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山东省济南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
|
|
|
|
|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少小离家老大回,看到家乡如今田园荒芜 , 我心里隐隐作痛。 B: 他总喜欢和别人比品牌、比档次,这种攀比的心理把他害得很苦。 C: 我们判断是非不能断章取义 , 而要用全面的眼光看问题。 D: 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 , 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岀来的一座恢宏的艺术宫殿。
|
2、 | 下列各句中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空城计》选自《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曹雪芹。 B: 《美猴王》选自《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C: 《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是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朱自清,字佩弦。 D: 《忆读书》选自《冰心选集》,作者是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作家冰心。
|
3、 | 下列划线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今年“五一”文化消费成为假日经济的黑马。(黑马:指出人意料的获胜者。) B: 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骄傲:褒义词,自豪) C: 小轿车的车价会不会高台跳水。(跳水:指一项水上体育运动项目) D: 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影:动词,放映)
|
4、 |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五经”之一,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按乐曲的性质可以分成风、雅、颂。“风”是各地民歌民谣,“雅”是正统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B: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如“折柳”代表“惜别”,“归雁”代表“思乡”,“莲花”代表“高洁”,“菊花”代表“隐逸”。 C: 《木兰诗》选自北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它是汉朝的一首乐府民歌,塑造了一位代父从军、勇敢无畏、不慕荣利的女英雄形象。 D: 《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和《桃花源记》中的“晋太元中”是用了皇帝的年号纪年,而《己亥杂诗》中的“己亥”用的是干支纪年。
|
5、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悬念(xuán) 笨拙(zuō) 沉淀(diàn) 阴悔(huì) B: 拂动(fó) 管束(shù) 侵蚀(qīn) 清撤(chè) C: 主宰(zǎi) 拯救(zhěng) 疏忽(shū) 纽带(niǔ) D: 酷爱(kù) 参差(cān) 融恰(qià) 启蒙(méng)
|
6、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服务员不小心把汤滴到小陈身上,小陈生气地说:“你瞎呀?这么不小心!” B: 面对着白发苍苍的李爷爷,小王好奇地问道:“李爷爷,您今年多大了?” C: 管理员对一径吸烟的男子说:“您好,这里是公共场所,请您不要在这里吸烟。” D: 张帆插队买车票,有人批评他:“排队呀,难道你连一点社会公德都没有?”
|
7、 | 请选出下面各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狼籍 张惶失措 名副其实 精疲力竭 B: 荒谬 不可名状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C: 惧惮 眼花缭乱 情郁于中 月明风清 D: 仄歪 触目伤怀 莫名其妙 富丽堂皇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已经过去二三十年了,但是观众对她塑造的这个经典形象还是念念不忘。 B: 这次考试没有准备好,所以考试完后,我老是自言自语:“哎呀,我会不会考得不好呢?” C: 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D: 他是公司的总经理,在公司里有微不足道的地位。
|
9、 | 下列各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禁:禁止 严禁 禁令 情不自禁 B: 剥:剥夺 剥蚀 剥皮 生吞活剥 C: 瑰:瑰丽 瑰宝 玫瑰 瑰异之景 D: 给:给予 供给 补给 自给自足
|
10、 | 下面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创伤(chuāng) 拮据(jié jū) 拈弓搭箭(niān) 吹毛求疵(cī) B: 谮害(zèn) 撅断(jué) 咨诹善道(zhōu) 绾起(wǎn) C: 朴刀(pō) 恣睢(zìsuī) 强聒不舍(guō) 夙夜忧叹(sù) D: 髀间(bì) 慨叹(kǎi) 度德量力(duó) 箪食壶浆(dān)
