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安顺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 B: 在胶片行业面临被新技术颠覆的时期,富士胶卷经历了最艰难的裁人,传统业务收缩,进而开始了新业务的探索。 C: 虽然在网上“晒旅游”是积极向上的,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的心理。 D: 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
2、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以战(怎么) B: 必以信(实情) C: 小大之狱(监狱) D: 虽不能察(虽然) |
3、 |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早上,刚下班的李老师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个学生叫住了他。 B: 许多学校的学生积极参与了2018年桂林市青少年“书香社会•全民阅读”的系列活动。 C: 这种浪费粮食的现象,至今没有得到控制。 D: 参加这次活动的主要以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为主。 |
4、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顷刻(qǐng) 挑衅(xìn) 秫秸杆(jié) 断壁残垣(huán) B: 剽悍(biāo) 躯壳(ké) 一霎时(shà) 忧心忡忡(chōng) C: 铁锹(qiū) 坍塌(tān) 文绉绉(zōu) 广袤无垠(mào) D: 惬意(qiè) 陨落(yǔn) 中轴线(zhóu) 日薄西山(bó) |
5、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拮据 消声匿迹 齐心协力B: 匀称 袖手旁观 提心掉胆 C: 造型 骇人听闻 前仆后继 D: 馈赠 获益匪浅 格尽职守 |
6、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A: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B: 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 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天衣无缝。 D: 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巧妙绝伦 , 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亡:无,没有 (《杞人忧天》) B: 家无井而出灌汲。 汲:从井里取水 (《穿井得一人》) C: 屠自后断其股。 股:屁股 (《狼》) D: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
8、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关部门最近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中考期间严防安全不出问题。B: 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D: 为了缓解灾区人民食品供应不足的困难,社会各界踊跃捐款。 |
9、 | 下列四个选项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猝死 仲栽 一丝不苟 杳无消息 B: 踱步 娴熟 抑扬顿挫 藏污纳垢 C: 窒息 滞留 诚惶诚恐 合颜悦色 D: 吹虚 不逊 屏息敛声 锐不可当 |
10、 |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透风的使用,对古建筑整体而言,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②并兼有文化性和艺术性,体现着我国古代工匠智慧与艺术的结合。 ③紫禁城的工匠在长期的古建筑施工中,积累了丰富的透风制作经验。 ④狮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常见的神兽,它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代表英勇、王权和威严,象征地位、尊严和吉祥。 ⑤他们不拘泥于仅仅在实体砖上开洞来满足墙体内木柱的通风需求,而是将砖雕做咸了丰富多彩的纹饰,比如雕成狮子形象的透风。 A: ①②⑤④③ B: ③⑤④①② C: ①③②⑤④ D: ③⑤①④② |
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小题 (一)《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二)《在狱咏蝉》①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三)《蝉》 李商隐②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注释】①《在狱咏蝉》作于高宗仪凤三年。当时骆宾王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②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他因牛李党一直抬不起头,一生不得志。死于荥阳,年仅47岁。 清代施朴华评论这三首咏物诗分别是“清华人语”、“患难人语”、“牢骚人语”。参考示例,抓住划线句,选择另外两首中的一首,谈谈你对 “患难人语”或“牢骚人语”的理解。 示例:我认为虞世南的《蝉》是“清华人语”。蝉声远传,一般人以为是借助秋风的传递,诗人却强调这是由于“居高”使然。这首诗表达出诗人对自身品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自信:立身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权贵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 |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 ①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山间之四时也 ④ 佳木秀而繁阴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 )[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4 )[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人生的另一种财富
