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yùn) 应和(hè) 着落(zhuó) 咄咄逼人(duō) B: 鏖战(áo) 雾霭(ǎi) 瘫痪(tān) 翻来覆去(fú) C: 莅临(lìn) 谙熟(ān) 粗犷(kuàng) 淅淅沥沥(xī) D: 棱镜(líng) 絮叨(xù) 拗口(ào) 白雪皑皑(ái) |
2、 | 对下列四段文字的表达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形体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②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③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 ④于是把这家药铺里刻有这种文字的“龙骨”全买下来,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诣,终于考证出这些“龙骨”是殷商时代遗传下来的乌龟壳和牛的肩胛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那时使用的象形文字。 A: 说明 描写 记叙 议论B: 议论 记叙 说明 记叙 C: 说明 抒情 议论 记叙 D: 议论 描写 说明 记叙 |
3、 | 阅读《苏州园林》和《中国石拱桥》(节选),回答下面小题。 【甲】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乙】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拦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下列语句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的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的假山和池沼,【乙】文的说明对象是卢沟桥,两个选段从说明顺序上看都属于逻辑顺序。 B: 【甲】文的中心句是“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的“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无法被人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方法,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C: 【甲】文“大多引用活水”中的“大多”意在说明池活大部分使用活水,不是全部;【乙】文“几乎与河面平行”中的“几乎”同强调了桥面与河面不完全平行。“大多”和“几乎”都从程度方面进行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D: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干态万状,惟妙惟肖”句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的说明了卢沟桥形式优美的特点。 |
4、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翩然(piān) 脑畔(bàn) 褶皱(zhě) 销声匿迹(nì) B: 连翘(qiáo) 汩汩(gǔ) 翌日(yì) 怒不可遏(è) C: 虔诚(jiǎn) 沙砾(lì) 山麓(lù) 目眩神迷(xuàn) D: 两栖(xī) 沼泽(zhǎo) 喧嚷(rǎng) 强词夺理(qiǎng)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请永远保存向往和平、向往自由、向往未来,反对战争、专制和恐怖主义。B: 中央电视台摄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日前播出后,观众反应异常强烈,简直到了人人谈论的程度。 C: 孔乙己一到店,许多酒店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D: 每当站在中国地图前,使我产生无尽的联想。 |
6、 | 下列有关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繁星 春水》用短小轻灵的文学形式,表现母爱、童真、自然三大主题。B: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本是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车夫,他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三次买车的经历使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 C: 《水浒》成功塑造了一批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鲁智深和李逵,他们都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粗中有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D: 《朝花夕拾》最初发表时,题为《 旧事重提 》,是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是一部蕴含着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的作品。 |
7、 | 下列语句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当然,在表现自己的时候,自身的缺点或不足难免会有所暴露。 ②表现自己适当地张扬个性,更容易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 ③况且缺点被发现或被指出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至少这可以促使我们完善自己。 ④不过,这都是最真实的自己。 A: ②①④③B: ①②④③ C: ③②④① D: ②①③④ |
8、 | 下列不属于名词的一组词是( ) A: 农夫、老师 B: 下去、出来 C: 铃铛、桌子 D: 传统、昨天 |