|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②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鞅(yāng):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轮鞅:指车马。这句是说处于陋巷,车马稀少。②霰(xiàn现):小雪粒。 ( 1 )诗中用“野外”、“________”、“________”来强调乡居生活的清贫。 ( 2 )有人说,陶渊明的诗歌是借田园之景寄托胸中之“意”。请结合这首诗和他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相关问题 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①!宜礼而用之。”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②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倾之,延徽逃奔晋阳。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 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契丹主待之益厚。 【注释】①牧圉:到牧场中放牧。 ②艺:种植。 (选自《资治通鉴·后梁记》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宜礼而用之________ ②当复诣契丹耳________ ③向者何往________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B: 立市里,以处汉人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 德明问所之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 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原句:契丹主怒其不拜,使牧马于野。( 4 )韩延徽在契丹国被重用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原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答出两点。 |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背影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 1 )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什么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 2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句中“再”能否删去?为什么?( 3 )文中“我”的两次流泪有什么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4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你从这“回头”中感受到了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骆驼刺
甘泽
一出嘉峪关,就是茫茫千里的大戈壁。没有河流湖泊,没有绿洲村镇,只有酷热的白昼和阴冷的黑夜。青灰色的沙砾和深蓝色的天空,占据了全部的视野。一望无际的荒原,一览无遗的苍穹,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一片云,干燥强劲的狂风,时常会卷地而来,把整个宇宙,变成黑暗的风沙的战场。
风沙过后,戈壁被铲掉了一层,然而却有一种例外。那就是骆驼刺生长的地方,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坟场”。提到坟场,有人会觉得惊悸,但是如果你真的看到了那种景象,你心中感受到就只有震撼。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坟丘一样的沙石堆,紧密却又均匀地散布开来,往往能占据几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地方。这种地形足以让所有带轮子的东西却步,但就在那坟丘的顶上,一丛丛紧扎扎乱蓬蓬的刺,坚硬的锐利的刺,正在保护着那比黄豆大不了多少的叶片。任风狂沙密,任地燥天寒,一到春天,它们就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顽强地、执着地占据着一片又一片领地,这就是骆驼刺。
如果说沙枣树是戈壁滩的美女,骆驼刺则当仁不让地成为戈壁上的士兵。不论脚下的大地多么贫瘠,也不论天空上太阳多么酷热,只要被骆驼刺占领,就再也休想让它们起身。正因为骆驼刺的抗争,狂风可以带走草根旁边的沙石,却无法夺去骆驼刺脚下的沙土,它们用那特别强劲的根系,紧抓住脚下一方寸土,于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斗争后,沙漠没能入侵,却形成了戈壁滩特有的坟场一样的地形。但是这坟场的出现不是因为死亡,恰恰相反,是生命,造就了这戈壁滩的坟场,这自然的奇观。
骆驼刺的全部生活,就是生存,生存与生活在这里是划了等号的。也许对于人来说,这是人生的悲哀,但是在这死亡的禁地,却是一种傲然不可侵犯的生命的尊严。无论如何,我活着,生存着,生活着并且快乐着,狂风也好,烈日也好,干旱也好,其奈我何。即使被骆驼啃去了枝叶,来年照样东山再起;即使被风沙掳掠了领土,但是更强劲的根系,更坚韧的毅力,仍能与风沙拼个高下,直到狂风再也带不走一粒尘沙。那便是骆驼刺的胜利,生命的胜利。
戈壁的荒凉与城市的繁华,恰是这世界的两个极端。但是比起骆驼刺相互尊重并且保持距离,互相留下生存的空间这一点,城市的冷漠和戒备,心灵的空寂与荒芜,更像是另一种戈壁滩。
在这个心灵的戈壁中,也生存着无数的骆驼刺。他们外表寒酸甚至丑陋,他们贫寒而且无助,他们像骆驼刺一样在城市中生活着、生存着、挣扎着。忍受着周围恶劣的环境,忍受着城里人鄙夷的眼光,但是大街小巷里,这样的人却无处不在。你看那街角上打烧饼的,天桥上擦皮鞋的,工地上扛水泥的,不都是这城市的美丽花园中杂草一样的人吗?他们就是城市中的骆驼刺,被人遗忘,遭人诟病,但却顽强地存在着,用伤痕累累的双手,握着自己自由的灵魂而快乐生活,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多少夸张,但是坚忍不拔的生命乐章却如此华丽。他们每天起早贪黑,数着那不多的几张零票,满足地回到蜗居,安排明天的工作和孩子的学费。为自己的生存,为家人的幸福而努力着,抗争着,活得辛苦,活得快乐,不是吗?
愿天下所有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人,幸福安康!
