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合肥市实验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汉语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一句中划线的三个词语都是副词。
B: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缩句后为“邓稼先是奠基人和开拓者”。
C: “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一句的主语是“我的母亲”。
D: “画眉在树林边”一句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在运动会上,小刚在100米决赛中跑了第二名,在下列同学对他说的言语中,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你早上没吃饭啊?怎么那么没力气?
B: 真可惜!再使点劲追上第一名多好!
C: 你已经尽力了,我们重在参与嘛,第二的成绩也很不错了。
D: 你要是跑第一名多好,我们班的总分数就赶上其他班级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不仅唐诗涌现出了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而且还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
B: 《中华文明之美》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C: 为了提高节目的文化水平,《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专家参与了节目的录制与策划。
D: 2016年美国“玫瑰公主”在加州帕萨迪纳评选揭晓,17岁华裔女孩刘瑞麒入选。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他的代表作。
B: 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我们学过他的作品《背影》、《春》等。
C: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展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前苏联广 阔的历史画卷,塑造了保尔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
D: 老舍在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描述了祥子的悲惨命运,深刻批判了当时黑暗的 社会现实。
5、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愿为鞍马   市:买 东买骏马     市:集市
B: 出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不用尚书郎   不用:不愿作
C: 气传金柝   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     策勋:记功
D: 军书十二卷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     强:有余
6、

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前呼后拥  再接再励  死心塌地 通霄达旦
B: 怀古伤今  地大物博  浩瀚无银 顶礼膜拜
C: 诲人不倦  世外桃渊  笑逐颜开 歇斯底里
D: 求神拜佛  无动于衷 刻不容缓 歇斯底里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人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显得老气横秋。
B: 想不到昔日的“浪子”今天却成了英雄,这就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C: 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D: 这里山清水秀,花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8、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童年》中的阿廖沙生活在外祖父家。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两个舅舅粗野、自私,而外祖母善良、慈爱。
B: 《五猖会》中,记叙了这样的情节:父亲在“我”盼着去看五猖会时让“我”背书,背不出就不许去看,等“我”背完书再去看时,已经没有了原来的兴致。
C: 《水浒》中宋江的弟弟宋清谎称父亲病逝,让宋江回家,宋江回去后被官府抓住,刺配江州牢城。在去江州路上,遇到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
D: 《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选拔官员的方法是让候补人员在细绳上表演跳舞,谁要是跳得最高,而且又没有跌下来,谁就被选中。
9、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脑(pàn) 眼(kuàng) 海(táng) 然而止(jiá)
B: 绊(jī) 时(dēng) 石(yuán) 风雪途(zài)
C: 水(fú) 怅(wáng) 山(lù) 然开朗(huó)
D: 零(diāo) 家(juàn) 泽(zhǎo) 窈淑女(zhào)
10、下列句子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
A: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B: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C: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D: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野池

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 1 )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_______ , 植物________的景象。

( 2 )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莲花洞

袁宏道

莲花洞之前,居然亭。亭轩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六桥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睛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处也。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搜出者甚多。噫!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选自《四部丛书》)

(注释)①莲花洞:在杭州西湖南岸,净慈寺旁。②须眉:指男子。这里指作者自己。③六桥:西湖苏堤上有六桥相连,自南而北:映波、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④吴山:在杭州南郊,西湖东南岸上。南屏:在西湖正南岸。⑤孙内使:对明万历时司礼太监孙隆的尊称。⑥五丁神将:传说中帮助秦王打通蜀道的五位大力士,⑦挽:牵引。

(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居然亭(________)

亭轩可望(________)

净慈之绝处也(________)

得五丁神将(________)

(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
B: 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
C: 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
D: 余尝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

②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搜出者甚多。

( 4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奈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河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其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 1 )文中男孩和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 2 )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 4 )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划线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
( 5 )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母亲的栀子花

