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风骚(sāo) 闾左(lǘ) 鸿鹄(hú) 成吉思汗(hàn) B: 阳夏(xià) 单于(dān) 扶掖(yè) 润如油膏(gāo) C: 留滞(zhì) 旁骛(wù) 睿智(ruì) 恪尽职守(kè) D: 诅咒(zhòu) 忿恚(huì) 喧嚷(rǎnɡ) 舐犊之情(tiǎn) |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 A: 凛冽 繁衍 不可名状 心旷神怡B: 笑柄 迁徙 长途跋涉 莫衷一事 C: 许诺 恻隐 通霄达旦 一拍即合 D: 安祥 涟漪 盛气凌人 妙笔生花 |
3、 | 选择用词准确的一项( ) ①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一个最______的天气。 ②然而这群平时很______的小东西,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 ③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______的羽毛里。 ④它们的羽毛开始变得______,并且变得稠密,一滴水也不能泼进了。 A: 恶劣 温和 蓬松 鲜艳B: 糟糕 温顺 柔顺 鲜亮 C: 恶劣 温顺 蓬松 鲜亮 D: 糟糕 温和 柔顺 鲜艳 |
4、 | 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载(zǎi) 粗糙(cāo) 锐不可当(dǎng) B: 炽热(zhì) 倔强(jué) 潜滋暗长(qián) C: 纤维(xiān) 蝉蜕(tuì) 恹恹欲睡(yàn) D: 瞥见(piē) 洗涤(dí) 鳞次栉比(zhì) |
5、 | 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祈祷 野蛮 伽锁 相辅相成 B: 目睹 赋予 岐途 无所畏惧 C: 萦绕 严峻 厚待 自园其说 D: 湛蓝 挚爱 秩序 分崩离析 |
6、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 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C: 中国体育健儿正在积极备战奥运会,他们将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D: 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 |
7、 |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攻克研制火箭新型燃料的技术难关,全体科研人员殚精竭虑 , 反复试验,终于获取了成功。 B: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 , 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C: 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 D: 对我来说,和一般人谈话未必拘束,但如果是和生人,正襟危坐地谈起来,那真不能说是件乐事。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讲得娓娓动听 , 妹仔细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B: 你们都是青年,应该艰苦勤奋地工作,怎么可以挑精拣肥,任劳任怨? C: 他坐在那里,身上有着某种不能自已的风度,与众不同。 D: 多用白色还可能产生脍炙人口的单调、空虚之感。 |
9、 |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蛙眼对于运动的物体简直是“明察秋毫”,而对静止的物体却“视而不见”。 B: 在长时间的流亡岁月中,使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关于宇宙的理论。 C: 敌人“围剿”那百顷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 D: 注射剂十分灵效,立竿见影,立刻止住了疼痛,恢复了神智。 |
10、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藏污纳垢 粗制烂造 崎岖不平B: 郁郁寡欢 鹤立鸡群 引人注目 C: 器宇轩昂 神密莫测 无所事事 D: 黯然失色 麻木不人 意趣盎然 |
诗歌鉴赏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入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 1 )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 )A: 王湾《次北固山下》 B: 王维《竹里馆》 C: 杜牧《泊秦淮》 D: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2 )诗人为何不把“唯应共月还”写为“唯应共夜还”?请简要分析。 |
文言文阅读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①山门圮于河________ ②阅十余岁________ ③转转不已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①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 3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 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 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据理臆断”的深层思考。 D: 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 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漓江情韵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蓖罩在它荚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头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杯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吏,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a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条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泉。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b那朗朗的荚声,惊飞了江边的水乌,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作者:从维熙。有删改)
( 1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 )第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 )“我”见到摇船人时为什么“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 )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5 )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紧握木棒的黑孩子(R·赖特)
①那天晚上,母亲告诉我:今后我必须学会自己到食品店买东西。母亲领我到大街拐弯处的食品店走了一趟,让我记住路怎么走。我激动不已,觉得自己一下子长成了大人。
②第二天下午,我就拎着篮子沿着人行道去那家食品店买东西。
③当我走到街道的拐弯处时,突然,一伙流氓蹿了出来。他们揪住我的衣领,把我推倒在
地。他们夺走了我的篮子,抢去了我的钱。我惊慌失措地回了家。
④我把发生的事情告诉了母亲,可是她没做声,随即坐了下来,写了一张所买东西的清单,给了我更多的钱,又打发我去食品店。我踌躇着走上了大街,发现还是那帮小痞子在路边闲逛,我掉头飞奔回家。
⑤“又怎么啦?”母亲问我。
⑥“还是刚才那群流氓,”我战战兢兢地回答,“他们还会揍我的。”
⑦“我要你自己去对付这些人,”她平淡地说道,“好,去吧。”
⑧“我害怕。”我乞求道。
⑨“走吧,不要理睬他们。”她告诉我。
⑩我走出家门,径直沿人行道走去,心里祈祷着——那群小流氓别再骚扰我。
⑪然而,正当我走到几乎和他们并排的时候,其中一个突然喊道:“看,还是那个黑小孩儿。”
⑫地痞们向我逼过来了。我感到心惊肉跳,马上转身狂奔起来。很快,我被追上了。他们把我搡倒在人行道上。我哭喊,恳求,用两脚使劲蹬,但都无济于事,没逃脱被殴打的噩运。
⑬他们掠走了我手中的钱,扯住我的两腿猛拽,朝我的脸上凶狠地抽扇。最后,我又是哭着走回家。
⑭母亲在门口遇见了我。
⑮“他们打……打……打我,”我边抽泣边委屈地说,“他们抢……抢……走了钱。”我正要迈上台阶,渴望着躲进“家”这个避难所。
⑯“你不要进来。”母亲阴沉着脸警告我。
⑰我吓得退回原地,瞪大了眼睛看着母亲,心中无限委屈。“可他们一直追着打我。”我哭诉着。
⑱“那你就给我站在该站的地方,”母亲用吓人的声调说道,“今天晚上我非教你学会挺起腰板儿不可,并且让你学会怎样保护自己。”说着,她走进屋里,我只是战战兢兢地等着,
不知道母亲要做什么。
⑲不一会儿,母亲出来,拿出更多的钱和另一张买东西的清单,而且另一只手中拿着一根又长又重的木棒槌。“带上这些钱和这张清单,还有这根木棒槌,”她说,“去,到商店把东西买来。”
⑳我疑惑了——母亲在教我打架——这是她以前从没有做过的事。
㉑“可是,我怕——”我嗫嚅着。
㉒“要是买不了东西,你就不要进这个家门。”母亲冷冷地说。
㉓“他们会欺负我,他们……”
㉔“那你就呆在外面,不准回来!”