( 1 )第一段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何特征?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2 )分析作者称骆驼刺生长所形成的沙石堆为“坟场”“坟丘”的原因。( 3 )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驼骆刺”与“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人”的相似点。( 4 )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
四、写作(分值:60分)
当我们告别小学,走进初中,标志着我们正一天天长大。你的成长过程,也许是一帆风顺,事事称心;也许是烦恼多多,忧愁不断。然而不管你的经历如何,你都在一天天成长,你也都能从中获得不少教益。
请以“成长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依据本文所选的事情或所定的中心,在题目横线上填上恰当词语(例如“快乐”、“烦恼”、“细节”、“浪花”等),使文题完题。②记叙出具体的事情,说真话、抒真情。③600字以上。
-----------------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答案-----------------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答案
1、 | D
 |
2、 | A
 |
3、 | C
 |
4、 | C
 |
5、 | C
 |
6、 | C
 |
7、 | A
 |
8、 | D
 |
9、 | D
 |
10、 | B
 |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答案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答案
( 1 )【第1空】穷巷 【第2空】荆扉(虚室) ( 2 )《饮酒》中所见的南山美好的晚景,显出不可名状的美,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这是自然的平静与完美,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超脱世俗的情感。这首《归园田居》中幽深的小巷,甜美的乡村,有的只是淳朴美好,和谐自然,借乡村清贫来显示自己抱贫守志之心和对权诈虚伪官场的厌弃。两首诗都是借田园风光来寄托胸中之“意”。
 |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答案
( 1 )【第1空】应当 【第2空】到 【第3空】原先,从前 ( 2 )B ( 3 )契丹君主因延徽对他不参拜行礼非常生气,就让他在郊外放马。 ( 4 )①述律后的知人(举荐);②契丹主的善任;③延徽的贤能。
 |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答案
( 1 )外貌; 突出家中景况惨淡,照应了开头;同时与“我”贵重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 2 )
不能。没有“再”不能表达我一直目送父亲,对父亲眷恋不舍的感情。
( 3 )
第一次,是因为看见老父艰难买橘后,内心不忍,感动的泪。第二次是看见父亲从自己的视野中消失后,留恋、伤别的泪。
( 4 )
从“回头”这一细节中感受到了深挚的父爱;天下父母对子女的关心爱护总是无微不至的。(符合题意即可)

( 1 )特征:荒芜、辽阔,作用:突出戈壁滩生存环境的严酷与险恶,为写驼骆刺旺盛的生命力作铺垫。
( 2 )
沙石堆的形状与坟场的土堆外形相近,“坟场”意味着死亡,这样同戈壁滩残酷的生存环境相吻合。作者以此衬托歌颂驼骆刺坚贞不屈的生存意志。
( 3 )
①外在形态相似:寒酸、丑陋。②生存环境相似:恶劣、艰辛、荒凉、贫瘠、被遗忘。③分布范围相似:广泛、数量多。④生活态度相似:顽强坚忍、抗争努力、快乐满足。
( 4 )
作者通过对戈壁上骆驼刺旺盛生命力的描写,赞颂了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生活在城市底层,贫寒无助却坚忍不拔努力抗争从中尽享欢乐的弱者,也批评了当今社会遗弃和鄙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呼唤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

四、写作(分值:60分)答案
【参考例文】
成长的岁月
岁月随云散,成长逐水流。
成长的岁月一直很孤单。一边高歌着李白的“自古圣贤皆寂寞”,一边又低吟着李清照的“和羞走,依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傻傻地自以为能用倔强与傲气的面纱挡住这份青春特有的温情与感伤。
成长的岁月一直很孤独,却很少寂寞。和年轻的朋友们一起尽情挥洒这无悔的青春。爽朗的笑声,潜移默化地融化着我的心情,让我多一份热诚,少一份冷漠。
成长的岁月一直很自信。成长的岁月,使我不再为我不是男孩而无奈,因为我懂得了女孩更有一份让人心动的温柔。成长的岁月,使我不再责怪自己曾有的懦弱,因为我懂得了峰顶之下的小草,更是一种执着的生命。成长的岁月,使我不再为月有阴晴圆缺而叹息,因为我懂得了光阴能够轮回,月亮永远是圆的。
成长的岁月一直很自立,却很少自负。在成长的岁月中,我偶尔也会担心:“成熟的苹果就要落地了。”可我还是要使自己成熟。当漫步在异乡的街头,忽然有似曾相识的旋律响起,蓦然回首,才知道世界浩大,故乡却很小。
成长的岁月一直很自强。成长的岁月,使我懂得了失败后要独自养伤,然后再试图超越自己,再接受另一次挑战,期望着一次被肯定。成长的岁月,使我懂得了流泪不一定是痛苦,长春藤的依赖它物生长不一定不好。陌生的地方,不被人欣赏的日子里,自信与勇气是我惟一的行李,它们使我在痛苦中坚强地站立着,使阴云散尽的我更加出色!
成长的岁月一直很自豪,却很少自卑。知道成长的路上有坎坷,知道成长的岁月有风雨,但我会永远记得水手的话: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朋友,接受成长的幸与不幸,并痛快底珍藏这段岁月吧!
青春,应该让它闪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要的幸福、你给不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