①繁花落幕,夏日登场,又到了栀子花开的时节。绵绵不断的梅雨,催育着栀子花蕾,它们像一个个小轱辘日渐生长,络绎不绝地含露绽放。每当看到那一片片像雪花般铺陈在绿色灌木丛中的细叶栀子花,我都不禁停下脚步,俯下身子,轻轻掸去花片上晶莹的水珠,闻一闻那沁人心脾的清香。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见到它们就像见到阔别的乡友,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

②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不管家搬到哪里,她都会在房前屋后栽上几蔸。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们家因田园化建设又一次搬家,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栀子树。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才两三年工夫,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高过人头。过往的行人总不忘夸奖这两棵栀子树,母亲听了乐呵呵的,仿佛是在夸她的孩子。

③每到初夏时节,大小枝丫挂满了数不清的花蕾。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盯着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时刻留意栀子树的变化,特别是到了花开季节,几乎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回。那时乡下农活繁重,生活清贫单调,栀子花的开放总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欢乐。

④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你们就等着看栀子花开吧。”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果然,在向阳的枝丫这边,有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一拨花,她想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⑤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觉也睡得不踏实。天一亮,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栀子花。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闭像个小喇叭,在层层绿叶的衬托下,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我们雀跃着抢摘花朵,母亲一边摘一边帮姐姐把花插在辫子上、刘海儿旁,姐姐也在母亲梳得发光的粑粑头后别上两朵。花摘完了,除了留些用水瓶子养着放在家里,剩下的就准备送人。母亲把花分成三份,一份给姐姐,满足了她昨天提出的要求,一份让我送给老师,一份送给帮过忙的邻居。母亲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那时父亲在外乡供销社工作,很少顾得上回家,母亲是“半边户”,一个人拖着五个孩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没有好心邻居的帮衬,有些坎还真不好迈过去。

⑥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我的二哥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一个条件还不错的姑娘,对方提出要“看人家”,一看儿郎,二看男方的家庭条件,一旦看不上,亲事也就吹了。那个年代定亲时兴的是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我们家穷得叮当响,根本拿不出钱来买这些东西,一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母亲对我二哥说:“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她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给我也不要,就送她栀子花吧。”果然如母亲所料,没有送上贵重的彩礼,我嫂子娘家虽有几分不悦,也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她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日子会一天天好起来。

⑦栀子花开,就意味着端午节快到了。五六月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犯愁,包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买到糯米,花多大代价也值得。包粽子的时候,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跟着母亲学。母亲包得又快又好,我们包出来的样子却总不好看。当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一家人欢天喜地围坐在一起,吃着说着笑着,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其情其景,让人永生难忘。

⑧母亲离开我们后,老屋前的那两棵栀子树寂寞无主,日渐枯萎,全无生机,最后只好将它们挖掉。每次回到老家,不见昔日的栀子树,心里觉着空落落的,只能站在家门前,静静地想,想母亲和她的栀子花。许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像母亲这样一位在苦水中泡大、没有文化、毕生清贫而平凡的妇女,她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感去热爱、呵护那些栀子花的?而那些栀子树、栀子花又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只知道,在那么困难的时代,在和母亲相守的日子里,我始终能感受到一种力量——自强的力量,感恩的力量,这份力量伴我坚定前行,我还能体会到一种爱——对生命的热爱,对儿女的深爱,这种爱,单纯且执着,细腻而温暖,一如那株在我人生的路上,在我的心中,静静而持久绽放的母亲的栀子花。

( 1 )细读全文,从母亲的角度梳理文章内容,在横线上补全内容。

________→________→摘下花朵,送给邻里→________→栀子花开,教包粽子

( 2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划线的句子。
( 3 )结合选文内容,请简要分析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 4 )结合全文,说说选文第⑧段划线句的作用。
( 5 )结合选文内容,理解题目“母亲的栀子花”的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古人云:“万物贵其真。”这句话启示我们,无论是大千世界中的万事万物,还是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做事,都贵在一个“真”字。

请将《 贵在真》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有点小悲伤,谁能懂?”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