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长沙市稻田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称“诗圣”,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C: 普希金,俄国诗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
D: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用韵。
2、

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人的一组句子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吧,___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 ②①④③
B: ④②③①
C: ③②④①
D: ①④③②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C: 潭中鱼/可百许头
D: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下列诗句、题目(或词牌名)、作者及作者生活的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渔家傲·秋思》——辛弃疾——南宋
B: 物是人非事事休——《武陵春》——李清照——南宋
C: 酒酣胸胆尚开张——《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北宋
D: 过尽千帆皆不是——《望江南》——温庭筠——唐
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有误的一项是( )
A: 布封的《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B: 孙悟空偷吃蟠桃搅了王母的蟠桃宴,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逃离天宫。玉帝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神助战,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帮助,最终被擒,置炼丹炉冶炼四十九日。
C: 祥子连人带车被宪兵捉去当了壮丁,他趁战乱混出了军营,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把它们以三十五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老头。祥子生病时说梦话透露了这次经历,得了个“骆驼”的外号。
D: 《五猖会》描述了儿时到东关看五猖会前,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心驰神往,父亲却要“我”背出“一字也禾懂”的《鉴略》的内容,背不出,就不准“我”去看会。
6、

各句中划线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募有能捕之者,其租入(dàng)
B: 然得而之以为饵   (xī)
C: 吾为之十二年    (sì)
D: 往往而死者相也   (jí)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狡黠 玷污 惩罚 莫明其妙
B: 拮据 诘难 竹蒿 小心翼翼
C: 聒噪 杀戮 履行 恃才放旷
D: 对称 天簌 蹒跚 大彻大悟
8、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B: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D: “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9、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②不少居民有意识地开始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垃圾分类。③垃圾分类一方面靠各个参与主体的精神自觉,④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善于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智慧手段强力推动。


A: 第①句
B: 第②句
C: 第③句
D: 第④句
10、

用“||”划分句子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B: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C: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D: 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②平仲:银杏的别称。浮客:游子。诗人自指。

( 1 )“夜宿七盘岭”中“宿”字的意思是________

( 2 )“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 3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甲乙两则短文,回答小题。

【甲】……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僰人养猴,衣之衣而教之舞,规旋矩折,应律合节。巴童观而妒之,耻己之不如也,思所以败之,乃袖茅栗以往。筵张而猴出,众宾凝伫,左右皆蹈节。巴童佁然挥袖而出其茅栗,掷之地。猴褫衣而争之,翻壶而倒案。僰人呵之而不能禁,大沮。

郁离子曰:今之以不制之师战者,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其何异于猴哉?

——《郁离子·僰人舞猴》

【注】①僰(Bó),我国古代西南部的一个民族,今川南及滇东一带。②伫,站立。③佁然,静止貌。④褫(chǐ),剥去,脱下。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元方入门不 顾:________

己之不如也 耻:________

③思所以败之 所以:________

④乃茅栗以往 袖: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语句。

蠢然而蚁集,见物而争趋之。

( 3 )元方、巴童聪明机智,其令友人“惭”、使猴舞“败”的原因有何共同之处?

( 4 )你认为两文在“修身”“治军”方面提出的积极主张分别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小题。“全面二孩”来了,你怎么看
【政策背景】
计划生育政策自1980年开始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我国出生人口数量,但近年来,一系列的人口问题使计划生育的目标和理论依据都受到质疑。男女出生比例节节升高,从1980年的107.4∶100上升到2004年的121.1∶100。人口结构问题凸显,目前,我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从2010年的13.3%上升到2014年的15.5%。另外,我国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已经超过1.5亿户,独生子女养老负担沉重,而一些家庭的“失独”不仅成家庭灾难,也成社会之痛。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会议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各种声音】
网友“初为人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今高养育成本时代已经到来,一个孩子,从怀孕娩,从出生到成长,直到学成后参加工作,的确是一笔很大的支出。我们这代人太累了,养育一个孩子,尚且困难重重,再生一个简直难以想象。养而不教,教而不善,结果是害了孩子害了自己。
网友“平民布衣”:生个二胎是为了让大的有个伴,可有谁知道大的到底能不能接受?增加一个弟弟(妹妹)享父母亲人的爱,他(她)的心理平衡不平衡?网上不是报道了一些孩子逼迫父母放弃生育二胎的事例吗?
大楚网:放开政策后,生育潮是否会如预期般出现,政策都不应该是鼓励生育的唯一杠杆。“入园难”“入托难”的现实问题依然困扰着我国许多家庭;生得起养不起的顾虑也绝非喊几句口号就能消除。如果真想鼓励民众生育,就应该用社会保障和福利消除民众顾虑,让想生的人生得起、养得起,还要养得好。
【漫画两幅】

( 1 )请根据“政策背景”的内容,概括出“全面二孩”政策出台的原因。
( 2 )观察漫画(一),说说在“全面二孩”政策出台后,父母为什么还纠结。
( 3 )请结合“各种声音”和漫画(二),说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打消父母生育二孩的顾虑。

阅读摆渡老人,完成文后题目
①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②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然老人很有经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③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④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谈起来。我问他:“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来了你一个人。”说完,便送我过河。
⑤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紫,猛地问道:“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⑥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⑦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⑧“好好读书”,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⑨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 1 )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老人因“我们”的__________而手忙脚乱,一番折腾;再写 因__________,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________,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 学。

( 2 )第⑤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 3 )第⑤段中加粗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____和_______的心情。

( 4 )“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
示例:①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②“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

四、写作(分值:60分)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声音,自然界的风声、雨声、鸟鸣声,声声入耳;校园里的书声、歌声、呐喊声,声声传情;生活中的掌声、笑声、叮咛声,声声动听……这些声音或温暖,或温馨,或感人,在泛黄的生活影像中,总有一种声音会扣动你的心灵……

请以《有一种声音,在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篇记叙文,不得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吢碎ゞ是太傻”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