㉕我憋足了力气向台阶上冲去,试着挤过母亲,闯进屋里。可随即而来的,是脸颊上重重的一记耳光。我被抽到了大街上。我哭求着:“妈,求求您让我明天再买吧!”
㉖“不行!”她说,“现在就去。你要是空手回来,我非揍你不可。”
㉗“砰”的一声,母亲关上了门,上了保险。
㉘那伙流氓就在我身后,只身一人面对这阴森的街道,我惊骇地颤抖着。只有两条路可走,或是回到家里,或是远离家门。我攥着木棒,边抽泣边思索。如果我回到家里,最终也躲不过被母亲打一顿,而且自己丝毫不会对此做什么改变,然而,我要是走上街头,去面对那些无赖,那么至少可以获得机会用木棒和他们较量较量,看到底谁输谁赢。
㉙我慢慢沿街走着,接近了那伙地痞,我捏紧了木棒,紧张得几乎停止了呼吸。
㉚我已经站在他们对面了。
㉛“黑小子,又来啦。”他们狂吼滥笑着,很快把我围住,其中一个正要抓我的手。
㉜“我他妈宰了你们!”我从牙缝中挤出这样一句话。随着我的吼声,手中的木棒早已使一个地痞的脑袋开了花。接着又是一棒,闷住了另一个流氓。
㉝就这样,我打倒了一个又一个,把刚才的怨恨和愤怒全部倾注在这根木棒上。我明白,只要我停歇一秒钟,痞子们就会缓过劲来,所以我要把他们一个个打倒,不能让他们有机会再爬起来。我呐喊着,挥舞着,眼睛里含满了泪水。刚才所遭受的殴打,所受的屈辱,一幕幕又在脑子里呈现。阵阵余悸使我每抡动一次木棒都要用上全身每一分气力。
㉞挨过一顿猛击,小流氓个个狂呼乱喊,抱头鼠窜。有个地痞瞪大了眼睛看着发生的
㉟一切,一点儿也不相信这是刚才那个任他们肆意欺侮耍弄的黑小子。他们大概从来也没看见过这样的疯狂愤怒。
㊱我站在那儿喘息着、叫骂着;激他们上前来斗。当发现小流氓们真的吓破了胆时,
我就急追过去。他们喊着、叫着飞跑进各自的家。
㊲随后出现在街道上的是那些地痞的父母们,他们是来吓唬我的。是平生第一次吧,
我冲着大人们高声喊叫。我警告他们,如果要找我的麻烦,那我就让他们尝尝我木棒的滋味。
㊳最后,我终于走到商店,买了东西。
㊴回家的路上,我仍紧握木棒,准备着再次用它保护自己。可是,这回连个流氓的影子都没有碰上。
㊵就是那天晚上,我赢得了在美国孟菲斯城的街道上行走的权利!
( 1 )请以“我”为描述对象,梳理“我”四次去食品店买东西并遭遇一帮小痞子的骚扰经过及心理变化。
第一次 ②—③段 |
第二次 ④—⑨段 |
第三次 ⑩—⑫段 |
第四次 ⑬—㉟段 |
|
经过 |
面对一伙流氓夺走“我”的篮子,抢走“我”的钱,“我”回家了。 |
“我”发现那帮小痞子在路边闲逛,“我”没买东西就回家了。 |
面对那群地痞逼过来,“我”狂奔回家 |
①________ |
心理 |
②________ |
③________ |
心惊肉跳 |
④________ |
①“那你就给我站在该站的地方,”母亲用吓人的声调说道,“今天晚上我非教你学会挺起 腰板儿不可,并且让你学会怎样保护自己。”说着,她走进屋里。(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品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我攥着木棒,边抽泣边思索。(品析加点字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 3 )说说第㊵段画横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就是那天晚上,我赢得了在美国孟菲斯城的街道上行走的权利!
( 4 )阅读以下文句,完成题目。“带上这些钱和这张清单,还有这根木棒槌,”她说,“去,到商店把东西买来”。“要是买不了东西,你就不要进这个家门。”母亲冷冷地说。
“不行!”她说,“现在就去。你要是空手回来,我非揍你不可”。“砰”的一声,母亲关上了门,上了保险。
以上文句是有关母亲的描写。请说说作者塑造“母亲”这个人物的目的是什么?对于文中母亲的做法,你有何看法?请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
都有一缕最想守住的阳光,守住属于自己的那缕阳光,你的世界永远春暖
花开。请以“守住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