9、 | 下面是一则小幽默,顾客的言外之意是( ) 一个顾客在酒店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身问酒店老板:“你们这儿一星期卖掉多少桶啤酒?” 老板得意洋洋回答说:“35桶。” 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星期卖掉70桶的办法”。 老板很惊讶,急忙问道:“什么法子?” 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 A: 老板克扣顾客,没有给满一杯啤酒。B: 老板把杯子装满,就能多卖一倍的啤酒。 C: 老板给顾客的啤酒太满了,所以卖不动。 D: 老板太关心顾客了,怕他们喝醉,所以不把杯子装满。 |
10、 | 《醉翁亭记》中的“也”字的用法大致有三种,判断下列句子各属于哪种用法。 ( 1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A: 表判断 B: 表解释 C: 表肯定陈述。 ( 2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 A: 表判断 B: 表解释 C: 表肯定陈述。 ( 3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A: 表判断 B: 表解释 C: 表肯定陈述。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夏日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 1 )此诗写出了农村怎样的自然风光?( 2 )诗的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淫》) 【乙】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 “对曰:‘天下莫不与①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②,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孟子见梁襄王》) 【注】①与:从,跟。②人牧:治理人民的人,指国君。 ( 1 )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文言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①往之女家________ ②以顺为正者________ ③语人曰________ ④天下恶乎定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而或长烟一空 定于一 B: 民归之 女有归 C: 杂然相许 沛然下雨 D: 与民由之 由水之就下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焉得为大文大乎? ②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 4 )下列对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文章以雄辩著称,善用类比手法,有很强的说服力,【甲】【乙】两文都能体现这一特点。 B: 【甲】文从“妾妇之道”开始立论,指出了公孙衍,张仪没有判断善恶、是非、曲直的标准。 C: 【甲】【乙】两文都是以对话行文,在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仁”的思想。 D: 【乙】文通过苗“槁”与“兴”的对比,表现“雨”对苗的重要,也表现人民对明君的盼望。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①2012年,我参与过整个伦敦奥运报道,伦敦奥运会的口号是“影响一代人”。有记者提问:“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伦敦奥组委的一位官员回答:“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这句话很正常,在中国,很多事都能教孩子们如何去赢,但是他的下一句话让我格外感动:“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②我记住了这句话。一方面,它让我更加明白,体育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此时的中国。
③其实老祖宗早已明白这个道理,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既然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那么为什么我们从来不教“十有八九”时的心态和应对方法?十之一二的成功,被看得极其重要;十之八九的挫折,也被放大到无以复加。
④回头看世界历史,特别是中国历史,想想看,失败很可怕吗?中国有无数伟大的历史人物,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失败,而不是因为成功。
⑤岳飞是因为成功才伟大吗?如果从我们现在的“成功学”角度来看,岳飞很失败。不管仗打得怎么样,岳飞终究被朝廷用十二道金字令牌召回,最后还给“办”了。在当时来说,他是一个失败者。当时的成功者是谁?是秦桧。可是后来呢?秦桧一直在西湖边上已经跪着,但岳飞是我们心目当中的英雄。
⑥为什么要补上失败这一课?不仅仅是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更因为生命从诞生开始,就是一条单行线,直奔死亡而去。就算你赢了全世界,也赢不了这个结果。死亡,是一个最大的“失败”,你应该怎么去面对它?
⑦失败,其实有很多意义,这些意义比成功大,或者说有一种成功必须是以失败作为助推力的。南唐李后主的失败极其惨痛,我们想要经历那样的失败都很难。但我们至今仍在谈论他,为什么?因为他作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创作者,留在了中国的文学史当中。如果不是国破家亡,他会写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一种感怀吗?不会。这个失败对于李后主固然惨痛,但对于后人,对于中文的传承,何尝不是一件幸事?在他的文字中,失败,竟然成为了一种美妙的意境。
⑧还有多少伟大的诗人,正是因为人生中的不幸、挫折和难过,才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我们都知道苏轼的作品好,但苏轼的官宦生涯其实是非常糟糕的,他屡屡被排挤,被贬谪,即便这样,他仍然留下了传世的佳作,连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也找到了别出心裁的出口,否则,“东坡肉”是哪儿来的?所以,以史为鉴,回归到个人去看,我们应该知道,失败有时我们是需要失败的,而且是伟大创作的重要动因。
⑨此外,我们还应该明白,挫折与失败原本就为变革提供了机会。要知道,人在胜利的时候是不必做决定的,但在失败的时候需要。每当失败与挫折来临,你应该怀着好奇心去看待它,试图弄明白它的目的:难道这是一次提醒?难道我应该做出一个更有利的决定?