①我是在贫穷和耻辱中长大的。父亲是一位蹬三轮车的,他每天蹬车送我上学。这令我的同学羡慕不已,他们说你爸妈真疼你,天天雇车送你上学。同学的话提醒了我,如果他们知道送我上学的不是家里雇的,而是我的父亲,他们又该如何议论呢?我一下子被一种耻辱感击垮了。从此,我再也不让父亲送到校门口,在离校门口很远的地方就偷偷下了车。
②我的母亲四处打工,为我攒钱。她坚信,我能考上大学。从我上学开始,每次学校公布成绩的日子就成了我们约定的节日。那天我们会吃上一顿红烧肉,以示庆祝。在我的印象里,红烧肉是最好吃的东西。没想到大学里的一次红烧肉,却给我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耻辱记忆。
③到我上大学的时候,母亲被巨大的学费数额吓呆了,她拿出了全部的积蓄,也仅够我一个学期的费用。我只好向学校提出了特困助学申请。
④上学没几天,全班都知道了我是特困生,因为我被安排住在便宜而破旧的老楼里。与众不同的我成了他们着重注意的人。他们用好奇和怜悯的眼光看我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上学一年多,前后左右的惊异的目光,让我如万箭穿心。我经常找一个角落,狼吞虎咽地噎进去一个没有菜的馒头。我用读书来消解难熬的孤独。书是不挑人的,它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打开它的人们。但有一个奢侈的行为我却一直不肯放弃,就是每月一次和中学几个好朋友的网上聊天,它给了我孤独的生活以极大的安慰。有一次我在网吧遇上了一个同班同学,他当时惊诧极了。再有就是我在大学里过第一个生日时,我奢侈地买了一份红烧肉……
⑤后来就到了让我终生难忘的那个耻辱的日子。那是一次社团活动,大家讨论帮助特困学生的事。有同学当时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说,特困生应该得到我们的帮助,可我们班有的特困生还上网吧,吃红烧肉……我无地自容。我这才发现了贫穷不在于它本身,更大程度上是对人的精神折磨。我无法忍受这种被打入另类的感觉。
⑥当帮助变成了一种施舍,我宁愿不要。我在忍受现实还是退学之间犹豫了很久。我想起了父亲的后背,我想起了母亲在我接到的录取通知书时四处奔走相告的情景,我想起了当时自己的决心……我忽然感到,我无权选择放弃。贫穷本身不是罪过,因贫穷而放弃了自己生存的尊严,这才是罪过。
⑦第二天是写作课,老师的作业是感受你生活中的爱。许多同学充满激情地念起了自己的作文,他们感激父母为他们带来的幸福,为他们创造的条件……老师不做一声,直到最后,才失望地问:“还有没有同学要说?”我举起了手,讲了父亲的后背,冬天落在上面的雪和夏天流着的汗;我讲了母亲为我攒钱的情景。我讲了小时候吃苹果,父母把苹果细细地削掉了皮,一口一口地喂我吃,而削下的苹果皮,他们却谦让着,谁也不肯吃,最后,母亲又用它给我煮了苹果水。我说我很庆幸,贫穷只让我生活更艰难些,但它却不能剥夺我爱的权利,我感谢父母的爱。我为小时候对父亲的伤害而忏悔……
⑧教室里响起一片抽泣的声音。
⑨下课时老师对我说,我非常感谢你,你比我更清楚地告诉了大家,什么是爱的真谛和尊严的意义。
⑩从这时起,我走出了耻辱,我用一种正常而不是自卑的心态与同学们相处了。我不再为只有一个馒头的午饭而难为情了,我能坦然地穿着陈旧的衣服走在青春靓丽时尚流行的校园里。在那一个假期到来的时候,我给父母写了一封信……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话说核能
能源是人类发展的根本保证,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当前社会是以化石能源为基础的,近30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依靠煤、石油和天然气,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物质文明。但我们在享用这空前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却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因为能源的开采、输送、加工、转换、利用和消费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进入21世纪,石油储量有限,能源供应短缺,世界能源正面临一个新的转折点,开发和利用来源更为广泛、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已刻不容缓,更多国家把眼光投降了核能。
核能俗称原子能,它是原子核里的核子——中子或质子,重新分配和组合时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能分为两类:一类叫裂变能,一类叫聚变能。
核能有巨大的威力。1公斤铀原子核全部裂变释放出来的能量,约等于2700吨标准煤燃烧时所放出的化学能。一座100千瓦的核电站,每年只需25吨到30吨低浓度铀核燃料,运送这些核燃料只需10辆卡车;而相同功率的煤电站,每年则需要300多万吨原煤,运输这些煤炭,要1000列火车。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则更为巨大。据测算,1公斤煤只能使一列火车开出8米;1公斤裂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开动4万公里;而1公斤聚变原料可使一列火车行驶14万公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地球上蕴藏着数量可观的铀、钍等核裂变资源,如果把他们的裂变充分利用,可满足人类上千年的能源需求。在大海里,还蕴藏着不少于20万亿吨的核聚变资源——氢的同位素氚,如果可控核聚变在21世纪前期变为现实,这些氚的聚变能将可顶几万亿亿吨煤,能满足人类百亿年的能源需要。更可贵的是核聚变反应中几乎不存在放射性污染。聚变能称的上是未来的理想的能源,因此,人类已把解决能源问题的希望,寄托在核能这个能源世界未来的巨人身上了。
弄丢
我把自己丢了
丢在匆匆的岁月里
丢在坎坷的旅途上
或许
是一粒希望的种子
我还没有把它埋进土里
就把它丢了
或许
是一张素洁的白纸
我还没将它细细描画
就把它丢了
我想带着他们
一起回到有梦的年代
去追寻被我们丢失的自己
阅读这首小诗,你可展开叙事,可议论抒情,可联想想象,可文学创作……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诗歌除外,文体自选。(2)不得透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