餐可能增加胆结石的危险,容易患上胃肠疾病,容易发生低血糖等问题。在小学生中进行的研究发现,一些儿童学习能力较差,与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差有关。这可能是因为到了三、四节课时,孩子血糖水平下降,引起大脑思考能力和注意力下降,从而导致学习能力下降。

③国外也有很多调查研究证明,不吃早餐会增加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的风险。一项2012年发表的研究对29206名没有糖尿病的健康男性跟踪调查16年发现,和每天规律吃三餐的人相比,每天不吃早餐而只吃1-2餐的男性患糖尿病风险会升高25%。另一项2013年发表的研究则对26902名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和每天规律吃早餐的男性相比,不吃早餐的男性患冠心病的风险会上升27%。

④还有一项对3598人跟踪调查18年的研究发现,每周吃不到三次早餐的人,和每周吃三次以上早餐的人相比,平均体重要高1.9千克。每天规律吃早餐者,腹部肥胖的危险下降22%,体重超标风险下降20%,患糖尿病风险下降19%,患代谢综合征风险下降18%,高血压风险下降16%。

⑤这些研究证明,不吃早饭的人,会更容易患上肥胖、糖尿病和冠心病。

⑥既然早餐如此重要,可是,如果早上实在没有什么食欲,又该怎么办呢?

⑦首先,一般来说,如果睡眠不足,早上非常困倦,身体还没有醒来,是不太可能产生正常食欲的。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就是不要熬夜,提前上床,让早上精力更加充沛,同时早起半小时。这样,胃肠自然就会进食的动力。

⑧其次,如果你早上长期不吃早饭,胃肠没有在这个时间分泌消化液的习惯。这时不必强迫吃下大量食物,而应当循序渐进。先从喝水、吃流食开始,比如喝一小碗粥,吃一小碗汤面,喝点酸奶、豆浆等,慢慢培养胃肠早晨对食物的兴趣。只要坚持一段时间,胃肠就能逐渐养成定时分泌消化液的习惯,食欲也就逐渐旺盛了,可以增加食量直到正常状态。

⑨另外,早餐的质量也很重要。有淀粉类主食,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有蔬菜水果,吃起来感觉舒服,这就是完整健康的早餐了。想在早餐时吃到优质蛋白质其实很简单,鸡蛋、豆浆、牛奶、熟肉、豆腐、等都可以。早餐吃蔬菜也不难,比如吃个茴香鸡蛋馅的包子,吃碗加了一把青菜的汤面。

⑩吃到丰富又舒服的早餐,不仅能让人整个上午都精力充足,而且会让人感觉一整天都舒心、幸福,还能远离糖尿病和冠心病,何乐而不为呢?

(选自范志红的搜狐博客,有删改)

( 1 )对于早餐没有食欲这一问题,作者给出的建议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 2 )第③段主要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同学小勇总是不吃早餐,他的理由是“没时间”,也“没食欲”。结合文章内容,请你劝说他按时吃早餐。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任选一题作答)

要求: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不少于600字。

题目一:有一首歌唱道:“幸福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她不在柳荫下,也不在温室里。她在辛勤的工作中,她在艰苦的劳动里。…… 她在精心的耕作中,她在知识的宝库里。”请以“幸福”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题目二:动力缘于_______(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不想懂爱゛”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