(选自白岩松《白说》,有删改)
( 1 )请阅读全文后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 )第⑤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 )请根据第⑧的“还有很多伟大的诗人,正是因为人生中的不幸、挫折和难过,才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这句话,结合语文课本所学到的诗人或者作家,再任意写出一个例子来印证这一句话的观点。想起母亲就想哭
韩石山
①我小时候,不怎么看得起我的母亲。她的漂亮,当年没有察觉;她的贤惠,更没有体会。只觉得她太糊涂,甚至可以说是愚蠢。再就是,嘴太笨。不说跟外人说话了,就是跟我说话,也像是理短似的,嗫嗫嚅嚅,没个痛快的时候。晚年她得了失语症,我一面心疼,一面又想,若她像我这样伶牙俐齿,虚说白道,什么病都可以得,也不会得这么个病。
②我家有些特殊,父亲在外省工作,每年只有短短的十几天假期,平日,家里是祖父祖母当家。母亲15岁嫁到我家,直到祖父母过世,一直是个小媳妇。祖父也有工作,在镇上的百货公司,家里实际当家的是祖母。祖母是继室,只比她大10岁,很严厉,说一不二,偶尔也会问我想吃什么,就让做顿什么,从来不会问她。她呢,只有做饭的份儿。这也是让我看不起的一个原因。
③上小学时,学校要个什么费用,多是跟祖父要,有时祖父不在家,也会跟母亲要。记得有次要买什么,三毛钱吧,我说五毛。母亲一面掏钱一面问:够吗?那一刻,一面后悔没有多说些,一面又暗暗埋怨母亲太糊涂,这么个小把戏也识不破。后来多次都是这样,不问别的,只说:够吗?
④大学毕业,迷上写作,有次在老家,要写篇散文,想写些小时候的事。便问母亲,当年我那样骗她,她就没一点感觉吗?我希望她说,她是感觉到了的,只是太爱我这个儿子,也就不点破。不料母亲瞪着那双美丽而略显痴愣的大眼,反问我:你那么小,就骗你妈吗?弄得我一点情绪也没有,文章,只好不写了。
⑤上了中学离开家,每年只有假期才会回去。假期满了,临走的时候,不管给带什么好吃食,叮嘱的话只有一句:学好,甭惹事!晋南话,“甭惹事”读音如“baorasi”,听起来要多土有多土。这个时候,我常是脖子一拧,一脸地不屑。心想,“听党的话,报效祖国”,这样的话你不会说,“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这样的话也不会说吗?
⑥直到我经历种种磨难,一事无成而身心疲惫,有时间回味自己大半生得失的时候,才悟出母亲那“学好,甭惹事”的教诲,是多么的简要,多么的贤明。“学好”等于指明了一条开阔而自律的前行之路,“甭惹事”等于避开了任何意外的伤害,平安地成长。前有引导,后有护佑,怎么能成不了一个好人,成就一番事业呢?淳朴而真挚的情感,是与神明相通的。可惜我只记住了前面两个字,而忽略了后面三个字,就是前面两个字,也只理解为学习好,落得蹭蹬大半生而无所作为。
⑦六十大几,母亲失语,每年我都要回去看望。她已说不成完整的话,只能说几个简单的词。一见面,冲我笑笑,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这个时候,我也忍不住流下泪来。撞上几下,抬起头,仰起脸,瞪着那双依然美丽却更显痴愣的大眼,撇撇嘴角,突兀地就是一句:好!明明该是一句问话,说出来却是感叹,只有我能听出,这是她那句贤明的教诲的缩略,说全了该是:你学好了吗,惹事了吗?这时我只有重重地说:妈,好着哩!她明白了我的意思,点点头。扶她在沙发上坐下,此后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静静地听我和父亲谈话。隔上一会儿,她指指厨房,示意父亲,该给我做饭了。
⑧想想自己这一生,妻子儿女都没什么对不起的地方,最最对不起的,该是我那贤明而略显糊涂的母亲。
⑨如今我也老了,一想起母亲就想哭。
(选自《文艺报》2018年9月10日,有删改)
( 1 )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表中的情节或“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情节 |
“我”对母亲的情感与态度 |
写母亲“嘴太笨”,在家里没有地位。 |
①________ |
②________ |
“我”暗暗埋怨母亲的糊涂。 |
③________ |
“我”心疼母亲、心生愧疚。 |
一见面,她冲我笑笑 , 眼里就溢出了泪水,然后呜呜地叫着,低头往我怀里撞。
( 4 )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我心里暗笑他迂腐;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要求:①补好题目,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